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史实方法_第1页
【2020】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史实方法_第2页
【2020】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史实方法_第3页
【2020】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史实方法_第4页
【2020】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史实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72020届高三生物复习选择题解题方法:史实方法一、方法归纳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等。2.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应用差速离心法。3.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重带、轻带、中带等)。4.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液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液、龙胆紫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5.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应用纸层析法。6.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法。7.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8.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10.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11.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12.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动应用抽样检测法。14.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构建细胞类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的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及“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的物理模型。二、知识判断1.细胞的结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罗伯特森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膜通透性实验——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欧文顿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因而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答案:⑴X⑵V⑶X⑷X⑸V2.细胞代谢巴斯德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及光合作用需要光()2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没有说明该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梅耶认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O()2⑻鲁宾和卡门用180分别标记H0和C0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0来自H0()2222(9)卡尔文用14C标记MO证明CO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22[卡尔文循环:14C0F4Cf(14CH0)]()3答案:⑴X⑵V⑶V⑷V⑸V⑹V(7)X⑻V⑼V3.生物的遗传规律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四大原因)()萨顿用比较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1)J⑵X⑶X4.遗传的物质基础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DNA()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⑶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⑸沃森提出中心法则:DNA—―录-RNA—―录-蛋白质()⑹富兰克林认为DNA中腺嘌吟⑷量=胸腺嘧啶⑴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徜量()答案:⑴X⑵V⑶V⑷"⑸X⑹X5.生命活动的调节TOC\o"1-5"\h\z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结果()沃泰默认为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质为“激素”)()达尔文通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A草的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TOC\o"1-5"\h\z答案:(1)丁⑵X⑶V⑷V⑸V⑹X(7)X⑻V6.生态系统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竞争关系()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的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答案:(1)V⑵V三、答题模板广识记:解答本类题目首先要广泛而准确的记忆教材中主要生物学史实、重要成果及研究方法。善总结:其次是要梳理、归纳各类研究方法对应的应用实例或应用拓展,并挖掘教材科学发现中经典实验方法。勤补偿:在复习过程中,宜对相关方法及应用进行专项集训,以求加深对相关方法的理解与记忆。四、专题训练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B・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C.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A正确;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且产物中有淀粉,B正确;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了活的S型菌使R型菌发生转化,提出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就是“转化因子”,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答案:C2.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分离各种不同的细胞器,采用差速离心法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纸层析法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解析:用差速离心法能分离各种细胞器,A正确;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B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能进行活体染色,C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设置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组对比实验,D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色素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B正确;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叶绿体色素分离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色素,D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人类探究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C•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解析: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A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时,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答案:C5•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2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解析:格里菲思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