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报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
初景利孟广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080)
摘要
关键词
情报学起源于何时,学术界有着不同的提法(1)。通常认为,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一门科学,以V.布什1945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诚若所思”为标志,该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中国内地的情报学起步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内地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2)。情报学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了繁荣、阵痛、困惑、再造等不断的变革过程。这种变革有时给情报学带来推动,有时则造成迷茫。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报学受到的冲击更多,面临的处境更艰难。但另一方面,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正在荡涤着情报学中陈旧落后的东西,为情报学的大发展孕育着新的生机和希望。
情报学的两难境地
总的来说,除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中国内地的情报学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外,情报学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一直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根据有人对《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的统计,1991-2000年间中国内地发表的情报学理论研究文章共计1315篇(马得辉.1991—2000年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统计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2.3)。但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情报学似乎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情报学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学科名称和学科范畴的严峻挑战,情报学处于一种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状态之中。
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科技部)决定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随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将系名改为“信息管理系”,1998年教育部将原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科技情报、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等五个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就越来越难以在本科课程表中寻得一席之地。标明“情报学”的论著踪影全无,以“情报学”为题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少。相反,“信息管理学”、“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管理基础”等作为题名的著述则来势汹涌。尽管来自学界的将《情报学基础》或《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的呼声很高,但鲜有实际呼应者。
近些年来,全球形成了一股“信息”热潮。“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内容”等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除“竞争情报”(compititiveintelligence)还借用“情报”外,情报似乎一下子被信息所淹没。人们多把information说成信息,把informationscience说成信息科学,从此没有了情报和情报学的位置。
在英文中,information对应的汉语主要有三个词:情报、信息、资讯。“情报”曾主要为图书馆情报工作者使用,“信息”通常为科学和社会各领域所使用,“资讯”最初为港台独创。在英语国家和港台地区,informationscience和资讯科学指的是同一个学科,而在大陆,信息科学和情报学是不同的,而信息学(informatics)又不同于情报学。在此,我们无意区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彼此异同。我们想指出的是,有关information术语上的混乱带来学科建设上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汉语中的“情报学”对应于英语中的informationscience。但informationscience的学科性质、学科范式也并不明确。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用informationsciences来表明一类学科或学科群。究其根本,在英语中,information在不同场合、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含义。人们给information下了很多定义,但适应的只是定义者自身的狭隘需要。因此,有人戏称,information是一个不幸的词语。D.Bawden提醒到,这意味着使用这一核心概念构成的术语无一不处在构建在“流沙”上的危险之中。他还进一步指责申农(Shannon)的信息论,实际上研究的是通讯系统编码效率的数学分析,因此用信号理论(signallingtheory)更为合适。从那时起,使用“信息”就引起了某种混乱(2)。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情报学(informationscience)基本理论的探讨。1996年在丹麦首都召开了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概念”国际会议,就情报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此次会议仍然没有阐明情报学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使得情报学的基本研究领域和学科地位问题仍未获得解决。(中国图书馆年鉴2001,P180)由此可见,解决情报学的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并应该得到继续发展。50多年来,情报学也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面对学科交叉综合、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样的新形势,情报学感到阵痛也是必然的。情报学在基础理论方面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惑,传统的理论已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但变革不等于取消,实际上,也没有一个更合适的称谓来代表情报学。信息学、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都不足以替代情报学,资讯科学在大陆也难以流行。因此,“情报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仍然有其特定的意义。
