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课件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课件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课件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课件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20221a11/2/20221a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2a11/2/20222a第六章系统设计主要内容:专题一:系统设计概述专题二:系统的总体设计专题三:系统的详细设计专题四: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11/5/20223a第六章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1/2/20223a第六章系统设计§6.1概述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大部分。本章讨论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首先讨论结构化系统设计的目标、有关的概念、由数据流程图导出总体结构图的方法,然后讨论详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最后介绍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1/5/20224a第六章系统设计§6.1概述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概要第六章系统设计一、任务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11/5/20225a第六章系统设计一、任务11/2/20225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1、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系统是否解决了用户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否有较强的数据校验功能,能否进行所需要的运算,能否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输出等等。保证拟建的系统满足用户需要的功能,正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中心任务。

11/5/20226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11/2/20第六章系统设计2、系统的效率这是与时间有关的指标,例如联机处理系统的响应时间(即从发出要求到得到应答信号的时间),批处理系统的处理速度(即处理单个业务的平均时间)。在实时录入、成批处理的事务处理系统中,常用处理能力(标准时间内处理的业务个数)来表示系统的工作效率。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系统的硬件及其组织结构、人机接口设计的合理性、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质量等等。这里强调的是整个系统的效率,而不是某一部分的效率。因此,人机界面设计是否便于操作,操作人员是否熟练,对这类系统是至关重要的。11/5/20227a第六章系统设计2、系统的效率11/2/20227a第六章系统设计3、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抵御各种干扰、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包括检查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后重新恢复、重新起动的能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干扰。这些干扰有人为的,如病毒;无意的错误操作;有自然的,如地震、火灾、突然停电等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有种种途径,例如选择可靠性较高的设备,采用硬件结构冗余设计(如双机结构),设置故障检测、恢复处理、各种安全措施,等等。

11/5/20228a第六章系统设计3、系统的可靠性11/2/20228a第六章系统设计4、系统的工作质量系统的工作质量指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使用的方便性、输出表格的实用性和清晰性等等。系统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引起注意。同样,这里讲的工作质量是整个系统的工作质量,而不是某个部分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除了程序正确之外,还要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是正确无误的。即使输入是正确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也是正确的,但人还可能看错,如把”3"看成"8"之类。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输入及输出设计、代码设计、人机接口设计等等。设计时既要考虑应用的要求,还要考虑使用者的能力与心理的反应。

11/5/20229a第六章系统设计4、系统的工作质量11/2/20229第六章系统设计5、系统的可变更性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指修改和维护系统的难易程度。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测试、修改。系统交付使用之后,也会发现有某些错误或不足之处。另外,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用户会对系统提出某些新的要求。因此,系统的修改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生命周期。一个可变更性好的系统,维护相对容易,生命周期较长。6、系统的经济性系统的经济性是指系统收益与支出之比。这是确定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11/5/202210a第六章系统设计5、系统的可变更性11/2/20221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的效率、服务质量、可靠性、可变更性、经济性等指标是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例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要采取一些校验和控制措施,系统的效率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抗干扰能力强了,系统能不间断运行,中断时间的减少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某些系统对可靠性要求很高;要选取可靠性高的设备,甚至采用双机结构,显然系统成本要大幅度增加,经济性下降。再如,为了增强系统的可变更性,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的效率也会有所降低。这种彼此制约关系说明,在系统设计时,应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如涉及财务及某些高度机密信息的系统,首先要保证系统可靠,不惜增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如飞机订票系统,首先要保证效率,不妨增加一些存储空间的开销。11/5/202211a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的效率、服务质量、可靠性、可变更性第六章系统设计但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系统的可变更性是首先应考虑的因素。这是因为,无论对系统研制过程还是对今后的运行,它都有直接的影响。研制20%维护80%程序编写15%调试50%分析设计35%系统开发经费系统修改的经费占总费用90%11/5/202212a第六章系统设计但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系统的可变更第六章系统设计由上图可见,修改系统的经费开销占了整个经费的90%,如果系统的可变更性好,就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财力,延长系统生命周期。事实上,对一个信息系统,不管事先怎样精心设计,在投入运行后,总会提出某些修改或补充。这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某些地方效率还可以提高,或者还要增加某些可靠性措施,也可能还要增加某些新的功能,或者对工作质量提出新的要求,等等。如果可变更性好,就比较容易满足这些要求。总而言之,可变更性好的系统,效率不高可以提高效率,质量不好可以改进质量,可靠性差可以加强可靠性。反之,可变更性差,修改不如重做,系统寿命自然就短。

