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2_第1页
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2_第2页
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2_第3页
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2_第4页
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茶具认识茶具1茶具介绍1、器为茶之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简陋到精致。陆羽始创二十四器,随着茶类de演变和饮茶方式de改变,形制多样,琳琅满目。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哥(浙江龙泉)、官(杭州)、汝(河南汝州)、定(河北曲阳)、钧(河南禹县)2、茶具按材质分:瓷、陶土、竹木、金属、玻璃、玉等。3、常用主泡器具有:玻璃杯,盖碗,紫砂壶4、辅助泡茶用具:茶具介绍1、器为茶之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简陋到精致21、茶具de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茶房四宝:潮汕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3、现代茶具:煮水壶、茶壶、盖碗、茶杯、公道杯、茶船、茶盘、茶道组、茶叶罐、茶巾、茶荷等4、泡茶低配茶具:①煮水用具:电磁炉、电热炉、炭炉、酒精炉②泡茶用具:紫砂壶、盖碗③公道杯:均匀茶汤浓淡度、闻香观色④茶杯:小、浅、薄、白紫砂壶特点:抗馊防腐,不会有闷熟味,更好de激发茶性;款式:紫泥、朱泥、段泥盖碗:白瓷、青花瓷、汝窑瓷、粉彩、斗彩等(可以清心也)5、新茶房四宝:煮水壶、盖碗、公道杯、茶杯6、飘逸杯:玻璃、瓷质1、茶具de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4唐金银茶具最高等级

——法门寺出土de金银茶具唐金银茶具最高等级5了解茶具1、玻璃杯:泡茶、盛放茶汤。2、盖碗:又称三才杯或万能盖碗。杯盖寓意为天,杯身寓意为人,杯托寓意为地。三才合一,方才可以孕育出茶之精华。天地人合象征宇宙自然de和谐统一。3、紫砂壶:又有孟臣罐、大彬壶等别名。4、滤网:用来过滤茶汤。5、品茗杯:用来品饮和鉴赏汤色de小杯。6、闻香杯:用来闻取茶香de小杯。7、公道杯:取其公平、公道之意,用来均匀茶汤de浓淡度。茶人面前人人平等。8、茶荷:用来盛放、展示待泡干茶。9、水盂:盛装废弃水和茶渣等了解茶具1、玻璃杯:泡茶、盛放茶汤。610、茶道组:又雅称茶道六君子。分别介绍如下:茶针:用来疏通紫砂壶口,以便水流畅通。茶夹:用来夹取品茗杯和闻香杯。茶导:用来拔取干茶。茶漏:用来扩大紫砂壶口面积,防止茶叶外漏。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筒:用来盛放以上五种器具。11、随手泡:用来烧开泡茶用水。12、茶巾:用来沾取擦拭器具de茶汤。(茶巾de三种叠法)13、茶盘:用来盛放泡茶所用到de所有器具。14、杯托:用来盛放品茗杯和闻香杯,奉茶之用。要做到:熟悉茶具de名称及茶具de使用方法10、茶道组:又雅称茶道六君子。分别介绍如下:7茶具de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房四宝潮汕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新茶房四宝煮水壶、盖碗、茶杯、公道杯泡茶低配茶具①煮水用具:电磁炉、电热炉、炭炉、酒精炉②泡茶用具:玻璃杯、盖碗、紫砂壶(熟知这三种茶具de优点和缺点)③茶杯:小、浅、薄、白④公道杯:均匀茶汤,可闻香观色。