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市场调查报告课件_第1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市场调查报告课件_第2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市场调查报告课件_第3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市场调查报告课件_第4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市场调查报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序言二、中国样本地区/样本医院DIC发病率三、中国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四、中国抗DIC(抗血栓)治疗学会及专家五、中国DIC治疗药物医保情况OPTEC目录一、序言OPTEC1序言本次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了中国3个样本地区:江苏、上海、北京的部分样本医院中,血液科、肿瘤科、急诊科、妇产科等科室的临床DIC发病情况以及治疗情况。共计采访了33名临床医生。OPTEC序言本次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了中国3个样本地区:江苏、上2中国样本地区DIC市场调查采对象统计(单位:人次)中国样本地区DIC市场调查采对象统计(单位:人次)3其中,除北京协和医院有文献资料(详见附件1)外,其他医院均无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医生只能凭个人会诊经验估计得出。部分科室由于DIC发病率极低,临床十分少见(或患者没有被明确诊断为DIC),导致临床不能提供相关参考数据。OPTEC其中,除北京协和医院有文献资料(详见附件1)外,其他医院均无4一、中国样本地区/样本医院DIC发病率上海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地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OPTEC一、中国样本地区/样本医院DIC发病率上海地区:OPTEC5上海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病研究所王鸿利教授根据80~90年代663例DIC患者进行的发病原因统计。得出:

上海地区DIC发病率在0.11%。OPTEC上海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病研究所王6上海地区663例DIC患者发病情况

OPTEC上海地区663例DIC患者发病情况OPTEC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8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估计DIC发病率约为5%。有些DIC病人临床没有明确诊断。其主要发病原因见大创伤、原发病、严重感染等。但具体发病比例不详。肿瘤科:该院肿瘤有肝肿瘤,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临床很少见DIC。血液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估计DIC发病率约为1%。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上海地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地区9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估计DIC发病率约为0.1~0.2%。妇产科著名专家:临床上DIC主要以预防为主,不允许患者发生DIC。故,本院妇产科DIC发病率很低,约为0.05%左右,其主要发病原因有:产科的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后大流血等,妇科的葡萄胎、恶性肿瘤、过期流产等血,但具体发病比例不详。上海地区相关医院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地区相关医院调查10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的王兆钺教授根据一些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和资料,估计江苏地区DIC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