11/5/202213a第六章系统设计由上图可见,修改系统的经费开销占了整个第六章系统设计三、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入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划分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2)系统划分模块的工作按层次分类进行。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第一层模块,这些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然后按功能再分解第一层的各个模块。依次下去直到每个模块都十分简单。11/5/202214a第六章系统设计三、系统设计的目标11/2/20221第六章系统设计(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4)模块间的关系要明确。方便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总之,一个易于修改的系统应该由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按照层次结构组成。这些模块之间不必要的联系都已去掉,而且它们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都已阐明。这就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11/5/202215a第六章系统设计(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尽可能减第六章系统设计四、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总体设计(概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等。2、详细设计(具体物理模型的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11/5/202216a第六章系统设计四、系统设计的内容11/2/2022第六章系统设计§6.2总体设计(概要设计)任务:以整体的观点,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具体内容是:(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11/5/202217a第六章系统设计§6.2总体设计(概要设计)11/第六章系统设计一、模块(见课本p135)模块一词使用很广泛,通常是指系统中有名称标识的具有一定状态和方法的实体,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各模块在某些关系的约束下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成系统的功能。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子程序”的概念,例如C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过程,VFP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11/5/202218a第六章系统设计一、模块(见课本p135)11/2/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模块的逻辑功能是指它能做什么事,它是如何把输入转换成输出的。内部数据和程序代码则是模块的内部特性,是看不见的。模块用程序代码完成它的逻辑功能。内部数据是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在总体设计阶段,主要关心模块的外部特性,模块的内部属性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11/5/202219a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用长方形表示。模块的名字写在长方形内,如下图所示。模块的名字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表示。模块的名字应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一个模块的功能。计算工资11/5/202220a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用长方形表示。模块的名字写在长方形第六章系统设计二、功能结构图(P134)三、信息系统流程图(P135)四、层次化模块结构图(增)主要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及模块间的联系。(1)模块用长方形表示。(2)调用 一个模块指向另一模块的箭头表示前一个模块调用后一个模块。箭尾的菱形表示有条件地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3)数据用带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从一个模块传递给另一模块的数据。(4)控制信息带涂黑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一个模块传送给另一模块的控制信息。11/5/202221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功能结构图(P134)11/2/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结构图可以由数据流程图转换而来。数据流程图着眼于数据流,反映系统的逻辑功能,即系统能够"做什么";结构图着眼于控制层次,反映系统的物理模型,即怎样逐步实现系统的总功能。11/5/202222a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22a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方法(见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转换中心分析法它通过对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中心环节,从而确定系统的结构类型,并进一步表达为控制结构图。11/5/202223a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方法(见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第六章系统设计2、业务中心分析法当来自同一数据源的数据,在数据流程图中流经的逻辑路径相同时,采用转换中心分析是合适的。但当进入系统的业务处理有若干种,需要根据判断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确定进行不同的业务处理时,就必须采用业务中心分析。大多数系统结构设计中,一般是两种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起来使用。11/5/202224a第六章系统设计2、业务中心分析法11/2/20222第六章系统设计多种业务处理

业务流

分析业务类型

业务分配

业务类型标志

处理业务A

处理业务B

处理业务X

业务中心

图5.24

业务中心分析

11/5/202225a第六章系统设计多种业务处理业务流分析业务类型业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内容:内部设计:模块内部的逻辑功能外部设计:模块间的相互联系在一个大的程序中,模块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因此把一个系统分解成许多模块时,分法不同,模块间的联系程度就不同。我们希望模块内部紧凑,模块间联系越少越好。11/5/202226a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内容:11/2/20222第六章系统设计举例:层次化模块结构图11/5/202227a第六章系统设计举例:层次化模块结构图11/2/202第六章系统设计五、模块的联系

为了衡量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模块的耦合性与模块的内聚性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模块的独立性。模块的内聚性: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组合强度的指标。通常指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如果一个模块内部相关性很高,而且都是为了同一个功能,我们就说它的内聚程度高。11/5/202228a第六章系统设计五、模块的联系

11/2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的耦合性:是衡量模块之间组合强度的指标。它反映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若为了理解模块A,需要对模块B有所了解,则A,B之间有联系。如果需要对B的理解越多,则A,B的联系就越紧密,我们就说它们耦合越紧。若程序员要修改耦合关系中的一个模块,很可能不得不修改另一个模块。因此,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有强烈的影响。

11/5/202229a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的耦合性:是衡量模块之间组合强度的第六章系统设计六、结构图设计的原则1、划分的模块其内部的内聚性要好,即模块具有独立性,模块之间的联系要少。2、模块间的耦合只能存在上下级之间的调用关系,不能由同级间的横向联系。3、整个系统成树状结构,不允许有网状或交叉调用关系出现。4、所有模块都必须严格地分类编码,并建立档案文件。11/5/202230a第六章系统设计六、结构图设计的原则11/2/2022第六章系统设计§6.3代码设计(P131)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和他们的组合来表示。编码的目的:唯一化、规范化、系统化代表各种客观实体。11/5/202231a第六章系统设计§6.3代码设计(P131)11/一、代码的用途1、利于资料检索2、利于统计分析二、代码设计的原则(P132)1.结构应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2.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3.代码设计要预留足够的位置4.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5.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6.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者5个数字字符时,应当分成小段。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32a一、代码的用途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32a三、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顺序码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例如:“人的性别代码”按国家标准CB2K1规定1为男性,2为女性。2.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典型的例子是邮政编码。

