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文字]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二零一六年八月
石圪台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单位:
总经理:
总工程师:
主编:
副主编:
编写人员:
审核:
编制时间:年月
目录
TOC\o"1-2"\h\z\u
1、绪论
1
1.1、目的、任务和依据
1
1.2、煤矿概况
2
1.3、以往地质工作
6
2、地层构造
11
2.1、地层和含煤地层
11
2.2、地质构造
14
2.3、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16
3、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16
3.1、煤层赋存特征
16
3.2、煤种及煤质变化
25
3.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28
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29
4、瓦斯地质
29
4.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29
4.2、矿井瓦斯赋存特征
31
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32
4.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32
4.5、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32
5、水文地质
32
5.1、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32
5.2、充水因素分析
35
5.3、矿井涌水量
41
5.4、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46
5.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9
6、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52
6.1、煤层顶底板特征
52
6.2、地层产状要素
55
6.3、其它地质灾害
56
6.4、其它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56
7、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
56
7.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56
7.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57
8、煤矿地质工作建议
58
9、附图
59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
1.1.1、目的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是按照开采地质条件的综合复杂程度,对矿井地质类型做出科学的划分。它是生产部门部署矿井地质勘探、制定采掘规划、安排各类采面交替、选择采煤方法,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矿井地质部门明确地质工作要求,合理配备生产人员和技术设备,评定地质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准那么。
1.1.2、任务
是根据以往地质报告、矿井历年来积累的生产技术资料,经过分析研究,恰当确定矿井地质类型,对于指导矿井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任务具体如下:
1.收集矿井位臵范围、交通及相邻矿井关系、自然地理等资料。矿井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成果,矿井开拓、采掘等技术资料。
2.
根据历年来收集的资料,煤层的特征,煤质的变化,资源储量来分析煤层的稳定程度。
3.系统收集、整理建矿以来采、掘工程揭露和测试的全部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查清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瓦斯资源量评价和构造煤的发育特征等根底上划分瓦斯地质类型。
4、收集矿井历年来的涌水量数据,分析矿井水害影响程度。
5、
收集煤层顶底板特征、地层产状,区分陷落柱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
6、
评价矿井开采受地质影响程度以及地质工作难易程度,按?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划分矿井地质类型,提出矿井地质工作建议。
1.1.3、依据
依据石圪台煤矿水文类型划分报告、石圪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为加强煤矿地质工作,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平安,对矿井重新划分地质类型。
1.2、煤矿概况
1.2.1、位置范围
石圪台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直距约55公里处的乌兰木伦河东北侧,行政区划属神木县大柳塔镇所辖。井田西为乌兰木伦河,南邻哈拉沟井田,北与巴图塔井田接壤,东以七槪沟及陕蒙边界为界;西以乌兰木伦河为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41″至110°18′35″,北纬39°17′02″至39°35′16″。石圪台煤矿南北长约8.4km,东西宽约8.5km,面积65.25km2。由23个拐点组成,本次核查范围和采矿许可证范围完全一致,在采矿许可证范围之内,23个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石圪台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
1980年西安坐标系统
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
X坐标
Y坐标
X坐标
Y坐标
4360888.00
37427628.00
4360935
37427700
4361174.00
37428133.00
4361222
37428205
4362238.00
37429958.00
4362286
37430030
4363807.00
37432657.00
4363855
37432729
4364952.00
37434655.00
4364999
37434726
4365233.00
37435188.00
4365280
37435260
4366633.00
37435098.00
4366680
37435170
4368713.00
37432098.00
4368760
37432170
4368343.00
37430528.00
4368390
37430600
4368961.00
37429416.00
4369008
37429488
4369553.00
37428578.00
4369600
37428650
4370283.00
37428498.00
4370330
37428570
4370703.00
37427838.00
4370750
37427910
4369573.00
37426498.00
4369620
37426570
4369775.00
37426230.00
4369823
37426301
4369543.00
37425888.00
4369590
37425960
4369153.00
37425978.00
4369200
37426050
4368471.00
37424677.00
4368521
37424748
4367043.00
37424608.00
4367090
37424680
4366703.00
37424128.00
4366750
37424200
4364153.00
37424178.00
4364200
37424250
4362553.00
37424628.00
4362600
37424700
4361803.00
37426578.00
4361850
37426650
1.2.2、交通