OPTEC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的王兆钺教授11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诊ICU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每年就诊病人有500~600名左右,至多有1~2例发生DIC。中医肿瘤科:由于该科室以中医为主,临床很少见DIC。OPTEC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OPTEC12江苏地区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急诊ICU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发病原因有肿瘤晚期或者是感染所致。肿瘤科:由于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发生率小于1%。见于晚期肿瘤或休克患者。有些患者可能是DIC,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没有确诊。OPTEC江苏地区江苏省人民医院OPTEC13北京地区北京协和医院该院1996~1999进行65例急性DIC患者统计的主要发病情况见右表。血液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主要发病原因为白血病。急诊科:临床确有DIC发生,但分散在各急诊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肿瘤放疗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OPTEC北京地区北京协和医院OPTEC14北京地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特色为造血干细胞移植,DIC临床有发生,但没有进行统计。急诊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主要发病原因为重症感染、急性白血病等。肿瘤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OPTEC北京地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OPTEC15其他参考资料DIC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理过程DIC的发病率大约0.02%~0.05%DIC死亡率高达50%~60%OPTEC其他参考资料DIC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理过程OPTEC16易诱发DIC的原发性病症感染性病症:由感染所诱发的DIC占总发病数的30%~43%恶性肿瘤:发病约占DIC总发病的24%~34%病理产科: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4%~12%手术及创伤: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的1%~15%OPTEC易诱发DIC的原发性病症感染性病症:由感染所诱发的DIC占17二、中国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疗药品1、临床DIC治疗原则2、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OPTEC二、中国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疗药品1、临床DIC治疗原则18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适当的支持治疗恢复正常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水平阻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亢进过程临床DIC治疗的总原则和目的OPTEC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临床DIC治疗的总原则和目的O19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DIC的治疗基础在于对原发疾病作迅速有效的治疗。如,积极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容物如死胎、胎盘等,抗肿瘤治疗等。对原发病不能控制往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OPTEC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DIC的治疗基础在于对原发疾病20适当的支持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维持血压监测并维持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纠正缺氧(必要时行呼吸支持)其他OPTEC适当的支持治疗补充血容量OPTEC21恢复正常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当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或高度出血危险时,就要补充血浆和血小板制品,当纤维蛋白原<1g/L,血小板计数<5×109/L,必须补充。最好与小剂量肝素同时进行,但对于有明显出血表现者,即使不宜抗凝,也可补充血浆和血小板制品,否则不可能止血。在仅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时即行预防性使用血浆及血小板制品,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其合理性。OPTEC恢复正常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当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或高度出血22阻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亢进过程抗凝治疗恢复生理性抗凝血过程纤溶抑制剂OPTEC阻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亢进过程抗凝治疗OPTEC23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24如新鲜全血、新鲜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在DIC发病因素未去除前单独补充凝血因子可加重DIC,需合并肝素应用。补充凝血因子OPTEC如新鲜全血、新鲜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25浓缩的凝血因子制剂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制剂OPTEC浓缩的凝血因子制剂冷沉淀OPTEC26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27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28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普通肝素(SH)低分子肝素(LMWH)其他抗凝血药物如:重组水蛭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主要指肝素等抗凝血药物(Anticoagulants)的应用,目的是阻止高凝状态继续发展,但使用不当可加重出血,应予重视。OPTEC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主要指肝素等抗凝血药物(Anticoag29普通肝素(SH)为临床治疗DIC首推药物,但临床医生对该类产品商品名不了解。普通肝素价格一般比较便宜。OPTEC普通肝素(SH)为临床治疗DIC首推药物,但临床医生对该类产30中国市场部分肝素产品目录OPTEC中国市场部分肝素产品目录OPTEC31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s

