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页(共32页)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1.(3.00分)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簇新(cù)凛冽(lǐn)牟取(máo)天纶之乐(lún)B.阔绰(chuò)禁固(gù)亵渎(dú)顶礼膜拜(mú)C.糍粑(bā)籍贯(jí)剽悍(piāo)鲜为人知(xiǎn)D.缄默(jiān)菡萏(dàn)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2.(3.00分)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3.(3.0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B.针对进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一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得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4.(3.00分)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5.(8.00分)诗词默写(1),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3),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6)龚自珍《己亥杂诗》“,”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6.(4.00分)走进名著(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2)《名人传》的作者是,小说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才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伟人的。7.(2.00分)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8.(4.00分)口语交际。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郊外踏青。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王涛向120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王涛应该怎么说?对120急救中心:对刘明的父亲:。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9.(7.00分)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10.(18.0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媵人持汤沃灌②同舍生皆被绮绣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④略无慕艳意(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11.(17.0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李汉荣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2.(18.0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让人,乃众妙之门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C.让人,并不是懦弱。D.让人,乃众妙之门。(2)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10分)13.(10.00分)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会意字:从、吠、休、炙、苗。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选字并解析:四、写作能力考查(50分)请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4.(50.00分)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15.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1.(3.00分)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簇新(cù)凛冽(lǐn)牟取(máo)天纶之乐(lún)B.阔绰(chuò)禁固(gù)亵渎(dú)顶礼膜拜(mú)C.糍粑(bā)籍贯(jí)剽悍(piāo)鲜为人知(xiǎn)D.缄默(jiān)菡萏(dàn)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解答】A.“牟取”应读作“móuqǔ”,“天纶之乐”应写作“天伦之乐”;B.“禁固”应写作“禁锢”,“顶礼膜拜”应读作“dǐnglǐmóbài”;C.正确;D.“嗔视”应读作“chēnshì”,“呕心历血”应写作“呕心沥血”。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3.00分)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解答】A.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该成语为贬义词,褒贬不当;B.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该成语与语境不符;C.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该成语使用正确;D.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该成语用错对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3.0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B.针对进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一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得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解答】A.表述正确;B.表意不明,“几个”是修饰“学校”还是“领导”不清楚,将“几个”改为“几所”;C.搭配不当,“提高”和“精神”搭配不当,在“和”后加上“培养”;D.语序不当,“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将两者后的内容对调。故选:A。【点评】动宾搭配不当。1、一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保重”不能带宾语。2、一动多宾搭配不当。例如: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法律、法规”可以搭配,“遵守”“政策”不搭配。3、多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报告”不能“注视”。4、多动多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工厂在树新风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一系列工作。“建立和健全”与“工作”不搭配。4.(3.00分)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解答】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需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具体分析。根据“青芜如毯“可知第一空应填: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根据“雨声淅沥”可知第二空应填: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根据“秋日看花”查知第三空应填: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根据“冬日观雪”可知第四空应填: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故正确顺序应是③①④②。故选:B。【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5.(8.00分)诗词默写(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以及现代诗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烽火连三月(2)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柳”的书写)(3)择其善者而从之(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6.(4.00分)走进名著(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2)《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小说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伟人的。【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作者塑造人物时,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古城会斩蔡阳,义释老黄忠)(2)《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答案:(1)关羽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古城会斩蔡阳,义释老黄忠)(2)罗曼罗兰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7.(2.00分)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分析】仿写句子是语文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由于此种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提供的新语境仿造句式,进行创造性发挥,思维力度大,符合当今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向,是一种综合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题观。答好仿写句子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汉语语法修辞运用能力;较强的联想能力。【解答】本题属于嵌入式的仿写。仿写时要做到:与其前后的句子句式相同,即“若要有……,请多……”;前后语意连贯,即与其前后的句子构成排比;内容上要有创新,不能再重复例句的内容。例句的话题是“眼睛”、“面容”、“胸怀”,这提示我们仿写的话题可以是“头脑”、“耳朵”、“姿态”、“修养”等。答案:示例: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若要有优雅的姿态,请多礼让身边的行人;若要有勤劳的双手,请多创造宝贵的财富;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若要有美好的心灵,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点评】仿写句子时,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答题方能得心应手;否则思路阻塞,笔下干枯,甚至无从下手。可以这样说: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8.(4.00分)口语交际。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郊外踏青。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王涛向120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王涛应该怎么说?对120急救中心:喂?是120吗?我们有位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有少量流血请求急救!对刘明的父亲:叔叔,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我们在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腿部受了点伤,我们到医院包扎以下,可能不能按时回去,不要惦记。。【分析】此题属情景对话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解答】对120急救中心:注意礼貌用语,要讲清具体地点和伤情及要求。对刘明的父亲:注意礼貌用语,要讲清不能按时回去的原因,表达请勿惦记的意思。答案:对120急救中心:喂?是120吗?我们有位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有少量流血请求急救!对刘明的父亲:叔叔,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我们在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腿部受了点伤,我们到医院包扎以下,可能不能按时回去,不要惦记。【点评】解答此题,主要是注意根据对象不同讲话内容不同。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9.(7.00分)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分析】《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本题是对诗中抒发的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概括分析。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3)本题是对重章叠唱这样写作手法的考查。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答案:(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点评】要理解全诗的内容,从诗人所铺陈的内容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读懂诗歌。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中心、意境、写法、修辞等方面的理解,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10.(18.0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媵人持汤沃灌热水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④略无慕艳意毫无,一点也不(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分析】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汤:热水②句意为: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通“披”,穿③句意为: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敝:破④句意为:但我毫无羡慕的心。