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讲-细胞呼吸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讲-细胞呼吸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讲-细胞呼吸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讲-细胞呼吸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讲-细胞呼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页,共六十七页。一、细胞呼吸(hūxī)的概念[填空]主要是指

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

或分解为一些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

的过程。二、细胞呼吸类型糖类(tánɡlèi)脂质蛋白质二氧化碳(èryǎnghuàtàn)和水能量释放第二页,共六十七页。第三页,共六十七页。(2)过程(guòchéng)第四页,共六十七页。(3)能量释放: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约

能量,其中约有

储存在ATP中,其余主要以

的形式散失掉。(4)意义(yìyì):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

的主要途径。热能(rènéng)2870kJ1161kJ获取(huòqǔ)能量第五页,共六十七页。第六页,共六十七页。第七页,共六十七页。第八页,共六十七页。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guòchéng)图解第九页,共六十七页。第十页,共六十七页。第十一页,共六十七页。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pànduàn)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重要依据,方法如下:第十二页,共六十七页。气体变化特点判断方法实例无CO2释放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O2释放量等于O2的消耗量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但若将CO2吸收,可引起气体体积减小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第十三页,共六十七页。气体变化特点判断方法实例CO2释放量大于O2的消耗量/

=4/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

>4/3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

/

<4/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第十四页,共六十七页。[特别提醒]

由于脂肪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yīncǐ)耗氧量多。若以脂肪为呼吸底物,进行有氧呼吸,会出现耗O2量>CO2释放量的情况。第十五页,共六十七页。1.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xìbāo)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第十六页,共六十七页。A.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wùzhì)依次是H2O和O2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第十七页,共六十七页。解析:从题图所示的过程及参与的物质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一)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在酶的作用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二)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即图中①)彻底(chèdǐ)分解成CO2并产生大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三)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即图中②)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答案(dáàn):A第十八页,共六十七页。2.(2011·无锡质检(zhìjiǎn))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十九页,共六十七页。A.甲条件下,细胞(xìbāo)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第二十页,共六十七页。解析(jiěxī):甲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CO2和酒精。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甲条件下。丁条件下,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一样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dáàn):D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七页。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七页。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七页。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七页。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七页。植物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与探究(1)植物细胞呼吸的指标:植物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yāqiáng)减小,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可计算呼吸速率。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七页。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七页。(2)条件:整个装置必须遮光处理,否则植物(zhíwù)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3)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4)对照组的设置: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定的生物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七页。3.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pǐnzhǒng)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七页。A.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细胞呼吸引起的B.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低C.A、B种子释放CO2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D.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yuányīn)可能是微生物进行了无氧呼吸第三十页,共六十七页。解析:图中纵坐标为密闭环境中氧气的含量,所以(suǒyǐ)下降速率可以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A种子比B种子呼吸速率要高。答案(dáàn):B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七页。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七页。命题角度——细胞呼吸(hūxī)过程及方式探究(1)从高考试题看,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09年江苏卷T11,2009年天津卷T6。细胞呼吸的种类、过程、场所及能量应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T2。(2)细胞呼吸内容往往是综合性试题的命题材料,单纯考查细胞呼吸的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会出现结合细胞呼吸过程,考查有关细胞呼吸的实验分析题。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七页。呼吸(hūxī)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七页。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七页。(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假设小麦种子(zhǒngzi)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七页。(4)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这说明该小麦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wùzhì)除糖类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七页。[解析]

(1)图1中A、B、C、D、E分别是丙酮酸、CO2、[H]、O2、酒精。①④③依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①②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其中含无氧呼吸有关的酶。(3)KOH溶液扩散(kuòsàn)到筒状滤纸上,增大吸收CO2的面积。(3)葡萄糖作呼吸底物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甲装置中墨滴不移动,说明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①④③)。乙装置墨滴左移是因为产生的CO2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七页。被KOH溶液吸收,有氧呼吸消耗了O2使装置内压强(yāqiáng)减小。(4)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甲装置对照分析可知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70mm,所以呼吸商为170/200=0.85。氧化分解脂肪时,因脂肪中的氢占的比例较高,所以耗氧量比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多。(5)对照实验的设置应放入等量的死种子和清水。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七页。[答案]

(1)细胞质基质酒精(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3)①③④

①②(4)0.85脂肪脂肪中氢百分含量较高,吸收的O2大于释放的CO2。(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zhǒngzi)、清水第四十页,共六十七页。本讲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xìbāo)呼吸方式1.实验(shíyàn)原理(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七页。(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fāshēng)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七页。2.实验(shíyàn)流程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七页。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七页。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下图甲。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yánsè)变化。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七页。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下图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yánsè)变化。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七页。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七页。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shíyàn)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是否可以说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七页。(2)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并且马铃薯块茎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则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___________,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3)实验一和实验二在设计上均有不够严谨之处,可能会干扰对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pànduàn),请给予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七页。[解析]

(1)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O2,以此促进马铃薯块茎进行(jìnxíng)有氧呼吸。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2)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故不能使溴麝香草酚蓝变色。(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干扰实验结果。第五十页,共六十七页。[答案]

(1)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chǎnshēng)氧气;在有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hǎnshēng)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不能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马铃薯产生的CO2总量较多引起的(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七页。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七页。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七页。1.(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xùshù),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七页。解析: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分解(fēnjiě)不彻底,其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没有[H]的积累;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答案(dáàn):D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七页。2.(2010·上海高考(ɡāokǎo))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七页。解析:在人和植物体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在分解过程中,第一步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缺氧条件下,人和植物体都能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但是人无氧呼吸的产物(chǎnwù)是乳酸,而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chǎnwù)是酒精。植物和动物体的细胞内都能进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的过程,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单糖再形成淀粉等多糖,人体在肌细胞和肝细胞内可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故只有过程②在人体内不能发生。答案(dáàn):C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七页。3.(2010·上海高考)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qízhōng)X、Y、Z分别代表 (

)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huángsè)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七页。解析:酵母菌不管是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能产生CO2;二氧化碳(èryǎnghuàtàn)可使BTB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答案(dáàn):D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七页。4.(2009·福建高考(ɡāokǎo))回答下列问题。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第六十页,共六十七页。实验(shíyàn)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A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______B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②______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第六十一页,共六十七页。(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