茶具de摆放原则:①整洁干净②方便泡茶者操作③符合茶艺礼仪茶艺即如何泡好一杯茶,喝好一杯茶,茶艺与茶道相辅相成,讲究茶艺六大要素:人、茶、水、器、境、意茶艺四要素:精茶、真水、活水、妙器泡茶三要素:投茶量(看主泡器)、水温、冲泡时间及次数茶具de重要性8玻璃杯冲泡绿茶de流程(下投法)1、温杯洁具:右手提壶,移至玻璃杯上,定点低注水,注入1/3de水,右手将壶放回,收手。右手扶住杯身左手扶住杯底,以逆时针方向摇杯一圈,将水倒掉,双手将杯放回原处。温杯洁具de目de:提高器具de温度,同时再次清洗器具,以示对客人de尊重。2、投茶:双手取茶荷至胸前,右手拿茶导,将茶荷置于玻璃杯上,投茶量为2~3克。3、浸润泡:右手提壶,移至玻璃杯上,注入1/3de水,将壶放回。4、摇香:右手扶住杯身,左手扶住杯底(此处可粘巾,以便微调手式至舒服位置)逆时针方向摇香3圈,或闻到茶香为止,将玻璃杯放回原处。5、注水冲泡:右手提壶,沿玻璃杯内壁,定点低注水至七分满。6、奉茶:右手扶杯身,左手托杯底,沾巾,放到客人方便拿到de地方,并用伸掌礼示意客人品茶。7、品茶注意de地方有:①右手扶住杯中水线位置,切记不要扶杯口②奉茶时,伸掌礼应做到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心朝向客人。③客人玻璃杯中茶汤剩1/3时续水。④掌握玻璃杯de三种投茶方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玻璃杯冲泡绿茶de流程(下投法)1、温杯洁具:右手提壶,移至9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10盖碗de冲泡流程1、温杯洁具:左手将滤网提于公道杯之上,打开杯盖,右手提壶向杯中定点低注水,至七分满。右手将壶放回,左手盖杯盖。右手将杯盖打开一个小缝,中指和拇指扶住杯身,食指抵住杯盖凹陷处,移至公道杯上,定点低注水。左手放回滤网,取公道杯,调整至右手,以由远及近de方式,向品茗杯中注水,倒掉剩余de水,调整至左手放回。2、投茶:左手将滤网放到公道杯上,打开杯盖,双手取茶荷置于胸前,右手拿茶导,向杯内投入干茶,放回茶导,双手将茶荷放回原处。3、浸润泡:左手提杯盖,右手提壶,移至盖碗上,向杯中定点低注水。出汤,第一泡de润茶水一般倒掉不喝,将盖碗移至公道杯上,定点低注水,将滤网放回。左手取公道杯,将第一泡de茶泡直接倒在茶盘上。右手取茶夹,将品茗杯中de水倒干净,杯底朝上,杯口朝下。4、注水冲泡(可以喝de茶汤):将滤网放于公道杯上,左手打开杯盖,右手提壶,向杯中注入七分满de水,盖杯盖。右手提起盖碗移至公道杯上,以定点低注水de方式,将茶汤倒干净,放回滤网。左手取公道杯,沾巾并调整至右手。以由远及近de方式,向品茗杯中注入七分满de茶汤。5、奉茶:将杯托拿取至身体左侧,将品茗杯放到杯托上,放到客人便于拿到de地方,并示意客人饮茶。盖碗de冲泡流程1、温杯洁具:左手将滤网提于公道杯之上,打开11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12紫砂壶冲泡乌龙茶一般流程1、煮水备具:茶船(茶盘)、随手泡、茶道组、奉茶盘、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杯托、闻香杯、滤网、茶荷、茶巾2、温壶烫盏:将开水注入紫砂壶中,提起壶摇晃数下,倒入公道杯中,后依次倒入品茗杯和闻香杯中,再用茶夹依次清洗品茗杯和闻香杯。3、赏茶:用茶则取适量茶于赏茶荷中,供客人欣赏干茶外形及香气,并用简短de语言介绍即将冲泡de茶叶品质特征,以引发品茶者de情趣。4、投茶:用茶导将茶荷中de乌龙茶拨入茶壶(茶壶上放茶漏)中冲泡,投茶量为1g干茶20ml水,差不多壶de三分之一。5、温润泡:润茶。以“高冲”de方式冲入紫砂壶,直至水满壶口,用壶盖由外向内轻轻刮去茶汤表面de泡沫,盖上壶盖后,立即将茶水倒掉。6、正式冲泡:用随手泡再次“高冲”,如产生泡沫,仍要用壶盖刮去,并盖上壶盖保香。7、淋壶:用开水在壶身外均匀淋上沸水,可以避免紫砂壶内热气快速散失。同时,可以清除粘附于户外de茶沫。8、出汤赏汤:将滤网至于公道杯上,将壶中浸泡约1分钟de茶汤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中,紫砂壶de水流尽量靠近滤网,避免茶香散失。9、斟茶:持公道杯,将茶汤斟入闻香杯,至七分满为止。然后将品茗杯倒扣在相应de闻香杯上,并运用“乾坤旋转”也称“鲤鱼翻身”de方式,倒置闻香杯在上,成品茗杯在下de形式。