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中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中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中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中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308/308word一、考试内容、考试日期和时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考试内容包括四局部内容:宏观经济学根底、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考试日期2010年10月17日考试时间:上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2.5小时〕下午:审计理论与实务〔2.5小时〕考试日期考试时间考试科目2010年10月17日上午9:00-11:30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中级〕下午2:00-4:30审计理论与实务〔初、中级〕二、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以下每一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此题共30分,每一小题1分。〕2.多项选择题〔以下每一小题各有五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总分为。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在无多项选择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此题共40分,每一小题2分。〕3.综合分析题〔此题包括三个案例答题,每个案例答题10分,共30分。每个案例答题包括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每道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总分为。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有多项正确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项选择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三、教材框架宏观经济学根底、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第一局部宏观经济学根底〔一〕考试题型和分值〔15分〕——5道题目,共5分——5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4章内容第二局部企业财务管理〔一〕考试题型和分值〔30分〕——10道题目,共10分——5道题目,共10分——1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7章内容第三局部企业财务会计〔一〕考试题型和分值〔30分〕——10道题目,共10分——5道题目,共10分——1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10章内容第四局部法律〔一〕考试题型和分值〔25分〕——5道题目,共5分——5道题目,共10分——1道题目,共10分〔二〕教材框架共包括7章内容四、复习方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是以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长办公室指定辅导教材的内容为命题X围。因此,考生要通读教材每章每节内容,教材至少看三遍。理解审计专业相关根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和法律知识。《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属于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第一、四局部理论性强;第二、三局部实务性强。在把握根本理论的根底上,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财务管理和会计理论结合具体实务,计算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应多做一些练习题,多接触一些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案例,把案例中的解题思路其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中。历年考题重复测试考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建议考生考前将近三年的考题认真阅读,把握出题思路,分析命题专家如何将指定教材的知识点转化为考题的过程。考试前做考题,一方面了解考试的题型、题量和试题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另一方面历年考题中的知识点会在试题中重复出现,但重要考点不变。五、考试答题技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题均为选择题,它是全面考核的具体表现,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选择题的得分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如果选择题失分太多,即使综合分析题答得较好也难过关。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根本知识、根本理论与根本方法。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所有备选答案,答题时常用的方法:这类试题一般是“应知应会〞内容,考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知识的考查点,就能直接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将备选答案中不正确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删除,从剩余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考生遇有单项选择题确实不会的题目可选用猜想法,选错并不扣分,其选择结果与不选是一样的。总之,考生对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这门课程应全面掌握,融会贯穿,注重理论结合实务;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提高专业判断能力;扎实地掌握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就一定能顺利地通过2010的全国审计师资格考试。第一章概述【本章内容框架】【近三年题型与分值】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年2222008年111232009年22124【考点精讲】第一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如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如此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如此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整体。关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以与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以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与其原因。由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宏观经济学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可以调节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即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是,市场经济的实践明确,在多数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几种情况。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加以调节。〔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体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当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称为政府购置〕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例题1?多项选择题】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如下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A.国防B.道路C.汽车D.广播电视[答疑编号1337101101]『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汽车和家庭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因此不属于公共物品。【例题2?多项选择题】私人物品在消费上的特点有:A.非排他性[答疑编号1337101102]『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私人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公共物品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例题3?单项选择题】〔2009〕一国在设立法院、提供国防等方面的支出属于:B.投资C.政府购置[答疑编号133710110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体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当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二〕外部性在现实中,许多经济活动的私人本钱与社会本钱,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某些经济活动具有外部性。私人本钱某一经济主体为进展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本钱。社会本钱不仅包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展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本钱,也包括由这种活动引起的外部效应〔即对其他个体的影响〕。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1.所谓外部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2.所谓外部不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无论是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都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1〕生产的外部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对所雇佣的工人进展培训,如果这些工人转到其他企业工作,其他企业不用支付培训费用就能用上熟练工人。〔2〕消费的外部经济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展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在河流上游开办化工企业或造纸企业,企业对生产排出的废物、废水没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而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此时,河流下游的企业、居民就无法使用清洁的水源。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不受影响,就需要为获得洁净的水源而投入必要的金钱,或者对河水消除污染,或者另外寻找新的水源。对于化工企业或造纸企业而言,他们的经济活动就是外部不经济的。〔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没有对受害者进展任何的补偿。【例题4?多项选择题】〔2009〕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答疑编号1337101104]『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会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来纠正,以优化资源配置。具体政策措施:〔1〕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政府应该征税,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本钱等于社会本钱。反之,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补贴,使该企业的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2〕企业合并。通过将外部经济的企业与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方式,可以消除不利的外部影响。〔3〕明确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可能不会发生。