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_第1页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_第2页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_第3页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_第4页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大学课程教案学院 人文学院课程名称 写作学时 36教材《普通写作学教程》授课教师 彭小明一授课对象 写作温州大学彭小明、,-、一HUa网络时代是写作时代(马正平)。写作包围着你(韦斯特)。学习:通过写作(美国)。写作才能思考(皮亚杰)。我“写”故我在(罗伯特・肖尔斯)。快乐作文,享受写作(“新课标”)。总论文章与写作一、关于文章:1、词源:(1)西周以前,''文"和“章”是被作为两个词来使用的。如《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2)春秋战国,“文章”合为一词,其义是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如《墨子》:“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此时期作为“文章”已成熟:《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文集;《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集;《春秋》是我国最早的历史著作;《尚书》保留了我国最早的应用文;《礼记》保留了我国最早的说明文。(3)秦汉时,“文章”有了文辞之意。这是从它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如《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4)东汉末年,“文章”的含义才与今天基本相同。如曹丕在《典论•论文》(最早专题论写作的文集)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时期作为“文章”有大发展: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专题论写作的文集;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论写作的集大成者:唐宋以后的''诗话”“词话”“文则”“艺概”“辨体”等是我国写作理论的繁荣标志。2、定义:(1)1922年,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中曾给文章下过一个定义:“用文字传达意义的制作,就是文章。”(2)《辞海》对文章的解释是:“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3)《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文章是“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有时“泛指著作”。(4)文章:是通过对语言(词汇、句段)的选择、组织来表达、交流信息的秩序体(文字符号体系)。3、分类:(1)以是否押韵为标准,把广义的文章分成“韵文类”和“散文类”两大类。“韵文类”分诗、词、曲、赋等。“散文类”分“非文学性散文”和“文学性散文二①“非文学性散文”又以表达方式、惯用格式和功能用途为标准,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小类;②“文学性散文”又分为小说、戏剧、散文、杂文、纪实文学等小类。(2)以内容和功能为标准,把广义的文章分为文学作品和文章(狭义)两大类①文学作品的分类:第一种是三分法,即分为抒情文学、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三大类。第二种是四分法,即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其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②文章(狭义)的分类:文章(狭义)以应用性的强弱和是否有惯用的、约定俗成的或法定的格式为标准,可分为普通文章和应用文章。普通文章可分为“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三大类。应用文章可分为私人文书和公务文书两大类。私人文书包括日记、函电、书表、契约、遗嘱等;公务文书又有通用公务文书(如公告、通知、计划、总结等)和专用公务文书(如护照、教案、病历等)之分。4、文章系统要素分析:(1)主题(灵魂。主句——段意——主旨);(2)材料(血肉。素材、题材、资料、论据、情节、意象等);(3)结构(骨骼。标题、开头结尾、段落层次、顺序线索、过渡照应等);(4)语言(肌肤。文字、符号、文面等);(5)表达(性格。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大方式);(6)文体(人种。新闻、文学、理论、应用四大体裁)。5、文章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包含着三个阶段:采集感知的准备阶段——立意选材谋篇的构思阶段——起草修改的表述阶段。(1)准备阶段①采集:观察、调查、阅读、上网等,如“喜笑怒骂,接成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体验(情)与思考(理)生活。如''文章老更成(2)构思阶段①立意(提炼主题):②选材(素材——题材);③谋篇(对具体“篇章”的谋划)。(3)表达阶段①起草(写初稿);②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③发表(狭义与广义发表)。6、文章的功能价值:(1)认识作用;(2)教育作用;(3)审美作用;(4)实用价值;(5)娱乐消遣价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H子将会来临。心永远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二、关于写作1、写作的定义:写,《说文解字》释为:“置物也。”(意为“移置有形之物”);后移置无形之物也叫“写”。如《诗经》:“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再后对符号的移置也叫“写”,如汉书法家卫恒说:“书契之兴,写彼鸟迹,以定文章最后引申为用文字对事实的记录也叫“写”,如《韩非子》:“子为我听而写之。”(记录口头语言)。另,有人解释“写,泻也」作:《说文解字》释为:“起也。”《易经》:“圣人作而万物者兄”;“起”是通过人的行为做成的,所以作也有制造的意思,如《孙子兵法》:“黄帝作剑,以阵象之”。后引申为“创造”“创作”,如《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论语》:“述而不作。”综上所述,''写"在古代是“记录”,“作”是“创作”,合意为“为文”。“写作”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大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意思是写文章。在古代汉语中,与“写作”相当的词汇是“修辞”、“造论”、“著说”、“属文”、“作文”、“为文,,、“缀文”等。(1)流行的写作定义:.写作是对客观世界反映的书面语言行为。.写作是一种抒情言志的言语行为。.写作是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行为。(2)写作新定义: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生活及主观情意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写作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造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行为或活动。2、写作的分类:(1)写作按宽狭分,可分为广义写作,包括狭义写作(文学写作、实用写作)、亚写作(口头创作、编辑写作、翻译)和艺术创作(用非文字写作,如作曲、绘画、电影创作等);(2)写作按前后分,还可分为前写作(观察、阅读、阅历)、写作(立意、行文、修改)和后写作(编辑、出版、传播)3、写作的特征:(1)综合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说在写作行为过程中,写作者的写作行为与多种因素相联系,并受其影响、制约。写作综合性深层分析:①物化文章(文字、符号);②文章表层(语言、表达方式);③文章浅层(立意、构思):④文章深层(智力、情商、能力、思想)(2)实践性作者不仅要学习写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进行反复、艰苦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①通过实践才会产生文章。②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熟能生巧。③不断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写作理论。(3)创造性。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劳动,需要作者具有可贵的首创精神,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冲破思想禁锢,挣脱艺术陈规,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特别是文学创作,更讲究创新。(4)个体性写作的个体性主要表现在作者的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以及写作的个性特点等方面。