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文化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然与必然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黄吉元导语: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思考:教师是什么?
专业—职业—事业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和检查者,既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促进者,又是塑人艺术的探索者和设计者)
面对变化时代,一张旧船票必须登上今天的客船。
我认为教师应该追求三个境界:
职业境界——经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经师指,教师要象传教士布道一样,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
专业境界——能师。所谓能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
事业境界——人师。这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思考:我们缺少什么?
(1)文化的缺失将导致课堂的僵化。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文化冲突与变革。文化的缺失将导致课堂的僵化,课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是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教师由于文化缺失而面临的危机与尴尬:
视野不宽:教书乏招,搬教参,对答案;
底蕴不厚:创新乏力,学生要质疑,一问三不知,学生想探究,总是和稀泥;
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
情趣不多:生活乏味,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几个错误的观点——教师文化素养等于知识水平,等于学历水平。教师文化素养是可以通过“培训”和“灌输”的来达成。
明确:
1、教师文化素养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的总和。
2、教育是智慧的事业,而教育智慧是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的,其长势就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思考:文化是什么?
案例1: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初中生在问他们的语文老师“为什么全球变暖了,去年我们家乡会有这么大的凝冻,那么冷呢?”语文老师回答说,“我是教语文的,这个问题去问地理老师。”
案例2:有个老师,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兢兢业业,认真细致,所授的课无论从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趣味性上,都很感人,学生也很喜欢他的课,暗地里很尊敬他,师生关系很融洽和谐。学习的互动氛围很好。
以上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优秀的教师科学文化素质密不可分。优秀的老师可以通过广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我们可以没有草原,但不能没有骏马;我们可以没有骏马,但不能没有驰骋的思想)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1、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
2、文化性知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教师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
4、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鲜活经验的累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为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
科技:科学是“知”,技术是“行”。科技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
人文:
应不应该做
艺术:做的效果如何
人文:向善;科学:求真;艺术:审美
李政道:“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这个硬币就是文化。”
爱因斯坦: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黄吉元:(呵呵~)一个教师,本身就代表一种文化,给学生以熏染,影响滋润在学生成长的每个细节,善待学生,尽快使自己优雅起来!
科学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文学艺术能满足我们的情感渴望,而有些人生体验只有借助艺术才能表达出来。肖帮在小夜曲中所舒的情感,凡高画布上所表达的心绪,陈子昂“前不见古人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决不是相对论,数学物理方程所能说清楚讲明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工作对象与工作性质建立学力信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足学生要求和敏锐感知学生潜能“博涵艺文,雅润燕曦”雅言(听)雅诵(读)雅持(行)雅典(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
1、关注人的价值。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学说都体现出以人为根本研究对象,有关道、性、理、心、名等基本范畴,均围绕人的问题而形成。
2、注重事物的关联性。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类和万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样,传统文化对于人生价值取向的目标,就有着重整体的鲜明特征,强调个体对社会整体的责任。
3、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目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为此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德性思想体系,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一个重要论述。它倡导承认差距,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反映的是世界多样性的统一。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断(见《国语•郑语》)。即是说,不同的事物相互聚合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仅有相通的事物聚合,事物则难以继续生长发展。这里的“和”是指生物多样化的统一。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里仍然是主张多样化的统一。即是说,“君子”要有独立的精神、自己的观点和正确的见解,与人往来,既不要盲从附和,又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通过多样性来提高自己,这就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李瑞环:中华民族“和”的思想源远流长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论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等。“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国与国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形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中国的“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后,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和推崇。早在17世纪初,英国学者罗伯特•勃顿就在其著作众称赞中国人“和平而安静”。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又更多的欢乐祥和”。
(二)西方人文思想
约翰•洛克颠覆“君本位”,建立了“人本位”的新观念。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标志着人文思想的形成。人类社会的“三大定律”
(约翰•洛克发现了人类社会的“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即哲学上的“人本位”。“人本位”是针对“君本位”、“官本位”和“权本位”而言的。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而且精辟地论述了人的利益包括生命的利益、财产的利益和自由的利益。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理论基石。关于个人利益的“三大原理”
第一,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自己有个人利益,别人也有个人利益。这叫“平等原理”。第二,正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所以任何人的个人利益又随时受到他人个人利益的制约,以社会为条件。只有给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且贡献越大,个人利益也越大。这叫“制约原理”。第三,个人利益或者说个人需要是多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如获得安全、友爱、尊重、归属感、高成就感,以至自我实现,等等。这叫“多层次原理”。
人是有意识的,尽管社会上也不乏越富越贪婪者,但多数人都受社会机制的指导,从低层次的需要发展到高层次的需要。严格区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自私自利的非正当性的四大原则
在我们这个社会,人们往往有一个误解,好像承认个人利益就是承认人就是自私的。把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自私自利混为一谈。我们应该严格区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自私自利的非正当性。的非正当性的四大原则
