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_第1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_第2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_第3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_第4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讲教师周富广Mobile-mail:674021572@中国旅游地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中国旅游地理1、作业、平时50%出勤与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20%实训练习10%旷课超过本课程学时的1/3以上不予参加期末考试2、期末考试(闭卷)50%要求:1、认真听讲,广泛阅读;2、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3、围绕主题,敢于发言;4、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教学用书及教学参考文献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黄远水朱桂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2、参考书目刘振礼、王兵主编:《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0庞规全编著:《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0林婉如、罗兹柏主编:《中国旅游地理》,东北财经大学,2002.01吴国清主编:《中国旅游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石高俊编著:《中国旅游资源》,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1郑耀星.《旅游资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教学用书及教学参考文献教材高职高专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一节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具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使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第一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第一节概念第一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旅游客体位置自然创造物和人工创造物不是单一性,而是复合型美学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特点旅游客体位置特点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或者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以及相关旅游资源某种属性的事物或者现象旅游地某种属性的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的区别旅游资源某种属性的事物或者现象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的区别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特征:广域性、区域性、地域固定性时间特征:季节性、时代性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文化特征:观赏性、愉悦性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特征:广域性、区域性、地域固定性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一、分类概述一、分类概述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的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的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性)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性)之间则存在着一定差异。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首先,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其次,旅游资源的分类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加深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首先,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或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其特点、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及科学研究服务。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旅二、分类方法与具体方案二、分类方法与具体方案1、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很多2、目前通行几种旅游资源分类方法3、在各种分类中,自然、人文两大类的划分方法的应用最为普遍旅游资源分类1、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很多旅游资源分类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于1992年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提出一个资源的分类系统。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2、1997年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又对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改,重新设计出新的分类系统。一、旅游资源的分类2、1997年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大类基本类型种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山岳、洞穴、海岸、特异地貌等水域风光类海、江、河、湖、瀑、泉等气象气候类宜人气候、冰雪雾凇、天象奇观等生物景观类动、植物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古迹和建筑类古建筑、陵墓、遗址、石窟、园林等求知休闲健身类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娱乐康体设施等民俗风情类节会庆典、民间工艺、习俗、服饰等城乡风貌类古都名城、特色乡景、大型工程等文化艺术类文学、曲艺、书法碑楹、宗教文化等饮食购物佳肴、特产、著名铺店等1.按属性大类基本类型

(一)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旅游资源(1)山地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旅游资源(1)山地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旅游资源(1)山地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旅游资源(1)山地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旅游资源(2)其他地文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旅游资源(2)其他地文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2、水文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2、水文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3、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3、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4、生物旅游资源作为人类旅游活动观赏对象的旅游动植物,具有很强的吸引功能。(一)自然旅游资源4、生物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1、古迹与建筑旅游资源(二)人文旅游资源1、古迹与建筑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2、古园林旅游资源(二)人文旅游资源2、古园林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3、古墓葬旅游资源(二)人文旅游资源3、古墓葬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4、宗教旅游资源(二)人文旅游资源4、宗教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5、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二)人文旅游资源5、民俗风情旅游资源2.按风景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最高层次特别资源——世界级旅游高级层次国粹资源——国家级旅游中级层次优秀资源——省级旅游区基本层次一般资源——县级旅游区图:旅游资源等级划分示意图2.按风景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最高层次特别资源1

世界级旅游资源1.1.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1.2.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旅游资源:2国家级大型旅游资源2.1.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2.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森林公园:2.3.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2.6.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2.7.

已批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8.已批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1

世界级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3.功能所谓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开展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旅游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3.功能所谓旅游资源的功能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观光游览型参与型购物型保健休闲型文化型感情型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至今时间的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于大多数的建筑设施而言,它们是具有时间的概念的,可以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至今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5.动机指根据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不同,把旅游资源分为不同方面的旅游资源。心理方面精神方面健身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5.动机指根据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6.根据开发利用的情况分类。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未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6.根据开发利用的情况分类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7.按照旅游资源的更新状况可再生旅游资源:生物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地质地貌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旅游商品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案7.按照旅游资源的更新状况国家标准中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由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地理所联合制订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分属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8个类型,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国家标准中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由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地理所联合制订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山地AB沉积与构造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D自然变动遗迹AE岛礁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山地水域风光BA河段BB天然湖泊与池沼BC瀑布BD泉BE河口与海面BF冰雪地水域风光BA河段生物景观CA树木CB草原与草地CC花卉地CD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景观CA树木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B天气与气候现象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B单体活动场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D居住地与社区FE归葬地FF交通建筑FG水工建筑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HA人事纪录HB艺术HC民间习俗H人文活动HA人事纪录第四节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第四节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的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规模与组合性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美学观赏性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概念 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作出定性的评价或分级,一般无具体数量指标分类 “六字七标准” “三三六” “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三项 一般体验性评价 美感质量评价定性评价概念

