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王实甫长亭送别元·王实甫长亭送别1导入新课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2悲欢聚散一杯酒长亭送别王实甫南北东西万里程悲欢聚散一杯酒长亭送别王实甫南北东西万里程3二、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二、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4《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誉为“天下夺魁”,尊为戏剧“春秋”。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称它“词句警人,满口余香”,而金圣叹则称作者是“天地现身”,可见其作品的艺术高度。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5《西厢记》的前身是《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三部书的区别是:《会真记》叙述少女莺莺和张生恋爱而终被遗弃的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束缚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会真记》的悲剧结尾,以张生和崔莺莺双私奔团圆结尾,句中人物也更显个性化。如崔母,完全是一个封建势力的维护者,成为崔张婚姻的直接障碍;崔莺莺,则成为一个封建婚姻的反抗者。《会真记》和《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西厢记》的前身是《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文言小6《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白衣秀才张珙,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千金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让崔母恼怒不已,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长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得状元才能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近她复杂微秒的内心世界。《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7三、《西厢记》的形成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亦名《董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三、《西厢记》的形成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8唐代元稹《莺莺传》中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西厢记》名字的由来。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9《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10结构: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小的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人物、情节和衔接剧情的作用。角色:主要是末、旦、净、外四大类。剧中的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净、外是末旦行当的次要角色。元杂剧结构: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小的楔子。一折相当11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扮演年轻的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正末、正旦是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如张生,陈最良。老12主要成就《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主要成就13创新之处1、元杂剧一般是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折;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创新之处14
西厢记情节:1.初识2.幽会3.拷红4.送别5.团圆《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15
《长亭送别》剧情概要剧情一(第一幅图——长亭路上):暮秋时节,一辆轻车驶向长亭,车上坐的是相国千金崔莺莺,面对满眼的秋色,想着即将远去的夫君,他不禁悲从中来。剧情二(第二幅图——长亭离宴):车到长亭,她有多少话要对张生说,可有母亲和普救寺的长老在场,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视线却一直被张生所牵。剧情三(第三幅图——长亭分别):母亲先行离开了,莺莺终于可以单独和张生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她可以一吐衷肠了。剧情四(第四幅图——长亭远望):千里相送终有一别,望着张生渐渐远去的身影,莺莺心中的愁苦有谁能知呢?《长亭送别》剧情概要16一、长亭路上(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三、长亭分别(《四边静》到《二煞》):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情节层次四、长亭远望(《一煞》到《收尾》):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一、长亭路上(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二、长亭饯17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上。这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上。18人物形象崔莺莺: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有叛逆和反抗精神。人物形象崔莺莺: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19张生:张生是一个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是《西厢记》中又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它把爱情看的比功名重要,轻贱名利、忠于爱情。张生:张生是一个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是《西厢记》中又一个20长亭送别王实甫长亭送别王实甫21《长亭送别》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长亭送别》一折,语言绮丽,文采斑斓,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历来被誉为离愁别恨的绝唱。《长亭送别》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长亭送别》一22矛盾冲突母女俩对张生赶考的想法相同吗?试着比较母女俩的性格形象。两个人完全不同,一个重功名,一个重情爱,从中很好地展示了莺莺的叛逆的性格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母女俩同是送别,心情各不同,为什么?莺莺:盼张生早去早归;老妇人:盼张生一去不归。矛盾冲突母女俩对张生赶考的想法相同吗?试着比较母女俩的性格形23情感表现通读全文,找出莺莺流露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两个字上,作何理解?泪——夫妻分别时恋恋不舍的悲伤之情恨——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制度情感表现通读全文,找出莺莺流露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两个字上,2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51.借景抒情是《长亭送别》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曲牌段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26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一煞][收尾]情景交融的曲子:[端正好][滚绣球]271.【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赏析1这首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2有什么样的作用?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情景交融诗情画意1.【端正好】赏析1这首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情景28(1)景:蓝天白云满地黄花西风南飞的大雁枫林气氛:寥落萧瑟凄冷情:痛苦压抑忧郁(2)渲染烘托衬托斜晖霜林图(1)景:蓝天白云满地黄花西风29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你知道这支曲子化用了谁的诗词吗?范仲淹《苏幕遮》你知道这支曲子化用了谁的诗词吗?30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端正好】化用了范仲淹的词,取其秋景凄凉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借景抒情。“西风紧”,可见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紧揪着,“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醉”字可见莺莺在离愁折磨下像喝了酒一样不能把持;“总是离人泪”,可见一路离别泪,一路离情。这句是直接抒情,通过前面写景的铺垫最后引出“泪”字,使情感抒发地真切,自然,情与景融为一体了。情景交融诗情画意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情景交融诗情画意31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端正好】化用了范仲淹的词,取其秋景凄凉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借景抒情。“西风紧”,可见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紧揪着,“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醉”字可见莺莺在离愁折磨下像喝了酒一样不能把持;“总是离人泪”,可见一路离别泪,一路离情。这句是直接抒情,通过前面写景的铺垫最后引出“泪”字,使情感抒发地真切,自然,情与景融为一体了。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32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33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34