矿区北距鄂尔多斯市70km,南距神木90km。大石公路及包神铁路从矿区通过;神木北站位于矿区以南30km,与包神铁路、神朔铁路相联系,是矿区与外界的主要物资运输枢纽站;包〔头〕神〔木〕铁路及包〔头〕府〔谷〕公路由煤矿西缘纵贯南北,向北可达包头、呼和浩特,向南至神木北站经神〔木〕延〔安〕、西〔安〕延〔安〕铁路可达西安,经神〔木〕朔〔州〕铁路可达山西各地。鄂尔多斯机场位于矿区以北30km,已开通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航线。总之矿区内交通较为便利。见图1-1交通位置示意图。
图1-1交通位置示意图
1.2.3、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可分两类:风积沙位于井田北部,沙丘连绵,波状起伏,地形相比照拟平坦,水系不发育;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井田南部,梁峁相间分布,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沟谷狭窄,梁顶宽缓平坦,沙丘比比皆是,沟谷两侧基岩断续出露,地形东高西低,最高处位于东部风台梁,标高1351m,最低处位于乌兰木伦河河谷,标高1122m,相对高差229m,一般标高1250m。
图1-2石圪台煤矿地表地形地貌航拍图
2〕、水文
井田内主要水系为考考赖沟,石圪台沟、柳根沟、糖浆渠,均自东向西经井田西界流入乌兰木伦河。考考赖沟长约4km,历史流量一般为0.498m3/s,石圪台沟长约1.5km,历史流量一般为0.066m3/s,柳根沟长约5.6km,历史流量一般为0.0868m3/s,糖浆渠长约6km,历史流量一般为0.027m3/s,现这四条沟流均已断流。
乌兰木伦河属黄河水系,河道比降2.76%,据王道恒塔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5.38m3/s,设站以来最大流量9760m3/s〔发生时间1976年8月2日〕,实测最大流速13.3m/s,实测最大含沙量1640kg/m³〔发生时间1959年8月5日〕,年径流量0.38-5.25亿m3m3/km2。流量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春三月至秋季九月为丰水期,冬春之交为枯水期。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154.26m。
3〕、气象
本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春季风频,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日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降雨集中,全年无霜期较短,10月初上冻,次年3月解冻。从2023年至2023年期间的主要气象参数如下表1-2。
表1-22023~2023年气象资料一栏表
年份
降雨量〔mm〕
平均气压〔p〕
平均气温〔℃〕
平均湿度〔%〕
平均风速〔m/s〕
太阳辐射强度〔W/m2〕
2023
497
1060376
91.02
681.91
19.94
1737.5
2023
292.6
1059392
96.78
662.64
13.01
1743.33
2023
263.94
1059669
92.405
655.89
16.72
1455.55
2023
159.5
1059491
84.83
472.07
18.99
2059.24
2023
662.96
1059083
76.68
403.45
12.11
1841.99
2023
461.4
271136.3
95.4
539
44.4
1835.73
2023
377.56
1036210
107.11
561.2
24.05
1823.97
2023
93.72
1035994
126.5
410.4
31.03
2063.9
4〕、地震
本区自明代以来,共发生地震8次,其中4级以上地震7次,5级以上地震1次。近百年来未发生过地震烈度>2.5度的地震,属无震害区。据?中国地震烈度分区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0.05g,根本地震烈度为Ⅵ度。
、周边矿井小窑
石圪台井田内及周边共有23个小煤矿,主要开采12上、12、22上和22煤四个煤层,目前生产情况为:有14个小煤矿已关闭,分别是石圪台联办煤矿、石圪台个体煤矿、尔林兔乡前渠煤矿、互助煤矿、石匠畔煤矿、前塔煤矿、王家坡煤矿、老窑渠煤矿、布袋壕煤矿、野猫湾煤矿、尔林兔乡糖浆渠煤矿、海那么壕煤矿、柳根沟煤矿、和考考赖沟煤矿〔内蒙〕。
有9个煤矿生产,分别是:鑫泽综合治理工程〔原神府炭窑渠煤矿、刘石畔煤矿、北大渠煤矿〕,考考赖综合治理工程〔原大柳塔镇办煤矿、陕西考考赖沟煤矿〕,糖浆渠二矿综合治理工程,韩家湾煤矿,正规开采,未发现越界开采现象;三星煤矿、敬老院煤矿、满赖梁煤矿、赛蒙特煤矿、朝阳煤矿,距离石圪台井田较远,目前开采不构成威胁。
1.3、以往地质工作
1〕、1968年内蒙147地质队提交?鄂尔多斯台向斜北部侏罗纪煤田东胜地区煤炭资源普查总结报告?,区内施工钻孔一个〔824〕,有测井定厚及煤质工作,但无测井质量评级。因系文革期间施工,测井原始资料已无着落,但与邻近钻孔比照,层位可比,煤厚相近,可参考使用。
2〕、1982~1986年,陕西省185地质队进行榆〔林〕、神〔木〕、府〔谷〕找煤和神木北部矿区详查工作时,在本区施工21个钻孔,并进行1:2.5万航片地质填图,于1986年10月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神木北部矿区详查地质报告?。1988年6月8日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全储决字﹝1988﹞166号〞文批准。全区能利用B+C+D级储量1459912万t,其中B+C级1099455万t,B级410824万t,D级360457万t。
3〕、新庙进行详查工作时,内蒙105队在本区施工钻孔6个。
4〕、陕西省185地质队为适应精煤公司前期开发需要于1985年进行石圪台详终勘探,至1988年共施工钻孔29个〔包括原拟建的石圪台小露天及瓷窑湾煤矿的一局部〕。
5〕、1988年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等三单位联合提交的?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中涉及本区的水文孔、新生界调查孔12个。
6〕、为建设设计能力300万t大型矿井提供地质依据,根据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89]西煤号字〔04〕号文和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陕煤地发〔90〕49号文,华能精煤公司于1990年出资并委托陕西省185地质队于1990年4月进入本矿区进行勘探,同年十月底结束,年底提交了?陕西省神木北部矿区石圪台井田煤炭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本井田前后共施工钻孔142个,进尺21740.65m,其中水文孔17个,测井115个〔包括勘探前50个孔〕,工程量16618.1m;完成1:10000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73.4km2,地质观测点3534个,实测最高洪水位线点27个,调查小窑33个,泉、井、水库87个,采集各类样品121个〔另外利用前期勘探样品359个〕,送样化验及测试,数据准确。1991年11月11日经陕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陕储决字[1991]17号〞文批准。
7〕、华能精煤公司下属神府公司1992年年初委托陕西省185地质队及省煤田物探测量队进行该两盘区补充勘探,并提交了?石圪台矿井二、四盘区补充勘探报告?,本次勘探共完成各类钻孔47个,其中探煤孔36个〔kb104、kb105、kb106、kb107、kb109、kb110、kb112、kb113、kb114、kb115、kb116、kb117、kb118、kb119、kb120、kb121、kb122、kb123、kb124、kb125、kb126、kb127、kb128、kb129、kb130、kb131、kb132、kb133、kb134、kb135、kb136、kb140、kb141、kb142、kb143、kb144〕。36个探煤孔中,特级26个,甲级10个;松调孔11个〔kb150、kb151、kb153、kb154、kb156、kb157、kb158、kb159、kb162、kb164、kb165〕,甲级7个,乙级4个;在勘探区内同期施工的5个松调孔为本报告所采用,分别为kb166、kb167、kb168、kb169、kb170。
