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_第1页
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_第2页
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_第3页
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_第4页
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象意象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先想到再想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总结一下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啼鸟:欢快的气氛先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1、基本概念★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1、基本概念★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意象的特点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引发离愁别绪,意象的特点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月亮是思乡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宋·陆游《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张谓《早梅》:梅花凌寒独开,晶莹如玉,皎洁似雪。——陆游《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陈亮《梅花》: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斗霜傲雪、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在众多咏梅的诗人中,声誉最高的当推宋代的林和靖(林逋)。他梅妻鹤子,最爱梅花高洁超逸的品性。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还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赠远已成为常用的典故。

在众多咏梅的诗人中,声誉最高的当推宋代的林和靖(林逋)。他梅虚心劲节的竹

竹: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谦逊精神,并兼备清高、幽洁、隐逸、坚韧等高风亮节如:“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凌冬不凋的松

是刚毅坚强、不畏艰难的象征。如:“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虚心劲节的竹竹: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柳絮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侧芭蕉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芭蕉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大雁②春秋迁徙大雁②春秋迁徙(1)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2)“鸿足传书”的传说承担了“信使”的使命。(3)集体迁徙,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鸿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

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也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兴亡之感)。燕子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也表现时事变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寄夫》)“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怀金陵》)“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燕子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鹧鸪鸟——离愁别绪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想象,让燕子成为四百年历史的见证人,在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叹。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水

愁情浓烈

时光流逝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水愁情浓烈时光流逝

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

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竹-有节或虚心。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鸿雁、鱼、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乌鸦-荒凉破败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雨-凄苦、孤寂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秋风(西风)-肃杀、悲愁夕阳-衰败、残破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乌鸦-荒凉破败登高(登楼,登台)(1)登楼远望,漂泊异地的文人免不了愁从中来。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2)感受到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登高(登楼,登台)(1)登楼远望,漂泊异地的文人免不了愁从中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行为类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行为类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2.内涵的丰富性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如:柳①杨柳岸晓风残月(离愁别恨)

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倔强的弱者形象)

③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

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⑵同一内涵,不同意象如:愁——水、月、芭蕉、梧桐等2.内涵的丰富性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意象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意象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意象的作用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例如烘托心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⑦全诗的线索。《春江花月夜》中的月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一)意象类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提问变体: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解题思路: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4.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意象;(2)概括意象的特征,一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为佳;(3)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意象类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释艭shuāng

:小船。海幢: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1.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的变化。溪亭林景熙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随堂练习(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落月、啼鸦、霜天、枫树、渔火、寒寺、钟声特征:秋夜幽寂清冷。随堂练习(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描写了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等宜人的景象。作用: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渲染了荒凉、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意象),写了征人艰苦的戍边生活,以及久戍不得归的怨恨

。征人怨柳中庸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

飞花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案】⑴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发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苦哀怨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答案】旧日里和诗人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像星星一样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2。所以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1作者的孤单漂泊2。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渡江[明]张弼【答案】旧日里和诗人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全诗的线索或诗意的转折、过渡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全诗的线索或诗意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5分)答案: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2分)“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1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1,“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1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1分)(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答案: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2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1,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1分)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1分)“相思枫叶丹”中“红红的枫叶1”喻示着相思的热烈1,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营造氛围意境进而抒发感情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营造氛围意境进而抒发感情★明确意象的作用: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意境、暗示背景或社会环境。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塞下曲》“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营造了肃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或做铺垫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③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④或对比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渡江》⑤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孤舟”★明确意象的作用: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小试身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渲染了郁郁的离情;烘托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再见意象再见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通常从情节梳理、情节作用两方面设题考查。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和暗线。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一般是单线式。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

意象意象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先想到再想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总结一下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啼鸟:欢快的气氛先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1、基本概念★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1、基本概念★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意象的特点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引发离愁别绪,意象的特点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月亮是思乡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宋·陆游《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张谓《早梅》:梅花凌寒独开,晶莹如玉,皎洁似雪。——陆游《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陈亮《梅花》: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斗霜傲雪、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在众多咏梅的诗人中,声誉最高的当推宋代的林和靖(林逋)。他梅妻鹤子,最爱梅花高洁超逸的品性。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还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赠远已成为常用的典故。

在众多咏梅的诗人中,声誉最高的当推宋代的林和靖(林逋)。他梅虚心劲节的竹

竹: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谦逊精神,并兼备清高、幽洁、隐逸、坚韧等高风亮节如:“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凌冬不凋的松

是刚毅坚强、不畏艰难的象征。如:“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虚心劲节的竹竹: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柳絮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侧芭蕉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芭蕉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大雁②春秋迁徙大雁②春秋迁徙(1)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2)“鸿足传书”的传说承担了“信使”的使命。(3)集体迁徙,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鸿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

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也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兴亡之感)。燕子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也表现时事变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寄夫》)“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怀金陵》)“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燕子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鹧鸪鸟——离愁别绪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想象,让燕子成为四百年历史的见证人,在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叹。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水

愁情浓烈

时光流逝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水愁情浓烈时光流逝

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

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竹-有节或虚心。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鸿雁、鱼、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乌鸦-荒凉破败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雨-凄苦、孤寂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秋风(西风)-肃杀、悲愁夕阳-衰败、残破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乌鸦-荒凉破败登高(登楼,登台)(1)登楼远望,漂泊异地的文人免不了愁从中来。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2)感受到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登高(登楼,登台)(1)登楼远望,漂泊异地的文人免不了愁从中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行为类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行为类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2.内涵的丰富性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如:柳①杨柳岸晓风残月(离愁别恨)

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倔强的弱者形象)

③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

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⑵同一内涵,不同意象如:愁——水、月、芭蕉、梧桐等2.内涵的丰富性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意象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意象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意象的作用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例如烘托心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诗歌一轮复习意象经典课件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⑦全诗的线索。《春江花月夜》中的月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一)意象类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提问变体: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解题思路: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4.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意象;(2)概括意象的特征,一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为佳;(3)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意象类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释艭shuāng

:小船。海幢: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1.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的变化。溪亭林景熙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随堂练习(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落月、啼鸦、霜天、枫树、渔火、寒寺、钟声特征:秋夜幽寂清冷。随堂练习(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描写了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等宜人的景象。作用: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渲染了荒凉、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意象),写了征人艰苦的戍边生活,以及久戍不得归的怨恨

。征人怨柳中庸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

飞花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案】⑴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发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苦哀怨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答案】旧日里和诗人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像星星一样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2。所以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1作者的孤单漂泊2。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渡江[明]张弼【答案】旧日里和诗人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