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及扩展阅读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及扩展阅读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及扩展阅读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及扩展阅读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及扩展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及扩展阅读正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把握解题思路。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激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日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假如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老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知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必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老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相互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知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伴侣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详细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究规律,培育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进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教学打算: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谈话导入

今日,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沟通,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根据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沟通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沟通方法)

同学们猜想一下,根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阅历,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隐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假如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沟通。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沟通)

2、全班沟通: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5×8+8=6×8+8=

4×8=6×8=7×8=

8×4=8×6=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56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知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知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6×8-24×10+2

五、总结评价延长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爱好真深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专心去发现学习,老师信任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打算: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8+6=17-8=14-8=

6+8=6+9=6+7=15-9=

2.打算题。

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出的数。

6+()=126+()=146+()=13

6+()=116+()=156+()=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老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老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老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准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准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老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老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详细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4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老师揭示课题。

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沟通。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留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老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专心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沟通。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老师根据学生的沟通板书:

老师举例:5∶6==÷()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专心填写表格。

(2)学生相互议一议,相互沟通。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老师板书: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老师板书:=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详细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沟通。

老师指名说。(多点一些基础较差的人说)

(3)巩固练习。

①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cm。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再集体订正。

答案:①1∶5000②400km。

课堂作业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熟悉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一、教材:苏教版数学第6册P17-18。

二、课题:熟悉年、月、日(新授)

三、教学目的:

1、使同学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协助同学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育同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同学的小组合作,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商同学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年历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T:Today,I’vebroughtsomethinginteresting.Couldyouguesswhatitis?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日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同学不难猜出是“日历”(Calendar),随后,老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T:同学们,我们学习一天、生活一天,我们就会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老师顺手板书:“日”(Day)字。

(2)T:从1月1日开头,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Howlongtogothrough?

同学答问后,老师板书:“月”(Month)字。

(3)T: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Howlongtogothrough?

根据同学回答,老师板书:“年”(Year)字。

揭题: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Year、Month、Day)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Hour、minute、Second),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6教学目标:

1、从生活阅历动身,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育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7教学目的: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联系,把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阅历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洁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5.在他人的激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把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故事导入:今日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打算为妈妈庆祝生日。他们来到大街上,各自去买一些东西。兔弟弟到了小猴开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快乐极了,就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想买一些逃。”小猴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兔弟弟说:“猴哥哥,我想买9个。”

小伴侣,小猴一共有几个桃?兔弟弟要买几个?你能把这些告知同学吗?(学生沟通)

听了×××说的,你想提什么问题?谁能用三句话连起来说。(指名说)

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把小猴买桃的事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后板书:13-9=4)

那小猴是怎么从13个桃里拿出9个给了兔弟弟自已还剩4个的?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猴吧!

二.主动探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1.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摆10个,再摆3个,在13个桃中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

2.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说。

3.班级沟通。你组什么好方法请介绍听听?(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操作边沟通。)

4.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

5.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假如小猴只有12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2-9=□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有困难的可用小棒摆摆。

那假如小猴有16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6-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巩固深化,把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兔弟弟买了桃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买回了方糕,买了几块方糕?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兔姐姐买了一些黄瓜,有几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乖非常高兴,就拿出三个苹果嘉奖他们。小伴侣你想得到老师的嘉奖吗?你只要答出苹果上的两道题那那个苹果就归你了。

9+2=9+5=9+9=

11-9=14-9=18-9=

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沟通)

(显示蚂蚁图)看,谁来了?他呀想跟我们玩游戏呢?你知道这个游戏怎么做的?(游戏)

海洋里的鲸鱼也来凑吵闹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要考考我们呢,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做了这些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沟通,学生谈自已的发现老师随机揭题:十几减9)

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看,兔妈妈捧着一个大蛋糕走来了,你发现蛋糕上插着什么?能用几句话告知大家吗?同桌列式。

四.