8〕、2004年4月神东煤炭集团提交?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神木北部矿区石圪台煤矿资源储量复核报告?〔国土资矿评储字[2004]26号,国土资储藏字【2004】108号〕。根据报告:截止2003年12月31日石圪台煤矿采矿证许可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85075.6万t。
9〕、2005年受神东煤炭分公司委托,神东地测公司在布袋壕水源地以南,规划的22煤开采区中实施补充地质勘探工程,年底提交了?石圪台煤矿二、三盘区补充勘查报告?。本次勘探共施工各类钻孔32个,总进尺2839.71m。其中探煤孔24个,孔号为KB1、KB2、KB3、KB4、KB5、KB6、KB7、KB8、KB9、KB10、KB11、KB12、KB13、KB14、KB15、KB16、KB17、KB18、KB19、KB21、KB22、KB23、KB24、KB25,孔径φ89mm,进尺2578.24m,终孔层位分别为1-2、2-2和3-1煤层底板;松调孔6个,孔号为KS1、KS2、KS3、KS4、KS5、KS6,孔径φ89mm,进尺147.28m,终孔层位为正常基岩内;水文孔2个,孔号为SS1、SS2,孔径分别为φ450mm,φ250mm,进尺114.19m,终孔层位为正常基岩内。钻孔工程量及质量合格。
10〕、2006年神东地测公司在71303、71302、72401工作面进行补勘工程,年底提交了?石圪台煤矿三、四盘区补勘资料总结?本次施工各类钻孔12个,钻探总进尺662.83m。其中探煤孔4个,孔号为Kb26、Kb27、Kb28、Kb29,孔径均为φ89mm,累计钻探进尺423.13m。Kb29号孔终孔至4-4煤层底板,Kb26、Kb27、Kb28均终孔至12煤层底板,各孔按86年煤炭部颁?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均为甲级孔;长观孔4个,孔号为SS4、SS5、SS8、SS9,孔径φ250mm,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松调孔4个,孔号为SS3、SS6、SS7、SS10,孔径均为φ89mm,累计进尺103.54m,终孔至正常基岩内,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
11〕、2007年受神东煤炭分公司的委托,神东地测公司在石圪台井田一、二、三、四盘区进行补勘工程,年底提交了?石圪台煤矿2007年补勘资料总结?本次施工各类钻孔16个,钻探总进尺1398.7m。其中探煤孔8个,孔号为Kb30、Kb31、Kb32、Kb33、Kb34、Kb35、SS15、SS16,除SS15、SS16、Kb31、Kb34、Kb35孔兼水文观测孔外,其余孔径均为φ89mm,累计钻探进尺1133.13m。Kb30、Kb31、Kb34、Kb35号孔终孔至31煤层底板,Kb32、Kb33号孔终孔至44煤层底板,SS15号孔终孔至12煤层底板,SS16号孔终孔至22上煤层底板。长观孔7个,孔号为SS15〔兼〕、SS16〔兼〕、SS17、SS18、SS19、SS20、KB31〔兼〕、KB34〔兼〕、KB35〔兼〕,除SS15号孔孔径为φ350mm外,其余孔孔径为φ250mm,累计进尺254.45m。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松调孔4个,孔号为SS11、SS12、SS13、SS14,孔径均为φ89mm,累计进尺108.83m,终孔至正常基岩内。
12〕、为查明一盘区12上煤与12煤层间距及12上煤层冲刷构造发育情况,三盘区71303、71304工作面煤层厚度、结构及上覆基岩厚度、松散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变化情况,以便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保证平安回采,2023年受神东煤炭分公司委托,地测公司在石圪台煤矿一、三盘区进行了补勘工程,提交了?石圪台煤矿一、三盘区补勘资料总结?,本次施工各类钻孔28个,钻探总进尺2682.92m。其中探煤孔28个,孔号为Kb36、Kb37、Kb38、Kb39、Kb40、Kb41、Kb42、Kb43、Kb44、Kb45、Kb46、Kb47、Kb48、Kb49、Kb50、Kb51、Kb52、Kb53、Kb54、Kb55、Kb56、Kb57、Kb58、Kb59、Kb60、Kb61、Kb62、Kb63,除Kb38、Kb39、Kb49、Kb50孔兼水文观测孔外,其余孔径均为φ89mm。Kb36号孔终孔至22上煤层底板,Kb54号孔终孔至12上煤层底板,Kb53、KB56、KB57、KB58、KB59、KB60、KB61、KB62号孔终孔至12煤层底板,Kb63号孔终孔至31煤层底板,其余各孔均终孔至22煤层底板。各孔按86年煤炭部颁?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验收,特级孔5个,甲级孔22个,乙级孔1个。长观孔4个,孔号为Kb38〔兼〕、Kb39〔兼〕、Kb49〔兼〕、Kb50〔兼〕做为长期观测孔,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
13〕、为查明二盘区22上煤煤厚变化规律和不可采范围及22上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变化情况,考考赖沟区域松散含水层厚度及富水性等,2023年受神东煤炭分公司委托,地测公司在石圪台煤矿二盘区进行了补勘工程,提交了?石圪台煤矿二盘区补勘资料总结?,本次施工各类钻孔15个,钻探总进尺1802.7m。其中探煤孔15个,孔号为Kb171、Kb172、Kb174、Kb175、Kb176、Kb177、Kb178、Kb179、Kb180、Kb181、Kb182、Kb183、Kb184、Kb210、Kb211,其中Kb179、Kb180、Kb184孔兼水文观测孔,其余孔径均为φ113mm。除Kb171、Kb176、Kb179号孔终孔至44煤层底板,其余钻孔终孔至22上煤层底板,各孔按2007年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验收,乙级孔15个。长观孔3个,孔号为Kb179〔兼〕、Kb180〔兼〕、Kb184〔兼〕、做为长期观测孔,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
14〕、为了查明三盘区12、22、31、42、44煤层厚度变化,提高各煤层的控制程度,查明柳根沟区域22煤上覆基岩厚度变化情况及松散含水层厚度及富水性等,查明12305工作面12煤厚变化规律及其上覆基岩厚度变化情况,提高12煤层的控制程度,并查明该工作面松散含水层厚度及富水性,2023年受神东煤炭分集团委托,地测公司在石圪台煤矿三盘区进行了补勘工程,提交了?石圪台煤矿三盘区补勘资料总结?,本次施工各类钻孔23个,钻探总进尺3392.43m。其中探煤孔23个,孔号为Kb185、Kb186、Kb187、Kb188、Kb189、Kb190、Kb191、Kb192、Kb193、Kb194、Kb195、Kb196、Kb197、Kb198、Kb199、Kb200、Kb201、Kb202、Kb203、Kb204、Kb205、Kb206、Kb207,其中Kb188、Kb191、Kb206、Kb207孔兼水文观测孔,其余孔径均为φ113mm。Kb185、Kb186、Kb187、Kb206号孔终孔至12煤层底板,Kb188、Kb190、Kb192、Kb193、Kb194、Kb207号孔终孔至22煤层底板,Kb204、Kb205号孔终孔至42煤层底板,其余钻孔终孔至44煤层底板,各孔按2007年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验收,乙级孔23个。长观孔4个,孔号Kb188〔兼〕、Kb191〔兼〕、Kb206〔兼〕、Kb207〔兼〕、做为长期观测孔,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
15〕、2023年神东地测公司在22305、22405工作面进行补勘工程,年底提交了?石圪台煤矿二、三、四盘区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勘工程总结?本次施工各类钻孔8个,钻探总进尺1006.23m。各类钻孔工程量分述如下:探煤孔施工探煤孔3个,孔号为KB244、KB245、KB246,孔径均为φ89mm,累计钻探进尺680.17m。终孔至44煤层底板下10m,3孔皆按2007年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工程质量标准?验收。3孔全部为甲级孔,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基岩探测孔及水文观测孔,本次施工基岩探测孔3个,均施工至22煤顶板下1m,孔号为SW22、SW23、SW24,其中SW23兼做松散层水文观测孔。在火烧区附近施工的SW26、SW27未见火烧区,做为松散层水文观测孔使用,其中SW26施工至12煤底板,SW27施工至正常基岩。累计钻探进尺326.06m,钻孔质量全部到达设计要求。
2、地层构造