10、奉茶:持带杯托de品茗杯和闻香杯于奉茶盘上,并礼貌de奉茶给客人,行伸掌礼。茶艺师回到座位上,将闻香杯中de茶汤轻轻旋转倒入品茗杯,闻香杯内壁均匀留有茶香,送至鼻端闻香。也可转动闻香杯,使杯中de香气得到充分de挥发,以“三龙护鼎”之式执品茗杯。11、收具:冲泡完毕后,收拾并清洗器具。紫砂壶冲泡乌龙茶一般流程1、煮水备具:茶船(茶盘)、随手泡、13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14下面de页面是实操考试de解说词下面de页面是实操考试de解说词15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16玻璃杯茶艺1、观形鉴色2、清泉初沸3、回旋烫杯4、龙入晶宫5、湿润心扉6、旋香泌壁8、鉴香别韵9、有凤来仪10、敬奉香茗11、香雾扑面12、一品鲜爽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示玻璃杯冲泡绿茶de技艺)首先介绍茶具,从左到右再茶盘。鞠躬谢礼,茶艺表演结束。玻璃杯茶艺1、观形鉴色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17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18盖碗茶艺1、佳叶共赏2、烫具静心3、飞瀑叠荡4、群芳入宫5、温润心扉6、旋香沁壁7、飞泉溅珠8、天人合一9、敬奉香茗10、星空推移11、天穹凝露12、一啜鲜爽用盖碗品茶男士女士方法不同: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示盖碗冲泡花茶de技艺)首先介绍茶具,从左到右再茶盘。鞠躬谢礼,茶艺表演结束。盖碗茶艺1、佳叶共赏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示19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20紫砂壶茶艺1、佳叶供赏2、孟臣净心3、高山流水4、乌龙入宫5、芳草回春6、分承香露7、悬壶高冲8、春风拂面9、涤尽凡尘10、内外养身11、若琛听泉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示紫砂壶冲泡乌龙茶de技艺)首先介绍茶具,从左到右再茶盘。12、游山玩水13、关公巡城14、韩信点兵15、敬奉香茗16、乾坤旋转17、高屋建瓴18、斗转星移19、空谷幽兰20、三龙护鼎21、鉴赏汤色22、一品鲜爽鞠躬谢礼,茶艺表演结束。紫砂壶茶艺1、佳叶供赏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21清器具类型装饰:五彩、粉彩、珐琅彩材质:金属茶具、竹木茶具、福州脱胎漆茶具、四川竹编茶具、海南椰子茶具、贝壳茶具等。清器具类型装饰:五彩、粉彩、珐琅彩22盖碗儿de由来“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人李匡乂《资暇录》盖碗儿de由来“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23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24辽•饮茶墓画辽•饮茶墓画25谢谢谢谢26认识茶具认识茶具27茶具介绍1、器为茶之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简陋到精致。陆羽始创二十四器,随着茶类de演变和饮茶方式de改变,形制多样,琳琅满目。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哥(浙江龙泉)、官(杭州)、汝(河南汝州)、定(河北曲阳)、钧(河南禹县)2、茶具按材质分:瓷、陶土、竹木、金属、玻璃、玉等。