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_第1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二、全册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100100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100100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0100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元=10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识。7理数据。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100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用数学。4、发展空间观念。五、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20100,使学100100以内数的组成100以内的加、减法,分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找规律”“找规律”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把“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继续开展下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三)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8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四)预期目标:1、知识目标:(1)加强对学生进行方位、以及数的概念教学,(2)合理安排“用数学”的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3)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4)(5)识,加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2在概念教学上,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在简单计算的教学过(3)3、情感目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做到耐心、细致的了解学生、不但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帮助,是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017-2018下 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 日期1 2.28—3.2

教学内容 节数开学第一课 认识图形32 3.5—3.9 20以内退位减法十几减9 十几减8 53 3.12-3.16 十几减、6 十几减5、、、2 54 3.19----3.23 十几减、、3、2 十几减几练习课 55 3.26----3.30 解决问题整理复习 56 4.2----4.44.8

分类与整理47 4.9----4.13 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读法、写法 54.16---4.20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54.23---4.2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 610 5.2---5.4 认识人民币 3周次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节数115.7----5.11认识人民币5125.14----5.1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135.21----5.2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145.28----6.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156.4----6.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166.11----6.15找规律5176.19----6.22期末复习4186.25---6.29期末复习5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及简析(二二、单元教学目标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的一些特征。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二、巩固发展1.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1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2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么想问的?五、作业:1.连一连。2.○ ○ ▭△ ▯ ○ △ ▱ ▱□ ▭ △ ▽○ △ ▭(1)○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2)( )最多,( )最少,( )和( )同样多(3)△比□多( )个,○比△少( )个。板书设计: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2.借“交朋友”的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正方形1.认识三角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板书:三角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② 学生回答。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2.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的衣架等。三、体验深化(P32)三、练习巩固11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2、3四、作业: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正方形有()条边,各边都( )。2.让学生自己利用七巧板拼自己喜欢的图形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三角形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拼图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6~P7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特征,并能进行判断。教学过程: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76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7页练习一第7题。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64玩拼一拼的游戏。78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课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9。教学重难点:99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9教具学具:3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20四、课时安排:1393979496999295989十()=129十()=139十()=149十()=159十( )=16 9十( )=17二、新授P10159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行计算。)

159(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1)9615,1596.(2)1596,1596;(3)1091,l56;(4)15510,46。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915,1596)同时板书得数“6”。127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提问:(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9)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P10“1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P10“2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P10“3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五、教学板书:十几减9十几减9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15—9=6127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比较算式12-7=5教后反思:1.9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9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20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9与。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9209高计算能力。9教具学具: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5-9=( ) 18-9=( )(3)9+()=14(4)9+()=1714-9=()17-9=()二、课堂练习P114(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l0、14、13、17……99。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P126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P128(1)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P115P12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板书设计:思维训练916,10几岁?这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算方法,,,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第三课时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探寻错误根源第三课时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1、口算8+3= 9+5=7+6=8+5=7+4= 9+2=9+8=8+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9十( )=168十()=139十( )=158十()=17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新课 标 第 一网(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13(2)7式?(13—8=5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P131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P15关系?四、作业:比一比,赛一赛。16-8= 11-9= 19-10= 15-9= 12-8= 13-8=18-9= 15-8= 13-8= 14-8= 17-8= 15-9=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7+8=15( ) 11-8=4( ) 9+6=3( )4+8=2( ) 15-9=6( ) 16-9=7( )板书设计:十几减8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教后反思:体现。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标。第四课时 十几减7、6: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7、6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1、口算11-8 14-913-815-911-9 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十( )=128十()=135十( )=117十()=149十( )=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3。(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13,6(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四、作业:8+=156+=129+=169+=155+=124+=11五.板书设计:1.口算。12-6= 13-6=15-7=14-6=12-7= 14-7=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5-6=15-9=十几减7、6十几减7、6便。第五课时第五课时8、7、6教学目标8、7、6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8、7、6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Pl54二.课堂练习P167http://www.m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P168学生说出思考过程。P169三、数学游戏课后反思: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P166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5“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四、作业:4 6 8 912 9 3 6