LMWH)DIC患者对低分子肝素有良好耐受性,并可以取得有益的治疗效果。在一项随机临床研究中,低分子肝素同肝素相比,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但出血症状减少和器官功能不全评分降低。也有部分临床医师认为其在治疗DIC时,起效速度不如肝素。目前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治疗DIC运用方面各占50%左右。OPTEC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32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上海地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上海地区33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北京地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北京地区34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江苏地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江苏地区35其他抗凝血药物重组水蛭素:直接作用于凝血酶,可用于急性DIC,特别是其早期,或用于血栓形成为主的DIC,但对Xa无作用,预防作用有限,出血风险较高,限制了其用于DIC的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肝素合用于重症DIC,或肝素停用后作为维持抗凝用药,疗效较好。亦可作为预防DIC药物应用。OPTEC其他抗凝血药物重组水蛭素:OPTEC36重组线虫抗凝血蛋白C2该物质最早提取自线虫属动物,可以特异而有效地抑制组织因子/活化Ⅶ因子复合体OPTEC重组线虫抗凝血蛋白C2该物质最早提取自线虫属动物,可以特异而37恢复生理性抗凝血过程抗凝血酶Ⅲ活化的蛋白C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OPTEC恢复生理性抗凝血过程抗凝血酶ⅢOPTEC38抗凝血酶Ⅲ最近一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受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败血症患者中使用抗凝血酶Ⅲ,并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OPTEC抗凝血酶Ⅲ最近一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受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39活化的蛋白C近来有一个观察活化的蛋白C用于败血症患者效果的I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观察败血症患者在28日内各种原因所致死亡,试验组为24.7%,对照组为30.8%。活化的蛋白C一方面可以纠正凝血功能的异常,同时还可能作用于一些致炎因素而改善预后。OPTEC活化的蛋白C近来有一个观察活化的蛋白C用于败血症患者效果的I40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以终止内毒素诱导的凝血过程异常激活OPTEC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以终止内毒素诱41抗血小板治疗潘生丁: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代谢抗血小板聚集,适用于轻型病例或高度怀疑而诊断尚未肯定者。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500ml静脉滴注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与潘生丁合用。噻氯匹定(Ticlopidine):稳定血小板膜,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复方丹参: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OPTEC抗血小板治疗潘生丁: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OPTEC42在DIC患者中通常不推荐使用,在DIC晚期继发性纤溶作为主要的出血因素时用。存在明显的原发或继发纤溶亢进时(如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前列腺癌转移、巨大血管瘤、羊水栓塞、某些肝病相关的DIC)抗纤溶治疗尚存争议。联用抗凝剂和纤溶抑制剂可能有益,但尚未被临床试验证实。纤溶抑制剂OPTEC在DIC患者中通常不推荐使用,在DIC晚期继发性纤溶作为主要436-氨基乙酸(EACA)对羧基苄胺(PAMBA)止血环酸(AMCA)抑肽酶: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兼有抑制纤溶及Xa作用。常用药物OPTEC6-氨基乙酸(EACA)常用药物OPTEC44适用于:脏器功能损害表现突出,经DIC治疗无好转;DIC末期,凝血及纤溶过程均无阻止,脏器功能恢复欠佳;有明显血栓栓塞的临床及实验室依据。溶栓疗法OPTEC适用于:溶栓疗法OPTEC45尿激酶(UK):新制剂单链尿激酶特异性强(有赖于纤维蛋白存在),副反应少。链激酶(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高效特异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常用药物OPTEC尿激酶(UK):新制剂单链尿激酶特异性强(有赖于纤维蛋白存46结论:DIC发生要比明确诊断多,DIC发展到出血多已属中、晚期,特别是以微血栓形成为主的感染性DIC更是如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报道,1998年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17例,42例(19%)发生DIC,流行性出血热发生DIC35-70%,肿瘤9-15%,妇产科疾病发生DIC为0.29%,病死率为39%,占DIC总体的20%。OPTEC结论:DIC发生要比明确诊断多,DIC发展到出血多已属中、47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及时治疗的关键,要加强前DIC(pre-DIC)的概念、诊断。没有充分证据表明DIC一定要使用肝素,DIC治疗中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似乎更重要。应慎重使用抗纤溶药。OPTEC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及时治疗的关键,要加强前DIC(pre48三、中国抗DIC(抗血栓)治疗学会及专家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会介绍2、抗血栓治疗专家信息OPTEC三、中国抗DIC(抗血栓)治疗学会及专家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49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会介绍

OPTEC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会介绍OPTEC50相关学会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ChineseSocietyofHem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网址: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215006)OPTEC相关学会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OPTEC51该学会下设五个专业学组:血栓与止血学组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造血干细胞运用学组白细胞、淋巴瘤学组实验诊断学组其中,血栓与止血学组与抗DIC(抗血栓)治疗联系更为密切。OPTEC该学会下设五个专业学组:血栓与止血学组其中,血栓与止血学组与522、抗血栓治疗专家信息

2、抗血栓治疗专家信息5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阮长耿副组长:王学锋,赵永强,宋善俊,陈方平成员:邓新立,丁秋兰,冯

莹,顾

健,韩忠朝,侯

明,胡均培,胡豫,雷平冲,李晓静,刘敏娟,马

西,麦文渊,牛

挺,潘

峻,彭

军,彭黎明,王兆铖,吴

方,吴竞生,吴润晖,徐建民,许俊堂,杨林花,杨仁池,尹

俊,余自强,张广森,张晓辉顾问组成员:李家增、王鸿利、邓承祺OPTEC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阮长耿542007年7月1日,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挂牌,阮长耿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由苏大附属一院、北京协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美国Berlex研究所的9位专家组成。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以及血栓与止血学术委员会

OPTEC2007年7月1日,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55重点抗血栓治疗专家及其联系方式