在中国大陆,“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名称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他的称谓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取而代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的研究生学科目录中,还保留“情报学”作为二级学科。有关的专业学会仍称作“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该学会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情报学领域权威刊物仍名为“情报学报”,国内主要的13种情报学刊物(情报杂志、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刊、情报学报、情报业务研究、国外情报科学、图书与情报、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现代情报、图书情报知识)均使用“情报”一词。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自1995年编辑出版的年度评论(现已出版四卷)《情报学进展》也冠用情报学一词。
情报学与图书馆学一样,学科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涵。情报学的概念再争论下去,也不会对情报学的学科建设产生任何的推动作用。因此,将争论搁置起来,在情报学的学科大旗下重组和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情报学,才是恰当的选择。学科名称和相关概念仍然可以探讨和争论,但这决不是学术研究的主流。情报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科学情报),这就足以构成一门学问,而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法、借鉴或创立什么样的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予以适应,解决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对情报学研究提出的新问题。为此,情报学需要不断地借鉴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尤其要关注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特点、网络用户行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趋向,重视对信息服务业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的研究,加强与图书馆学、传播学、法学、IT等理论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情报学的核心领域与学科体系,形成建立在现代科学情报和科学交流基础上的情报学。
情报学的学科变革
当学术界(特别是理论界)对情报学的基本概念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与情报学相关的研究领域却炙手可热,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关于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不是传统的情报学所研究的对象,但在现代情报学中却是不能忽视的。实际上,我们不能将某一个问题仅仅归结于是某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很可能某一个问题是多个学科需要共同研究的,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探索对问题的解决。这正是现代科学交叉融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与各学科的关联性作一对比(见表1):
表1:主要研究领域的学科关联性
学科
研究领域
情报学
图书馆学
计算机科学
企业管理
法学
信息资源管理
√
√
√
√
竞争情报
√
√
√
√
知识管理
√
√
√
√
√
数字图书馆
√
√
√
√
网络信息组织
√
√
√
√
信息政策与法律
√
√
√
由此可见,对某一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研究目的来进行研究或联合攻关,学科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限。相反,现代科学鼓励进行交叉性、多学科的研究。因此,情报学将视野放大到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吸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我所用,同时也从情报学的视角提出和解决某些问题,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情报学的学科变革不仅表现在研究的内容拓展,而且各个国家的研究也越来越趋向一致。王进孝、缪园、巢乃鹏等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内地情报学研究的考察,证实了情报学研究的这一特点。从全球看,情报学正在突破传统的范式,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密切地现代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美国,关于网络计量学(Webmetrics或Cybermetrics)、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以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正在成为情报学新的研究热点(王进孝)。日本十分注重对西方情报学研究的跟踪和借鉴,对情报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实用性,并且往往与某一学科相联系(缪园)。巢乃鹏的论文则对中国大陆近五年的情报学研究,从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竞争情报、情报检索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反映了中国的情报学研究正在步入学科前沿(巢乃鹏)。
情报学专著和教材的出版,也反映了情报学的学科变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1996——2000年五年间出版的情报学专著和教材种。其主题分布如下:
另据笔者根据亚马逊网站的统计,西方出版的情报学著作1996年以来共计种,其主题分布如下:
情报学发展的趋向
应该看到,近些年来,情报学的相关学科的发展速度很快,并不断蚕食情报学原本的研究领域,抢占了学科发展的某些制高点。面对这一态势,情报学岂可无动于衷,坐以待毙?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存在和发展了50多年,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情报学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能够积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研究手段,丰富自己的学科内涵,拓展研究空间,谋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可。我们认为,从国际范围看,情报学正在显现出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向,预示情报学未来发展的一些特点,现分析、综合、归纳如下:
(1)技术推动
在传统的情报学中,自然科学的属性表现得似乎更多一些。情报学的核心方法,如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等等,基本上是数理统计的应用和推广。尽管情报学较早地注意到计算机等技术的价值,但长期以来,情报学一直囿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范畴之中。情报学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影响力有限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报学的技术科学属性体现得越来越充分。所谓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试图包容情报学的学科的发展,顺应的正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学科底层之中的大趋势。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表明,信息技术对现代科学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任何科学脱离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必然受到限制。