这些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之中,反映在写出的文章里。4、写作系统要素分析:(1)主体(作者要有思想、知识、生活、智力、语言、技能等素养)。主体是制作精神产品的操作者;主体是反映写作对象的认识者:主体是运用语言符号的编制者;主体是接受社会反馈的检验者。(2)客体(写作的一切信息。是指人、事、物、景、情、知、理等写作对象)(3)载体(为文字、符号、线条、图表、色彩等工具媒介)。载体在写作中有示意作用、抒情作用、构思作用、显形作用。写作即上处理“思想”“指说对象”“符号”的三者语义关系。(4)受体(写作时作者要有“读者意识”:读者有生活阅历、理解能力、阅读爱好、思想修养、审美情趣等差异。受众心理上的三种选择性因素: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如《理发店》(废名)理发店的胰子沫,同宇宙不相干,好似鱼相忘于江湖。匠人手下的剃刀,想起人类的理解,画得许多痕迹。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是灵魂之吐沫。5、写作的基本能力:(1)写作的一般能力①观察力(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写作的源泉);②记忆力(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写作的仓库);③思维力(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写作的核心);④联想力(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写作的桥梁):⑤想象力(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写作的翅膀)。(2)写作的特殊能力①审题能力;(审察题目的能力)②立意能力;(确立主题的能力)③选材能力;(选材剪裁的能力)④构思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⑤表达能力;(表情达意的能力)⑥修改能力。(修改润色的能力)6、写作的基本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必要联系,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写作规律是学习写作过程中各因素之间普通的、必然的本质联系,是学习者必须要遵循的法则。(1)主客互化律(物一意一辞);(2)厚积薄发律(博而能一律);(3)多元综合律;(4)知行结合律;(5)人文共进律;(6)学以致用律;(7)从“无”到“有”律(无限——有限律;无向——有向律;无序——有序律;无形——有形律);(8)法而无法律(有仿到创律);(9)循序渐进律(短-长-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朴实-华丽-朴实;写实-写虚;放-收;仿-创等);(10)点化渐深律(修改调整律);7、写作的技巧:所谓技巧,是一种在艺术上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具有稳定性、互渗性、创新性和审美性等特点。技巧在写作主体身上体现为一种心理结构和能力,是与主体的艺术修养、艺术经验、气质个性、习尚趣味以及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方式结合在一起的。(1)构思与布局如正反比较法、博引作论法、一字立骨法、从一到多法、移步换景欲擒故纵法、欲扬先抑法、喻托寄意法、往复叠进法、举纲张目法、逻辑归类法、分条切割法、多线并进法、曲径通幽法、误会巧合法、意识流动法等。(2)辨体与定体俗话说:“文各有体。”王若虚:“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以体制为先。”决定或区分文章体裁三要素:文章所写的材料;写作文章的目的:文章中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3)选技与用技①选材上的点与面、多与少等;②立意上的正与反、虚与实、隐与显、曲与直等;③文势上的断与续、疾与徐、张与驰、起与伏等;④表达上的疏与密、简与繁、动与静、浓与淡、粗与细、拙与巧等;⑤风格上的刚与柔谐与庄等;⑥笔调上的哀与乐等。如:郑愁予《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望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人郑愁予因《错误》《水手刀》等被称为“浪子诗人”)(4)遣词造句炼字(缀字属篇,必须择炼)造境(创造文章的境与象)寄寓(运用拟喻等手法制造语言的“间空美”一含蓄化手法)变态(打破常态语言使用习惯)8、写作的基本理论:(1)古代的写作学:①主体论(胸襟说、人格说)②章法论(铺叙、起承转合等)③文论美学化和非构思观(经验说)(2)现代写作学:①文体论(文章学)②结构论(文艺学)③句法论和语法论(语言学、修辞学)(3)当代写作学:①文本主义观(文体论、技法论和八大块:材料、主题、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文体、修改和文风);②写作过程论(双重转换:“物f意f文”;三级飞跃:“感知飞跃”-“内孕飞跃”f“外化飞跃”);③写作主体论(人本主义观:知行递变论、写作背景论、动力写作学);④写作文化观(写作文化不是写作内容文化,而是写作形式、写作载体、写作行为、写作技巧的文化。它是某一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特定地域、特定群体关于文章写作的新时空情绪、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章图样);⑤梯级模型论(写作能力观。写作能力是一个“虚无”。它黏着于写作动机、写作意志、知识信息、智能、人格、文化上面。这七种因素层层递进,依次作用,形成“梯级模型”);⑥写作场论(写作大技巧论:写作能力产生于同时性的若干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多维控制。当多种因素作为一个控制力量共同分布于作者思维空间区域,便形成了作者思维控制力空间范围,即“写作控制场”);⑦非线性论(写作本质观:非理性写作强调写作经验的积累。写作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写作技能增长的过程。其短期效果明显,但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⑧写作分形生长论(写作生长规律观:文章胚胎即最先使作者产生写作冲动的情节、形象、感受,浓缩了后来文章整体的主要信息。文章整体上是这个文章胚胎的生长、展开、放大、变形,也即自我复制);⑨写作策略论(写作智慧观);⑩非构思写作观:非构思写作通过运用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路径思维),在策略思维的调控下展开主题,直接生成写作思维网络,思维伴随运笔,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行文的过程,思维完成,文章成品也即生成。9、怎样学好写作?(1)学习写作知识,培养写作意识;(2)理解写作特点,掌握写作规律;(3)训练写作能力,把握写作技巧;(4)阅读观察积累,加强自身修养。第一章主题一、概述:(一)定义:主题是作者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形式所传达出来的基本信息(内容主体)、主要思想(写作意图)、感情倾向或审美情趣。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凡一作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古人云,文章写作“以意为主”“意在笔先”。(-)特点:1、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2、明晰性与模糊性(含蓄性)并存;3、单一性与多义性同在。《红楼梦》主题说:情场忏悔说(胡适、俞平伯)自传论(蔡元培)爱情主题说(何其芳)四大家族衰亡论(毛泽东)《三国演义》主题说:拥刘反曹论;忠义说(“贤臣择主而事”论):分合论;悲剧说:人才说(“成败在于得士”说):主题模糊论;无主题。(三)作用: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是文章的统帅。李翱《答朱载言书》云:“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1、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2、主题支配文章的结构。3、主题制约手法的运用。4、主题影响遣词造句。5、主题决定审美价值。二、主题的要求:(一)正确。写作态度端正:思想观念进步;情感笔调健康;精神心理正常:审美趣味高雅。如邓丽君《何日君再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白)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吧(唱)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二)鲜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鲜明一清楚一含蓄)。做到:观点旗帜鲜明;感情要有倾向;情趣自然流露;语言体现褒贬。(三)集中(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况:单一性与复合性)。古人说:“立意要纯”“意多乱文”。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庞德的《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四)新颖:1、百刖人所未百;2、言前人所未言尽者;3、纠正前人所言错误者;4、新高度、新思维者。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五)深刻:1、表现事物本质的;2、揭示客观规律的;3、表达生活哲理的;4、反映人民心声的。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