重点抗血栓治疗专家及其联系方式56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及副组长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及副组长57血栓与止血学组顾问血栓与止血学组顾问58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59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60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61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62四、中国DIC治疗药物医保分类止血药抗凝血药溶栓药抗血小板四、中国DIC治疗药物医保分类止血药63《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是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国家《药品目录》甲类药品不得调整,乙类药品调入与调出的数量总和控制在国家《药品目录》乙类药品总数的15%以内。根据2004年国家修订的最新版《药品目录》,其中第18类为“血液系统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是64本调查报告中收集的《医保目录》药品,主要是在DIC治疗过程中,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能会采用的药品。没有收集在本目录中的药品,在中国大部分省市不能享受医保。本调查报告中收集的《医保目录》药品,主要是在DIC治疗过程中65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1止血药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1止血药66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2.1抗凝血药OPTEC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2.1抗凝血药OP67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2.2溶栓药OPTEC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2.2溶栓药OPTE68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3溶栓药OPTEC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3溶栓药OPTEC69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6抗血小板药04版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18.6抗血小板药70结束结束71目录一、序言二、中国样本地区/样本医院DIC发病率三、中国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四、中国抗DIC(抗血栓)治疗学会及专家五、中国DIC治疗药物医保情况OPTEC目录一、序言OPTEC72序言本次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了中国3个样本地区:江苏、上海、北京的部分样本医院中,血液科、肿瘤科、急诊科、妇产科等科室的临床DIC发病情况以及治疗情况。共计采访了33名临床医生。OPTEC序言本次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了中国3个样本地区:江苏、上73中国样本地区DIC市场调查采对象统计(单位:人次)中国样本地区DIC市场调查采对象统计(单位:人次)74其中,除北京协和医院有文献资料(详见附件1)外,其他医院均无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医生只能凭个人会诊经验估计得出。部分科室由于DIC发病率极低,临床十分少见(或患者没有被明确诊断为DIC),导致临床不能提供相关参考数据。OPTEC其中,除北京协和医院有文献资料(详见附件1)外,其他医院均无75一、中国样本地区/样本医院DIC发病率上海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地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OPTEC一、中国样本地区/样本医院DIC发病率上海地区:OPTEC76上海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病研究所王鸿利教授根据80~90年代663例DIC患者进行的发病原因统计。得出:

上海地区DIC发病率在0.11%。OPTEC上海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病研究所王77上海地区663例DIC患者发病情况

OPTEC上海地区663例DIC患者发病情况OPTEC7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估计DIC发病率约为5%。有些DIC病人临床没有明确诊断。其主要发病原因见大创伤、原发病、严重感染等。但具体发病比例不详。肿瘤科:该院肿瘤有肝肿瘤,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临床很少见DIC。血液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估计DIC发病率约为1%。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上海地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地区80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估计DIC发病率约为0.1~0.2%。妇产科著名专家:临床上DIC主要以预防为主,不允许患者发生DIC。故,本院妇产科DIC发病率很低,约为0.05%左右,其主要发病原因有:产科的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后大流血等,妇科的葡萄胎、恶性肿瘤、过期流产等血,但具体发病比例不详。上海地区相关医院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地区相关医院调查81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的王兆钺教授根据一些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和资料,估计江苏地区DIC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