2.1、地层和含煤地层
、井田地层
石圪台煤矿内基岩除糖浆渠及柳根沟有零星出露外,大多被第四系覆盖,据钻探揭露及地质填图说明,井田内地层大致呈北北西走向,倾向南西西,被揭露的地层为中生代含煤岩系,地层由老到新有上三叠统永坪组〔T3y〕,下、中侏罗统延安组〔J1-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及第四系〔Q〕。各组岩性、厚度表达如下:
1〕、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
该地层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区内地表未见出露。据区域资料,厚度80-200m。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中含较多的黑云母、绿泥石矿物,分选与磨园度中等,泥质胶结。粉砂岩薄层常夹有2-4层薄煤线。
2〕、侏罗系下中统延安组〔J1-2y〕
m,平均172.18m,岩性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偶见泥灰岩透镜体及蒙脱质粘土岩。全组由上而下可划分为五段,每段都有可采煤层。
3〕、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
厚0-81.01m,平均36.74m,岩性由兰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黄绿色粉砂岩及灰白色细砂岩,粗砂岩组成,呈互层状,且常见杂色斑块。
4〕、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
厚0-6m,平均1m,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亚粘土,层间夹数层钙质结核。
5〕、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零星出露,厚度0-22.85m,一般5-9m,岩性以灰黄色、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粉砂为主,含有较多的钙质结核,夹浅棕色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
6〕、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s〕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出露较多,厚度0-67.45m,一般19m左右,主要分布于沟谷两侧及沟掌一带。岩性由黑灰至灰黄色细沙、沙砾石、亚沙土、亚粘土组成,底部常含有豆状钙质结核。
7〕、第四系全新统冲、风积层〔Q4〕
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沟的河床地带,厚度0-12.89m,一般10m左右。岩性以灰黄色中、细沙及粉沙为主,夹亚沙土,底部含沙砾石层。
风积沙〔Q4eol〕:不整合于其它地层之上,为现代风积沙,厚度0-32m,一般7m左右,全区大面积分布。岩性主要为灰黄色粉、细沙,质地均一,分选性好。
、含煤地层
本次核查对延安组含煤岩系的岩段划分和煤层编号沿用?陕西省神木北部矿区石圪台井田煤炭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核查区内具比照意义的煤层有9层,为11煤、12上煤、12煤、22上煤、22煤、31煤、42煤、43煤、44煤。其中:31、42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12、22、44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12上、22上、4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井田含煤岩系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岩层平均厚度172.18m,含煤层数多达20余层,煤层总厚度17.58m,含煤系数10.21%。在20余个煤层中可比照煤层为9层。延安组自下而上可分五段,每段含有一个煤组,煤组自上而下编号为1-5组,第一段沉积缺失,没有5煤组。
1号煤组位于第五段,共有11、12上、12三个煤层。11煤不可采,不再表达。12上与12煤是第五段中部的两个分叉煤层,复合区位于井田东北部,分煤层最大间距18.57m。两煤分层总体上是12上煤层薄,12煤层厚。变化趋势是自富集区向西、向南缓缓变薄,向东急剧变薄至尖灭。
m,平均10.96m。22上煤层厚度变化小,22煤层规律性地向北逐渐变薄。
3号煤组位于第三段,31煤是该组内唯一的可采煤层,厚度较大,全井田稳定可采。
4号煤组位于第二段内,由42、43、44、三个煤层组成,均系单一的无分叉煤层,厚度较薄。
石圪台煤矿在煤系沉积初期为一古高地,缺少第一段沉积。只有第二段~第五段沉积,含有4~1煤组。以上各煤层的厚度及变化特征,煤层的稳定性,煤厚分类及可采程度,煤层结构等,详见表2-1。
剖面上含煤性有如下特点:
〔1〕煤系中部及上部含煤性好,为厚煤层,如12煤层,最厚达6.79m,2-2煤最厚6.21m。煤系下部含煤性略差,多为薄至中厚煤层。
〔2〕除第三段为单一可采煤层外,其余各段均含两个以上可采煤层。
〔3〕含煤岩系第四、五段煤层都有分叉现象,而第二、三段所含煤层为单一煤层。
〔4〕各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表2-1石圪台煤矿煤层赋存特征表
段
号
煤
层
煤层特征数
煤层稳
定性
煤厚
分类
可
采
性
煤层结构
煤层间距
煤厚
极小值-极大值
平均值<平均点数
煤厚
变异
系数
可采性
指数
最小-最大
平均
11
0.76
0.71
极不稳定
薄煤层
不可采
Ⅴ
12上
1.68(103)
0.4
0.89
较稳定
中厚
煤层
局部
可采
无夹矸
13.38
12
4.65(198)
0.90
较稳定
中厚
煤层
可采
沿分叉复合线均有夹矸1层,岩性泥岩。
8.06
27.50
Ⅳ
22上
1.80(99)
0.26
0.97
较稳定
中厚
煤层
局部
可采
一般无夹矸,仅个别点含矸1层,岩性为炭质泥岩。
15.95
22
3.30(167)
0.5
0.85
较稳定
中厚
煤层
可采
沿分叉复合线有夹矸1层,岩性为泥岩、粉砂岩。
10.96
Ⅲ
31
3.82(114)
0.15
0.91
稳定
厚煤层
可采
一般无夹矸,个别点含矸1层,泥岩为粉砂岩。
35.41
42
0.84-3.91
1.37(81)
0.27
0.93
较稳定
中厚
煤层
可采
一般无夹矸,个别点含矸1-2层,岩性为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
32.17
Ⅱ
43
0.00-162
0.99(71)
0.45
0.53
不稳定
薄煤层
局部
可采
一般无夹矸,个别点含矸1层,泥岩。
14.21
44
0.98(74)
0.48
0.66
不稳定
薄煤层
局部
可采
一般无夹矸,个别点含矸1-2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
13.0
2.2、地质构造
石圪台井田位于神府煤田的北部,含煤地层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一局部,构造单元处于中朝准地台,陕北台洼。井田地层走向根本为北北西,倾向南西西,地层平缓,总体倾角小于3°,近于水平状态,呈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内没有发现大中型断层,有数条小正断层,沿走向与倾向煤层底板有波状起伏现象。煤层正常,没有火成岩侵入破坏,总观井田构造简单。
2.2.1、波状起伏特征
石圪台煤矿波状起伏特征。从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巷道掘进资料分析波状起伏特征主要有以下特征:
1〕、波状起伏两翼根本对称,两翼宽400~1000m,波幅偏低〔5~15m〕,在此根底上有波幅2m左右,波长约200m的次一级起伏。
2〕、波状起伏在各煤岩段并不完全重叠协调,或有位置迁移,或有幅值变化。
3〕、波状起伏走向多数垂直地层走向,旦在平面上呈分枝状,雁行排列。
4〕、波状起伏一般沿央岩层倾斜方向倾伏和延伸。
5〕、波状起伏两翼小断层发育。
2.2.2、断层