3、常用主泡器具有:玻璃杯,盖碗,紫砂壶4、辅助泡茶用具:茶具介绍1、器为茶之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简陋到精致281、茶具de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茶房四宝:潮汕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3、现代茶具:煮水壶、茶壶、盖碗、茶杯、公道杯、茶船、茶盘、茶道组、茶叶罐、茶巾、茶荷等4、泡茶低配茶具:①煮水用具:电磁炉、电热炉、炭炉、酒精炉②泡茶用具:紫砂壶、盖碗③公道杯:均匀茶汤浓淡度、闻香观色④茶杯:小、浅、薄、白紫砂壶特点:抗馊防腐,不会有闷熟味,更好de激发茶性;款式:紫泥、朱泥、段泥盖碗:白瓷、青花瓷、汝窑瓷、粉彩、斗彩等(可以清心也)5、新茶房四宝:煮水壶、盖碗、公道杯、茶杯6、飘逸杯:玻璃、瓷质1、茶具de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9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30唐金银茶具最高等级

——法门寺出土de金银茶具唐金银茶具最高等级31了解茶具1、玻璃杯:泡茶、盛放茶汤。2、盖碗:又称三才杯或万能盖碗。杯盖寓意为天,杯身寓意为人,杯托寓意为地。三才合一,方才可以孕育出茶之精华。天地人合象征宇宙自然de和谐统一。3、紫砂壶:又有孟臣罐、大彬壶等别名。4、滤网:用来过滤茶汤。5、品茗杯:用来品饮和鉴赏汤色de小杯。6、闻香杯:用来闻取茶香de小杯。7、公道杯:取其公平、公道之意,用来均匀茶汤de浓淡度。茶人面前人人平等。8、茶荷:用来盛放、展示待泡干茶。9、水盂:盛装废弃水和茶渣等了解茶具1、玻璃杯:泡茶、盛放茶汤。3210、茶道组:又雅称茶道六君子。分别介绍如下:茶针:用来疏通紫砂壶口,以便水流畅通。茶夹:用来夹取品茗杯和闻香杯。茶导:用来拔取干茶。茶漏:用来扩大紫砂壶口面积,防止茶叶外漏。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筒:用来盛放以上五种器具。11、随手泡:用来烧开泡茶用水。12、茶巾:用来沾取擦拭器具de茶汤。(茶巾de三种叠法)13、茶盘:用来盛放泡茶所用到de所有器具。14、杯托:用来盛放品茗杯和闻香杯,奉茶之用。要做到:熟悉茶具de名称及茶具de使用方法10、茶道组:又雅称茶道六君子。分别介绍如下:33茶具de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房四宝潮汕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新茶房四宝煮水壶、盖碗、茶杯、公道杯泡茶低配茶具①煮水用具:电磁炉、电热炉、炭炉、酒精炉②泡茶用具:玻璃杯、盖碗、紫砂壶(熟知这三种茶具de优点和缺点)③茶杯:小、浅、薄、白④公道杯:均匀茶汤,可闻香观色。茶具de摆放原则:①整洁干净②方便泡茶者操作③符合茶艺礼仪茶艺即如何泡好一杯茶,喝好一杯茶,茶艺与茶道相辅相成,讲究茶艺六大要素:人、茶、水、器、境、意茶艺四要素:精茶、真水、活水、妙器泡茶三要素:投茶量(看主泡器)、水温、冲泡时间及次数茶具de重要性34玻璃杯冲泡绿茶de流程(下投法)1、温杯洁具:右手提壶,移至玻璃杯上,定点低注水,注入1/3de水,右手将壶放回,收手。右手扶住杯身左手扶住杯底,以逆时针方向摇杯一圈,将水倒掉,双手将杯放回原处。温杯洁具de目de:提高器具de温度,同时再次清洗器具,以示对客人de尊重。2、投茶:双手取茶荷至胸前,右手拿茶导,将茶荷置于玻璃杯上,投茶量为2~3克。3、浸润泡:右手提壶,移至玻璃杯上,注入1/3de水,将壶放回。4、摇香:右手扶住杯身,左手扶住杯底(此处可粘巾,以便微调手式至舒服位置)逆时针方向摇香3圈,或闻到茶香为止,将玻璃杯放回原处。5、注水冲泡:右手提壶,沿玻璃杯内壁,定点低注水至七分满。6、奉茶:右手扶杯身,左手托杯底,沾巾,放到客人方便拿到de地方,并用伸掌礼示意客人品茶。7、品茶注意de地方有:①右手扶住杯中水线位置,切记不要扶杯口②奉茶时,伸掌礼应做到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心朝向客人。③客人玻璃杯中茶汤剩1/3时续水。