【例题5?多项选择题】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A.征税E.逆向选择[答疑编号1337101105]『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的干预措施有征税和企业合并,反托拉斯法和价格控制是针对不完全竞争的政府干预措施,逆向选择是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表现。〔三〕不完全竞争1.不完全竞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产品价格的状况。2.不全竞争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垄断往往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这就有必要进展政府干预。3.对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垄断〕的干预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以下主要介绍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1〕政府管制管制的根本内容是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垄断厂商的价格、销售和生产等决策。管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管制,主要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另一类是社会管制,这类管制是用来保护环境以与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2〕反托拉斯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可以限制垄断、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某某者要受到警告、罚款,被要求改组公司或被判刑。【例题6?多项选择题】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A.政府管制B.价格控制C.实行企业合并D.规定财产权[答疑编号1337101106]『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具体措施是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包括了价格控制,反托拉斯法又称反垄断法。〔四〕不完全信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根本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易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但现实经济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而且获得信息要付出本钱。市场机制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灵敏而充分的信息来源根底上。生产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消费者需要知道市场上的产品销售信息,生产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自已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而且,许多信息的获得需要付出必要的本钱。受到信息来源缺失的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决策难免会发生错误,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市场的配置资源的效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无效率。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2.道德风险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就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展调控,目的是为了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X等都会造成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低效,也需要由政府进展干预。【例题7?单项选择题】〔2009〕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商品降价时,消费者会认为商品质量下降从而减少购置,这种现象称作:B.逆向选择[答疑编号133710110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例题8?多项选择题】〔200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情况主要包括:A.公共物品B.外部性[答疑编号1337101108]『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市场失灵包括四种情况分别是: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第二节国民收入一、总供给与总需求〔一〕总供给总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总供给可用两种形态表示:1.在价值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总和;2.在物质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物质总量。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因素决定的。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展生产,如此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f〔N,K〕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该式明确,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将K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K为一固定值,在此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二〕总需求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购置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它包括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购置资本的需求、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以与外国购置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公式:Y=C+I+G+NX其中C、I、G和NX分别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例题9?单项选择题】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决定于:D.凯恩斯定律[答疑编号133710120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的概念与其关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是用货币量衡量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否如此就会造成重复计算。还要,指出的是,GDP是一国〔一个地区〕X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个地域X围的概念,而GNP如此是一个涉与国民X围的概念。〔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三〕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就得到了净增价值。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例题10?单项选择题】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是:A.直接税C.津贴与间接税[答疑编号13371012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等资本消耗。〔四〕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五〕个人收入〔PI〕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六〕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现实中个人的名义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税后的个人收人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上述各概念之间的换算关系是: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NI=NNP-〔间接税-津贴〕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DPI=PI-个人所得税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置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具体来说,就是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置以与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1.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置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用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出如此不包括在内。2.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与存货〕的支出,用I表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与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3.政府购置是指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用G表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如此〔X—M〕就是净出口。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GDP=C+I+G+〔X—M〕【例题11?单项选择题】假设某国某年度内个人消费量为4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1000亿元,政府购置量为600亿元,出口量为400亿元,进口量为300亿元,如此该国当年GDP等于:A.6300亿元B.5900亿元C.5400亿元D.5700亿元[答疑编号133710120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GDP=C+I+G+〔X-M〕=4000+1000+600+〔400-300〕=5700亿元。〔二〕收入法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本钱来计量GDP。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本钱,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租金包括个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与专利、等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等个体从业者的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与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置者,也应视为本钱。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它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这里所说的两部门是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省略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在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局部用作消费,其余局部如此当作储蓄〔S〕。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于C+I=y=C+S,就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用T表示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一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置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民收入的构成为: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置的总和,即: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面要纳税,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是:y=C+S+T。