梁廷楠《曲话》中说:“世传实甫作《西厢》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梁廷楠《曲话》中说:35
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反衬)人物感情、揭示主题的作用。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36能力迁移请同学们尝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鉴赏《长亭送别》的情景交融的句子。能力迁移请同学们尝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鉴赏《长亭送别》的情景交37【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38赏析【滚绣球】: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柳丝玉骢
疏林斜晖
马儿车儿恨怨赏析【滚绣球】: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39【滚绣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滚绣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40心理描写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是先有这样的的情,才有那样的景。心理描写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41
夸张手法的使用:“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王实甫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秋,香肌痩几分?缕带宽三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夸张手法的使用:“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421、【脱布衫】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烘托出怎样的情?这是一幅寒烟衰草图,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似乎每一种伤心的离别总会出现在秋季黄叶纷飞时,草也枯了,花也凋零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过去。
古人总爱把自己的伤怀寄托在寒秋这样一个萧瑟的季节,一句“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就道出了一个动静交融的凄凉环境,怎不叫人看了心生悲凉之意。于是,仿佛置身于崔莺莺的心境,与他同苦同悲了起来。1、【脱布衫】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一幅432.【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2.【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44意象: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秋风、马嘶。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在这样的背景中,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发出“古道无人语”的感叹,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是在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的孤独、寂寞。本曲是一幅苍凉悲苦的送别图,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意象: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秋风、马嘶。45【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46【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知道的诗句中找出有关“愁”的诗句。青山: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烟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473.【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怎样一幅画面?构成怎样的意境?这是一幅别情依依孤凄图。巍峨的青山阻隔了送行的步伐,淡烟暮霭缭绕在这疏林里,语渐不闻声渐消,夕阳古道无人语,唯有马嘶秋风听。那张生手持马鞭,狠下心肠,绝尘而去,只留得孤寂的背影在残阳里。——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3.【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48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49运用夸张手法,以实写虚。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抒写离愁之重。运用夸张手法,以实写虚。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50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1、意象的精心选用2、情景的密切交融3、诗词的巧妙化用4、修辞的广泛使用5、典故的适当运用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1、意象的51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支曲子进行朗读并将它背诵下来,同时体味一下本曲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做一做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支曲子进行朗读并将它背诵下来,同时体味524.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先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是两情相悦,长相厮守,她这种对爱情的认识在课文中表现了多次,请同学们找出表现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文句或曲辞。明确:曲辞《幺篇》《朝天子》《二煞》等。句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5.恋恋不舍、痛苦担心是夫妻分别的人之常情,莺莺在送别张生时还有一种特别的心情是一般情侣分别时不一定有的,一起品读《朝天子》。思考回答下面问题:4.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先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53“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长叹气。”莺莺怨愁什么?表现她什么思想感情。“拆鸳鸯在两下里”,恨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将夫妻活活分开,愁苦极致,悲痛无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化用苏轼《满庭芳》,表明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54欣赏一段黄梅戏《长亭送别》,整体感悟戏曲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以及人物的感情欣赏一段黄梅戏《长亭送别》,整体感悟戏曲之美,55
剧情讨论《西厢记》的结局是张生最终考中状元,风光归来与崔莺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则将这大团圆的结局给删掉,就以长亭送别作为剧本的结局,将爱情大团圆的喜剧变成悲剧。你喜欢哪个结局?谈谈看法。剧情讨论《西厢记》的结局是张生最终考中状元,风光归来与崔莺56肯定的声音第一种看法: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肯定的声音第一种看法: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57否定的声音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让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金批《西厢》尾截王实甫《西厢记》是没道理的。否定的声音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58送别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送别59谢谢指导!谢谢指导!60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61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62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63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知道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门:一个是家门,成长的地方;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64元·王实甫长亭送别元·王实甫长亭送别65导入新课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66悲欢聚散一杯酒长亭送别王实甫南北东西万里程悲欢聚散一杯酒长亭送别王实甫南北东西万里程67二、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二、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68《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誉为“天下夺魁”,尊为戏剧“春秋”。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称它“词句警人,满口余香”,而金圣叹则称作者是“天地现身”,可见其作品的艺术高度。