今日我们一起参加了兔妈妈的生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8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把握熟悉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加为基本原则,采纳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由于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阅历动身,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以及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培育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伴侣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快乐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快乐?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四周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知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知我你的方法就可以了。假如你喜欢的图形太简洁,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知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洁。

师:有没有意见?(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8)生1:这个图形很简洁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洁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三、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9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班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晰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打算。

教学目标:

1.在把握算理的基础之上,娴熟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沟通,理解并把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打算: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90-70=80-40=70+5=

34+4=5+32=

4+()=6660+()=68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阅历,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老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老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准时给予激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5-2=35-20

老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相互说说算式结果。

老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老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1.直接数数方法:35-2往前数2个,就是3335-20是10个10个地数,往前数2个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沟通理解算理。

老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要束缚学生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选择性进行操作,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汇报不同方法,进行相互学习,沟通,相互补充,既敬重学生个性的展现,有体现算法多样化。老师则利用课件将直观地操作图口算过程对应起来,多途径促进学生由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熟悉本质

1.比较“35-2”和“35-20”计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沟通,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挨次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分,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阅历,再结合学具,课件辅助,回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再将两个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区分,在对比中感知算法和对算理的明确熟悉。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65-4=

78-50=65-40=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定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沟通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沟通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制造算式。

出示卡片

老师:从中任选2个数制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老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56—30=30+3=

56+3=56-3=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设计,既让学生在计算过程逐渐娴熟算法,明晰算理。又关注全体参加度,整体反馈,汇报结果。并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育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相互沟通,制造算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算法,又为下节课学习退位减法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0教学内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育学生判定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的意义和正确判定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打算: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正比例的意义。

2、怎样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

3、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判定在什么条件下,其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1)已知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加工时间,求加工零件总数。

(2)已知每本书的价钱和购买的本数,求应付的钱。

(3)已知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求总产量。

二、引新

在上面的数量部系式中,假如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零件和加工时间是什么关系?假如应付的总钱数一定,每本书的价钱和本数是什么关系?假如总产量一定,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板书)

三、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加工的时间是否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

C、表中两个相的数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

小结:

2、教学例5

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请你先填写下表。

每本的页数152025304060

装订的本数40

(1)先填表,然后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而变化的?

表中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如下:

每本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2)小结: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本页数的变化的。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1)请你比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

(2)判定成反比例量的方法: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定两种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备的条件:

a两种相关联的量。

b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

C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3)例4中,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的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指名几个学生口述,老师帮助订正)

(4)概括关系式。

假如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R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3.教学例6。

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日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定一下?

指名口述,师讲评。

(每日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两6种相关联的量,每日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也就是每日播种的公顷数和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日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四、小结

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讨论:想一想:播种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五、巩固练习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练后讲评。

六、课内外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4――7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1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打算: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沟通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沟通,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沟通。

六、总结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2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育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育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知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究。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桌或小组商量,老师巡视指导。

3、沟通汇报

⑴224/2=112(本)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沟通思考方法。

沟通反馈时,老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沟通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留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伴侣。

解答后同桌学生沟通比较。

四、课堂作业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3课题:熟悉方向

教学目标

1、在熟悉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熟悉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一直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让学生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熟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一直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熟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沟通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沟通,激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沟通,再全班沟通。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沟通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沟通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下册第109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理解等量代换数学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阅历,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风貌;

3、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教学重点: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口述等量代换时的想法。

教具打算:电脑课件、天平、法码及相应的图片。

学具打算:水果、食物、天平、法码及其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故事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日也打算了一个,快乐吗?

2、讲故事

在一个动物王国里,动物大王和他们的动物们都过着开快乐心的生活。有一天,动物大王从市场里买了很多东西回来,然后每只动物发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想到有一些动物当收到东西时却很不高兴,后来,经过棒小猴出谋献策后又高兴起来,知道棒小猴的妙方在哪里吗?

3、看录像

录像内容1:小猫把5个白菜与小猴5个萝卜进行对换。

录像内容2:小白兔把0克的东西与小羊2千克的东西进行对换。

4、揭示课题

根据数量相等或重量相等来进行东西对换这叫做等量代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猎取新知

教学例2

交换一直在吵闹地进行着,下面我们再看看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交换情景。

唐老鸭和米老鼠做事专心,在交换水果时还用了一些称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码)问:你知道这叫什么吗?(用实物介绍天平和法码)

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说明白天平两边的重量怎样?

(课件出现课本例题上的第一、二幅天平图)假设天平上的每个苹果都一样,你能从天平上知道一些什么信息?

(课件出现第三幅天平图)下面我们再多看一个天平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学能解决的,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要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片把你解决问题的想法边摆边说出来。要发扬团结合作,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表现佳的小组将会得到老师的积分,凭积分可换取老师送出的精美礼物。积分越多,礼物越多,对自己组有信心吗?开头!

汇报小组合作结果。

老师在电脑上做课件演示实验。

在友好的合作下,动物们终于换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兴。接着又来到了跷跷板乐园。请看:

(课件出现跷跷板图)

问:两只牛和几只羊同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玩到这里,有些动物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在分东西吃和在玩时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等量代换题,学好数学可真有用啊!想学好数学吗?