情报学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报学与信息技术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情报学的创立、情报学的概念、情报学方法等等,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成熟,更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情报学也正在从自然科学(属性)向技术科学(属性)转移,情报学的应用性体现得更为充分。
情报学的这种转移的依据是:
●相关机构名称的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英国专业图书馆与信息机构协会(Aslib)改名为信息管理协会。
●相关期刊刊名的改变。美国《情报科学学会学报》自2001年第一期起改名为《情报科学与技术学报》。这种改名不仅仅是增加了“技术”两个字,而是学科性质的一种嬗变。该刊的内容也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相关研究重点的改变。情报学研究目前关注的与技术密切相关的重点是:计算机情报检索、数字图书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相关研究人员的改变。过去情报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多为自然科学。而当前的情报学研究人员中,具有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是以情报学为学科背景,也十分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面向学科
情报学是以科学情报为研究对象的,因此也常常称为科技情报学。情报学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情报学往往与某一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应用性是情报学的突出特点。无论是战略情报研究,还是战术情报研究,都带有强烈的学科特点。也就是说,情报学不象哲学那样研究信息的通性和一般性信息,而是针对科学的某一个领域或共同领域。
如果说,从传统的情报学中分化出医学情报学、农业情报学、化工情报学等领域是情报学本身的必然要求的话,那么在情报学的今后发展中,以学科为单元,建设学科文献数据库、向用户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在网上建立学科门户、知识导航等等,就是情报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应用,情报学将更加深入到学科内部的知识单元,传递精粹情报。
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学科整体的情报学将让位于学科情报学。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仍然需要加强研究,为学科情报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情报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由理论、方法和应用等不同的层面所构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对情报学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
面对信息爆炸和更加无序,情报学肩负着充当信息时代的信息组织者、信息过滤者和知识导航者的责任。如果情报学不能遏止信息泛滥的势头,就是情报学学科的悲哀。控制信息向有序、可信、集粹、适用等方向流动,离不开以学科为基础。尽管应用的手段、工具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将情报学建立在众多学科的需求的基础上,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各学科需要情报学,情报学也同样依赖于各学科。
(3)更加综合
情报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情报学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从传统情报学的数理统计到现代情报学的技术应用,无一不体现情报学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跟踪,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充实情报学的学科内涵和研究工具。情报学也在这种借鉴和应用中,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学科基础,增强情报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
同许多其他的学科一样,情报学是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获得发展的机会。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没有一个学科能够离群索居,对其他学科的发展熟视无睹。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吸收和借鉴相关相邻学科的精粹,都带有综合性质,只不过这种综合性在情报学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情报学既重视技术科学,也关注社会科学,这是由情报学直接面向应用所决定的。从技术科学来说,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情报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了情报学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情报学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提供了可能。从社会科学来说,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学、咨询学等等拓展了情报学的视野,突出了情报学的应用性,使情报学更加显现解决现实需求问题的潜能。
情报学的综合性是情报学分化的另一个侧面。情报学有分有合,合是为了分,分更需要合。从现状发展看,情报学尤其需要加强情报学的综合性,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长处,巩固和发展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为情报学走向更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证,并逐步总结出情报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推动情报学向一门成熟的学科发展。
(4)服务于产业
情报学发展的另外一个趋势是与信息产业的紧密关联。自从信息产业从一个概念发展到规模庞大的行业,不但计算机和通讯界充当了主力,情报界也在努力寻找自己在信息产业中的定位,为信息产业提供有用的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关管理与关税》课件
- 市场失序与微观经济政策教学课件
- 《互动教学课件-提问技巧》
- 《管理决策数据支持》课件
- 《健康饮食教程》课件
- 2025外墙涂料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关键细节注意事项全面解析
- 2025仓储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赁合同范例2
- 2025大连市鲍鱼养殖收购合同范本
- 遗体转运协议书范本
- 挖矿委托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标准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高考阅读七选五10篇 高考真题汇编(答案版)
- 《汽车博览会》名师课件2
- 2025年wset二级试题及答案
- 《ITIL学习分享》课件
- 比较文学形象学-狄泽林克
- 《东巴常用字典》东巴文-字典
- 2025年广东顺德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