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69《西厢记》的前身是《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三部书的区别是:《会真记》叙述少女莺莺和张生恋爱而终被遗弃的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束缚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会真记》的悲剧结尾,以张生和崔莺莺双私奔团圆结尾,句中人物也更显个性化。如崔母,完全是一个封建势力的维护者,成为崔张婚姻的直接障碍;崔莺莺,则成为一个封建婚姻的反抗者。《会真记》和《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西厢记》的前身是《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文言小70《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白衣秀才张珙,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千金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让崔母恼怒不已,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长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得状元才能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近她复杂微秒的内心世界。《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71三、《西厢记》的形成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亦名《董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三、《西厢记》的形成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72唐代元稹《莺莺传》中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西厢记》名字的由来。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73《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74结构: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小的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人物、情节和衔接剧情的作用。角色:主要是末、旦、净、外四大类。剧中的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净、外是末旦行当的次要角色。元杂剧结构: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小的楔子。一折相当75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扮演年轻的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正末、正旦是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如张生,陈最良。老76主要成就《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主要成就77创新之处1、元杂剧一般是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折;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创新之处78
西厢记情节:1.初识2.幽会3.拷红4.送别5.团圆《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79
《长亭送别》剧情概要剧情一(第一幅图——长亭路上):暮秋时节,一辆轻车驶向长亭,车上坐的是相国千金崔莺莺,面对满眼的秋色,想着即将远去的夫君,他不禁悲从中来。剧情二(第二幅图——长亭离宴):车到长亭,她有多少话要对张生说,可有母亲和普救寺的长老在场,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视线却一直被张生所牵。剧情三(第三幅图——长亭分别):母亲先行离开了,莺莺终于可以单独和张生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她可以一吐衷肠了。剧情四(第四幅图——长亭远望):千里相送终有一别,望着张生渐渐远去的身影,莺莺心中的愁苦有谁能知呢?《长亭送别》剧情概要80一、长亭路上(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三、长亭分别(《四边静》到《二煞》):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情节层次四、长亭远望(《一煞》到《收尾》):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一、长亭路上(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二、长亭饯81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上。这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上。82人物形象崔莺莺: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有叛逆和反抗精神。人物形象崔莺莺: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83张生:张生是一个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是《西厢记》中又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它把爱情看的比功名重要,轻贱名利、忠于爱情。张生:张生是一个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是《西厢记》中又一个84长亭送别王实甫长亭送别王实甫85《长亭送别》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长亭送别》一折,语言绮丽,文采斑斓,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历来被誉为离愁别恨的绝唱。《长亭送别》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长亭送别》一86矛盾冲突母女俩对张生赶考的想法相同吗?试着比较母女俩的性格形象。两个人完全不同,一个重功名,一个重情爱,从中很好地展示了莺莺的叛逆的性格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母女俩同是送别,心情各不同,为什么?莺莺:盼张生早去早归;老妇人:盼张生一去不归。矛盾冲突母女俩对张生赶考的想法相同吗?试着比较母女俩的性格形87情感表现通读全文,找出莺莺流露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两个字上,作何理解?泪——夫妻分别时恋恋不舍的悲伤之情恨——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制度情感表现通读全文,找出莺莺流露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两个字上,88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891.借景抒情是《长亭送别》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曲牌段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90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一煞][收尾]情景交融的曲子:[端正好][滚绣球]911.【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赏析1这首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2有什么样的作用?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情景交融诗情画意1.【端正好】赏析1这首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情景92(1)景:蓝天白云满地黄花西风南飞的大雁枫林气氛:寥落萧瑟凄冷情:痛苦压抑忧郁(2)渲染烘托衬托斜晖霜林图(1)景:蓝天白云满地黄花西风93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你知道这支曲子化用了谁的诗词吗?范仲淹《苏幕遮》你知道这支曲子化用了谁的诗词吗?94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端正好】化用了范仲淹的词,取其秋景凄凉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借景抒情。“西风紧”,可见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紧揪着,“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醉”字可见莺莺在离愁折磨下像喝了酒一样不能把持;“总是离人泪”,可见一路离别泪,一路离情。这句是直接抒情,通过前面写景的铺垫最后引出“泪”字,使情感抒发地真切,自然,情与景融为一体了。情景交融诗情画意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情景交融诗情画意95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端正好】化用了范仲淹的词,取其秋景凄凉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借景抒情。“西风紧”,可见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紧揪着,“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醉”字可见莺莺在离愁折磨下像喝了酒一样不能把持;“总是离人泪”,可见一路离别泪,一路离情。这句是直接抒情,通过前面写景的铺垫最后引出“泪”字,使情感抒发地真切,自然,情与景融为一体了。3.如何理解“总是离人泪”96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97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98
梁廷楠《曲话》中说:“世传实甫作《西厢》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梁廷楠《曲话》中说:99