12煤层、22煤层及31煤层大巷掘进过程中发现数条断层,这些断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断层走向与煤层走向根本平行的走向断层,走向160~180度。此类小断层较多,约占40%左右。断距0.2~1.50m,一般断距0.5~1.0m,倾角一般较大。第二类是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倾向断层,断层走向70~90度,发现较少,仅发现几条。其断距0.45~1.50m。其中两条断距为1.50m。它们之间呈阶梯状存在,倾角较大。第三类是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斜向小断层,走向90~160度,一般为110~130度。此类断层最多,约占55%以上,其断距为0.14~2.50m,一般为1.00~1.50m,断距1.50~2.50m。有两条倾角较大。从上述断层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断层均为均为正断层性质,可能是由两组节理发育而成。主要密集在起伏翼部。以斜向断层最多,且断距稍大,倾向断层较少,且断距稍小,走向小断层介于二者之间。断层倾角在28~65度之间,其中40~50度较多。断距小,一般在0.14~3.50m之间,其中0.50~1.50m最多,大于1.50m者仅四条。总体分析,井田断层分布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根本无影响。
矿井生产中揭露断层情况见表2-2。
表2-2石圪台煤矿断层特征一览表
编号
位置
性质
倾向
倾角
落差〔m〕
DF1
71202回顺
正
NE42
∠62°
1.8
DF2
71202回顺
正
NE44°
∠50°
2.7
DF3
71202回顺
正
NE81°
∠48°
1.3
DF4
71201运顺
正
NE29°
∠62°
1.2
DF5
71201回顺
正
NE54°
∠62°
1.8
DF6
71201运顺
正
SW83°
∠35°
1.6
DF7
71202运顺
正
NE47°
∠65°
2.5
DF8
71203运顺
正
SW35°
∠65°
1.5
DF9
22煤集中回风巷
正
SW53°
∠62°
1.5
DF10
12煤集中主运巷
正
NE60°
∠60°
1
DF11
12煤胶带大巷
正
SW60°
∠55°
1.5
DF12
12煤胶带大巷
正
SW60°
∠60°
1
DF13
72401回顺
正
NW87°
∠53°
3.4
DF14
22上煤北翼大巷
正
NW38°
∠55°
1.8
DF15
22上煤北翼大巷
正
NW38°
∠53°
3.4
DF16
22上211集中主运大巷
正
NE42°
∠55°
2.5
DF17
22上203主运大巷
正
SE48°
∠60°
1.6
DF18
22304
正
NE35°
∠48°
3.6
DF19
22上203
正
NE48°
∠40°
2.5
DF20
22上207主回撤
正
SE31°
∠50°
1.2
DF21
31202-1主运19-20联巷
正
NE37°
∠52°
2.8
DF22
22上207主运33-34联巷
正
NE27°
∠47°
2
DF23
22上208切眼
正
NE48°
∠57°
2.6
DF24
22上208主运11-12联巷
正
SE59°
∠54°
1.3
DF25
22上208主运31-32联巷
正
NE40°
∠55°
1.5
DF26
22上208主运33-34联巷
正
NE3°
∠70°
3.5
DF27
22上208主运40联巷
正
SE76°
∠57°
1.7
2.3、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石圪台井田无褶皱,仅发育小型宽缓的波状起伏,以至于由原始水平状态变为倾角1°~3°,本区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产状接近水平,不影响采区的正常划分。矿井的开采与开拓中,未发现落差大于30m的断层,仅发现了一些小的正断层,落差最大不超过10m。
另外井田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现象。综合分析,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为简单类型。
3、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3.1、煤层赋存特征
、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12上、12、22上、22、31、42、43、44等共计8层煤层,现从上到下详述如下:
1〕、12上煤层
分布于西半部,因上更新世古河道的冲刷,柳根沟、糖酱渠把煤层分割为北、中、南三区,沿糖酱渠中下游两侧,有小范围零星分布炎烧区,宽厚50余米。
钻孔见煤点103个,其中可采点91个,不可采点12个。厚度0.10〔33号孔〕~3.12m〔K78号孔〕,平均厚度1.68m,煤层以薄到中厚为主。均方差0.6831,点可采率84%。可采区内煤层平均厚度1.90m。
煤层成一南北向条带分布于西部,沿煤层分岔复合线厚度较大,均在2m以上,向西部呈“舌〞状展布,厚度变化不大,向西煤层厚度变薄,至乌兰木伦河沿崖断续出现不可采区。参阅12上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舌状体向东煤层减薄趋势急剧,至K95、J42孔连线以东变薄尖灭。
采掘工程验证,该煤层在分布范围内大部可采,厚度虽有变化,但规律明显,且不可采区分布于煤矿范围边部。煤层结构单一,平均厚度1.68m,均方差0.6831,煤厚变异系数40%,可采性指数Km=0.88,属较稳定煤层。
2〕、12煤层
煤矿北部为侵蚀缺失区,东南部沉积无煤外,其余区域均有煤层分布,共有钻孔见煤点198个,可采点188个,不可采点10个。均方差0.7521,可采率95%,采掘工程验证,从煤层分布来看,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复合区和分岔区规律性明显各异。
复合区内共38个见煤点,煤层厚度0.50(KB18)~6.79m(K47)平均厚度4.65m,可采区内煤层平均厚度5.13m。北部和东部为无煤剥蚀区。煤层结构单一,紧邻分岔复合线见有一层夹矸,0.00-0.80m,岩性为泥岩及粉砂岩。
分岔区煤层厚度0.20〔K75〕~3.59m(K83)平均厚度2.17m,可采区煤层平均厚度2.27m。煤层展布和厚度变化与12上煤层比拟,截然不同,分岔后紧邻分岔复合线有一宽2-3km地段,煤厚2-3m,这一中厚煤层条带大致呈NW-SE向纵贯中部,厚度变化呈明显的分带性,由该中厚煤层区,向东、西变薄,东向变化急剧,至K94、K75处尖灭,向西渐变薄。参阅12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分岔区煤层结构单一,一般含一层夹矸,厚度0.10-0.15m,岩性多为泥岩。
综上所述,复全区煤层结构简单,根本全区可采,厚度变化小,规律性明显,煤层平均厚度5.13m,均方差0.7521,煤厚变异系数25%,属稳定煤层。分岔区内煤层结构简单,根本全区可区,煤层厚度虽有变化,但规律性明显,煤层平均厚度2.27m,均方差0.7521,煤厚变异系数33%,属较稳定煤层。
3〕、22上煤层
分布于煤矿北部,共有钻孔见煤点99个,其中可采点96个,不可采点3个。煤层厚度0.36〔340号孔〕~2.85m〔K15号孔〕,平均厚度1.80m,均方差0.4484。点可采率97%。仅在井田中部有采掘活动。
煤层分布区大部区域煤层厚度在1.60~1.80m之间,以中厚偏薄煤层为主,仅在分岔复合线东段有一狭长的不可采区,略显自不采区向北有变厚趋势。参阅22上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该煤层在分布区内根本全区可采,是22煤层分岔后的主要聚集层位,厚度变化小,结构简单,根本无夹矸,煤层平均厚度1.80m,均方差0.4484,煤厚变异系数25%,可采性指数Km=0.97,属稳定型煤层。
4〕、22煤层
煤矿北部K12、K31、K82孔以北为不可采区。共有钻孔见煤点167个点,其中可采点148个,不可采点19个。煤层厚度0.20〔K77〕~6.21m〔K25〕,平均厚度3.30m,均方差0.96,点可采率88%。以分岔复合线为界,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性明显各异。
合并区煤层厚度0.05(ZK1606)~6.21m(K25),平均厚度4.25m,可采区内煤层平均厚度4.56m。中部有一煤层厚度4-5m的宽缓区域,厚度变化很小,南北宽约3-5km,东西长约8km,该区域两侧煤层略厚达6左右,8号钻孔处煤层向东急剧减薄,至东界附近趋于尖灭〔ZK806、K77号钻孔〕。
采掘工程验证,煤层结构简单,靠近分岔复合线部位有一层夹矸,厚0.00~0.80m,位于煤层中部,个别点在煤层下部,岩性为泥岩、粉砂岩。
分岔区煤层厚度0.23〔Kb105〕~2.47m(K15),平均厚度1.34m,可采区煤层平均厚度1.65m。自分岔复合线向北宽1-2km范围,煤层由南而北渐变薄,至K11、K31、K82连线向北变为不可采,形成煤层厚度的南北向带状分布。参阅22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综上所述,复合区内煤层结构简单,根本全区可采,变化规律明显,煤层平均厚度4.56m,均方差0.96,煤厚变异系数21%,属稳定型煤层。分岔区内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可采,不可采区分布于煤矿北部边缘,厚度虽有变化但其规律性明显,煤层平均厚度1.65m,均方差0.96,煤厚变异系数58%,,属不稳定煤层。
