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马识途眼中的黄宗江:老顽童一本读不完的珍本书_第1页
书香:马识途眼中的黄宗江:老顽童一本读不完的珍本书_第2页
书香:马识途眼中的黄宗江:老顽童一本读不完的珍本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识途眼中的黄宗江:老顽童,一本读不完的珍本书在我这本书稿的文人卷里,不能有“黄宗江”这个名字的缺席。黄宗江何许人也?不需发这样的问题。不敢说在全中国,至少在全中国的文人圈里,可以说无人不知、有人尽晓。他是一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亦中亦西,身跨演戏、编剧、作文三界且都很出色的奇才、怪才,总而言之,天才!文人出版家范用说他是一本读不完的善本书、绝版书、珍本书。可惜我闻名久矣,却半世没有读到这本珍本书,更无缘一亲风采,直到很偶然地我们有两次不期而然的相会,而且是这一生的两次相会。我们第一次偶然相会是在井冈山上作家的什么聚会上。我们见面,热烈握手,互相说了一句“相见恨晚”的话。我是真心的,他怎么样,我不得而知,但从他握手的力度看也是真诚的。只是初次见面,说话不多。我在观察他。看他身材面貌,举止谈吐,的确是一表人才、翩翩公子,很有教养模样。他和我没有多话,但和他熟悉的朋友说说笑笑,十分活跃。而且似无避讳,心直口快,给我印象颇好。这就是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此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就在2006年的初春,有一天我接到(四川)大邑安仁镇建川博物馆的主办人樊建川的电话,他说:“黄宗江远道来参观我这里的博物馆来了,他明天就要回去,他想来看望你,你今天就到安仁镇我这里来和他见面吧。我们也好久没有见面了。”我决定当天就去看望黄宗江,同时也想看一看樊建川又搞出什么新名堂来了。樊建川在四川算得一个奇人。他凭自己努力,居然白手起家,在安仁镇上建立起几个抗战等专题博物馆来,轰动全国,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常有新点子,也许又建成一种怪名目的专题博物馆,要我去参观吧。现在我也该去看一看了。我驱车直到樊建川的博物馆的主客厅,樊建川和黄宗江已经等候在那里了。我对黄宗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稀客,稀客。”他说:“几十年不见,终于在这里见到了你。”我说:“真是的,大概有二十几年了,井冈山上的翩翩人物如今却是白发满头了。”我们几句寒暄后,他就像那年在井冈山上我看到的一样,纵横天下事,臧否古今人,有如长江水,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起来。我有点惊奇,似乎无论在熟人生人面前,他都是袒露心迹,口无避讳,把他想说的话,直白地说出来。而且在锋芒毕露中,夹带着幽默趣言。这位演艺大师也是语言大师,我算拜服了。后来在饭桌上,边吃边聊,真是酒逢知己话偏多。我和黄宗江第二次会面,不过半天,他却古今中外地谈了一些我闻所未闻的人与事。最后我们告别时,我对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无以为报,即兴写一首诗——井冈初遇识翩翩,天府再逢已雪颠。喜读鸿文多妙趣,放言真话语惊天。”并当场写成一张条幅,请他笑纳。我真的认为他的放言动地惊天。后来我听说他把我送给他的条幅装裱起来挂在房里。是否真的,不得而知。他后来给我寄了一本《艺术人生兮》,我收到书通读一遍,认为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他在寄来的书里,还夹寄他写的近作《夜读抄》的复印本。他在第一页顶上,写了“识途兄长,遥寄问候,盼赐自传。弟宗江稽首,庚寅春晚”。这篇文章,大概是他的最后一篇文章,因为他在此文尾写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