“六字七标准”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有应用价值 “六字七标准”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三三六”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三三六”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三项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三项吸引力一般体验性评价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一般体验性评价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中国十大名胜(1985年评选)序次旅游名胜名称1万里长城2桂林山水3杭州西湖4北京故宫5苏州园林6安徽黄山7长江三峡8台湾日月潭9避暑山庄10秦陵兵马俑中国十大名胜(1985年评选)序次旅游名胜名称1万里长城2桂美感质量评价概念 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分类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现象学派美感质量评价概念定量评价概念 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分类 技术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定量评价概念技术性评价气候的适宜性评价地形的适宜性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技术性评价气候的适宜性评价气候的适宜性评价气候对从事观赏性活动适宜性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的旅游活动则主要在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温度-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评价法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评价法气候的适宜性评价气候对从事观赏性活动适宜性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温度-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评价法THI=Td-0.55(1-RH)(Td-58)THI:为温度-湿度指数值Td:为温度RH:空气的相对湿度K0=(100V+10.45-V)(33-Ta)K0:空气的总冷却率V:风速Ta:气温温度-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评价法THI=Td-0.55(1-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地形因素对于运动型的旅游活动非常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各种旅游活动对地形的要求,成为评估地形适宜性的衡量标准。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地形因素对于运动型的旅游活动非常重要,是关键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要求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海水浴场评价标准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要求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综合性评价国标GB/T18792-2003中国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综合性评价国标GB/T18792-2003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览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适用范围(5分)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观赏游览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体系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系统”赋分。

其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体系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资源要素价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评价因子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要素价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评价因子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全部或其中一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同时或“珍稀奇特程度”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珍稀奇特程度(15分)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珍稀奇特程度”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有大量珍稀物种,“规模、丰度与几率”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规模、丰度与几率”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独立型旅游资“完整性”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完整性(5分)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完整性”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资源影响力资源影响力15分,评价因子: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资源影响力资源影响力15分,评价因子:“知名度和影响力”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知名度和影响力”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在世界范围内知“适游期或使用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3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适游期或使用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适宜游览的日附加值-20—3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附加值-20—3分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计分与等级划分计分方法:

1、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计分与等级划分计分方法:

1、基本分值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计分与等级划分

计分与等级划分:

1)计分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

2)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计分与等级划分计分与等级划分:

1)计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计分与等级划分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计分与等级划分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举例“中国大竹海”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行政位置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五鹤村资源代码CAA资源(林地)地理位置东经119度39分09秒北纬30度29分16秒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举例“中国大竹海”旅游资源单体调查

性状特征中国大竹海是以安吉县天荒坪镇五鹤村为中心的一片面积达666.7万平方米、单纯密林毛竹为主的林地。“中国大竹海”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三面环山,中间凹陷,西北开口,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畚箕形”狭长盆地地形。大竹海植被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辖区内有山林53590亩,其中毛竹林45455亩,占山林总面积的84.8%,以单纯密林毛竹分布为主,郁闭度达到0.7-1.0,且单株毛竹粗壮,分布集中,大竹海所产大毛竹平均胸围12寸,杆高12米,平均每亩立竹量约280支。目前最大的一支毛竹胸周径达0.54米,高度约12.8米,重约62公斤。被誉为“中国毛竹之王”。现存北京农业展览馆的“毛竹王”就是当年从这里获取的。

站在建成于1998年、高17米的观竹楼上,整个大竹海,山山岭岭,绿竹成片,碧波茫茫,翠浪接天,形如绿色的海洋,竹子的世界。登上楼顶,但见四周群山茫茫,大片竹林青翠欲滴,西南面为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东南面为芙蓉谷,北面是零星的村庄。站在楼顶,微风拂过,成片的竹子随风摇曳,碧浪翻腾,宛如置身于茫茫碧海之中。与此同时,大竹海内季季景色也不尽相同。春雨后,竹林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春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夏季竹林营造了一片清凉世界,“一林绿初满,日在其隙中。虽无临其媚,时鼓瑶涧风”。秋风瑟瑟,尤物凋零,独浩翰的竹海在阳光的照射下,仍呈现出“箭杆万顷拂彩云,峡谷披青泛碧波”的繁盛。而每当雪后,雪拥翠筱,又是一番清丽的景象。

大竹海毛竹林为省政府林业厅毛竹示范基地,而且是亚非拉十七个国家科学培育基地,有“中国毛竹看浙江,浙江毛竹看安吉,安吉毛竹看港口”之美誉。《孝丰县志》记载:港口(五鹤原属港口乡)境内与余杭交界的幽岭,“其岭峻绝,修竹苍翠,拂人衣裙”,峰峦绵延起伏,坡陡峻峭,峡谷深邃,故得名“幽岭”。自南宋后与独松、百丈并列为“天目三关”,形势险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阴(今绍兴)许庆霄也有《过幽岭诗》云:幽岭幽岭何其幽,蔽天松竹无人游,东西天目环四周,独松一关居上头。大竹海的入口处有一处冷泉名“五女泉”,五女泉的泉水是从潭池中间的泉眼里涌出来的地下水,富含矿物质。冬暖夏凉,甘甜爽口,传说是五个仙女在大旱的时候为了拯救整片竹林而挖的。五女泉的下游分别有“解恙泉”、“孝子泉”、“情缘泉”及“问子泉”。这里是影视拍摄基地,在此曾拍摄过《卧虎藏龙》、《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影片。

广州广交会上的大毛竹标本、宁波奉化的“毛竹之父”都产自这里的竹林。大竹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宜的气候、地形和土壤;大竹海属亚热带北缘,年平均气温13.19度,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90.2毫米,这些条件,对喜温喜湿的竹类生长,十分有利。北魏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阐述了种竹的立地条件:“竹宜高平之地,近山阜尤是所宜,下田得水则死,黄白软土为良”,大竹海都具备了这些有利于竹子生长的有利条件。除此之外,竹乡人民经营竹林有着较丰富、较系统的传统经验,包括护笋养竹、钩销防雪压、分年限扑山、砍伐等,加上现代竹林培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挖山松土、培土施肥等,才有了大竹海杆高、挺直、围大、壁厚、质量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