5〕、31煤层
全区分布,见煤点共114个,全部可采。煤层厚度1.48~4.63m,平均厚度3.82m。煤层厚度以厚煤层为主。均方差0.6248,点可采率100%。平面上北部为一广阔的4m厚的稳定区,自此向东南逐渐递减,明显形成4m、3m、2m级的NW~SE向带状分布。参阅31煤层厚度等值线图。煤层结构单一,全区仅5个点见有一层夹矸,厚度0.10~0.35m;岩性为泥岩,个别点为中粒砂岩。
该煤层全区可采,变化规律明显,厚度变化很小,结构简单,平均厚度3.82m,均方差0.6248,煤厚变异系数16%,可采性指数Km=1,属稳定型煤层。
6〕、42煤层
全区可采,见煤点81个,全部可采,煤层厚度0.84~3.91m,其中中厚煤层47个点,薄煤层34个,平均厚度1.37m,平面分布上看薄煤层与中厚煤层大致各占一半。均方差0.4893,点可采率100%。煤层厚度自北向南渐变厚。大致以中部为界向北为薄煤层,向南为中厚煤层,多在2m以下。参阅42煤层厚度等值线图。煤层结构单一,仅个别点含矸1~2层,岩性为泥岩。
该煤层全区可采,变化规律明显,厚度变化小,结构简单,平均厚度1.37m,均方差0.4893,煤厚变异系数36%,可采性指数Km=1,属较稳定型煤层。
7〕、43煤层
不可采区成一近南北向条带把煤层可采区分为两片,共有钻孔见煤点71个,可采点44个,不可采点27个。可采点中薄煤层和中厚煤层各占一半。煤层厚度0.11〔ZK1507〕~1.62m〔B104〕,平均厚度0.99m,均方差0.4317,煤层以薄到中厚煤层为主。可采区内煤层平均厚度1.27m。参阅4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煤层结构单一,个别点含矸一层,岩性为泥岩。
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有规律,但局部可采,且大部为薄煤层,平均厚度0.99m,均方差0.4317,煤厚变异系数44%,可采性指数Km=0.62,属不稳定煤层。
8〕、44煤层
可采区成一蘑菇状北部为蘑菇顶部,根部两边为不可采区。钻孔见煤点74个,其中可采见煤点49个,不可采点25个。煤层厚度0.11〔补18号孔〕~2.40m〔K80号钻孔〕,平均厚度0.98m,均方差0.4888。可采区内煤层平均厚度1.27m。参阅44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煤层结构单一,仅在西北部厚煤区含矸1~2层,单层厚度0.10~0.63m,岩性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该煤层属大部可采煤层,可采区集中,但为薄煤层,结构简单,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明显,平均厚度0.98m,均方差0.4888,煤厚变异系数50%,可采性指数Km=0.66,属不稳定煤层。
、煤层比照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内陆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岩性变化大、成煤层数多、分叉多、标志层不明显,给煤层比照造成一定困难。但煤系地层旋廻层序结构清晰,岩煤层物性反映明显,煤层间距变化不大,煤层自身各具特点,又有一些泥岩化石带,据此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煤层比照。
一是物性特征比照;二是岩石组合特征比照;三是粒度旋廻比照;四是化石带标志比照;五是岩性标志层比照;六是煤层自身特征比照。综合运用上述比照方法,取得了比拟满意的效果,认为12上、12、22上、22、31、42煤层比照可靠,43和44煤层比照根本可靠。
从煤层赋存表可看出煤层赋存有如下规律。
1、煤系中部及上部含煤性好,多为厚煤层如12煤层厚达6.79m,22煤层厚度达6.21m,煤系下部含煤性略差,多为薄至中厚煤层。
2、除第三段为单一煤层外,其余各段均含两个以上可采煤层。
3、含煤岩系第四、第五段煤层都有分岔现象,而第二、第三段所含煤层均为单一煤层。
4、各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和原报告煤岩层比照图所示,矿区内煤层比照可靠。
3.2、煤种及煤质变化
、煤的物理性质
本区内各煤层均为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弱沥青光泽,断口呈参差状,少量的呈贝壳状、阶梯状,内生裂隙不发育,有少量的外生裂隙,个别的被方解石脉充填。层状构造,中-细条带结构,含少量的钙质、泥质或菱铁质结核和鲕粒。视密度1.27-1.3之间。
1〕、宏观煤岩特征
22上、22、31及42煤层中煤岩组分以暗煤和亮煤为主,成为半暗型煤或半亮型煤,其他煤层组分以暗煤为主,它们成为半暗型煤或暗淡型煤。
2〕、显微煤岩特征
煤中有机显微组份含量很高,平均含量为91.09~98.60%,其组成以镜质组和丝质组未主,镜质组为39.32~71.60%,丝质组为21.8~49.30%,半镜质组为4.80~11.48%,稳定组份含量很少,平均含量为,1.60~2.45%。无机组份含量很低,平均含量为1.40~8.91%,其组成以粘土组为主,平均含量0.66~6.88%,其余均小于1%。
3〕、显微煤岩类型
根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显微煤岩分类方案,各可采煤层均属丝质亮暗煤。
、煤的化学性质
1〕、工业分析
eq\o\ac(○,1)
水分〔Mad〕:各煤层平均含量为7.92~8.89%,经1.4比重液洗选后,水分含量略有增高,位差值小于1.00%。
eq\o\ac(○,2)
灰分〔Ad〕:各煤层原煤灰分产率普遍很低,以特低灰煤的主,局部地段出现低灰煤和少量中灰煤,综合平均值6.60~9.93%,标准差小于5,按照灰分产率的分级标准,均属于灰分产率变化小的特低灰煤层,精煤灰分产率平均值为3.60~4.42%。
eq\o\ac(○,3)
挥发分〔Vdaf〕:浮煤挥发分产率平均值在34.57~35.87%之间,以小于37%的煤为主,垂向上以31煤为最高,向上部及下部逐渐降低。
eq\o\ac(○,4)
各煤层固定碳〔FCad〕含量为34.71~61.47%,平均含量为51.65~56.27%。
eq\o\ac(○,5)
有害组分:硫分〔St.d〕:硫分含量较小,综合平均值都<1.0%,普遍在0.5%左右,属特低硫煤层。硫分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及硫酸硫盐硫含量甚微。磷分〔Pd〕:各煤层磷分含量平均值变化在0.003-0.008%之间,属特低磷煤层。砷〔Asad〕:各煤层都在8ppm以下。氯〔Clad〕:含量远小于0.3%,符合酿造业,食品加工业一般工业用煤的要求,氟含量在62-87ppm。
2〕、工艺性能
eq\o\ac(○,1)
发热量〔Qnet.d〕:各煤层原煤枯燥基低位发热量为综合平均值27.10~28.22MJ/kg。各煤层为中高发热量煤层。
eq\o\ac(○,2)
粘结性及结焦性:测试结果说明:粘结指数、胶质层测定、自由膨胀序数、罗加指数为零,测定挥发分产率时,坩埚中残留的焦渣特征大多数为2少量为3,说明各煤层均不具有粘结性或只具有极其微弱的粘结性。葛金氏焦型试验绝大局部为A型和B型,奥亚膨胀度值为仅收缩,说明各煤层不具结焦性或只具有极微弱的结焦性。
eq\o\ac(○,3)
煤的抗碎强度:煤层的抗碎强度分别为79%和80%。由此可见井田内煤层为高强度煤。
eq\o\ac(○,4)
煤的热稳定性:煤的残焦粒度集中在3mm以上,按照6mm以下残焦比率划分级别,煤层为热稳定性好的煤。
eq\o\ac(○,5)
煤对CO2的反响性:各煤层CO2的反响性好,在1100°C时复原率可达88%~96.4%。
eq\o\ac(○,6)
其他性能:石圪台矿各煤层热稳定性好。在抗碎性上属高强度煤。从煤灰的熔融性看,灰熔点〔ST〕综合平均值在1152°C-1221°C之间,各煤层均为低熔灰煤。从结渣性上看,12上和31煤为弱结渣煤,其他均属中等结渣煤。
各煤层可概括为:
12上煤层为低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12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22上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22煤层为低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31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42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43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44煤层为低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煤