3.助忆码。例如,用TV-B-12代表12寸黑白电视机,用TV-C-20代表20寸彩色电视机。 Lcd液晶pdp等离子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33a三、代码的种类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33a区间码又可分为以下多种类型多面码。例如,对于机制螺钉,可作如下表那样的规定。代码2342表示材料为黄铜的φ1.5mm方形头镀铬螺钉。上下关联区间码。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十进位码。例如,图书分类中的十进位分类码。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f经济:F270.7材料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表面处理1-不锈钢1-Φ0.51-圆头1未处理2-黄铜2-Φ1.02-平头2镀铬3-钢3-Φ1.53-六角形状3镀锌4-方形头4-方形头4上漆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34a区间码又可分为以下多种类型材料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表面处理1第六章系统设计四、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类型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一般有:数字型代码用一个或多个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代码。这种代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排序,缺点是对象特征的描述不直观。字母型代码用一个或多个字母表示的代码。如,铁道部制定的火车站站名字母缩写码中,BJ代表北京。对于同样长度的数字码,字母型代码容量大得多。一位数字最多可表示10个类目,而一位字母可表示26个类目。这种码的优点是便于记忆,人们有使用习惯。缺点是不便于机器处理。特别是编码对象多、更改频繁时,常会出现重复和冲突。因此,常用于分类对象较少的情况。混合型代码由数字、字母、专用符号组成的代码。这种代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形式复杂,计算机输入不便,录入效率低,错误率高,不易校验。11/5/202235a第六章系统设计四、代码的类型11/2/202235a第六章系统设计综上所述,三种类型的代码各有所长。应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信息量的多少、信息交换的频度,使用者的习惯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代码类型。五、代码校验校验目的:确保代码录入和传递的正确性在代码本体的基础上,再外加校验码,使它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当自检码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按照同样的数学方法,根据代码本体进行计算,将结果与校验位比较,检验输入的代码是否正确。11/5/202236a第六章系统设计综上所述,三种类型的代码各有所长。应根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1)对代码本体的每一位加权求和设代码本体为C1,C2,…,Cn,权因子为P1,P2,…,Pn,加权求和:S=∑CiPi;其中权因子可取自然数1,2,…,几何级数2,4,8…,质数2,3,5,7,11…,等等。(2)以模除和得余数R=Smod(M)其中:R表示余数;M表示模数,可取M=10,11等。(3)模减去余数得校验位*Cn+1=M-R11/5/202237a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11/2/202第六章系统设计例如,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1,7,3,1,7,3,模为10,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S=1X1+2X7+3X3+4X1+5X7+6X3=81R=81mod(10)=1校验码为:10-1=9所以自检码为1234569,其中9为校验码。当自检码C1C2…CnCn+l(其中Cn+1为校验位)输入计算机后,对C1C2…Cn分别乘以原来的权因子,Cn+l乘以1,所得的和被模除,若余数为零,则该代码一般说来是正确的,否则输入有错。11/5/202238a第六章系统设计例如,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计算按照权数的不同可以分为:1、算术级数法例:代码本体为12345,权数为6,5,4,3,2,模为11,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S=1×6+2×5+3×4+4×3+5×2=50R=50mod(11)=6校验码为:11-6=5所以自检码为12345511/5/202239a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计算按照权数的不同可以分为:1第六章系统设计2、几何级数法例:代码本体为12345,权数为32,16,8,4,2,模为11,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S=1×32+2×16+3×8+4×4+5×2=114R=114mod(11)=4校验码为:11-4=7所以自检码为1234573、质数法例:代码本体为12345,权数为11,7,5,3,2,模为11,通过计算校验码为411/5/202240a第六章系统设计2、几何级数法11/2/202240a第六章系统设计在这种方法中,权和模可有多种取法,表中列出一些权和模的检错率。模权校验抄错率校验易位错率校验隔位易位错率校验随机错率101,2,1,2,1,2100%98%0%

101,3,1,3,1,3100%89%

90%107,6,5,4,3,287%100%

119,8,7,4,3,295%100%89%

111,3,7,1,3,7100%89%

117,6,5,4,3,2100%100%100%

抄写错(把1234写成1235)、易位错(1234记为1243)、隔位易位错(1234记为1432)11/5/202241a第六章系统设计在这种方法中,权和模可有多种取法,表中第六章系统设计六、代码设计的步骤(1)确定代码对象。(2)考查是否已有标准代码。如果国家标准局、某个部门对某些事物已规定了标准代码,那么应遵循这些标准代码。如果没有标准代码,那么在代码设计时要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编码标准,设计出便于今后标准化的代码。(3)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码的种类与类型。(4)考虑检错功能。(5)编写代码表。代码编好后,要编制代码表,作详细说明,通知有关部门,组织学习,以便正确使用。11/5/202242a第六章系统设计六、代码设计的步骤11/2/20224§6.4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P138)设计依据系统的吞吐量。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系统的响应时间。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称为系统的响应时间。它与CPU运算速度和通讯线路的传递速率等有关。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系统的处理方式。地域范围。对于分布式系统,应根据系统覆盖范围决定是采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数据管理方式。根据数据管理方式,配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43a§6.4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P138)第六章系第六章系统设计§6.5计算机系统的选择(P139)计算机系统的选择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对企业的初步调查分析,曾经提出过计算机系统的初步配置方案。那时提的方案主要是逻辑配置,强调系统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不涉及具体的计算机型号。即使提到具体的计算机型号,也是作“模特”,便于人们较具体地了解对设备的功能要求。经过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之后,对计算机的要求已经清楚了。这时提出的计算机配置方案不再是"逻辑"的,而是"物理"的,设备的型号、数量、安装地点都是具体的了。

11/5/202244a第六章系统设计§6.5计算机系统的选择(P139)第六章系统设计计算机系统的选择应该根据系统当前的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需要,保证实用又不失先进性。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是:1、功能要求指所研制的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2、容量要求如处理方式、联网、汉字要求等。根据所研制的信息系统的近期、若干年发展规划所要求处理的可能数据量,提出计算机内存、外存的容量要求。3、性能要求根据用户提出的时间性、精确度的要求,确定计算机运行速度、字长及与二者有关的指标要求。4、外部设备配置要求从用户和系统要求的实际出发,选定外部设备11/5/202245a第六章系统设计计算机系统的选择应该根据系统当前的目标第六章系统设计5、通信和网络要求包括终端用户数目、地理分布、通信量、通信速度、通信线路等。6、市场和国情考虑考虑市场行情、当前优选机型的使用率及国情要求。对机型的选择不仅看厂商的广告和书面材料,更要实际考查。如有可能,要走访用户,了解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和厂商售后服务情况。7、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系统的建设必然受到政策、经济、投资、技术条件、通信等多方面的限制,设备的选择也受到制约。计算机设备的选择一般应准备几种方案,对每种方案在性能、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形成选择方案报告,供讨论决策。

