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日民俗课件_第1页
岁时节日民俗课件_第2页
岁时节日民俗课件_第3页
岁时节日民俗课件_第4页
岁时节日民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

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一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二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三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四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五节日民俗与旅游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1、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4)文化传播的影响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1、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2、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民俗2)生产性节日民俗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民俗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2、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民俗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节日;一类是现代宗教节日。这两类节日都是宗教性质的,但它们的产生时代及民俗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1)宗教性节日民俗2)生产性节日民俗一般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和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性活动。2)生产性节日民俗藏族的“望果节”藏族的“望果节”吃新节吃新节

仡佬族侗族仡佬族侗族3)年节及其民俗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其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民俗文娱性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技活动。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4)文娱性节日民俗3、岁时节日民俗特点: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东藏的生产性节律响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但冬土乍开,农事无多,农家生活相对闲适。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拜大年、赏花灯、闹社火、过花朝、感应春气萌动,踏青郊游。通过一个个春的节日,频频种下希望的种子,祈盼着秋天的好收成。3、岁时节日民俗特点: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且冬谷既尽,宿麦未登,青黄不接,更兼炎夏暑热,疾病易生。故端午习俗主要以驱邪避瘟、除恶去毒为生。盛夏酷暑,更有“曝暑”“伏闭”等驱、避之俗。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秋社报赛、荐新祭祖、拯孤照冥、团聚赏月、饮酒登高。既是报答神明,也是慰劳自己。秋去冬来,大田农事告竣。仓廪丰足,猪羊满圈。人们整米磨面、酿酒烧肉、“送寒衣”、“履尊长”、“数九”、消寒、饮酒“扶阳”。直至喝完“腊八粥”,又开始准备“忙年”——新一轮的循环又开始。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且冬谷既尽,宿麦未登,青黄不接,更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多节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欲坠年,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祛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禳解等观念及活动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到后来,节日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节日习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3、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3)节日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3、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1、汉族岁时民俗最初来源是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有紧密联系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1、汉族岁时民俗2、汉族传统节日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中秋节2、汉族传统节日(1)春节

春节又称过年,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日结束。(1)春节春节传统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春节传统习俗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春节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春节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办年货: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办年货: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2)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汉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2)元宵节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课件(3)清明节

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它也是汉族传统节日。(3)清明节传统习俗: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传统习俗: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吃艾叶饼吃艾叶饼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或“重五”,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4)端午节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课件(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是一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东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满族(1)过年。(2)端午节。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东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2)朝鲜族(1)春节。(2)老人节。(3)婴儿生日节。2)朝鲜族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2、西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蒙古族(1)年节。(2)那达慕大会。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2、西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2)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1)宰牲节。(2)开斋节。(3)圣纪节。(4)那吾鲁孜节。2)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3、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藏族(1)藏历年。(2)雪顿节。(3)沐浴节。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3、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雪顿节雪顿节沐浴节沐浴节2)傣族---泼水节2)傣族---泼水节3)白族---三月节3)白族---三月节4)纳西族:三朵节三月会4)纳西族:5)彝族---火把节

6)羌族---羌族年7)侗族---花炮节

5)彝族---火把节8)苗族---苗年花山节8)苗族---9)布依族——布依族的大年——三月三——六月六9)布依族10)壮族——壮族的春节——三月三风节11)瑶族

——“祝著”节10)壮族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4、中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土家族2)畲族(1)春节。(2)三月三。3)黎族(1)春节。(2)三月三。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4、中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四、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1)春节2)灯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中秋节6)重阳节四、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1)春节五、节日民俗与旅游1、在扩大传统节日的影响上,政府有许多工作要做。2、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有关民俗教育的内容3、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4、借助节日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和娱乐业等5、在传统节日中注入现代元素五、节日民俗与旅游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

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一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二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三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四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五节日民俗与旅游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1、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4)文化传播的影响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1、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2、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民俗2)生产性节日民俗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民俗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2、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民俗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节日;一类是现代宗教节日。这两类节日都是宗教性质的,但它们的产生时代及民俗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1)宗教性节日民俗2)生产性节日民俗一般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和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性活动。2)生产性节日民俗藏族的“望果节”藏族的“望果节”吃新节吃新节

仡佬族侗族仡佬族侗族3)年节及其民俗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其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民俗文娱性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技活动。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4)文娱性节日民俗3、岁时节日民俗特点: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东藏的生产性节律响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但冬土乍开,农事无多,农家生活相对闲适。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拜大年、赏花灯、闹社火、过花朝、感应春气萌动,踏青郊游。通过一个个春的节日,频频种下希望的种子,祈盼着秋天的好收成。3、岁时节日民俗特点: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且冬谷既尽,宿麦未登,青黄不接,更兼炎夏暑热,疾病易生。故端午习俗主要以驱邪避瘟、除恶去毒为生。盛夏酷暑,更有“曝暑”“伏闭”等驱、避之俗。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秋社报赛、荐新祭祖、拯孤照冥、团聚赏月、饮酒登高。既是报答神明,也是慰劳自己。秋去冬来,大田农事告竣。仓廪丰足,猪羊满圈。人们整米磨面、酿酒烧肉、“送寒衣”、“履尊长”、“数九”、消寒、饮酒“扶阳”。直至喝完“腊八粥”,又开始准备“忙年”——新一轮的循环又开始。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且冬谷既尽,宿麦未登,青黄不接,更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多节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欲坠年,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祛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禳解等观念及活动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到后来,节日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节日习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3、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3)节日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3、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1、汉族岁时民俗最初来源是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有紧密联系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1、汉族岁时民俗2、汉族传统节日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中秋节2、汉族传统节日(1)春节

春节又称过年,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日结束。(1)春节春节传统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春节传统习俗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春节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春节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办年货: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办年货: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2)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汉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2)元宵节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课件(3)清明节

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它也是汉族传统节日。(3)清明节传统习俗: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传统习俗: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吃艾叶饼吃艾叶饼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或“重五”,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4)端午节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课件(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是一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东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满族(1)过年。(2)端午节。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