表3-2石圪台井田煤质特征
煤层
工业分析〔%〕
硫分
St·d
发热量
Qnet·d
MJ/kg
粘结性指数
GR·I
-1.4浮煤回收率
〔%〕
煤灰
熔融性
ST
磷
〔Pd〕
〔%〕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12上
原
10.77
8.64
33.88
0.8
27.58
1206
0.004
精
11.28
4.42
34.57
0.30
0
56
12
原
10.85
9.23
34.95
0.48
27.10
1221
0.003
精
11.36
3.96
35.14
0.22
0
60
22上
原
10.55
6.80
35.60
0.49
28.08
1166
0.003
精
10.74
3.79
35.78
0.26
0
66
22
原
10.63
7.75
36.48
0.52
27.70
1194
0.003
精
11.49
3.61
36.34
0.21
0
69
31
原
10.23
7.54
36.10
0.45
28.22
1155
0.005
精
10.50
3.60
36.87
0.18
0
72
42
原
10.07
7.54
35.44
0.40
28.14
1152
0.008
精
10.31
4.07
35.35
0.21
0
65
43
原
9.56
8.53
34.56
0.32
27.89
1161
0.005
精
9.43
4.35
34.84
0.21
0
66
44
原
9.08
9.05
34.85
0.52
27.96
1158
0.007
精
9.56
3.95
34.67
0.22
0
65
3.2.3、煤种及工业用途
从各煤层洗精煤挥发分来看,12上、12、22上煤层煤类为不粘煤〔BN〕,22煤及31煤有两个煤类,即不粘煤和长焰煤,以不粘煤为主。
石圪台煤矿各煤层,因其有害成分低,燃点低,火焰长、发热量高,适于锅炉,机车,船舶等工业用煤,都能获得较高的热能且不损坏设备。值得指出的是各煤层属低熔灰煤,在选择锅炉用煤时,应注意结渣方式的选择。各煤层粘结性能差,焦油产率高,适合低温干馏用煤。
、煤质综合评价
本区主要为不粘煤以及长焰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0.514~0.621%,属Ⅰ煤化阶段。惰质组含量平均高达31.3~52.4%,矿物质含量0.6~2.0%,是显微煤岩组分的一大特点。煤的水分(Mad)4.03~11.06%,煤层灰分〔Ad〕平均值7%左右,全硫平均在0.4%以下。发热量〔Qgr.d〕为29.93~30.90MJ/Kg。可选性属易选煤。抗碎强度高,化学反响性强,热稳定性好。煤层的煤灰成分中,铝、硅氧化物含量较低,氧化铁略高且稳定,氧化钙变化较大,因此主要以较低熔灰煤为主,局部高熔灰煤。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磷含量低~特低,是良好的动力用煤,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
3.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石圪台煤矿最近一次备案的报告是2004年编制的?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神木北部矿区石圪台煤矿资源储量复核报告?,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2003年12月31日。该报告由国土资源部组织评审〔国土资矿评储字【2004】26号〕,2004年5月20日由国土资源部备案〔国土资储藏字【2004】108号〕。
截止2003年底石圪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获得的保有资源储量共计85075.6万吨,其中:111b级资源储量61098.7万吨;122b级资源储量6404万吨;2S11资源量10096.8万吨;2S22资源量7476.1万吨。
保有资源储量
截止2023年6月底保有资源储量70358.7万吨,其中111b级12456.9万吨,122b级50544.9万吨,333级7357万吨。〔见表3-3〕。
表3-3保有资源储量表
煤层编号
煤厚(m)
年初保有资源储量
动用量
采出量
增减量
根底储量
资源量
期末保有资源储量
期末保有可采储量
111b
122b
小计
333
小计
1-2上
1.64
1848.4
524.5
1323.9
1848.4
1848.4
1000.0
1-2
2.78
5705.5
1027.8
4677.7
5705.5
5705.5
2053.1
2-2上
1.8
4323.3
2.86
2.3
-0.29
973.5
3346.7
4320.2
4320.2
1410.5
2-2
3.49
6503.8
123.1
96.4
-32.01
2433.7
3915
6348.7
6348.7
2854.4
3-1
3.83
29444.4
461.8
357.2
10.34
6635.4
22357.6
28992.9
28992.9
17322.7
4-2
1.33
12070.0
862.0
11208.0
12070.0
12070.0
7969.0
4-3
0.94
4681.0
0.0
1719.0
1719.0
2962
2962
4681.0
2671.2
4-4
1.01
6392.0
0.0
1997.0
1997.0
4395
4395
6392.0
4374.1
合计
70968.4
587.8
455.9
-22
12456.9
50544.9
63001.7
7357
7357
70358.7
39655.1
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井田可采煤层多为稳定和较稳定煤层,有局部不稳定煤层;分述如下:
稳定煤层包括:12煤、22上煤、22煤、31煤,截至2023年可采储量共计23640万吨;
较稳定煤层包括:12上煤、42煤,截至2023年可采储量共计8969万吨;不稳定煤层包括:43煤,44煤,截至2023年可采储量共计7045万吨;
稳定和较稳定煤层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82%,其中稳定煤层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60%。
依据表7-1,故井田煤层稳定程度为简单类型。
4、瓦斯地质
4.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石圪台煤矿现主采煤层为31煤层,于2023年对31煤瓦斯参数进行了测定,具体各参数如下:
煤的瓦斯吸附常数
表4-1煤的瓦斯吸附常数及工业分析指标
采样地点
吸附常数
灰份(%)
水份
(%)
挥发份
(%)
真密度
(t/m3)
a(m3/t)
b(Mp-1)
31煤层辅运大巷
19.785
0.625
3.44
12.78
44.36
1.45
可以看出,31煤层的吸附常数a值为19.785m3/t,吸附常数b值为0.625MPa-1,说明31煤层对瓦斯吸附能力不是很强。
4.1.2、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31煤层实测瓦斯瓦斯含量为0.36~0.78m3/t,平均为0.64m3/t。可以看出本井田煤层瓦斯含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煤的变质程度低和本井田煤层埋藏浅,大局部瓦斯已经逸失掉了,从而造成瓦斯含量低。
4.1.3、煤的工业分析及瓦斯组分
石圪台煤矿31煤瓦斯组分中CH4含量为4.22%~8.06,CO2含量为0.29%~3.98%,N2含量为88.30%~94.01%,说明石圪台煤矿31煤处于瓦斯风化带中的氮气带内。
、煤层瓦斯压力
石圪台煤矿瓦斯压力极低,通过测试的31煤层相对瓦斯压力0.02Mpa和0.15Mpa,另外两个钻孔瓦斯压力均为0。
4.1.5、煤层透气性系数
表4-2透气性系数计算结果
煤层
瓦斯含量系数a〔m3/m3·MPa0.5〕
比流量
q〔m3/m2·d〕
A
B
λ
〔m2/MPa2·d〕
F0
31
3.328
1.399
1.01
106.84
3.47
307.68
1.256
0.205
1.75
94.12
6.45
606.95
4.1.6、煤层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及其衰减系数
表4-3煤层瓦斯自然涌出特征计算结果表
煤层
孔号
涌出规律
qt=qoe-αt
初始瓦斯涌出强度(m3/min.hm)
钻孔自然瓦斯流量衰减系数(d-1)
百米钻孔极限瓦斯涌出量(m3)
31
11
qt=0.0663e-0.0366t