11/5/202246a第六章系统设计5、通信和网络要求11/2/20224第六章系统设计§6.6输入输出设计(I/O设计)P154一、输出设计输出设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通过输出才能为用户服务。信息系统能否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评价信息系统优劣的标准之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输出设计。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输出决定输入,即输入信息只有根据输出要求才能确定。

11/5/202247a第六章系统设计§6.6输入输出设计(I/O设计)第六章系统设计输出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确定输出内容用户是输出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进行输出内容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用户在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包括使用目的、输出速度、频率、数量、安全性要求等等。根据用户要求,设计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信息形式(表格、图形、文字),输出项目及数据结构、数据类型、位数及取值范围,数据的生成途径,完整性及一致性的考虑,等等。2、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终端、打印机、磁带机、磁盘机、绘图仪、缩微胶卷输出器、多媒体设备。输出介质有纸张、磁带、磁盘、缩微胶卷、光盘、多媒体介质等等。这些设备和介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用户对输出信息的要求,结合现有设备和资金条件选择。

11/5/202248a第六章系统设计输出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1/2第六章系统设计3、确定输出格式提供给人的信息都要进行格式设计。输出格式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和习惯,达到格式清晰、美观、易于阅读和理解的要求。报表是最常用的一种输出形式。报表的格式因用途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头、表体和表尾。表头部分主要是标题;表体部分是整个表格的实体,反映表格的内容;表尾是一些补充说明或脚注报表的输出,根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于单个用户一次性使用的表格,因为没有保留价值,可以在显示终端上输出。对于多个用户需要多次使用的表格,可打印输出。打印输出的报表,要考虑时间划分、装订等问题。需要长期保留的输出报表,可采用磁盘文件形式输出,以便存储。报表的格式要与系统流行的表格尽量一致,尤其是各级统计部门统一制定的报表不得更改。如果要更改现行表格,必须由系统设计员、分析员共同讨论,拿出更改的充分理由,与管理人员协商,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11/5/202249a第六章系统设计3、确定输出格式11/2/202249输出设计示例屏幕显示输出的设备调拨单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50a输出设计示例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50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设备调拨单请购单位:工程建设部:右岸工程部1997年5月21日97调字第设备名称棒磨机型号规格

数量计划1账面价格单价180,200.00总价180,200.00单位设备编号15073001-001实收数1结算价款单价180,200.00总价180,200.00台合同号10号仓库发货仓库中国建设银行开户银行32100876543账号备注总计金额其他有关费用运输费管理费保险费包装费610.45保险费包装费(大写)壹拾捌万贰佰元整180,200.00□存根□财务会计□请购单位□发货仓库□财务稽查□业务单位主管:收款:提货:发货:制单:打印输出的设备调拨单000016号11/5/202251a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设备调拨单设备棒磨机型号规格数量计划接收用户输出格式定义的输入画面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52a接收用户输出格式定义的输入画面第六章系统设计11/2第六章系统设计二、输入设计1、输入设计的原则“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必然是垃圾”。输入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向系统输入正确的数据。在此前提下,应做到输入方法简单、迅速、经济、方便。为此,输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最小量原则这就是在保证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使输入量最小。输入量越小,出错机会越少,花费时间越少,数据一致性越好。(2)少转换原则输入数据尽量用其处理所需形式记录,以免数据转换介质时发生错误。

11/5/202253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输入设计11/2/202253a第六章系统设计(3)早检验原则对输入数据的检验尽量接近原数据发生点,使错误能及时得到改正。(4)简单性原则输入的准备、输入过程应尽量容易,以减少错误的发生。2、输入设计的内容(1)确定输入数据内容输入数据的内容设计,包括确定输入数据项名称、数据内容、精度、数值范围。(2)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包括:联机输入和脱机输入。其中联机输入包括键盘输入,数/模、模/数转换,网络传送。脱机输入主指磁盘/光盘的读入。数据输入方式与数据发生地点、时间、处理的紧急程度有关。如果发生地点远离计算机房,发生时间是随机的,又要求立即处理,则采用联机终端输入。对于数据发生后可以不立即处理的,可以采用脱机输入。

