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爱莲说》教案5篇
《爱莲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的思想内容,充分体味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立场、价值观目标学习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立场,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育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备
1.老师预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帮助教学的小黑板。
2.同学预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说明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见过莲花吗?观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同学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同学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但周敦颐喜爱莲花主要并不是由于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爱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明哲保身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闻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喜闻乐见、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日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
题解
简介: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谈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
朗读指导:①留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谈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留意前后语调运用的区分。〕
扫清生字词
ífánūzhuódílián*ièìī*iǎn
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
3,同学齐读课文
4、同学自由阅读课文,参照说明,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同学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
5,指名朗读
三、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1、把莲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语句详细描写了莲?
2、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莲君子的品行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风度气质〔亭……亵玩焉〕清高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漂亮的外表、芳香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妙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爱莲的缘由。(这种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留意体会的赞美之情。
4、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立场?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对三种花的立场怎样?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谁爱菊花?陶渊明。由于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品行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立场。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流露出惋惜的情感。师: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谁爱牡丹?世人。由于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立场是否定的。因此,写牡丹事实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鄙视的情感?师: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说明自己明哲保身的生活立场。(3)对比板书,齐背课文。
四、总结: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久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珍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五、技能训练。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仿照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梅花,由于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坚韧,斗志昂然的勇士。
同学们留意体会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怜悯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留意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当延长。b、最末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内心繁复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爱莲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谈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以“莲”自况,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赞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行,从而也表现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谈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给予“莲”高洁的品行,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明哲保身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解惑: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守身如玉的生活立场。
质疑: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立场。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声附和的生活立场。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文章第二段把“菊”“牡丹”“莲”比方象征哪三种人?
解惑:菊花比方象征隐士,牡丹比方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方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解惑:本文采纳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方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方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方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方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方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方君子卓然矗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方君子端庄重肃,被人仰慕。
语言揣摩
1.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立场分别是什么?
〔提示: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立场。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绚丽,比作富贵之人,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操守和感情。〕
2.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自命不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爱莲花的缘由,也是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当读iǎn,还是iān?
〔提示:“鲜”在这里应读“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提示: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文章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径直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抒情谈论。〕
讨论课题
1、相关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闻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县人。有《周元公集》。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2、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日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肯定的启示。试着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学习本文,要着重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的词、语、句,留意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背默文中的名句。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选自,,代家。“说”是古代的一种,用以陈述对的观点。
二、字音字义
1.给以下生字注音。
颐〔〕蕃〔〕淤〔〕濯〔〕蔓〔〕亵〔〕鲜〔〕予〔〕
2.说明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3分〕
⑴蕃⑵妖⑶濯⑷亭亭⑸亵(6)香远益清
3.给以下形似字组词。
蕃〔〕亵〔〕
番〔〕蛰〔〕
藩〔〕衷〔〕
幡〔〕裹〔〕
三、语言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朗读背诵
1.留意骈句的特点,划分句子的节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依据提示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描写莲的姿态的句子是,。
〔3〕洛阳牡丹盛会,欣赏牡丹花的人许多,可用《爱莲说》中的句子来形容,应当是。
五、问题探究
1.以下句式各有什么特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提示:这是判断句。这三个分句分别用“者也”表示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提示:这是一个被动句,染,被污染。〕
2.请说出本文的句式语言特点。
〔提示:句式语言特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织分布,错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表达、描写、抒情、谈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六、观赏评价
1.本文既是写莲花的为何又写菊花、牡丹,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课文中写菊花、牡丹的句子用意是: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许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许多。
这是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立场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
[提示: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立场。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暗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末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亮。]
《爱莲说》教案篇3
【课题】:爱莲说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幻灯片1)
今日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精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幻灯片2)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观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幻灯片3至幻灯片6)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同学各抒己见,同学的回答,一律加以确定。〕(幻灯片6)
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精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欢,因此它很早就涌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幻灯片7)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幻灯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幻灯片9)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欢。不过,人们经常观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形状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日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和体裁。
⒈〔放图像〕指名朗读。(幻灯片10)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拓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芳香扑鼻。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幻灯片11)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谈论文的范畴,可以径直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说明?(幻灯片12)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到底为什么爱莲花?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争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留意读课文的语气。(幻灯片13)
⒉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幻灯片14)
〔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同学读出它的音。〕(幻灯片15)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iè〕噫〔yī〕鲜〔*iǎn〕有闻
⒊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⒋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老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留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得意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阅历,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感情地基础上去读。
四、出示学习重点。〔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6)
⒈托物言志的写法。
⒉衬托的写法。
⒊掌控“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相互可以争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幻灯片17)
⒉请同学们依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8至幻灯片21)
六、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⒈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详细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幻灯片22)明确:
⒉课文中列出了哪几种花?(幻灯片23)
明确:莲花、菊花、牡丹
⒊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爱?(幻灯片24)
明确: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⒋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幻灯片25至幻灯片27)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⒌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幻灯片28)
明确:由于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品行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立场。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⒍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幻灯片29)
明确:由于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立场是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写牡丹事实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⒎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对三种花各持什么立场?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
板书:(幻灯片30)
衬托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无(突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行,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灯片31)
例如:
莲花君子
七、技能训练。
仿照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灯片32)
例句:我爱莲花,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由于它。
【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课后记要】:
《爱莲说》教案篇4
教学设计意图:
《爱莲说》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文字精美,清雅脱俗。全文仅119个字,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通过诵读感知法、品尝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想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整节课由十大环节构成,分别是听老师读,初读,互读,读准,读懂,读透,读全,读味,读背,读拓。通过听、说、读、赏、思、写来感悟莲的外在、内在美和“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德美,体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习重点: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气管道与铁路交叉工程规定及管理技术
- 企业培训感恩课件
- 企业培训必听课件下载
- 企业垃圾分类课件
- 酒店式餐厅整体承包合作协议
- 代驾服务风险承担协议书
- 商场绿地亮化方案
- 科技园区场地租赁押金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室外鱼池建造方案模板
- 野外供电方案模板
- 路面桥梁抢修知识培训课件
- 2023陕西省中考英语真题试卷和答案
- 注塑车间工作总结计划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卷
- 环境地学课件
- 《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2023修订版】
- 2024年东莞铁塔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
-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餐饮供应链管理创业计划书
- 基于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论文
- 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