OPTEC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的王兆钺教授82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诊ICU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每年就诊病人有500~600名左右,至多有1~2例发生DIC。中医肿瘤科:由于该科室以中医为主,临床很少见DIC。OPTEC江苏地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OPTEC83江苏地区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急诊ICU科: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发病原因有肿瘤晚期或者是感染所致。肿瘤科:由于该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发生率小于1%。见于晚期肿瘤或休克患者。有些患者可能是DIC,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没有确诊。OPTEC江苏地区江苏省人民医院OPTEC84北京地区北京协和医院该院1996~1999进行65例急性DIC患者统计的主要发病情况见右表。血液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主要发病原因为白血病。急诊科:临床确有DIC发生,但分散在各急诊科室,没有相关统计数据。肿瘤放疗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OPTEC北京地区北京协和医院OPTEC85北京地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特色为造血干细胞移植,DIC临床有发生,但没有进行统计。急诊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主要发病原因为重症感染、急性白血病等。肿瘤科: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临床很少见DIC。OPTEC北京地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OPTEC86其他参考资料DIC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理过程DIC的发病率大约0.02%~0.05%DIC死亡率高达50%~60%OPTEC其他参考资料DIC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理过程OPTEC87易诱发DIC的原发性病症感染性病症:由感染所诱发的DIC占总发病数的30%~43%恶性肿瘤:发病约占DIC总发病的24%~34%病理产科: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4%~12%手术及创伤: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的1%~15%OPTEC易诱发DIC的原发性病症感染性病症:由感染所诱发的DIC占88二、中国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疗药品1、临床DIC治疗原则2、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OPTEC二、中国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疗药品1、临床DIC治疗原则89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适当的支持治疗恢复正常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水平阻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亢进过程临床DIC治疗的总原则和目的OPTEC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临床DIC治疗的总原则和目的O90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DIC的治疗基础在于对原发疾病作迅速有效的治疗。如,积极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容物如死胎、胎盘等,抗肿瘤治疗等。对原发病不能控制往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OPTEC去除产生DIC的基础疾病及诱因DIC的治疗基础在于对原发疾病91适当的支持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维持血压监测并维持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纠正缺氧(必要时行呼吸支持)其他OPTEC适当的支持治疗补充血容量OPTEC92恢复正常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当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或高度出血危险时,就要补充血浆和血小板制品,当纤维蛋白原<1g/L,血小板计数<5×109/L,必须补充。最好与小剂量肝素同时进行,但对于有明显出血表现者,即使不宜抗凝,也可补充血浆和血小板制品,否则不可能止血。在仅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时即行预防性使用血浆及血小板制品,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其合理性。OPTEC恢复正常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当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或高度出血93阻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亢进过程抗凝治疗恢复生理性抗凝血过程纤溶抑制剂OPTEC阻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亢进过程抗凝治疗OPTEC94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临床DIC常用治疗方法及药品95如新鲜全血、新鲜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在DIC发病因素未去除前单独补充凝血因子可加重DIC,需合并肝素应用。补充凝血因子OPTEC如新鲜全血、新鲜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96浓缩的凝血因子制剂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制剂OPTEC浓缩的凝血因子制剂冷沉淀OPTEC97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98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中国市场部分血液制品产品目录99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普通肝素(SH)低分子肝素(LMWH)其他抗凝血药物如:重组水蛭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主要指肝素等抗凝血药物(Anticoagulants)的应用,目的是阻止高凝状态继续发展,但使用不当可加重出血,应予重视。OPTEC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主要指肝素等抗凝血药物(Anticoag100普通肝素(SH)为临床治疗DIC首推药物,但临床医生对该类产品商品名不了解。普通肝素价格一般比较便宜。OPTEC普通肝素(SH)为临床治疗DIC首推药物,但临床医生对该类产101中国市场部分肝素产品目录OPTEC中国市场部分肝素产品目录OPTEC102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s