三、主题的提炼与表达(一)写作动机的产生:1、命题作文;2、个人的特定需要:3、社会的一般需要。写作的动力(目的性):为改造人生而写作,如鲁迅;为建功立业而写作,如曹丕;为发抒愤懑而写作,如司马迁;因生活感召而写作,如刘心武;因工作需要而写作,如秘书;因兴趣爱好而写作,因兴趣爱好而写作,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常著文章自娱”:为谋生需要而写作,如自由撰稿人。(二)主题的来源:1、来于生活:①感受生活;②体验生活;③思考生活;④理解生活。2、来于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生成)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三)主题的提炼:1、由表及里,抓住本质;2、由此及彼,揭示规律;3、借古讽今,联系实际;4、异向发散,开拓意境。如《白毛女》。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四)主题的形成:1、偶有发现,及时捕捉(顿悟、灵感);2、长期积累,偶尔得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3、先有意图,后去落实(意在笔先);4、调查采访,自然形成。(五)主题的表达:1、明点:①一次点题(标题显旨,开宗明义,片言居要,卒章言志);②多次点题(逐层展开,反复强调)。《岳阳楼记》结尾: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暗点:①旁敲侧击;②象征隐寓。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四、标题:(一)定义:标举文章全篇的名称。(二)与主题的关系:1、题目即主题:2、题目为写作对象、范围、主要内容,与主题有关;3、题目非主题(无题)。(三)形式:1、单一式;2、复合式:①肩一正一副题;正一副题②大题一小题(四)要求:1、简洁。如《药》《人生》2、贴切。如《文人相轻、文人相钦、文人相亲》《相敬如宾、相敬如冰、相敬如兵》3、鲜明。如《法轮功就是邪教》4,醒目。如《王侯将相宁有“戏”乎》5、新颖。如《别了,司徒雷登》《给心装上“删除键”》6、生动。如《篱笆、女人和狗》《酒吧、男人和豆》五、审题:1、审题旨:2、审题眼(关键词);3、审题范畴(题材);4、审题角度(人称);5、审题要求;6、审题体裁。第二章材料一、概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定义:材料:作者搜集来的,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素材:作者搜集来的,未经加工的材料(客观事物和事理)。题材:经选择、提炼,写于文章用以表达主题的材料。资料:理论、应用文体写作中,对未经加工整理的材料的称呼。(有时写入文章的材料也称资料)论据:议论文写作中,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二)特点:1、丰富性(多样性、广泛性);2、可塑性(可改造性、可加工性);3、多义性(多角度性、变义性);4、具体性(形象性、可感性)。(三)作用:章学诚:“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1、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2、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3、材料传递和扩充文章的信息:4、材料影响和制约结构的安排。(四)与主题关系:1、主题来于材料(主题从材料中产生),主题是材料的升华,但主题又统帅材料;2、材料支撑主题,材料表现主题,材料服务于主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类型1、按时间分:①现实材料,②历史材料;2、按性质分:①正面材料,②反面材料;3、按功能分:①典型材料,②非典型材料;4、按思维分:①具体材料(形象性材料),②概括材料(抽象性材料);5、按关系分:①纵向型材料,②横向型材料;6、按内容分:①思想材料,②事实材料:7、按主次分:①中心材料,②背景材料;8、按来源分:①直接材料(第一手材料),②间接材料(第二手材料),③发展性材料(在直接间接材料基础上经思考、分析、推理得到的材料)。(~)占有材料(多):刘大木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论文偶记》)1、途径:①观察;②体验;③调查;④采访;⑤阅读;⑥视听;⑦上网。2、方法:①笔记;②卡片;③索引;④札记;⑤剪报;⑥复印(照相);⑦下载。(-)鉴别材料(严)1、认真审查材料的属性(性质、特点);2、正确判断材料的真伪:3、全面估价材料的意义(价值)。(三)选择材料(精)采集材料是越多越好,它追求材料的充足、广泛、全面,重在量。选择材料则越精越好,重在质。古代有“博收而约取”和“深探力取”的说法,鲁迅则提出了“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主张。原则:围绕中心选择(主中心、小中心、主线)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蓿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要求:1、要选择真实的材料2、要选择典型的材料3、要选择生动的材料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5、要选择熟悉的材料(四)使用材料(活)马卡连柯:“只有正确地解决的材料的问题,才能谈得到写作技巧的问题。”1、剪裁:①按行文方便,安排材料先后(先后);②按材料轻重,安排材料详略(详略):③按表达需要,显现材料色彩(侧前)。2、加工:高尔基说:“假如一个作家能从20个到50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的每个人身匕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而这才是艺术。”(高尔基《谈谈我是怎样学习写作》)①浓缩与截取;②扩展、补充与续写:③调整、改造与创造;④挪用、杂取与缀合;⑤象征(比拟)与寄寓;⑥虚构与想象。第三章结构一、概述:1、定义:结构:文章内部组合与外部构造:构思:写作前对文章内容与形式的考虑和筹措。又称布局谋篇;思路:作者思维活动线索在文章中的反映。2、特点:(1)连贯性、有序性;(2)逻辑性、严密性;(3)巧妙性、多样性。3、作用:(1)有利于表达主题;(2)有助于组织材料;(3)富有艺术感染力。二、结构的实质——思维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1、思维的类型:(1)具体思维(动作、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式、辩证思维);(2)传统思维与创造思维。2、思维的品质:(1)广阔性和深刻性;(2)独立性和批判性;(3)敏捷性和灵活性。3、思维(发想)的训练:(1)联翩思维(纵向、横向思维)训练;(2)变形思维(不拘原来问题而稍稍变化,使其更广泛联想。如逆向思维、分解、增题、具体化、一般化思维)训练。如《晚霞》逆向思维:“你虽然漂亮,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你外表华丽,却没有炽日的心。”(3)发散思维训练;(4)集中(聚合)思维训练;(5)联想(对比、相近、相似思维)训练。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6)想象(再造、创造思维)训练。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如想象“衣柜咳”如《包身工》中的联想:看着这种饲料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如《夕阳红》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1、结构要反映对象的内在联系:2、结构要适应文章体裁的特点;3、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4,结构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四、结构内容(-)题目与小标题题目是文章的名称,可以说,它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旗帜和路标。作者常常用它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画龙点睛,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二)开头和结尾.开头文章的开头,古人叫“起笔”。它是组成文章的第一层“阶梯”,由于它的位置比较特殊且又带有“奠基性”,因此历来文章大家对它都相当的重视。开头方式:“开宗明义”式的开头;“娓娓叙来”式的开头;“交代因由”式的开头;“描绘场景”式的开头:“抒发感情”式的开头。.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制作一个生动有力、深刻隽永的结尾,可使文章首尾圆合,通篇灵动,完好达意。结尾的方式:(1)“收篇点题”式的结尾;“总结全文”式的结尾;“寄托希望”式的结尾;“蕴涵哲理”式的结尾;(5)“嘎然而止”式的结尾;(三)段落和层次文章结构的四个层次:语段(句群)<自然段(段落)(结构段(层次、部分)〈篇~^r.早。.段落这里说的段落仅指“自然段”,即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首段空两格为标志、自成起讫、相对独立完整的结构单位。.层次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与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在文章中的反映,它体现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层次又可称为“意义段”、“逻辑段”、“大段”或“部分”。