第一,以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来获得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叫“自私”,应该受到谴责,严重的应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二,以不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来获得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叫“正当”,无可指责。第三,以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来获得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叫“高尚”。应该得到鼓励。第四,个人利益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的需求,并且把获得的利益反馈给社会,这叫“伟大”。严格区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自私自利文学素养
1、中国文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经典警句(《论语》、《老子》)、成语典故和唐诗佳句背诵。要善于读书。中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的读书方法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打好基础)熟读精思,学思互补;——(重视思考)虚心涵泳,不骄不躁;——(细细品位)切己体察,咄咄体验;——(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切忌懒散;——(奋发向上)居敬持志,持之以恒。——(长久坚持)
我们提倡教师“先阅读”、“广阅读”和“深阅读”。读薄一本书——概括摄取;读厚一本书——补充与提升。在阅读时——“眼球与脑筋联动,心动与行动同步”;“带着问号读,在阅读中发现问号,再在问号中生成新的问号”;
让阅读催化创造,让思考反哺实践。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一篇文章,背熟以后,它的语汇、句式就可以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倾泻于笔端,成章于口头。不少青年看见老一辈随口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常常感到惊奇羡慕,说破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在记忆力旺盛的时候,下过一番熟读和背诵的功夫。我们的学生笔下生涩,词汇贫乏,文理不通,原因主要在于读得太少,背得太少,头脑里没有储备下足够的文章。事实证明,不背会数百篇典范的文章,要想在说话和写作时做到辞顺义畅、左右逢源、吞吐自如是不可能的。诗词与政治:温总理借古治今的政治意味
即将访欧的温家宝,在中南海接受五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时。引用杜甫《客至》中的诗作为开场白:“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泰晤士报》记者问到有关总理个人的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而总理的旁征博引再次含蓄而精辟地向全世界展示他心忧天下的政治情怀。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2007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面对困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工作风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岸关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税费改革: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温家宝总理2007年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诗文:
(一)温家宝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
(二)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三)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四)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五)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2、西方文学: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西方古典文学三大高峰希腊和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西方近代文学发展三大板块二、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把握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广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综合素养高低,关乎所导演出来的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教师综合素养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都只能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其长势如何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教师应该诗意地工作着!
1、文化底蕴: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广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综合素养高低,关乎所导演出来的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现代课堂不欢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密不透风。
2、教育追求:教育追求就是我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概念,它决定着我们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聊以谋生的手段,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的有所追求;才能达到一种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3、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教育智慧植根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根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植根于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导演出一堂生动的、让学生流连驻足的课堂。
教师文化形态的形成
1、优秀教师的四大支柱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
文化的最后形态是人格
2、我们面临的现实①
中国教育的最大的失败,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会做人。药方:●
大幅度削减理科教育,大力度扩展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比数理化更基础。●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小学语文要用英语来教,不尊重母语,莫大的悲哀。②警惕美丽的错误:对课程改革形式化的思考●
麦当劳式的教育快餐●
系统百炼地做课●
有形无实的学习方式●
认识过程中的“多媒体霸权”。3、教师要敢于迎接挑战①
语文教育的失落●
从应试性看人文性的失落●
从功利性看文学性的失落●
从统一性看诗性的失落●
从封闭性看开放性的失落②教育教学的观念更新●
知识意识和课程意识●
学生意识和生命意识●
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
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③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的实践与智慧●
大备课与隐性教案●
处理好几个关系和教师的类型●
读书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师综合素质的认识(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四个维度
1、学识上要有高度:本学科知识要精深、相关知识要广博、理论功底要扎实。2、能力上要有广度:教学能力要实、表达能力要强、教育机制要活、把握教育分寸。
3、人格上要有力度: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4、情感上要有温度: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
(二)教师素质发展的能力要求:智慧由教的精彩幻化为学的精彩是智慧;让自己少说学生多说是智慧;让课堂生活化是智慧;让课堂生命化是智慧;让师生关系和谐是智慧;象杜郎口课堂那样才却小组学习方式,让“组内愉快合作,组建良性竞争”是智慧;“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7358-2025船舶电气设备系统设计总则
- GB/T 45513-2025纺织品织物掉毛程度的测定洗涤法
- 行政法学对策研究与试题及答案
- 厂区保安火灾应急预案(3篇)
- 医院氧气泄漏火灾应急预案(3篇)
- 维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有趣题型与答案探讨
- 行政法学高效复习策略与试题
- 电梯停电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软件可维护性的重要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教师专业发展第3章-教师专业发展趋向课件
- 员工手册070509
- 罗斯公司理财Chap004全英文题库及答案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故(课堂PPT)
- 安装调试培训及验收方案
- 劳动合同法培训ppt课件
- 公制螺纹公差速查表
- 交通运输水运工程造价定额中心
- 鹊桥仙(公开课课件)(苍柏书屋)
- 大班绘本《变色龙卡罗》
- 军人申请结婚报告表函调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