11/5/202254a第六章系统设计(3)早检验原则11/2/20225第六章系统设计(3)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这是输入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记录格式是人机之间的衔接形式,因而十分重要,设计得好,容易控制工作流程,减少数据冗余,增加输入的准确性,并且容易进行数据校验。如:块风格、阴影、颜色等。(4)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这也是输入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已经强调,输入设计最重要问题是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校验,是保证输入正确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出错方式:数据内容错误、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延误校验方法:人工(视觉)校对、二次键入(重复)校对、数据平衡(分批汇总)校对11/5/202255a第六章系统设计(3)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11/2/第六章系统设计(5)确定输入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读卡机、磁性墨水字符识别机、光电阅读器、条形码识别机、声音识别仪、图像扫描仪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输入方式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设备的选用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1)输入的数据量与频度;(2)数据的来源、形式、收集环境;(3)输入类型、格式的灵活程度;(4)输入速度和准确性要求;(5)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纠正错误的难易程度;(6)可用的设备与费用。11/5/202256a第六章系统设计(5)确定输入设备11/2/2022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输入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设计好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原则便于填写便于归档单据的格式应能保证输入精度实例见下表人事变动通知单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1002周英杰01400.0040.0090.0001004吴关兴02350.0035.0050.0021005赵子英01450.0045.0090.0021007马凌云02600.0060.00120.001科长签字_____________备注栏:0──调离1──新进2──修改数据人员代码姓名部门基本工资附加工资房费备注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57a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1002周英杰01400.0040.009第六章系统设计三、用户界面设计(输入屏幕设计,人机对话设计,P161)基本原则是为用户操作着想,而不应从设计人员设计方便来考虑。应做到友好、简便、实用、易操作,尽量避免过于繁琐和花哨。1、用户界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2)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这是衡量对话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用户开始使用时,要让操作人员觉得系统在教他如何使用,鼓励他使用。随着用户对系统的熟悉,又会觉得太详细的说明、复杂的屏幕格式太罗嗦。为适应不同水平的用户,操作方式应可以选择。11/5/202258a第六章系统设计三、用户界面设计(输入屏幕设计,人机对第六章系统设计(3)错误信息设计要有建设性。使用者判断用户界面是否友好,其第一个印象往往来自当错误发生时系统有什么样的反应。在一个好的错误信息设计中,用词应当友善,简洁清楚,并要有建设性,即尽可能告知使用者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4)关键操作要有强调和警告。对某些关键操作,无论操作人员是否有误操作,系统应进一步确认,进行强制发问,甚至警告,而不能一接到命令立即处理,以至造成恶劣的后果。这种警告,由于能预防错误,更具有积极意义。

11/5/202259a第六章系统设计(3)错误信息设计要有建设性。11/2第六章系统设计2、人机对话的方法操作人员通过屏幕、键盘对话,常用以下一些方法:(1)选单式常用的方式有下拉式选单、弹出式选单、级联式选单、平铺式选单等。设计选单时,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选单的深度和选单中各选择项的安排。前者指选单的层次。如果选单过深,使用者选择一个指令必须通过好几个层次,会影响到系统运行效率。层次过浅,选单又可能太长。一个选单中选择项的排列,有以下几种安排方法:按字母顺序排列,按习惯顺序排列,按类别排列,按使用频率排列。采用哪种排列方法,需要考虑使用者心理、选单的长短、是否有习惯顺序等因素11/5/202260a第六章系统设计2、人机对话的方法11/2/20226第六章系统设计(2)填表法将要输入的项目先显示在屏幕上,用户根据项目输入相应的数据。这种方法类似填表。屏幕上显示的表格应尽量与操作人员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格式对应。(3)回答法程序运行到一定阶段,屏幕上显示问题,等待用户回答。回答方式也应在屏幕上提示,让用户简单地回答。(4)提问法这种方式主要是用户查询。例如要查询某学生的基本情况。屏幕上提示输入"学号",当操作员回答学生的学号后,屏幕上显示该学生的有关情况。11/5/202261a第六章系统设计(2)填表法11/2/202261a第六章系统设计3、帮助信息的设计目的:尽量减少用户在系统使用中的盲目性,对于用户可能遇到的操作困难予以最大程度的解决。方式:在线帮助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时,指针随系统运行状态而改变,用户按F1键,系统立刻根据指针调出相应的操作说明。权限管理通过设置入网口令与级别相结合实现。11/5/202262a第六章系统设计3、帮助信息的设计11/2/20226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备调拨单的录入屏幕设计示例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63a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备调拨单的录入屏幕设计示例第六章第六章系统设计§6.7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P162)一、模块功能设计HIPO图(hierarchyplusinput-process-output)是IBM公司于70年代中期在层次结构图(structurechart)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描述系统结构和模块内部处理功能的工具(技术)。HIPO图由层次结构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以及各类模块之间的关系,后者描述了某个特定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

11/5/202264a第六章系统设计§6.7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P第六章系统设计HIP0图一般由一张总的层次化模块结构图和若干张具体模块内部展开的IPO图组成图1是一张有关修改库存文件部分内容模块的层次模块结构图。图2是图1中若干张模块展开图(IPO图)中的一张,即验证事务单位模块(编号C.5.5.8)的IPO图。11/5/202265a第六章系统设计HIP0图一般由一张总的层次化模块结构第六章系统设计图1层次化模块结构图11/5/202266a第六章系统设计图111/2/202266a第六章系统设计图2IPO图11/5/202267a第六章系统设计图2IPO图11/2/2022第六章系统设计图上部的内容是:反映该模块在总体系统中的位置;所涉及到的编码方案;数据文件/库;编程要求;设计者和使用者等信息。在图中,内部处理过程的描述是用决策树方式进行的。最后是备注栏,一般用以记录一些该模块设计过程的特殊要求。IPO图包括输入、处理、输出,以及与之相应的数据库/文件、在总体结构中的位置等信息。其中处理过程P的描述可以采用结构化语言、判断树、判定表等方式。11/5/202268a第六章系统设计图上部的内容是:反映该模块在总体系统中第六章系统设计二、处理过程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的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法来描述每个模块的执行过程。这种表示方法应该简明、精确,并由此能直接导出用编程语言表示的程序。11/5/202269a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69a第六章系统设计§6.8系统设计说明书(P163)系统设计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是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既是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也是下一阶段系统实施的重要依据。