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反衬)人物感情、揭示主题的作用。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100能力迁移请同学们尝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鉴赏《长亭送别》的情景交融的句子。能力迁移请同学们尝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鉴赏《长亭送别》的情景交101【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102赏析【滚绣球】: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柳丝玉骢
疏林斜晖
马儿车儿恨怨赏析【滚绣球】: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103【滚绣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滚绣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104心理描写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是先有这样的的情,才有那样的景。心理描写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105
夸张手法的使用:“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王实甫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秋,香肌痩几分?缕带宽三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夸张手法的使用:“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1061、【脱布衫】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烘托出怎样的情?这是一幅寒烟衰草图,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似乎每一种伤心的离别总会出现在秋季黄叶纷飞时,草也枯了,花也凋零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过去。
古人总爱把自己的伤怀寄托在寒秋这样一个萧瑟的季节,一句“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就道出了一个动静交融的凄凉环境,怎不叫人看了心生悲凉之意。于是,仿佛置身于崔莺莺的心境,与他同苦同悲了起来。1、【脱布衫】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一幅1072.【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2.【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108意象: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秋风、马嘶。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在这样的背景中,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发出“古道无人语”的感叹,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是在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的孤独、寂寞。本曲是一幅苍凉悲苦的送别图,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意象: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秋风、马嘶。109【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110【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知道的诗句中找出有关“愁”的诗句。青山: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烟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1113.【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怎样一幅画面?构成怎样的意境?这是一幅别情依依孤凄图。巍峨的青山阻隔了送行的步伐,淡烟暮霭缭绕在这疏林里,语渐不闻声渐消,夕阳古道无人语,唯有马嘶秋风听。那张生手持马鞭,狠下心肠,绝尘而去,只留得孤寂的背影在残阳里。——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3.【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112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113运用夸张手法,以实写虚。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抒写离愁之重。运用夸张手法,以实写虚。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114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1、意象的精心选用2、情景的密切交融3、诗词的巧妙化用4、修辞的广泛使用5、典故的适当运用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1、意象的115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支曲子进行朗读并将它背诵下来,同时体味一下本曲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做一做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支曲子进行朗读并将它背诵下来,同时体味1164.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先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是两情相悦,长相厮守,她这种对爱情的认识在课文中表现了多次,请同学们找出表现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文句或曲辞。明确:曲辞《幺篇》《朝天子》《二煞》等。句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5.恋恋不舍、痛苦担心是夫妻分别的人之常情,莺莺在送别张生时还有一种特别的心情是一般情侣分别时不一定有的,一起品读《朝天子》。思考回答下面问题:4.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先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117“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长叹气。”莺莺怨愁什么?表现她什么思想感情。“拆鸳鸯在两下里”,恨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将夫妻活活分开,愁苦极致,悲痛无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化用苏轼《满庭芳》,表明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118欣赏一段黄梅戏《长亭送别》,整体感悟戏曲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以及人物的感情欣赏一段黄梅戏《长亭送别》,整体感悟戏曲之美,119
剧情讨论《西厢记》的结局是张生最终考中状元,风光归来与崔莺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则将这大团圆的结局给删掉,就以长亭送别作为剧本的结局,将爱情大团圆的喜剧变成悲剧。你喜欢哪个结局?谈谈看法。剧情讨论《西厢记》的结局是张生最终考中状元,风光归来与崔莺120肯定的声音第一种看法: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肯定的声音第一种看法: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121否定的声音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让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金批《西厢》尾截王实甫《西厢记》是没道理的。否定的声音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122送别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送别123谢谢指导!谢谢指导!124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125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126长亭送别184-粤教版课件127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门职业学院《现代临床医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5年初三全真英语试题模拟试卷(5)含答案
- 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网考)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大学基础读写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综合技能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师范学院《内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网络营销与跨境电商考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2024-2025学年初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普通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交通运输工程2025年相关知识考试题目及答案
- 企业会计人员劳动合同模板2025
- 浙江省肿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环保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报告表
- 敬老院安全培训课件
- 《加拉帕戈斯群岛》课件
- (高清版)DB2201∕T 43-2023 肉犊牛饲养技术规范
- 社区老旧小区外墙翻新脚手架方案
- 2025年医院消化内科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初中二年级 岭南版 美术 第三单元《瞬间的表情》课件
- 大国精神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中北大学
- 财政评审项目造价咨询技术服务方案审计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