LMWH)DIC患者对低分子肝素有良好耐受性,并可以取得有益的治疗效果。在一项随机临床研究中,低分子肝素同肝素相比,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但出血症状减少和器官功能不全评分降低。也有部分临床医师认为其在治疗DIC时,起效速度不如肝素。目前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治疗DIC运用方面各占50%左右。OPTEC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103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上海地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上海地区104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北京地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北京地区105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江苏地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产品——江苏地区106其他抗凝血药物重组水蛭素:直接作用于凝血酶,可用于急性DIC,特别是其早期,或用于血栓形成为主的DIC,但对Xa无作用,预防作用有限,出血风险较高,限制了其用于DIC的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肝素合用于重症DIC,或肝素停用后作为维持抗凝用药,疗效较好。亦可作为预防DIC药物应用。OPTEC其他抗凝血药物重组水蛭素:OPTEC107重组线虫抗凝血蛋白C2该物质最早提取自线虫属动物,可以特异而有效地抑制组织因子/活化Ⅶ因子复合体OPTEC重组线虫抗凝血蛋白C2该物质最早提取自线虫属动物,可以特异而108恢复生理性抗凝血过程抗凝血酶Ⅲ活化的蛋白C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OPTEC恢复生理性抗凝血过程抗凝血酶ⅢOPTEC109抗凝血酶Ⅲ最近一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受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败血症患者中使用抗凝血酶Ⅲ,并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OPTEC抗凝血酶Ⅲ最近一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受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110活化的蛋白C近来有一个观察活化的蛋白C用于败血症患者效果的I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观察败血症患者在28日内各种原因所致死亡,试验组为24.7%,对照组为30.8%。活化的蛋白C一方面可以纠正凝血功能的异常,同时还可能作用于一些致炎因素而改善预后。OPTEC活化的蛋白C近来有一个观察活化的蛋白C用于败血症患者效果的I111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以终止内毒素诱导的凝血过程异常激活OPTEC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以终止内毒素诱112抗血小板治疗潘生丁: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代谢抗血小板聚集,适用于轻型病例或高度怀疑而诊断尚未肯定者。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500ml静脉滴注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与潘生丁合用。噻氯匹定(Ticlopidine):稳定血小板膜,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复方丹参: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OPTEC抗血小板治疗潘生丁: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OPTEC113在DIC患者中通常不推荐使用,在DIC晚期继发性纤溶作为主要的出血因素时用。存在明显的原发或继发纤溶亢进时(如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前列腺癌转移、巨大血管瘤、羊水栓塞、某些肝病相关的DIC)抗纤溶治疗尚存争议。联用抗凝剂和纤溶抑制剂可能有益,但尚未被临床试验证实。纤溶抑制剂OPTEC在DIC患者中通常不推荐使用,在DIC晚期继发性纤溶作为主要1146-氨基乙酸(EACA)对羧基苄胺(PAMBA)止血环酸(AMCA)抑肽酶: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兼有抑制纤溶及Xa作用。常用药物OPTEC6-氨基乙酸(EACA)常用药物OPTEC115适用于:脏器功能损害表现突出,经DIC治疗无好转;DIC末期,凝血及纤溶过程均无阻止,脏器功能恢复欠佳;有明显血栓栓塞的临床及实验室依据。溶栓疗法OPTEC适用于:溶栓疗法OPTEC116尿激酶(UK):新制剂单链尿激酶特异性强(有赖于纤维蛋白存在),副反应少。链激酶(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高效特异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常用药物OPTEC尿激酶(UK):新制剂单链尿激酶特异性强(有赖于纤维蛋白存117结论:DIC发生要比明确诊断多,DIC发展到出血多已属中、晚期,特别是以微血栓形成为主的感染性DIC更是如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报道,1998年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17例,42例(19%)发生DIC,流行性出血热发生DIC35-70%,肿瘤9-15%,妇产科疾病发生DIC为0.29%,病死率为39%,占DIC总体的20%。OPTEC结论:DIC发生要比明确诊断多,DIC发展到出血多已属中、118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及时治疗的关键,要加强前DIC(pre-DIC)的概念、诊断。没有充分证据表明DIC一定要使用肝素,DIC治疗中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似乎更重要。应慎重使用抗纤溶药。OPTEC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及时治疗的关键,要加强前DIC(pre119三、中国抗DIC(抗血栓)治疗学会及专家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会介绍2、抗血栓治疗专家信息OPTEC三、中国抗DIC(抗血栓)治疗学会及专家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120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会介绍

OPTEC1、抗血栓治疗相关学会介绍OPTEC121相关学会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ChineseSocietyofHem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网址: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215006)OPTEC相关学会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OPTEC122该学会下设五个专业学组:血栓与止血学组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造血干细胞运用学组白细胞、淋巴瘤学组实验诊断学组其中,血栓与止血学组与抗DIC(抗血栓)治疗联系更为密切。OP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