C+I+G=y=C十S+T。公式两边消去C,把G移到右边,就得到:I=S+〔T—G〕。以上等式中的〔T—G〕为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置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样,I=S+〔T—G〕表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易〕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置和净出口的总和.公式表示:Y=C+I+G十〔X—M〕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这里,C+S+T的含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含义一样,Kr如此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例如,对外国遭受灾害时的救济性捐款,这种转移支付也来自生产要素的收入。于是:C+I+G+〔X—M〕=y=C+S+T+Kr,公式两边消去C,如此得到:I+G+〔X—M〕=S+T+Kr。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I=S+〔T-G〕+〔M-X+Kr〕。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Kr〕如此可代表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局部储蓄。这样,I=s+〔T-G〕+〔M-X+Kr〕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必须明确的是,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难以一致,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均衡,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X,这就要求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经济活动进展干预,使经济达到均衡。归纳:“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易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如此和具体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展的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根本稳定。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杂和统计的困难,西方学者一般借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是说明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指标,是对假设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综合衡量。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1.消费物价指数,又叫生活费用指数或零售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2.批发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的生产资料〔资本品〕与消费资料〔消费品〕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因此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摩擦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防止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例题12?单项选择题】〔2008年〕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D.自愿失业[答疑编号133710120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摩擦失业。2.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承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3.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承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除了上述这几类失业,西方学者还有所谓的“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说法。4.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也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例题13.单项选择题】〔2007年〕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C.周期性失业[答疑编号133710120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失业总被认为会给社会与失业者本人和家庭带来损失。因此,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在实际中,经济增长并非人们追逐的唯一目标,由于经济增长是与就业以与通货膨胀相关联的,因此,经济增长的现实含义是指经济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要能根本满足社会开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总之,就是达到一个适应国情的适度增长率。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指既无较大国际收支赤字,又无较大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对本国经济的开展都没有好处。要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并统筹考虑各种政策手段之间的协调,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时应该作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本章内容框架】【近三年题型与分值】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年1112008年1124--52009年1112--3【考点精讲】第一节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等。一、税收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规X形式。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局部,一般占经常性公共财政收入的90%以上。〔一〕税收种类税收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1.流转税是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2.所得税是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在西方国家的税收中,所得税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所得税税率的变动对社会经济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4.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收。5.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收。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各种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设置、税率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这三个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三〕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表现出来。1.宏观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当一国把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根本来源,宏观税率就成为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如此低。宏观税率确定后,税负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税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展,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动来进展,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表现出来。税负转嫁的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一样。税收的优惠性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减税、免税以与建立保税区等。税收的处罚性措施包括罚款、征收滞纳金等。二、公债政府债务收入也称公债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凭借政府信誉,采用信用方式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1.公债包括中央债和地方债。国债由中央,第二掌财政政策分析政府发行并承当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国债。地方债由地方政府发行并承当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地方债。在现代社会中,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根本特征以与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例题1?多项选择题】〔2008〕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根本特征有:[答疑编号1337102101]『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无偿性和强制性是税收的根本特征。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根本特征以与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公债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根据公债偿还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债、中期债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多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的利率因时间长风险大而较高。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公债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开展.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会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公债收入〔即公债的利息〕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例题2?单项选择题】〔2008〕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答疑编号13371021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例题3?单项选择题】〔2009〕如下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答疑编号133710210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三、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与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与其他组织依法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非税收入分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承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与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等;3.政府基金指各级政府与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开展某种事业而储藏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4.