(四)过渡和照应.过渡:过渡,是指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等各种衔接关系的形式或手段。过渡形式:(1)暗渡(虚渡,意念过渡)(2)明渡(实渡,有标志的过渡)一是关联词语、过渡句、过渡段的过渡;二是序数过渡;三是小标题过渡:四是空行过渡。.照应所谓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呼后应。文章前面说过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准备提到的前面要有伏笔或暗示。照应形式:(1)首尾照应,如《荷塘月色》:(2)文题照应,如《神的一滴》;(3)前后照应,如《鸿门宴》。(五)顺序与线索:1、顺序:是指文章的材料先后安排。文章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空间顺序,如《雨中登泰山》;认识线索,如《荔枝蜜》。2、线索线索是文章的内在“脉络”,是贯穿于全文的“道具”。俗话说:“顺理成章」古人云:“一线在人,错综复杂材料惟吾所施。”可见线索的重要性。从性质上说,线索可分为主观线索(感情、认识、思想线索)和客观线索(事件、人物、物件线索)两种。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感情线索、《孔乙己》为人物线索。从形式上看,线索有单线和复线(双线、多线)之分。双线有明暗双线、虚实双线、主次双线,如《药》是典型的明暗双线,《包身工》是典型的虚实双线。五、结构的类型:1、线状结构与块状结构;2、动态结构与静状结构:3,外在结构与内在结构。4、时空结构(①时间结构:②空间结构;③时空交错结构);逻辑结构;意识流结构;情感结构;规格结构等。《死前一刹那》(马来西亚温任平)单调的鼓声是我的心跳在长方形的黑暗中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没有人没有没六、结构的技巧(艺术)1、悬念法(倒叙、哑谜、切隔、反常、垒危局、布疑 );2、抑扬法(先抑后扬,先扬后抑);3、纵擒法(故意拖延,欲擒故纵);4、急转法(急遽变化,突现出现);5、铺垫法(前为铺叙,后为主题);6,呼应法(前有伏笔,后有照应);7、虚实法(正侧结合,虚实相生);8、张弛法(疏密相间,有张有弛);9、对比法(正反比较,前后对照);10、点面法(以点带面,以面覆点);11、开合法(总分收放,开合自如);12、反复法(一咏三叹,多次重复);13、宾主法(宾主相形,以宾形主);14、象征法(比拟象征,隐寓其中)。第四章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一、概述:(一)定义:指用来表情达意的书写符号。是人类交流思想的最有效的物质媒介。语言可分:(1)作者语言;(2)人物语言(白、唱)。(二)特点:1、工具性(符号性、文字化);2、人文性(个性化、审美化);3、民族性(民族性、地域性);4、时代性(现实性、发展性)。(三)重要性:1、语言是作者思想的直接实现者;2、语言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主要工具;3、语言是作者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4、语言是作者进行交际、交往的重要媒介。二、语言的基本要求:(一)准确:1、用语要正确表达事实。如“王有疾(病)”;2、用语要精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3、用语要适合文章的语体。如“讲究卫生”——“来亦匆匆,去亦冲冲”:4、用语要适合文章的语境(上文下文;文章出现的背景)。如“人口降下来,经济搞上去”;5、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如一命呜呼——含笑九泉。(二)简洁1、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精练);如“君子慎独”“君子成人只美”“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君子和而不同二2、删繁就简,忌讳罗嗦。如《宿山房即事》: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3、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如《而字歌》:“当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4、有条件地省略句子成份。《小橘灯》:“我赞赏那小橘灯小橘灯,接过来,谢谢她5、适当运用一些文言词、文言句式。如“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都是反复锤炼的结果。臧克家说:“我坚决地认为,以经济的字句去表现容量较大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草率、啰嗦,是诗的致命伤(三)生动1、形象性(具体化、动作化、情感化)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2、个性化(作家语言风格化、人物语言个性化)。如王羲之妻“自有体,何故划我”;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3、音乐美(①流畅;②讲音韵、节奏、和谐;③富有感情)。如“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绝招”;4、幽默感:如“香蕉人”“太空人”5、装饰美(形式美:格式美、整齐对称……);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如,绝对“千里重山出石础”。如《过秦论》: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6、多样化(动静变化、虚实变化、详略变化、句式变化、手法变化、辞格变化、语汇变化……).如网络语言;7、新鲜感。如“月光族”;又如,诗句“从星星的弹孔中,会流出血红的黎明”三、语言的锤炼(-)从形式上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白居易)1、炼词:①选用古语词;②选用外来词;③选用方言词;④选用新造词;⑤选用熟语词。2、炼句:①肯定句与否定句选用;②主动句与被动选用:③陈述句与疑问句选用;④整句与散句选用;⑤顺装句与倒装句选用。(二)从性质上说:1、炼情;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2、炼意;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道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3、炼趣。如“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三)从内容上说:1、炼声;如“两个黄鹏鸣翠柳”2、炼色;如“一行白鹭上青天”3、炼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互视,努嘴,点头”(鲁迅〈离婚〉)四、语言的学习(一)语言的积累:1、积累书面、口头语言;2、积累古、今语言;3、积累中、外语言的。如很黑——漆黑、很香——喷香、很嫩——水嫩、很百白——雪白。《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扑克,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如梦令——醉酒》昨夜饮酒过度,沉醉不知归路。跌跌乂撞撞,误入操场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二)语言的训练:1、多听;(积累通俗、平易、自然、生动的生活语言)2,多读(背);(积累典雅、精练、蕴藉的书面语言)3、多写。(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如《前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第五章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第一节叙述一、叙述的定义: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25字的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二、叙述的分类:.按叙述详略分概括叙述又称概叙、略叙,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简略、概要的叙述或交代。如''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司汤达墓志)具体叙述又称详叙、细叙,是对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所进行的详尽、具体的叙说。.按叙述人称分第一人称叙述又称“我字叙法”、“自称叙法”,文章用“我”的口气进行叙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有两种,一是我是作者;一是“我”是作品中的人物(主人公、见证人、线索人物)。如“恕我不起来了!”(海明威墓志)第三人称叙述又称“他字叙法”或“他称式”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的叙述人从文章里被隐去,用“他”或“他们”的人称来叙述。如英国三字小说“衣柜咳”“神垂死”“侏儒跳”。关于第二人称叙述比较特殊,有的人否定有“第二人称叙述二认为“你”既然指代的是读者或是被叙述的对象,就不可能在文章里替代叙述人来叙述,像这样的以第二人称出现的叙述,实际上是由“我”在向“你”说话,所用的还是第一人称。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按叙述方式分所谓顺叙,是指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事。