④掌握玻璃杯de三种投茶方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玻璃杯冲泡绿茶de流程(下投法)1、温杯洁具:右手提壶,移至35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36盖碗de冲泡流程1、温杯洁具:左手将滤网提于公道杯之上,打开杯盖,右手提壶向杯中定点低注水,至七分满。右手将壶放回,左手盖杯盖。右手将杯盖打开一个小缝,中指和拇指扶住杯身,食指抵住杯盖凹陷处,移至公道杯上,定点低注水。左手放回滤网,取公道杯,调整至右手,以由远及近de方式,向品茗杯中注水,倒掉剩余de水,调整至左手放回。2、投茶:左手将滤网放到公道杯上,打开杯盖,双手取茶荷置于胸前,右手拿茶导,向杯内投入干茶,放回茶导,双手将茶荷放回原处。3、浸润泡:左手提杯盖,右手提壶,移至盖碗上,向杯中定点低注水。出汤,第一泡de润茶水一般倒掉不喝,将盖碗移至公道杯上,定点低注水,将滤网放回。左手取公道杯,将第一泡de茶泡直接倒在茶盘上。右手取茶夹,将品茗杯中de水倒干净,杯底朝上,杯口朝下。4、注水冲泡(可以喝de茶汤):将滤网放于公道杯上,左手打开杯盖,右手提壶,向杯中注入七分满de水,盖杯盖。右手提起盖碗移至公道杯上,以定点低注水de方式,将茶汤倒干净,放回滤网。左手取公道杯,沾巾并调整至右手。以由远及近de方式,向品茗杯中注入七分满de茶汤。5、奉茶:将杯托拿取至身体左侧,将品茗杯放到杯托上,放到客人便于拿到de地方,并示意客人饮茶。盖碗de冲泡流程1、温杯洁具:左手将滤网提于公道杯之上,打开37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38紫砂壶冲泡乌龙茶一般流程1、煮水备具:茶船(茶盘)、随手泡、茶道组、奉茶盘、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杯托、闻香杯、滤网、茶荷、茶巾2、温壶烫盏:将开水注入紫砂壶中,提起壶摇晃数下,倒入公道杯中,后依次倒入品茗杯和闻香杯中,再用茶夹依次清洗品茗杯和闻香杯。3、赏茶:用茶则取适量茶于赏茶荷中,供客人欣赏干茶外形及香气,并用简短de语言介绍即将冲泡de茶叶品质特征,以引发品茶者de情趣。4、投茶:用茶导将茶荷中de乌龙茶拨入茶壶(茶壶上放茶漏)中冲泡,投茶量为1g干茶20ml水,差不多壶de三分之一。5、温润泡:润茶。以“高冲”de方式冲入紫砂壶,直至水满壶口,用壶盖由外向内轻轻刮去茶汤表面de泡沫,盖上壶盖后,立即将茶水倒掉。6、正式冲泡:用随手泡再次“高冲”,如产生泡沫,仍要用壶盖刮去,并盖上壶盖保香。7、淋壶:用开水在壶身外均匀淋上沸水,可以避免紫砂壶内热气快速散失。同时,可以清除粘附于户外de茶沫。8、出汤赏汤:将滤网至于公道杯上,将壶中浸泡约1分钟de茶汤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中,紫砂壶de水流尽量靠近滤网,避免茶香散失。9、斟茶:持公道杯,将茶汤斟入闻香杯,至七分满为止。然后将品茗杯倒扣在相应de闻香杯上,并运用“乾坤旋转”也称“鲤鱼翻身”de方式,倒置闻香杯在上,成品茗杯在下de形式。10、奉茶:持带杯托de品茗杯和闻香杯于奉茶盘上,并礼貌de奉茶给客人,行伸掌礼。茶艺师回到座位上,将闻香杯中de茶汤轻轻旋转倒入品茗杯,闻香杯内壁均匀留有茶香,送至鼻端闻香。也可转动闻香杯,使杯中de香气得到充分de挥发,以“三龙护鼎”之式执品茗杯。11、收具:冲泡完毕后,收拾并清洗器具。紫砂壶冲泡乌龙茶一般流程1、煮水备具:茶船(茶盘)、随手泡、39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40下面de页面是实操考试de解说词下面de页面是实操考试de解说词41认识茶具知识介绍模板茶文化茶壶茶杯紫砂壶茶壶茶盘品茗杯子-课件_242玻璃杯茶艺1、观形鉴色2、清泉初沸3、回旋烫杯4、龙入晶宫5、湿润心扉6、旋香泌壁8、鉴香别韵9、有凤来仪10、敬奉香茗11、香雾扑面12、一品鲜爽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示玻璃杯冲泡绿茶de技艺)首先介绍茶具,从左到右再茶盘。鞠躬谢礼,茶艺表演结束。玻璃杯茶艺1、观形鉴色鞠躬介绍(老师好,我是**,下面由我展43认识茶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