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与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与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关注:收支两条线为形成规X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制度体系,近年来进展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即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并将其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严密联系起来。“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X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视水平。“收支两条线〞改革的目标,就是全面掌握预算外收支的情况,真实反映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全貌,编制完整可靠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为编制综合预算提供根底条件,从而逐步淡化以至取消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内外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第二节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展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所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本钱和费用。财政支出分为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一、购置性支出〔一〕购置性支出的概念购置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置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置进展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与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在购置性支出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购置性支出表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购置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局部。1.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2.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根底设施投资支出以与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例题4?单项选择题】〔2007〕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如下属于购置性支出的是:[答疑编号133710210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社会文教支出属于购置性支出。〔二〕购置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购置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置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流通有直接的影响。政府的购置性支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的变化直接影响需求总量。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消费需求,而个人消费需求中有一局部如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政府事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军队官兵等的消费需求是必须通过政府的购置性支出才能形成的。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在政府购置性支出所进展的大量订货的刺激下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政府部门本身的消费需求的增减变动会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政府的购置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1〕购置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企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扩大生产规模。在各个企业相互刺激和相互推动的情况下,可能在全社会X围内导致一系列企业的生产普遍增长。〔2〕政府购置性支出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社会总需求紧缩,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政府的购置性支出间接影响分配。如果财政用于购置性支出在总额上增加或减少了,那么给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从政府购置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导致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资本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或降低。如果财政用于购置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置的商品或劳务在结构上发生改变,那么有关企业从购置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便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动,提供政府所增加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增加,提供政府所减少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而前者增加的利润正是来自后者减少的利润。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购置性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例题5?单项选择题】政府购置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下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置的是:A.地方政府新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员增加一笔薪水[答疑编号133710210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为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属于转移性支出。二、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转移性支出中,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表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对以个人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来说,它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根底上的再分配。这笔资金来源于各个纳税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分得的各种收入,这笔支出领受的对象一般仅限于那些收入低于维持根本生活水平的居民。于是,通过转移性支出这一渠道,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将使高收人阶层的一局部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手中。对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其资金来源于各种税收,国民收入中的一局部由纳税人的手中转移到享受补贴的企业手中,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获得补贴的企、№之问的转移。显然,这种转移更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微观经济主体获得了转移性支出资金以后,终究是否用于购置商品和劳务以与购置哪e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限制,因此,在此类支出中,财政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的结果政府的一局部财政资金无偿地注入到非政府部门之中。个人或家庭收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这些支出一局部直接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私人消费需求,其增加的商品或劳务的购置量对这类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另一局部资金可能转化成储蓄,通过一定渠道转化成生产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需求。企业收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一局部可能形成企业的投资需求从而影响生产,而另一局部如此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报酬的途径而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步形成社会消费需求。〔三〕转移性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转移性支出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它配合累进的所得税制度,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根本原理:1.当市场经济运行处于过热与膨胀阶段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和企业的经营收入会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自动下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从而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2.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都会下降,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增加,相对地提高了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社会的有效需求增加,这样可以抑制经济的衰退。因此,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所得税制度的结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例题6?多项选择题】如下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的有:A.政府雇员的报酬B.社会福利保险C.贫困救济和补助D.公共工程项目投资[答疑编号1337102106]『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政府雇员的报酬、公共工程项目投资、政府购置办公用品都是有偿的是属于政府购置性支出。三、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我国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一般分为四个局部:1.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2.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3.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包括交通、电力、工业、农业等;4.其他支出:如利息、转移支付等。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现行政府支出分类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1〕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2009年分为19个大类,它们是:根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藏与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2〕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展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3〕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二〕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财政支出规模是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的规模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X围,具体地说,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就一个国家来说,在现实中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满足政府承当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2.