8 415

3 102 2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5、4、3、2教具学具:3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 14-6 13-8 15-611-7 17-9 12-7 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3十( )=125十()=132十( )=115十()=144十( )=124十()=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4。(2)(3)小结。三、巩固练习P17”7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32四、作业:1.口算。11-5=12-5=13-5=14-5=11-4=12-4=13-4=14-4=11-2=11-3=11-8=11-7=连一连。12-7 11-311-2 13-815-8 13-416-8 11-4板书设计:十几减5、4、3、2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等。20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目标几的退位减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Pl83二.课堂练习P1842.P1853.P19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课后反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第八课时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目标几的退位减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P19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P1983.P199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87+917—8l6—715—511+22.★★★★★★★★●●●●●★和 ● 一共有多少个?3、 △△△△△△△△ 还剩多少个△?二、新授P201694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169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4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2)(3)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P20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作业:2.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一)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4l6—9=7(人)教后反思:1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挂图、学具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16-713-917-812-56+1312+42.比多少。比比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二、新授教学例6。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712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个。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55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的部分)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列式: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三、巩固练习P218,15四、小结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五、作业:1.18台 9台电视机比电冰箱多几台?2.9人 13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12-7=5(个)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过程中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交流过程中表现得虽然很热一对一的交流,忽略了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的局面。体现引导的作用。第十一课时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这两类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具学具:投影、课件、口算练习卡。教学过程P222P224P2211576P213学给予表扬。P236P238七、课堂练习P235、7八、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15-7=8(个) 15-6=9(个)课后反思:1.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课后反思:1.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2.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彻底理解,所以不断地让学生说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求出少的部分,所以用减法。显得有些啰唆。2.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彻底理解,所以不断地让学生说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求出少的部分,所以用减法。显得有些啰唆。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20概括能力。22020教学重难点:20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2020位减法。20120236二、探索规律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1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1,1三、掌握算法想一想:20四、归纳整理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五、口算练习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5、完成练习六第1题62六、作业:在里填上合适的数。-9<5 15- >6说一说,哪只杯子里的水最多,哪只杯子里的水最少。① ② ③课后反思:1.20理,经过课堂上的归纳整理,有效地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和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2教学重难点: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检测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检测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3)列式计算。P255P268完整。P267三、课堂练习P266四、作业:-”。17○7=1016○3=1914○6=2017○9=89○8=19○8=1710○10=08○3=1111○4=7里填数。+7=16+8=1417=8+□12- =7 13-=87=14-□教后反思:教后反思:教学减法计算。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理解了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认识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部分数位置的问号上。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目标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样性。性。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讨论汇报。板演分法。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四、作业:在蔬菜下面画“○”。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按颜色来分一分教后反思: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分类、整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单一标准教后反思: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分类、整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单一标准的分类、整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整理两部分知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的分类、整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整理两部分知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不同标准教学目标: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2.小组交流。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b.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304)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分图片。(315)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小结分类方法。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混合练习。(316四、应用练习给公园中的人分类。(327)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五、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六、作业: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组填一填。板书设计:统计表教后反思:1.程,他们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主动发现和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第四单元:100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10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37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大小。3、 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 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4、 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100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00100教学重难点:100100教具准备10010教学过程一、复习。回答问题: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 )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个十和( )个一组成2.投影出示第33页图。多……)