系统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引言说明项目的背景、工作条件及约束、引用资料和专门术语。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包括:①模块设计用结构图表示系统模块层次结构,说明主要模块的名称、功能。②代码设计说明所用代码的种类、功能、代码表。11/5/202270a第六章系统设计§6.8系统设计说明书(P163)1第六章系统设计③输入设计说明输入的项目、主要功能、输入要求、输入的承担者、输入校验方法。④输出设计说明输出的项目、主要功能、输出的接受者、输出的数据类型与设备、介质、数值范围、精度要求等。⑤数据库设计说明数据设计的目标、主要功能要求、需求性能规定、运行环境要求(设备、支撑软件等)、逻辑设计方案、物理设计方案。⑥网络设计说明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设计。⑦安全保密设计⑧实施方案说明11/5/202271a第六章系统设计③输入设计11/2/202271a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还要说明实施的计划安排,给出各项工作(包括文件编制、用户培训等等)的预定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规定各项工作完成的先后次序及工作完成的标志。可以用PERT图或甘特图表示。经费预算中,逐项列出本开发项目实施需要的各项经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机时费、资料费、设备租金等等)。除用户、系统研制人员外,还应邀请有关专家、管理人员审批实施方案。并将评审意见及审批人员名单附于系统设计说明书之后。经批准后,实施方案方可生效。11/5/202272a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还要说明实施的计划安排,11/5/202273a11/2/20221a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74a11/2/20222a第六章系统设计主要内容:专题一:系统设计概述专题二:系统的总体设计专题三:系统的详细设计专题四: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11/5/202275a第六章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1/2/20223a第六章系统设计§6.1概述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大部分。本章讨论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首先讨论结构化系统设计的目标、有关的概念、由数据流程图导出总体结构图的方法,然后讨论详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最后介绍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1/5/202276a第六章系统设计§6.1概述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概要第六章系统设计一、任务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11/5/202277a第六章系统设计一、任务11/2/20225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1、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系统是否解决了用户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否有较强的数据校验功能,能否进行所需要的运算,能否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输出等等。保证拟建的系统满足用户需要的功能,正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中心任务。

11/5/202278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11/2/20第六章系统设计2、系统的效率这是与时间有关的指标,例如联机处理系统的响应时间(即从发出要求到得到应答信号的时间),批处理系统的处理速度(即处理单个业务的平均时间)。在实时录入、成批处理的事务处理系统中,常用处理能力(标准时间内处理的业务个数)来表示系统的工作效率。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系统的硬件及其组织结构、人机接口设计的合理性、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质量等等。这里强调的是整个系统的效率,而不是某一部分的效率。因此,人机界面设计是否便于操作,操作人员是否熟练,对这类系统是至关重要的。11/5/202279a第六章系统设计2、系统的效率11/2/20227a第六章系统设计3、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抵御各种干扰、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包括检查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后重新恢复、重新起动的能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干扰。这些干扰有人为的,如病毒;无意的错误操作;有自然的,如地震、火灾、突然停电等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有种种途径,例如选择可靠性较高的设备,采用硬件结构冗余设计(如双机结构),设置故障检测、恢复处理、各种安全措施,等等。

11/5/202280a第六章系统设计3、系统的可靠性11/2/20228a第六章系统设计4、系统的工作质量系统的工作质量指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使用的方便性、输出表格的实用性和清晰性等等。系统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引起注意。同样,这里讲的工作质量是整个系统的工作质量,而不是某个部分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除了程序正确之外,还要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是正确无误的。即使输入是正确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也是正确的,但人还可能看错,如把”3"看成"8"之类。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输入及输出设计、代码设计、人机接口设计等等。设计时既要考虑应用的要求,还要考虑使用者的能力与心理的反应。

11/5/202281a第六章系统设计4、系统的工作质量11/2/20229第六章系统设计5、系统的可变更性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指修改和维护系统的难易程度。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测试、修改。系统交付使用之后,也会发现有某些错误或不足之处。另外,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用户会对系统提出某些新的要求。因此,系统的修改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生命周期。一个可变更性好的系统,维护相对容易,生命周期较长。6、系统的经济性系统的经济性是指系统收益与支出之比。这是确定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11/5/202282a第六章系统设计5、系统的可变更性11/2/20221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的效率、服务质量、可靠性、可变更性、经济性等指标是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例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要采取一些校验和控制措施,系统的效率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抗干扰能力强了,系统能不间断运行,中断时间的减少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某些系统对可靠性要求很高;要选取可靠性高的设备,甚至采用双机结构,显然系统成本要大幅度增加,经济性下降。再如,为了增强系统的可变更性,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的效率也会有所降低。这种彼此制约关系说明,在系统设计时,应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如涉及财务及某些高度机密信息的系统,首先要保证系统可靠,不惜增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如飞机订票系统,首先要保证效率,不妨增加一些存储空间的开销。11/5/202283a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的效率、服务质量、可靠性、可变更性第六章系统设计但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系统的可变更性是首先应考虑的因素。这是因为,无论对系统研制过程还是对今后的运行,它都有直接的影响。研制20%维护80%程序编写15%调试50%分析设计35%系统开发经费系统修改的经费占总费用90%11/5/202284a第六章系统设计但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系统的可变更第六章系统设计由上图可见,修改系统的经费开销占了整个经费的90%,如果系统的可变更性好,就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财力,延长系统生命周期。事实上,对一个信息系统,不管事先怎样精心设计,在投入运行后,总会提出某些修改或补充。这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某些地方效率还可以提高,或者还要增加某些可靠性措施,也可能还要增加某些新的功能,或者对工作质量提出新的要求,等等。如果可变更性好,就比较容易满足这些要求。总而言之,可变更性好的系统,效率不高可以提高效率,质量不好可以改进质量,可靠性差可以加强可靠性。反之,可变更性差,修改不如重做,系统寿命自然就短。