要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开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多少,也就大体上决定了公共收入的水平,从而决定了公共支出的规模。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三〕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政府预算安排不同种类的支出的构成情况。中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开展中国家一般的特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呈如下开展变化趋势:1.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的。2.用于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必须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科学开展观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科学界定公共支出的X围,进一步向“三农〞和民生倾斜,对公共支出结构进展必要的调整:第一,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促进农村经济的开展和稳定,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覆盖农村。第二,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倾斜,帮助他们解决根本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参与并支持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适时扩大社会保障的X围,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第三,加强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包括根底教育、根底科研、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向科技教育倾斜,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第四,财政要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投资力度。第五,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第三节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局部,其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进展宏观调控的过程。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开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开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由于利益原如此的诱导和驱动,会使每一经济活动的主体不断地调整其对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但是,实践证明,市场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单靠市场机制的运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资源的配置进展引导和调节,如表现为对资金流向与流量的不断调整。财政是分配资金的,因而财政政策对资源的配置能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1〕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社会各产业部门能否协调地开展。〔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3〕资源配置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而只有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协调开展。如果无视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益,就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或者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才能保持经济的协调开展。因此,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节约投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鼓励节约投入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包括改良资金供给方式〔如拨款改为贷款〕、强化预算约束等措施。〔二〕收入分配公平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一局部资源从企业、个人手上流向政府手中的过程。税收负担是否合理,就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利益。如果税收负担不合理,就会导致经济活动主体经济行为的扭曲,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三〕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财政支出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变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置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局部,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X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局部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正因为如此,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比照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7?多项选择题】〔2008〕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A.资源配置优化B.转移支付增加C.国债利率稳定D.收入分配公平[答疑编号1337102201]『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增长。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分类:一种是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状况进展分类,另一种如此是根据财政政策主体对所要调整的经济对象的反响情况进展分类。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不同的功能,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扩X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1〕扩X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X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X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扩X性的财政政策的载体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X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例题8?单项选择题】如下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答疑编号13371022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手段有增加财政收入如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如减少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支付。【例题9?多项选择题】凯恩斯主义认为:A.当经济衰退时,应抑制总需求B.当经济衰退时,应刺激总需求C.当经济过热时,应采取扩X性财政政策D.当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答疑编号1337102203]『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在经济处于萧条时一般采用扩X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在经济处于繁荣时一般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即通常意义上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开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经济朝着政府的理想或者预定的方向开展。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由于这种政策的目的是要使经济按照政府的既定目标调整和开展,而不是“被动地〞任由经济自发地运动,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财政政策。关注: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在语言或者文献的表述上都是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无人使用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一词。实际上,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机械预算平衡理论或者年度预算平衡理论就属于“消极的〞或者“被动的〞财政政策,它的含义是政府只是消极地或者被动地保持预算的年度平衡,如果说政府也有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话,那也主要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对经济进展有限的“干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财政政策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经济学家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理论的开展历史已经证明,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机械预算平衡或者年度预算平衡理论,早已为补偿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理论所取代,在同时注重“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前提下,对相机抉择稳定器的运用更加频繁,更加重要。〔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机动抉择。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某某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财政政策。之所以称之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因为它不是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一种人为的政策调节。1.如果认为总需求已经过大,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度紧X和通货膨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2.如果认为总需求不足,已经造成了经济水平的下降或经济衰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总需求。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X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调整政府购置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运用相机抉择原理调节经济运行,一般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往往采取扩X性财政政策,如举借公债扩大开支、降低税率等,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以此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总之,相机抉择原理的运用同样是调节经济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萧条,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例题10?