略无:毫无,一点也不(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俟,等到;请,请教;句子翻译为: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②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足,足以;不若,比不上;句子翻译为: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意在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与“艰”,从而达到劝勉的目的。从这点来分析,作者写同舍生的衣着豪华,与生活的富足,很明显是为了与自己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一段中的“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可以看出作者学习的勤奋刻苦;“余因得遍观群书”表现了作者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可以看出作者虚心请教才得以学有所成。(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比如:从作者少时无法得到书,只能借书并抄书来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要不怕吃苦,只有勤奋才能有所得;从作者“执经叩问”的过程描述,可以看出,学习要多问,要虚心求教。根据文中相关句子,一个个概括即可。答案:(1)①热水②通“披”,穿③破④毫无,一点也不(2)①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用同舍生的衣着豪华的生活与自己的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4)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5)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点评】文言词积累:以:①无从致书以观(以:表目的,来)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以:凭借)③计日以还(以:表修饰)④扶苏以数谏故(以:因为)⑤以刀劈狼首(以:用)11.(17.0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李汉荣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初夏的一个上午,去河边散步,看到小男孩和小女孩营救一只花蝴蝶,并帮助它晒太阳、汲取花蜜,还为它搭建“避难所”,小男孩、小女孩的举动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人类应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一段中记叙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二段前半部分记叙孩子们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后半部分记叙孩子们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刻画人物上的效果即可。细读划线句可知,这是对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动作和心理,可以看出这两个小孩子的机智和善良,以及纯洁。(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细读第四段可知,这是作者对看到的两个小孩救助蝴蝶这一事件的看法和观点,所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小孩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当前人性冷漠自私社会现状的批判,升华了文章的主题。(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观察生活的能力。细读第四段可知,这里说的大沙漠沙尘暴是比喻的说法,所谓大沙漠比喻的是没有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所谓沙尘暴,指的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就是人们自私,冷漠,没有人性的种种行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老人摔倒了没人搀扶等。(5)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是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关爱弱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多一点善良与关爱等来表述。答案:(1)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意思对即可)(2)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意思相近即可)(3)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4)“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意思相近即可)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5)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意思相近即可)【点评】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②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③合情合理。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④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12.(18.0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让人,乃众妙之门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C.让人,并不是懦弱。D.让人,乃众妙之门。(2)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本文首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文章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接着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然后说明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根据本文第一段的末句可知中心论点。故选:B(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某个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这句话的前面或后面。根据“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可知这种美德指的是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作答本题时,需明确各种论证方法的特征,然后判断出所用论证方法,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论证效果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4)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划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分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本文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5)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所谓论证思路,就是证明中心论点正确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写作思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先引出中心论点,然后用各种论证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结合具体的文本具体分析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答案:(1)B(2)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3)①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小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②对比论证。假设“不退让,事业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③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时焕发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④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4)①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③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5)本文首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文章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接着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然后说明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点评】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是中考常考考点,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作者首先提出了**的观点;(2)接着运用过渡、引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论点;(3)论证部分,先引用**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进一步论证论点;(4)最后总结,得出**的结论。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10分)13.(10.00分)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会意字:从、吠、休、炙、苗。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选字并解析: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分析】本题以“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为背景,给出与汉字相关的两则材料,第一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劝说词的拟写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第四题考查汉字字义的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一句,不要将两则材料提取出的信息进行合并。阅读材料一,其主要表述了汉字既能表意,又具有书写美,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材料二,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的话,突出“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岚;其次针对情况: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并注意紧扣材料阐述理由。(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本次活动是以“书写的力量”为主题,可结合汉字结构具有丰富意思或独特的书写审美来拟写。(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汉字的构造解析汉字的能力。先明确字的构成,然后根据字的意义写一句连贯的话即可。比如按所给的示例,我们选择“从”字,先解读其构成,再分析每一个构成部分的意义,最后得出字义。组合成句为:从,由两个“人”字构成,二“人”紧紧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答案:(1)(任选其一)材料一:汉字既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材料二: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2)称呼,理由,劝说目的。(理由必须紧扣材料)例: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3)示例:写苍劲有力的方块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4)答案示例: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点评】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四、写作能力考查(50分)请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4.(50.00分)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写“欣赏“,比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但都必须紧紧扣住话题“欣赏”。【思路点拨】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谈出你的感受,谈出你的独到见解。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欣赏音乐,不能通篇云山雾罩,只说些“三月不肉味”的话,而要点出美在何处。【形式创新】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写对人的欣赏,另一个是写对物的欣赏。第二种思路更容易出彩。【文体选择】写关于欣赏的经历的适合写记叙文,写关于欣赏的感受的太适合写散文,写关于欣赏的认识和写关于欣赏的体验的可以选择议论文。【解答】【例文】欣赏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整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温馨而惬意。而对于那些凡事苛刻的人,世界便只剩黑白,终日让人不满,抑郁的情绪充塞自己的心灵,相形之下,更显得可悲可怜。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示了一个客观的真理:自然界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鸡蛋里也能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