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所谓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的叙述。所谓插叙,是指在原来叙述进行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叙有追叙、补叙、逆叙等几种情况。所谓平叙,是指叙述两件(或更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平叙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述一件,再叙一件,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另一是并行交叉叙述。三、叙述的要求.头绪清楚。有些事件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叙述起来要交叉采用多种方法,因而必须理出一条主要线索,以使叙述有条不紊。如果叙述线条清楚,层次井然,就能头绪不乱。2.交代明白叙述事情应该做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向读者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交代的方法有直接交代和间接交代。在不影响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有的文章可省略某些要素。文学作品则可写得含蓄些。如《四封电报》(美国)伊利薇娜的弟弟佛莱特和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收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伊利薇娜悲不自胜,回电:“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赶发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很快地得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中。”3.详略得当根据主题要求或故事情节的需要,对事件叙述有详有略、有繁有简。对重要的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重彩浓墨;对一些次要材料则应概括简略,惜墨如金。4.波澜起伏写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写作要有高潮有低潮、有松有弛、有快有慢、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四、叙述的技巧:1、异军突起,笔锋忽转。如《三国演义》华容道上。2、设置悬念,掀起波澜。如《驿路梨花》。3、有抑有扬,曲折生姿。如《周处》。4、欲擒故纵,造成起伏。如《三国演义》七擒孟获。5、众星拱月,层层铺垫。如《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6、伏笔暗示,照应严谨。如《小橘灯》。7、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联想与想象)如《西游记》。8、正侧配合,虚实相映。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9、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如《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10、以点带面,以面覆点。如《包身工》。“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面”上的描写,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写包身工起床,吃粥,进工厂等。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就是‘'点如典型事例:没吃上粥的包身工,接受老板娘亲自制作的“美食”;典型细节:包身工在“离开别人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第二节描写一、描写的定义: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描写是文学中最基本、最生动的东西,是文学作品最感染人的地方。但描写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的应用很少。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朱元璋部队)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二、描写的分类描写的种类因划分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这里把描写分为:细描与白描,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细描与白描细描即细腻的描写。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颇像绘画里“工笔画”。白描,即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水浒》:“(李逵)抡起板斧,排头砍去。”.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以及环境等直接描绘和摹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与环境不进行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物与事物的描述,用间接烘托、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如:“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双笑厝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与描绘。人物描写可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1)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体态、神情、服饰等描写。肖像描写不只是介绍人物的长相,重要的是通过外貌的描写去表达人物的精神世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以形传神”,使所写的人物“形神兼备”。如《渔夫的故事》描写“魔鬼”:“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J(2)行动描写也叫“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刻画。高尔基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说服的力量,必须尽可能地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恩格斯在《一八五九年五月十八日给拉萨尔的信》中说:“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请看《包身工》的动作描写:“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里刮一些锅巴、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上一些冷水,用她那刚梳过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烘烘地放在那些廉价的机器们面前。”(3)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它包括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梦幻等方面的描述。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有直接描写、内心独白和通过对话、梦境、幻觉等进行描写。《阿Q正传》“革命幻梦曲”: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老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4)语言描写是指文章中人物言语的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的描写。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现,所谓“言为心声”。在文章中主要是要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以表达他的思想、性格。如《水浒》:(李逵)“便造反,怕怎得”“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岳坟的对联:秦桧:“咳!仆木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王氏:“碎!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5)景物描写是对社会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中的景色、风土、物体、设施等各种事物所进行的形象描绘。如对春夏秋冬、晨午昏夜、阴晴雨雪、风云雷电、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烈日星空等描写。《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三、描写的要求.有的放矢描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一切描写均要与人物、主题相关联,并为之服务。为描写而描写的描写是多余的。