多项选择题】〔200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时所采取的财政措施有:[答疑编号1337102204]『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调整政府购置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财政政策本身具有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的作用。之所以将它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因为它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这种财政政策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正因为如此,这种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作“内在稳定器〞。这种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总需求的过快膨胀。当经济衰退时,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减少,税率也就越低,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总需求的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政府的失业救济、对居民的困难补助以与抚恤等。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回落。同时,转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三、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变动收入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改变所得税税率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赋负担,使低收入者减少税赋负担,同样可以起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改变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置支出以与转移支付。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置,加大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的产品销售,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方法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以与就业的变动具有倍增的作用,即政府支出和收入的变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发生多倍的变动。此外,一些西方学者指出,政府增加的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政府开支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总需求中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从而减弱扩X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是,财政支出增加,会通过投资和支出乘数,扩大国民收入,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提高私人投资的本钱,使得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投资〕从经济活动当中“挤〞了出来,结果抵消财政政策的一局部扩X效应。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相对小一些,其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反之,就小。第三章货币政策分析【本章内容框架】【近三年题型与分值】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年1124--52008年2212--42009年1124--5【考点精讲】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所谓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给量根本方针与其相应的措施。本章将对金融体系进展阐述,对货币政策进展分析,研究作为国家最重要和最常用的两个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使用。第一节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两个方面。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买卖有价券的场所。〔一〕金融市场的要素金融市场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金融市场交易客体、金融市场交易主体、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和金融市场交易价格。金融市场交易客体货币资金。与商品市场上商品的买卖不同之处在于,金融交易大多只是表现为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而商品交易如此表现为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同时转移。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包括任何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分为专业金融主体和非专业金融主体。〔1〕专业金融主体主要由以金融活动为业的机构或个人组成,包括各类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2〕非专业金融主体指不以金融交易为业,参与交易是为了自身在资金方面需要的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金融市场交易工具简称金融工具.根据金融主体分类,金融工具包括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1〕直接金融直接金融非专业金融主体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易,是直接金融。直接金融借助于直接金融工具完成,如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者发行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公司股票。〔2〕间接金融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的金融交易,称为间接金融。间接金融借助于间接金融工具完成,如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等。根据交易期限分类,可以将金融工具分为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短期公债、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2〕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股票、公司债券与中长期公债等。金融市场交易“价格〞是利率。各种金融市场都有自己的利率,如贴现市场利率、国库券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等。不同的利率之间有密切联系,各种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呈同方向的变化趋势。〔二〕金融市场的类型1.以金融交易的期限来划分金融市场可以按不同的划分标准进展分类。以金融交易的期限来划分,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包括短期存贷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与大额存单等短期融资工具市场。〔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上,一般在成交后的1~3日内立即付款交割;期货市场上,交割如此是在成交日之后合约所规定的日期如几周、几个月之后进展。较多采用期货交易形式的,主要是证券、外汇、黄金等市场。按金融交易的政治地理区域把金融市场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的活动X围限于本国领土之内,双方当事人为本国的自然人与法人。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X围如此超越国界,其X围可以是整个世界,也可以是某一个地区,双方当事人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与法人。〔三〕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直接功能调节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余缺。金融市场的间接功能通过资金余缺的调剂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全实现,必须具备两个理想条件充分信息和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1〕充分信息指金融交易的双方均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以便依据它们进展决策。但任何严格的信息披露法规和先进的信息传递组织以与技术装备也不可能保证给市场提供真正充分的信息,同时,交易双方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状况,从而使双方不能处于同等的决策地位。〔2〕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指价格水平的形成除取决于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竞争均衡之外,不受任何力量干预。但任何均衡价格的形成,包括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在内,都只能是一个趋向,是在均衡点周围摆动,并且也不能排除远离均衡点的可能。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是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中介主体。〔一〕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是现代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垄断货币发行、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充当最后贷款人以与管理国家金融,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例题1?单项选择题】〔2008〕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答疑编号133710310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直接面向社会企业、单位和个人,以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信用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以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专业银行专门经营某种特定X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它是在商业银行的根底上,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专业化金融机构。专业银行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开展在金融业的反映。各国的专业银行种类很多,名称各异,如储蓄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等。投资银行指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展直接投资、发放中长期贷款、为工商企业代办发行或包销股票和债券、参与企业的创建和改组活动、为企业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等。如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投资基金等。〔二〕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作为存款人和贷款人中介,以吸收存款或发行融资证券的方式聚集各种期限和数量的资金,通过信贷等方式投向需要资金的社会各部门,使融资双方的融资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展,促进了资金从盈余者向短缺者的流动。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本钱,通过规模经营和专业化运作,可以合理控制利率,并节约融资交易的各项费用支出,使交易本钱得以降低。3.提供金融风险转移和管理服务。〔三〕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务院管理领导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履行三大职能:一是享有货币发行垄断权,履行发行银行的职能;二是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履行政府银行的职能;三是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向其发放贷款,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目前我国商业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