11/5/202285a第六章系统设计由上图可见,修改系统的经费开销占了整个第六章系统设计三、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入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划分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2)系统划分模块的工作按层次分类进行。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第一层模块,这些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然后按功能再分解第一层的各个模块。依次下去直到每个模块都十分简单。11/5/202286a第六章系统设计三、系统设计的目标11/2/20221第六章系统设计(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4)模块间的关系要明确。方便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总之,一个易于修改的系统应该由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按照层次结构组成。这些模块之间不必要的联系都已去掉,而且它们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都已阐明。这就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11/5/202287a第六章系统设计(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尽可能减第六章系统设计四、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总体设计(概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等。2、详细设计(具体物理模型的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11/5/202288a第六章系统设计四、系统设计的内容11/2/2022第六章系统设计§6.2总体设计(概要设计)任务:以整体的观点,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具体内容是:(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11/5/202289a第六章系统设计§6.2总体设计(概要设计)11/第六章系统设计一、模块(见课本p135)模块一词使用很广泛,通常是指系统中有名称标识的具有一定状态和方法的实体,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各模块在某些关系的约束下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成系统的功能。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子程序”的概念,例如C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过程,VFP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11/5/202290a第六章系统设计一、模块(见课本p135)11/2/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模块的逻辑功能是指它能做什么事,它是如何把输入转换成输出的。内部数据和程序代码则是模块的内部特性,是看不见的。模块用程序代码完成它的逻辑功能。内部数据是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在总体设计阶段,主要关心模块的外部特性,模块的内部属性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11/5/202291a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用长方形表示。模块的名字写在长方形内,如下图所示。模块的名字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表示。模块的名字应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一个模块的功能。计算工资11/5/202292a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用长方形表示。模块的名字写在长方形第六章系统设计二、功能结构图(P134)三、信息系统流程图(P135)四、层次化模块结构图(增)主要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及模块间的联系。(1)模块用长方形表示。(2)调用 一个模块指向另一模块的箭头表示前一个模块调用后一个模块。箭尾的菱形表示有条件地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3)数据用带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从一个模块传递给另一模块的数据。(4)控制信息带涂黑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一个模块传送给另一模块的控制信息。11/5/202293a第六章系统设计二、功能结构图(P134)11/2/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结构图可以由数据流程图转换而来。数据流程图着眼于数据流,反映系统的逻辑功能,即系统能够"做什么";结构图着眼于控制层次,反映系统的物理模型,即怎样逐步实现系统的总功能。11/5/202294a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22a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方法(见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转换中心分析法它通过对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中心环节,从而确定系统的结构类型,并进一步表达为控制结构图。11/5/202295a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方法(见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第六章系统设计2、业务中心分析法当来自同一数据源的数据,在数据流程图中流经的逻辑路径相同时,采用转换中心分析是合适的。但当进入系统的业务处理有若干种,需要根据判断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确定进行不同的业务处理时,就必须采用业务中心分析。大多数系统结构设计中,一般是两种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起来使用。11/5/202296a第六章系统设计2、业务中心分析法11/2/20222第六章系统设计多种业务处理

业务流

分析业务类型

业务分配

业务类型标志

处理业务A

处理业务B

处理业务X

业务中心

图5.24

业务中心分析

11/5/202297a第六章系统设计多种业务处理业务流分析业务类型业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内容:内部设计:模块内部的逻辑功能外部设计:模块间的相互联系在一个大的程序中,模块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因此把一个系统分解成许多模块时,分法不同,模块间的联系程度就不同。我们希望模块内部紧凑,模块间联系越少越好。11/5/202298a第六章系统设计结构图的设计内容:11/2/20222第六章系统设计举例:层次化模块结构图11/5/202299a第六章系统设计举例:层次化模块结构图11/2/202第六章系统设计五、模块的联系

为了衡量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模块的耦合性与模块的内聚性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模块的独立性。模块的内聚性: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组合强度的指标。通常指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如果一个模块内部相关性很高,而且都是为了同一个功能,我们就说它的内聚程度高。11/5/2022100a第六章系统设计五、模块的联系

11/2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的耦合性:是衡量模块之间组合强度的指标。它反映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若为了理解模块A,需要对模块B有所了解,则A,B之间有联系。如果需要对B的理解越多,则A,B的联系就越紧密,我们就说它们耦合越紧。若程序员要修改耦合关系中的一个模块,很可能不得不修改另一个模块。因此,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有强烈的影响。

11/5/2022101a第六章系统设计模块的耦合性:是衡量模块之间组合强度的第六章系统设计六、结构图设计的原则1、划分的模块其内部的内聚性要好,即模块具有独立性,模块之间的联系要少。2、模块间的耦合只能存在上下级之间的调用关系,不能由同级间的横向联系。3、整个系统成树状结构,不允许有网状或交叉调用关系出现。4、所有模块都必须严格地分类编码,并建立档案文件。11/5/2022102a第六章系统设计六、结构图设计的原则11/2/2022第六章系统设计§6.3代码设计(P131)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和他们的组合来表示。编码的目的:唯一化、规范化、系统化代表各种客观实体。11/5/2022103a第六章系统设计§6.3代码设计(P131)11/一、代码的用途1、利于资料检索2、利于统计分析二、代码设计的原则(P132)1.结构应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2.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3.代码设计要预留足够的位置4.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5.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6.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者5个数字字符时,应当分成小段。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104a一、代码的用途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32a三、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顺序码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例如:“人的性别代码”按国家标准CB2K1规定1为男性,2为女性。2.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典型的例子是邮政编码。

