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作者简介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在文学上的成就: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俊爽刚健的风格。建安风骨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纵横捭阖,领袖气质。《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雄心勃勃,锐意进取。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心怀天下,惦念百姓。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shuò兵器)而歌此《短歌行》。《短歌行》相关背景【解题】“行”是乐曲的意思。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还有歌、行、吟、引、曲、谣、辞等。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每句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指高亢急促的歌唱。《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曹操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诵读全文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为何而忧?诗眼“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一忧人生苦短一边喝酒一边听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实在太多了!宴会上歌声激昂慷慨,心中的忧思难以忘怀。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销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如何看待作者这种”忧“的人生态度?人生易逝和雄心壮志的矛盾;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比照,常常让多愁善感的文人叹息不已。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思考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昂扬向上的“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两次引用《诗经》②兴。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二忧那些有学识的人,使我心中的思虑连绵不断。只是为了您的缘故,我沉思吟味到如今。群鹿呦呦鸣叫,呼唤同伴来共食艾蒿。我如果得到了嘉宾,定当奏乐设宴隆重款待。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①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本意是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这里化用诗意,借以表达对贤者的思慕。

②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这里引用四句其意在表达诗人①②期待贤人的诚挚恳切,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推行礼乐大道招揽人才。

唯才是举------《求贤令》二忧——求贤不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但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二忧贤才难得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我不禁心生忧愁,愁绪连绵不绝。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诗人的惋惜焦急之情。三忧明月当空,星星稀少,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月明”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本句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呢?乌鸦1.神鸟2.吉鸟(1)反哺识养。(2)降临意味着治理以德服人,体现仁义孝悌。(3)报喜。3.宋以后为凶鸟。乌兔,古代指日月,比喻时间。中国神话传说日中有乌,月中有兔,故合称日月为乌兔。后人常用乌兔来形容时间。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南人闻鹊噪则喜,闻乌声则唾而逐之,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南宋·洪迈《容斋三笔》乌鸦不知栖于何枝:喻人才不知投靠谁。三忧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高山不会满足于自己的高俊,大海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深邃。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势解》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无论治国还是治学,都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曹操化用了这几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曹操引用此诗,是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所谓用"典",是指在诗文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用典的作用:1、言简意赅,语言精练,丰富诗文内容,2、使诗文典雅耐读,富于文采;3、含蓄委婉,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贤才难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一统天下英雄的慷慨悲歌人生短暂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见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第一》

用典的句子原句或出自表达的含义、情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鹿鸣》

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势解》

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艺术手法——用典艺术手法——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突出了“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内心深处强烈的不甘、焦虑和忧愁。作者将分散在各处的贤才比作“乌鹊”,以“南飞”来形容英才们熙熙攘攘、寻求良主的模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成明月,关照宇内,却又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作者又发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叹。

气势充沛、节奏强烈、音韵铿锵、慷慨激昂。句式特点----------四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