0.0663
0.0366
26.08
22
qt=0.0365e-0.0886t
0.0365
0.0886
5.93
4.1.7、矿井瓦斯等级
矿井开采以来未发生过瓦斯突出、喷出等现象。近几年本矿瓦斯鉴定情况如下:
根据2023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石圪台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7.53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33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8.01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35m3/t。根据2023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石圪台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8.77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36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9.00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37m3/t,根据?关于印发<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方法>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23〕162号〕规定知:石圪台煤矿属瓦斯矿井。
4.2、矿井瓦斯赋存特征
石圪台煤矿31煤层埋藏较浅,埋藏深度在50~200m左右,所以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实测瓦斯含量在0.36~0.78m3/t之间,平均为0.63m3/t,同时根据石圪台煤矿31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以看出31煤层中瓦斯成分:氮气(N2)占88.30~94.01%,甲烷(CH4)占4.22~8.06%,二氧化碳(CO2)占0.60~3.98%,所以31煤层处于瓦斯风化带内的氮气带,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较小也证实了这一点。
通过2023年31煤层瓦斯参数测定,31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底板标高无明显的相关性,这是由于31煤层埋藏浅,位于瓦斯风化带内,并不随煤层埋藏深度或煤层底板标高而呈规律性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
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各可采煤层瓦斯主要来源是煤层普通涌出。根据勘查采取瓦斯煤样和生产监测结果看,井田瓦斯含量及瓦斯涌出量均较低,从瓦斯地质条件看,井田不具备瓦斯涌出量大增的条件。因此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通风平安措施,矿井不会出现瓦斯突出、喷出危险。
4.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影响因素很多。国内外大量的观测研究说明,一定厚度的构造煤和高能瓦斯赋存是煤与瓦斯突出两个必要条件。地质构造控制着煤层瓦斯的赋存和构造煤分层破坏程度以及厚度分布,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含高能瓦斯的一定厚度的构造煤为瓦斯突出煤体,高能瓦斯与一定厚度的构造煤的叠加区域即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石圪台煤矿既无构造煤,又无高能瓦斯,因此,根据现有瓦斯监测资料,煤矿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4.5、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井田地质勘探期间所取瓦斯煤样测试结果,煤层瓦斯含量小于4m3/t,矿井开采以来未发生过瓦斯突出、喷出等现象。瓦斯类型为简单类型。
5、水文地质
5.1、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5.1.1、含水层
1〕、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
eq\o\ac(○,1)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Q4al〕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乌兰木伦河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成片状和带状分布,宽度100~400m,岩性为冲积砂砾卵石,沙层,各地段相差较大,一般厚2-20m,水位埋深0~10m。根据抽水试验资料:水位降低0.82~7.82m,涌水量0.184~2.552l/s,单位涌水量0.024~0.214l/s.m,渗透系数,富水性中等到弱。
eq\o\ac(○,2)
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孔隙潜水〔Q3s〕
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广布井田内,是井田内最主要的含水层。岩性为黄褐色中细砂、粗砂、含粉砂及粘土透镜体。其沉积厚度受古地形制约,一般在古河槽中心沉积较厚,而向两侧逐渐变薄。根据井田勘探阶段及建井和生产阶段施工的水文钻孔及松散层调查孔资料,主要分布石圪台沟以东,葫芦头沟及井田中部布袋壕、柳根沟一带。在古湖洼地、古冲沟沟槽处厚度可达20~50m,最厚53.76m,整个井田平均厚度18.35m。根据抽水试验资料:水位降低1.06~15.30m,涌水量0.783~12.60l/s,单位涌水量0.369~1.54l/s.m,渗透系数3.89~10.96m/d,富水性中等到强。
、中生界碎屑岩类裂隙潜水和承压水
eq\o\ac(○,1)
中侏罗统直罗组裂隙潜水〔J2z〕
主要分布井田东北部,局部缺失,岩性为灰黄色中、粗粒含砾砂岩,巨厚层状,风化裂隙发育,胶结疏松,俗称“豆腐渣砂岩〞。厚度0~81.01m,平均厚度36.76m。出露于该层中泉流量0.66l/s,富水性中等到弱。
eq\o\ac(○,2)
中下侏罗统延安组裂隙潜水和承压水〔J1-2Y〕
延安组由灰色泥岩、粉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组成,其间夹可采煤层12上、12、22上、22、31、42、43、44煤层,该组厚度在172.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配送货物保险服务协议
- 拼多多果园绿色种植技术托管及销售合作协议
- 虚拟偶像虚拟形象IP授权与开发合同
- 伺服电机租赁与工业机器人性能检测及优化合同
- 集成电路(IC)封装印刷电路板(PCB)定制合作协议
- 高清影视音乐版权合作及保密条款
- 智能家居系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责任书
- 智能家居数据库使用权许可与家居安全合同
- DB42-T 2016-2023 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妇产护士年终总结模版
- 电梯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 毕业设计-3000t件杂货码头结构设计
- 合金钢管道焊接热处理
- 【浅谈温州万豪酒店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措施(论文)11000字】
-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二》完整答案详解
- 形势与政策电气 个人答案
-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 国开电大《Java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任务三答案
-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试题
-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