三、练习题

1、两个桔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8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一个菠萝的重量,什么最重,什么最轻?

2、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

3、2个大萝卜可以换4根大白菜,1个南瓜可以换2根大白菜,4个大萝卜可以换多少个南瓜?

4、6个冰红茶盖可以换2张闪卡,10张闪卡可以换1个布娃娃。我集齐了28个冰红茶盖,能换到一个布娃娃吗?

5、积分有礼:

每积满20分可换取一份小礼物,8份小礼物可换取4份大礼物。算一算你们小组所拿到的总积分能换到什么礼物?

四、课堂

哪个同学愿意和一下你今日上这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5教学目标:

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行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究活动过程,养成敬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定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

学具打算:

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

教法学法: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阅历,以分组教学、合作沟通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自动地猎取知识,从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敬重学生,和谐进展。今日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动身,敬重学生,正确熟悉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纳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教法:

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

教学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玩中学、学中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做好多好多的游戏,老师要求大家要会听、会想、会玩,还要学会合作,做得到吗?

二、玩一玩

游戏1:抛硬币

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

(板书:抛硬币)

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

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

师:说得差不多,咱们的玩法就是把硬币往上一抛,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

(二位学生上台)

师:你们的任务就是观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给班上同学汇报,明白吗?

(生点头)

师:好了,老师要抛了,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师抛硬币,台上二学生观察后给其他同学汇报)

师:老师又要抛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组同学说说看。

(生在小组内热烈地猜。师抛硬币,二生再次观察汇报)

师:谁愿意也来玩一玩?

(一位学生抛硬币,同桌猜,共进行3次)

师:好了,我们不玩了,静下来回忆一下,刚才抛了这么多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

生:一会儿是正面,一会儿是反面。

生:第一次是反面,后来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上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也可能)

师:谁能也像这样说一说?

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游戏2:摸球。

师:(出示盒子)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看,这是什么?

生:正方体纸盒。

师:(摇一摇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球。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爱好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绝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出示布袋)老师给每组同学都打算了一个布袋,每个布袋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之前,我们首先得交代几条游戏规章:第一,摸的时候眼睛——

生:不能看。

师:第二,每人连续摸4次,摸出来之前其他小组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展现给大家看一看。摸出来以后放进去搅一搅,再摸第二次。(生乐观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游戏中,师巡视并参加到各组的游戏中,直到各组游戏完毕)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也猜了这么多次,我想问问大家,1、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

生:没有。

生:有时猜对,有是没猜对。

师:2、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全猜对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

(师巡视并参加讨论。)

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

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

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黑球吗?

生:不行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红球吗?

生:不行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吗?

生:(频频摇头)不行能,由于里面只有白球和黄球。

师:同学们真聪慧,由于袋中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呀,我们不行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

(板书:不行能。)

师:(出示另一个袋子)这里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谁愿意和老师再玩一个摸球游戏?

(一位学生上台)

师:不过这次是你摸,老师猜,好吗?

(生摸出一个球,学刚才老师的样子捏在手上。)

师:白球。

(生再摸,师再猜:白球。生又摸,师想都不想地猜:白球。)……

(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

生:老师知道里面有什么球。

生:里面都是白球。

生:可能是一种巧合。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师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6个白球,展现给学生。)

生:(小声嘀咕)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当然每次摸出来的都是白球了。

师: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我摸出一个——

生:肯定是白球。

生:一定是白球。

师:假如袋里装的是6个黄球呢?

生: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

三、摆一摆

师:老师带了一些很多乒乓球,大家看,这是白球,这是红球,这里还有一个透明空袋子,现在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听要求放球,愿意吗?

生:愿意。

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个球,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数出8个黄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二个要求还是在袋里放8个球,摸一个,不行能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拿了8个白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有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三个袋里仍然放8个球,摸一个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两种球中里各拿出4个放入袋里,台下学生再次给予掌声。)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放5个白球,3个黄球。

生:可以放6个白球,2个黄球。

生:可以放1个白球,7个。黄球……

四、说一说

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

生:可能发生地震。

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

生:明每天气可能更热。

师:那什么事情一定发生?

生:人一定会老,头发会白。

生:地球一定在转。

师:什么事情不行能发生?

生:公鸡不行能下蛋。

生:太阳不行能从西边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今日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小调查,回去问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