3.助忆码。例如,用TV-B-12代表12寸黑白电视机,用TV-C-20代表20寸彩色电视机。 Lcd液晶pdp等离子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105a三、代码的种类第六章系统设计11/2/202233a区间码又可分为以下多种类型多面码。例如,对于机制螺钉,可作如下表那样的规定。代码2342表示材料为黄铜的φ1.5mm方形头镀铬螺钉。上下关联区间码。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十进位码。例如,图书分类中的十进位分类码。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f经济:F270.7材料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表面处理1-不锈钢1-Φ0.51-圆头1未处理2-黄铜2-Φ1.02-平头2镀铬3-钢3-Φ1.53-六角形状3镀锌4-方形头4-方形头4上漆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106a区间码又可分为以下多种类型材料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表面处理1第六章系统设计四、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类型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一般有:数字型代码用一个或多个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代码。这种代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排序,缺点是对象特征的描述不直观。字母型代码用一个或多个字母表示的代码。如,铁道部制定的火车站站名字母缩写码中,BJ代表北京。对于同样长度的数字码,字母型代码容量大得多。一位数字最多可表示10个类目,而一位字母可表示26个类目。这种码的优点是便于记忆,人们有使用习惯。缺点是不便于机器处理。特别是编码对象多、更改频繁时,常会出现重复和冲突。因此,常用于分类对象较少的情况。混合型代码由数字、字母、专用符号组成的代码。这种代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形式复杂,计算机输入不便,录入效率低,错误率高,不易校验。11/5/2022107a第六章系统设计四、代码的类型11/2/202235a第六章系统设计综上所述,三种类型的代码各有所长。应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信息量的多少、信息交换的频度,使用者的习惯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代码类型。五、代码校验校验目的:确保代码录入和传递的正确性在代码本体的基础上,再外加校验码,使它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当自检码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按照同样的数学方法,根据代码本体进行计算,将结果与校验位比较,检验输入的代码是否正确。11/5/2022108a第六章系统设计综上所述,三种类型的代码各有所长。应根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1)对代码本体的每一位加权求和设代码本体为C1,C2,…,Cn,权因子为P1,P2,…,Pn,加权求和:S=∑CiPi;其中权因子可取自然数1,2,…,几何级数2,4,8…,质数2,3,5,7,11…,等等。(2)以模除和得余数R=Smod(M)其中:R表示余数;M表示模数,可取M=10,11等。(3)模减去余数得校验位*Cn+1=M-R11/5/2022109a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11/2/202第六章系统设计例如,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1,7,3,1,7,3,模为10,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S=1X1+2X7+3X3+4X1+5X7+6X3=81R=81mod(10)=1校验码为:10-1=9所以自检码为1234569,其中9为校验码。当自检码C1C2…CnCn+l(其中Cn+1为校验位)输入计算机后,对C1C2…Cn分别乘以原来的权因子,Cn+l乘以1,所得的和被模除,若余数为零,则该代码一般说来是正确的,否则输入有错。11/5/2022110a第六章系统设计例如,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计算按照权数的不同可以分为:1、算术级数法例:代码本体为12345,权数为6,5,4,3,2,模为11,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S=1×6+2×5+3×4+4×3+5×2=50R=50mod(11)=6校验码为:11-6=5所以自检码为12345511/5/2022111a第六章系统设计校验码的计算按照权数的不同可以分为:1第六章系统设计2、几何级数法例:代码本体为12345,权数为32,16,8,4,2,模为11,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S=1×32+2×16+3×8+4×4+5×2=114R=114mod(11)=4校验码为:11-4=7所以自检码为1234573、质数法例:代码本体为12345,权数为11,7,5,3,2,模为11,通过计算校验码为411/5/2022112a第六章系统设计2、几何级数法11/2/202240a第六章系统设计在这种方法中,权和模可有多种取法,表中列出一些权和模的检错率。模权校验抄错率校验易位错率校验隔位易位错率校验随机错率101,2,1,2,1,2100%98%0%

101,3,1,3,1,3100%89%

90%107,6,5,4,3,287%100%

119,8,7,4,3,295%100%89%

111,3,7,1,3,7100%89%

117,6,5,4,3,2100%100%100%

抄写错(把1234写成1235)、易位错(1234记为1243)、隔位易位错(1234记为1432)11/5/2022113a第六章系统设计在这种方法中,权和模可有多种取法,表中第六章系统设计六、代码设计的步骤(1)确定代码对象。(2)考查是否已有标准代码。如果国家标准局、某个部门对某些事物已规定了标准代码,那么应遵循这些标准代码。如果没有标准代码,那么在代码设计时要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编码标准,设计出便于今后标准化的代码。(3)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码的种类与类型。(4)考虑检错功能。(5)编写代码表。代码编好后,要编制代码表,作详细说明,通知有关部门,组织学习,以便正确使用。11/5/2022114a第六章系统设计六、代码设计的步骤11/2/20224§6.4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P138)设计依据系统的吞吐量。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系统的响应时间。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称为系统的响应时间。它与CPU运算速度和通讯线路的传递速率等有关。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系统的处理方式。地域范围。对于分布式系统,应根据系统覆盖范围决定是采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数据管理方式。根据数据管理方式,配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六章系统设计11/5/2022115a§6.4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P138)第六章系第六章系统设计§6.5计算机系统的选择(P139)计算机系统的选择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对企业的初步调查分析,曾经提出过计算机系统的初步配置方案。那时提的方案主要是逻辑配置,强调系统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不涉及具体的计算机型号。即使提到具体的计算机型号,也是作“模特”,便于人们较具体地了解对设备的功能要求。经过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之后,对计算机的要求已经清楚了。这时提出的计算机配置方案不再是"逻辑"的,而是"物理"的,设备的型号、数量、安装地点都是具体的了。

11/5/2022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