如“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捕捉特征抓住特征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是描写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抓住特征才能突显人物个性,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表现事物本质,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营造典型环境。如“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真实可信描写是很富主观色彩的表达手法,因此使用描写手法往往比较“理想化”或“美化”,这是正常的。但不能过于“夸张”,以致使人明显感到“失真”,这是不行的。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一•广州雪花大如席。.形象生动“形象性”是描写的基本特征。所以描写时要求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描写什么像什么。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形神毕肖。如史书对朱元璋肖像描写: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小而耳廓厚,颊骨凸而颌硕。身长背却弓,腿长膝却弯,腰粗而肩窄。行动如虾行水中,声音似鹰唳猿啼。第三节抒情一、抒情的定义抒情是指用来表现和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五情发而为辞章。”《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二、抒情的分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动人心,但是“打动人心”的方法也不同,可以直接抒情以打动别人,也可以间接抒情以感动别人。公刘《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我的心房里,爱情在酣睡。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某一人物直接表白或倾吐自己的感情。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教师之歌》:虽然我没穿上军装,可我一样的保卫祖国;虽然我没有站在炼钢炉旁,可我一样给长江大桥输送钢梁。医生、作家、演员,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他们却曾经是我的学生,他们的事业里有着我的劳动。我的岗位永不调换,我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我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我的青春却千百倍地延长 (56年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生集体创作)(二)间接抒情抒情可通过叙述抒情、议论抒情、描写抒情等等,这便是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即事抒情),把情寓于叙事之中,即事抒情。这又可分为叙中带情,以情带叙,情叙相间三种。朱自清《背影》是典型的叙事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感情抒发寄寓于写景之中。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如马致远的《秋思》作者将主观感情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记叙,状写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叫“托物言志”,它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常借用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作者往往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出,使文章情深意远。例如臧克家《老马》:总得叫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头望望前面。.寓情于理(情理相生)。通过议论来抒发感情。理与情是学生兄弟,有理才有情,有情才有理,情总是产生于理性判断之后。例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如《包身工》结尾: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三、抒情的要求.自然而然所谓自然而然是说所抒发的感情应该是在非倾诉不可的时候,从心底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抒情文字忌生硬、别扭,忌故作深沉状。也就是说抒情要掌握好“火候”,“该出手时才出手”方为上品.深切真挚“为情造文”是文章的本意、正道,反之“为文造情”则从根本上违背了写作的宗旨。所以,文章所抒发的感情必须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虚情假意、故作多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仅不感人,反而会令人作呕。把阴影抛在你的身后朋友啊朋友,请你千万不要忧愁,你说生活就像沙漠,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绿洲!先做一个绿色的梦,才会有金色的秋。朋友啊朋友,请你千万不要忧愁,你说你身边有阴影,是因为你总是低着头!抬起头来,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抛在你的身后!.丰富细腻感情的丰富性、复杂性决定写文章抒情时要多因素、多层次地表达情感,这样的抒情才丰富细腻。古诗《思夫》写道:“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短短四句把一个思念丈夫的妇女复杂的心理我现得淋漓尽致。4,蕴藉含蓄对于艺术来说,含蓄是重要的审美追求。艺术总是既让人明白,又让人思索回味的,可谓处于“露与不露间”。抒情的艺术也是这样,要含而不露,蕴藉让人回味。第四节议论一、议论的定义:议论即评议论说。议论即讲道理。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刘勰、说:“理形于言,叙理成论”,用语言把道理表达出来便成为议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三要素:论点是议论的中心要素,它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主张。论据是基础要素,作为材料为论点服务。论证是联集要素,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统帅论据,论据为论点服务。论点是论证的目标,论据是论证的材料、手段。议论可以与其他表达方法连用。议论如果与叙述一起使用,就是“夹叙夹议”;如果与描写相结合,就是“借端生议”;如果与抒情相结合,就称为“寓理于情”;如果与说明一起使用,就称为“寓理于事”。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包身工》)是"寓理于情”二、议论的分类(一)立论立论又称“证明”,它是一种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的一种方式。.例证。例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是一种直接列举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这种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举个别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解剖。.引证。引证是引用别人的论点或论据,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方法。这些被引用的材料包括经典作家的言论、名人格言、民间谚语、寓言故事、公理、定律、法律条文等等。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考证。考证是指通过考核论据的真实性证明论点。它可以用于立论,又可以用于驳论。考证方法,一般是先提出要考证的问题,说自己的见解;而后列出不同的说法;接着进行考核、鉴别真伪是非,否定错的,肯定对的;最后得出结论。.喻证。这是一种通过类比推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称“类比论证二作者往往是通过讲个故事,打个比方或引用一些成语典故等,就把较为抽象的道理说明清楚了。(-)驳论驳论又称反驳。它是通过驳斥对方的错误,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一种方法。反驳通常有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三种方法。.驳论点。就是指对论敌的论点进行批驳,通常用正确的理论和确凿的事实来指出论敌谬论的荒谬和虚假。.驳论据。就是针对论敌的虚假论据进行批驳,指出这些论据是不真实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批驳了论据,论点就站不住脚了。.驳论证。就是指出论敌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错误,进而指出其论点错误。有的文章常常由于作者使用诡辩和运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推理,把错误的论点说得似乎很有道理。这种文章就要反驳他的论证。.