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题本共小题每题2,共60分。孔子编写《春秋》一方面强调明善恶,寓褒贬,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另一方面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孔子这一著法遵秉笔直书编修原则B.意在维护传统礼法秩序C.利用政治权势篡改历史D.注重自表达个人观点战国时期,除儒、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各家都抱着以学易天”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兼而礼。上述现象反映的是学气氛空前浓厚现百家争鸣的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的需要下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文区域差异导致政治分裂B.春秋战国政治文化中心位于秦C.区域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D.春秋战国逐步形成了文认同汉代民间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宗制度体系日益完善B.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政治统借助于人伦秩序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映出董仲舒1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天的高度B.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民本思C.吸收借鉴了道家、法家的思想D.为封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学在发展过程中,除不断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该特点集中体现于孔之道西儒学魏晋玄学D.明理学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通实践方式探求理B.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强人具有正当私欲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儒伦理的世俗化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社会动荡人心败坏顾炎武主张治民之产,活民之实;夫之认为治国之道要实严以治吏和宽养民”;宗羲主张学校毕业生才德艺俱佳者可直接任为官员。这些主张反映了商经济发展的需求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经世致用的思想取向早民主思想的产生10.谭同认为王夫之的著作兴民权之微,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表明明清的批判思潮给世的反封建斗争以启迪B.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德11.普泰戈拉提出人万物的尺度,明理学家提““心'是宇宙万物的本。他们共同强调的是知合一的认识论道德品质的重要性C.人为中心的世界观D.人主观感受的重要性12.德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至间的人类文“心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下思想属于相通之处的是民权利道自然法律至上D.注社会13.中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消极处世的,但4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经济发生了巨变B.人性解放意识的出现2
C.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罗教廷权威的打破14.文复兴时期,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表现的往往是真实的人生,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的故事,其中又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的道理。这说明文艺复兴否天主教会权威动了信仰的自由C.追求人的自身价值D.恢复古典传统文化15.马丁路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依靠圣礼、善功和神职人员。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因为否了赎罪券的功效B.强调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摧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阻碍了近代社会的转型D.推动了会秩序的重组17.康这样定义启蒙运动: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成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拥有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这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思自由主在民人身自由D.会契约18.中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它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儒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文关注人与自然19.拟本小说在明代中后期受商业经济发展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呈现繁荣局面。康熙中期,拟话本小说开始衰落,至雍正、乾隆年间则完全衰落。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明易代造成的心理变化B.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衰落C.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文专制政空前加强20.钱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电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论-人造卫星-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电力工业D.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路输业21.美学者库恩指出,达尔文学说在科学领域之外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一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物学或自然史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达尔文学说3
使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B.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基C.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快速到来D.促进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22.魏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从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23.鸦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西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采学只光复旧物。这种说法缺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对新派改产生消极影响24.康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历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实C.寻求真实的历史需要从多方考证历档案的史料价值高于回忆录25.孙山说:仆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值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民平等节资本创立民国D.均地权年《新青年》“革命“学平”民主等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的1/10,不及革命的这种变化可说明新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改变国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界否定27.国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毛泽东意在强调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割据的可行性28.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史北方谈”;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4
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分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逐渐完善意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9.下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这反映我国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C.实现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D.践行了科兴的战略30.1973年,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浪主义现主义印象主义D.代主义二、非择:题3小题共40分。生据求答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材料一中古代人文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叶自成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欧洲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材料三古代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周晓非《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内涵。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分)5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号从表格中选取同一时期的个号,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钱三强中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他怀“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报国梦从法国回到中国1954年他筹建中科院学部,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为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他放弃了热爱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组织工作,将邓稼先等一批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来,为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在他的领导下,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他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年他做了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著名演讲——《迎接交叉科学新时代》,受到广泛重视,推动了科学与文化相互促进和融合。——据葛能全《钱三强传》等(根据材料,概括钱三强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体现的时代精神。4)6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共分题答
B
D
C
D
B
D
A
A
C
A
D
D
A
C
B案题号答
181920232425262930DACDCDABBADBD案二、非选择题分31.(16分)()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每点,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涵: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王权和教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史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适合于他们作为批判封建制度的武器。(每点分共)32.分示例: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分)论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历程。分论述:两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器物”巩固清王朝统治。洋务派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发展近代海军和近代教育,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来经济侵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突破了“器物”限制,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创立了中华民国。7
一战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垫资工程合同协议
- 装修购买协议书模板范本
- 苗木灌溉维修合同协议
- 装修找熟人监工合同协议
- 船租赁合同协议
- 设计思维的多维度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整合营销中的广告设计作用深度研究试题及答案
- 国际美术设计师考试多样性试题及答案
- 胸腔外科面试题及答案
- 织物水洗稳定性试验的标准试题及答案
- 流动团员管理服务告知书
- 人民币全版(钱币)教学打印版word版
-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第五版)第10章综合案例
- 多智能体系统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高考理综试题答题技巧方法!课件
- 购物中心租金修正测算
- 行书典范《兰亭序》鉴赏PPT共32页课件
- 一体化泵站检测报告(共6页)
- 【汽车】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
-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看完高考绝对给力)
- 初中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全册).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