提出问题:新|课 |标|第 |一|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1个)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10020二、新授。1。(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29?(3010?(3(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3块是多少块?(302?(323?(35(3)30?(37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1110l010?(10100)2。数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57(57下数一直数到六十三。(强调数到五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七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3)352辅导。35?(3535?(355)35?(35三、巩固练习。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33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315155053232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233650798710050100五、板书设计:数数 数的组成例2: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个单根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组织教学,人人参与,经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从实物数数到逐步摆脱实物,进行抽象数数。很多,要让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需要学会十个十个地数。第二课时 读数、写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100教学重难点: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教具准备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l、数数。2750,85l00(2)3060,201002.看题口答。(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3)6个十和2十一组成()。2575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16,25,50,68。二、新授。出示计数器。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2424(2424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3。3导。14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4023别同学,集体订正。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4。10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10问一百该怎么写呢?数写作“100”读作“一百”。就是百位。小结。要写“0”占位。三、巩固练习。237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做游戏:接通电话四、作业:看图读数、写数,并说一说数的组成。读作: 读作:写作: 写作:利用数位表,摆一摆、说一说。(1)7981(2)36,48(3)85100(4)小白兔拔了40个萝卜,小灰兔拔了51个萝卜。五、板书设计读数、写数十位“22个位“2”表示2个一,个位上没有时用0占位个位上没有时用0占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2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2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教后反思:1.3100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24”与“42”中的“4”和“2”的意义,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第三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100教学重难点:100教学过程一、复习。l、数数。2750,85l00(2)3060,201002.看题口答。(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二、新授。新课 标 第 一网398409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4010怎样数比较快呢?(44011独立完成。(5)4012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三、作业:.填空。(1)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2)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3)10个一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个一(4)百位上是1,个位和十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四、板书设计:数数读数课后反思:1.本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学生合作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互相合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当然,在本节课实际的教学中,一年级的转而形成自我合作,因此,在学生活动时,老师对学生间的合作提出要求:让同桌两个人轮流说,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在例题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逼”字。通过给学生一个只有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请他们表示100,学生们发现仅有原来的两个数位已经不能解决样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们更自主地学习,理解数位意义及数位的排列顺序。通1010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教学重难点:掌握100100教具准备1008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出下列各数。35 76 89 90 96 100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3.口答。(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低位上是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7。100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433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0、1、23、4、5、6、7、8、9(04858?55面一个数是多少?5。(1)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37数比较。哪个数大?”37表示它们的关系。出示计数器图。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25.25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体订正。三、练习。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35 60 71 90 19 100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47○3788○90□<95□>6635○3661○59□<75□>□3、游戏题:找朋友四、作业:.按要求排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7、23、96、69、72、25、38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6、46、56、16、96、36、76五、板书设计:数的顺序相同的数 77 997777想教后反思:在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安排三处寻找规律来完成教学:第一处:找未完全填满的百数图的规律。第三处:就是小组合作找规律。设置了三处找规律,第一次是为了填百数图;第二次作为一个方法的指导;第三次探究百数图有趣的排列规律。总之三次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数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有序思考的能力。了解了这些我们的教学就不使学生产生自信和学习热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参与度。望。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教学目标100“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具准备6l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顺序写敷.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35 87 70 62 15 6二、新授。1、投影出示例6.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1558155815球比蓝球多得多。1015,从中感受到l0151510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三、巩固练习。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2、第43页“做一做”1得多”说一句话。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315 17 45四、作业:选择。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1)76比8( ),比81( )。(2)97比93( ),比3( )。五、板书设计:多些,少些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课后反思:100开始,然后设置多种情境,活用知识,接着学科交融,关注情感,最后尊重学生,提高能力。100达还是较为完整与精确的。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758,10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A、 画图。圈一圈。B、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25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2471~4四、板书设计: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1105508585课后反思: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能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第七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8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8.(1)310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提问:30+2引导学生说出:3232。(2)322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481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第2题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三、巩固练习口算下面各题.(1)50+6 30+7 60+9 20+86+50 7+30 9+60 8+20(2)90+8 20+3 50+9 70+698-8 23-3 59-9 76-650+6,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1四、布置作业30+8=77-7=70+2=9+20=10+5=28-8=65-5=3+20=90+9=、五、板书设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30+2=3232-2=30↓↓↓↓↓↓加数加数和减数差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第八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494492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小。493、5506、7508三、板书设计: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说的太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第九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并能从中发现规律。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二、新课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221111。4小结:教师提问: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新 课 标 第一网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l=摆出的数的个数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三、课堂作业在○里填上”>”、“<”或“=”。35○5378○6913○3170+9○7963-3○701+80○8165○65+537○37-1100○90+9四、课外实践作业910看谁摆的又快又对。五、板书设计:摆一摆、想一想(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新课标第—网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习数的组合、排列规律,用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以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没有陌生感,因此,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精心设计、安排导入环节。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好动、好胜的心理和教学的相关知识,设计编排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情境、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收效会更好。