论点要正确、鲜明、集中、新颖和深刻论点是作者针对某一个所要论述的问题提出的主观见解、个人主张。议论首先要有自己的论点,才能“言之有理”。自己的论点要正确、鲜明、集中、新颖和深刻。.论据要确凿、权威、典型、充分和生动论据是用以证明论点的根据,它是议论主体用以确立自己所提的论点的理由。为使论点能建立,使人信服,论据必须做到确凿、权城、典型、充分和生动。.论证周密,合乎逻辑议论文概念要清楚、判断要正确、推理要合乎逻辑。用论据论证论点时,不应留有漏洞,要稹密、完整。做到证明可信、反驳有力。第五节说明一、说明的定义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表述明白的方法,就是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二、说明的分类.定义说明。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给人以清晰的概念。定义说明要求把事物的内涵解说清楚,下的定义与被定义事物的外延彼此应该相等。.分类说明。就是把被说明的事物,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进行说明。通过对说明对象的分类,显示出不同类别的差异性,使人们掌握不同类型事物的特征。.举例说明。就是选取某种事物、现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说明诸种事物、现象的共同点、共同规律。有三种方法,一是典型举例法。二是列举法。三是设例说明。.比较说明。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揭示事物的特点,把握事物的本质。这种方法是用已知之事用比附当前要说明之事,用以比较。比较说明的方法很多:有用同类事物的纵比和横比:也有相近事物的比较和相反事物的对比。.引用说明。就是援引权威性资料、典籍、名言、诗词等对说明对象加以充分说明。.数字说明。有些事物、现象的本质和特点,表现在数量上,这就需要用数字加以说明。运用数字说明,一要准确无误,二要来源可靠。.比喻说明。就是在两件性质不相同的事物之间找到相似点,用比喻的方法来突出被比喻的事物的特点。比喻说明有助于确切具体、简洁生动地说明事物,还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活泼形象。.图表说明。有些问题,用文字不容易说明清楚,需要借助图、表,与文字的解说配合起来,才能使人一目了然。一般来说,图表说明孤立使用比较少,它往往是一种辅助性说明。三、说明的要求.抓住特征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就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如果我们介绍事物抓住特征,就能把事物的本质、特点解说清楚。.客观冷静说明要有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所以•般不以主观好恶而随意褒贬。作者要置身局外,用客观的态度、冷静科学地说明事物。说明时尽量不掺杂作者个人的主观见解、评论或感想,以防变成抒情、议论。.条理清楚写文章要言之有序,说明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一般来说,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就能把事物说明清楚。如果要说明事物的结构,可按照其构成部分的秩序说明。如果是写发展,则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通俗易懂说明的事物,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就要求说明文字准确、简洁、通俗。时于有些较深奥的或人们陌生的东西,说明时最好不要用专业性的术语,以免影响读者接受,而要用比喻、比较等手法,做到通俗易懂。第六章新闻写作一、新闻的含义和分类: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它能及时宣传政策,传播真理,报道社会动态,传递各种新的信息。多元的新闻观:达纳(19世纪中期《纽约太阳报》主管)认为,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就是他对新闻做的经典性概括。斯坦利•瓦利克尔(20世纪30年代《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部主任)认为,新闻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m)和坏事(Wrongdoing)普利策认为,新闻的内容应该是“使人耳目一新的,显要的,富有戏剧性和浪漫色彩的,离奇独特的,奇异的,幽默的,能使人议论的”。布莱尔(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爱德华(美国《环球报》主编)认为,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徐宝璜认为,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邵飘萍认为,新闻是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范长江认为,新闻是广大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认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宁树藩认为,新闻就是即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新闻的分类:著名记者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里按照新闻体裁把新闻分成五大类。.典型的新闻,包括消息、简讯、通讯、特写、速写、述评等十余种文体。.边缘性或杂交性新闻,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座谈记要等。这些不是纯粹的新闻,是新闻与文学等其他形式杂交而来的。.报刊其他文体,指出现在报刊上的其他文章,包括评论、编者按、署名文章、杂文等。.广播电视特殊体裁,指出现在广播电视上的新闻形式,如录音报道、配乐广播、口头报道、现场直播、录音访问、广播讲话、主持人节目等。.探索性新闻,指近年来新闻媒介工作者所探索出的新的新闻形式,如日记式新闻、书信式新闻、视觉式新闻、对话式新闻、预测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等。狭义的新闻——消息;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体裁,按照篇幅长短,又可以划分为标题新闻、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等。广义的新闻——除消息外,还包括:(1)通讯是中国特有的新闻体裁,按照报道内容又可以划分为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2)深度报道是借鉴西方的深度报道方式而形成的的通讯,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3)报告文学是介于通讯(新闻)和小说(文学)之间的一种记叙性新闻文种。二、新闻的历史:1、最早出现“新闻”一词是初唐文人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后来李咸有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南宋赵昇《朝野类耍》载:“边报……朝报……故隐而号之日新闻。”2、汉武帝时有“邸报”,相当于今新闻。3、欧洲最早的报纸是罗马恺撒大帝的《每日记事》。4、英文“新闻”写作News,意为新的,鲜的,奇的。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纸)最早出现英国,1785年,《泰吾土报》。5、光绪年间“报纸”传入中国,康有为等人为新闻事业的先驱。6、日本三大报纸是:《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美国最大的报纸是《纽约时报》。7、世界上最大的报社(通讯社)是“合众社”(美国),美国还有“美联社”,法国有“法新社”,英国有“路透社”,俄国有“塔斯社”,日本有“共同社”、“时事社”,中国有“新华社”。三、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1)新闻真实是道德问题。(2)新闻真实涉及法律问题。2、新鲜性。新鲜性被看成新闻的第二生命。这里的新鲜有两层含义,一指时间上的新,有别于历史纪实;一指内容上的新,有别于事物常态。新闻界常常说新闻是“易碎品”,怕压,不耐压,就是指新闻作品在时间上怕压,怕拖。另外,新闻还有典型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四、新闻的作用:1、基本作用是传播信息。新闻报道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需要而产生的。远古时代,没有语言和文字时,人类靠手势、声音、表情和实物传递信息。现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正是脱胎于这种原始传播,是原始传播的扩展与提高。2、新闻的其他作用:(1)宣传作用;(2)教育作用;(3)服务作用;(4)娱乐作用;(5)舆论监督作用;(6)经济促进作用;(7)社会化作用。五、新闻写作的准备:1、理论政策的准备:2、各种资料的积累;3、心身的临战状态。(新闻写作“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第一节消息一、含义:“消息”最早则见于上古典籍《易经》,在《丰卦》中有“日中则戾,月盈则蚀,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此消、息二字为动词。消,消失、消融;息,繁殖、增长。消息即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的意思.到东汉,消息有了作为名词“音讯”的含义,如蔡文姬的《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在唐代古诗中,消息还是指代音讯,如杜甫《述怀》诗“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到了宋明时代,消息和新闻颇为接近,如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必定有人走漏消息,这狗奴才去报新闻。不然,何以晓得我们的隐事”。中国古代报纸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19世纪初,消息作为新闻文体的称谓诞生于近代中文报刊。据考证,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第一篇消息作品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二期上的《月食》报道,只有三句话,“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食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朗,甲地诸人俱可见之”。定义:消息,指消息报道。以传播信息为内容、为目的的新闻体裁。简言之,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二、分类:1、动态新闻——准确、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报道社会中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果。如《我国第•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4)2、典型报道(经验消息)——通过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的典型事例经验的集中报道。3、综合报道——把不同地方、不同单位出现的最新事实、围着一个中心思想进行报道的综合消息。如《各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4、新闻述评 种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新闻体裁,又称“新闻评论:如《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1949、2,21)5、人物消息——这类消息迅速、及时、集中、突出地反映新闻人物的事迹、精神风貌。如《杜芸芸将十万遗产献国家》(1981,7、29)6、社会新闻。三、要素:1889年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创造“五个W”消息: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为什么)。四、特点:1、新。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动向、新发现、新发明……;2、短。内容单一,文字简约;3、真。让事实说话:4、准。抓问题准,选材准,语言准:5、快。采集快,编辑快,发布快。五、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突出导语,把最重要、最新鲜和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按照新闻事件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结构形式。.时间顺序式结构(即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悬念式结构。对上面两种结构取长补短的一种新结构。按照倒金字塔式结构来写导语,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新闻内容。.并列式结构。它采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段落基本上都是并列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来展开导语。六、写作:1、精心拟题。标题不能“含而不露”;相反,它往往要求“一语破的",点明消息精髓所在,令编辑与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如《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79、7、26《光明日报》)。标题的作用:(1)概括内容(充当索引、提供简要信息);(2)评价内容(选择内容、安排不同位置、利用编排手段、使用不同词句、直接发表议论)(3)激发兴趣;(4)美化版面;(5)体现风格。2、提炼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1)告诉读者消息的主要内容。(2)抓住读者,吸引他们读下去。(3)在需要制造气氛时营造情境。导语的发展:第一代导语:最早出现的导语,也称全要素导语。它要求把一个新闻事件的五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和原因,一个不落地写进去,像晒衣服似的,一件件都挂在绳子上,所以也称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纽约时报》总编辑在编辑部内贴出布告宣布,“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也许永远没有必要,把传统的五个W写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里了二第二代导语:“丰富型导语”。这种导语的特点是在保持新闻报道特色的前提卜,更多地运用一些文学笔法,写法上可以不拘一格,把导语写得更引人入胜。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彻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介绍的“延缓性导语”,也属于第三代导语,这种导语“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一种气氛”,再引出最重要的事实来。3、展开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具体全面深入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解释、深化和拓展导语;补充新的事实。要求:(1)内容充实,紧扣主题。(2)转折自然,层次清楚。(3)语言简明,生动耐看。(4)点面结合,事实说话(不与导语重复)4、揭示背景。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写消息有时要交代背景,H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包括:(1)对比性材料;(2)说明性材料:(3)注释性材料。背景的作用:(1)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3)突出消息的新闻价值;(4)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消息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写的消息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5、重视结尾。对于消息写到哪里结束,没有明确规定,因此结尾问题也就不突出。但是,这并不是说结尾不重要。结尾i般有三种形式:(1)小结归纳式;(2)评论感想式;(3)希望号召式。基本要求:(1)结尾是消息的组成部分,要紧扣报道主题。是否写入与报道主题无关的内容应十分慎重,以免画蛇添足。(2)结尾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议论。(3)结尾应力求简练、不重复。(4)结尾应力求使人印象深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第二节通讯一、含义:通讯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人物、事件进行详细、深入、具体、完整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与消息比,同具真实性、时间性和倾向性。但比消息更具体、更详尽。特写:特写本为电影术语。引入新闻后,是一种比通讯题材要集中(一般只选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横断面),个性要突出的新闻报道。特写文学性较强,要求人物鲜明、事件逼真、文笔优美。二、种类:1、人物通讯:以写人为中心的通讯。有中心人物,无中心事件。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2、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中心的通讯。有中心事件,无中心人物。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3、工作通讯(经验通讯):以写某项工作的经验或教训为目的的通讯。如《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开放前后》(1985、3、1《人民日报》)。4、概貌通讯(风貌通讯):以某地在某方面的大概情形为内容的通讯。如《今日白帝城》。5、问题通讯(主题通讯):以写某一问题为内容的通讯。如《人口:数量与质量》(1989、4、13《光明日报》)。另外,还有“集纳式通讯”、“新闻故事”等。1、新闻性(时间性、真实性、典型性);2、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3、完整性(结构完整、事件完整);4、倾向性(教育性,夹叙夹议)。四、写作:1、选好典型,深入采访。2,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