动静结合,有效探究。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至难、逐步深入,分别设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至难、逐步深入,分别设计三个活动。动,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操作摆三个圆片而体会、感知摆数计三个活动。动,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操作摆三个圆片而体会、感知摆数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下一环节的开展作铺垫。静,亦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下一环节的开展作铺垫。静,亦非停止不动,而是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有顺序地演示摆四个圆片的过程中,结合心中非停止不动,而是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有顺序地演示摆四个圆片的过程中,结合心中的疑问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五个圆片的疑问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五个圆片,同桌互摆、互动、互学、互看动、互学、互看,交流、掌握、理解数的排列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3.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资源,优化课堂。多媒体课件以其再现直观、模拟情境等优点对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优化作用,它可将抽象的问题概念直观化、具体化、生活化。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100100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课时安排:4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元=10,1=10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教学重难点:1,1教具准备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2.110;1l布粘在一起。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1.102.一百有()十 1)十十)个一)个一3.2个十是()5)二、新授揭示课题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2.教学例112515组讨论两个问题。(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的? ·3.教学例2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11?1=10分10l101l0l1=10引导学生想一想:1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做”第2题。四、布置作业1.填空。(1)15()1(2)11)张5角钱。(3)11)张1角钱。2.填空。70=()角 3元=()角8角=()分 10角=()元50角=()元 20角=()元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按质地分:纸币、硬币1元=10角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予热情鼓励或表扬,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教学重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二、新授3。25l050100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4(1)l51(2)1l0l(3)l2010150l0110010110050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4页“做一做”。555566、71=101=10四、作业:认一认,写一写。( )角( )分)分 ( )元( )角)换钱游戏。一张 可以换 张 。五、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一)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教学重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算理。教具准备56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3=()角50角=( )元2.8元=()角70角=()元二、新授55l2?12102l021212=1266知道什么?说一说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13:5+8=13=13(2)6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7页“做一做”。122.1、2、3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五、作业:45○5423○2330○1371○17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2.本节课游戏贯穿整个环节,加强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3.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板书设计:简单的计算12112112112=12教后反思:12元角第四课时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二)教学目标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具准备7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1元8角=( )角12角=( )元( )角1元3角=( )角15角=( )元( )二、互动新授教学例7出示例7主题图。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观察,汇报。13131342讨论,交流,汇报。组织看书中方案。一共找出几种?5+8=13 6+7=13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58四、板书设计:简单的计算例7 5元+8元=13(元) 6元+7元=13(元)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验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100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教学难点。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目标(一)知识数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小棒、投影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8-2= 5+5= 3+5=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2+7=2799,7=9(二)探究新知1、设疑导入:新 课 标 第 一网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10+20”。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10+20的计算方法。⑵反馈练习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⑵反馈练习。第63页第2题。(三)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310得来的。(四)作业:口题。20+50=20+30=70-50=30+60= 40+10=20+60=90-30=80-70=40+30= 10+20=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0。教后反思:教后反思: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学目标(不进位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课件等。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w Ww.xK b1.coM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4=30+()(二) 探究新1、教学例1。25+2=(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2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⑷反馈练习:5+3= 92+6= 35+3=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⑸想一想:2+34=⑹反馈练习:65+2= 6+69= 2+65= 69+6=2、教学例1。⑴出示算式:25+20=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⑵图示:20+20=40,40+5=45,45。252020+25=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325+225+20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作业:计算下面各题。40+10-20=17-9+8=70-10-20=80-50+60=12-7+20=30+40-10=20+30+40=5+4-2=7+6-3=40-30+10=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Xk B1.c om(二)能力训练点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1、口算:8+6= 20+15= 31+5=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2、引入新课:在刚才的练习中,31+5?24+2?(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⑴摆一摆:49)⑵想一想:应该怎样做?⑶说一说:考过程。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24+9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3、反馈练习。⑴35+5= 63+8=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⑵5+35= 8+63=数相加。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三)全课小结“进位”两字。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二、探究新知16615学生独立完成。2、课本第67页第6题。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三、巩固新知课本第67页第8题。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四、全课小结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二、探究新知1671026815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新知1、课本第68页第12题。26816四、全课小结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二)能力训练点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一)1、口算9-6= 30+2= 8+51= 50-20=2、口答:⑴5454=50+()⑵6868=8+()3、摆小棒算一算。30+(7-2)= 70-40+5(二)探究新知1、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摆小棒2、教学例1。35-2个别指导。352233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① 3535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⑷反馈练习。23、出示“35-20”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35305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30-20=1010+5=15,20=15。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三)全课小结1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第七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1、口算:12-7= 20+4= 35-3=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二)1、教学例题。⑴设疑导入: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板书:36-8=)⑵操作探疑:668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⑶解疑明理:引导学生有序回答。68101061616882836828。⑷归纳算法:36干什么?6161688,82起来。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三)全课小结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