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古代印度课件2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古代印度课件2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古代印度课件2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古代印度课件2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古代印度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课件21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除了尼泊尔、不丹、锡金、锡兰(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外的整个南亚地区。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除了尼泊尔、不丹、锡金、锡兰(2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3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公元前23-18世纪摩亨佐达罗浴池哈拉巴印章《生命树》大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早期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后因不明原因消失。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公4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被征服的土著人大部分人接受雅利安人的文化,融入了雅利安人的社会。雅利安人我虽然长得白!但是我人数少啊!要怎么巩固我的的统治呢?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5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第一等级)(第三等级)(第二等级)(第四等级)祭司贵族国王、武士、官吏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掌握神权,精神领袖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6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各等级间职业固定,等级世袭,内部通婚,贵贱分明。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7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有什么感受?身为精神领袖,地位崇高,日子快活有权有钱但是被婆罗门管来生还做高种姓埋头干活“不可接触者”——贱民被歧视凌辱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8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公元前6世纪,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释迦摩尼像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9①世界并非神创造的②众生平等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你能根据图片说说佛教的主张吗?①世界并非神创造的②众生平等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你10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268年阿育王即位孔雀王朝第三位君主阿育王推崇佛教,佛教日渐兴盛。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宣扬“忍耐顺从”得到一些国王和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11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公元前12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阿育王塔

阿育王为弘扬佛教,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时首次发现金光灿灿的阿育王塔,塔中藏有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被证实是阿育王时期外传的舍利之一。佛顶骨舍利现供奉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大报恩寺发现的佛顶骨舍利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阿育王塔阿育王为弘13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阿育王即位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灭亡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14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公元11世纪突厥入侵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传播伊斯兰教。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15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16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而佛教赢得了世界。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去取代种姓制度。它既然不能推翻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就不能阻止婆罗门教的振兴。——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与激荡》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度的影响力甚微?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而佛教17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课件218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除了尼泊尔、不丹、锡金、锡兰(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外的整个南亚地区。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除了尼泊尔、不丹、锡金、锡兰(19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20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公元前23-18世纪摩亨佐达罗浴池哈拉巴印章《生命树》大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早期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后因不明原因消失。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公21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被征服的土著人大部分人接受雅利安人的文化,融入了雅利安人的社会。雅利安人我虽然长得白!但是我人数少啊!要怎么巩固我的的统治呢?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22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第一等级)(第三等级)(第二等级)(第四等级)祭司贵族国王、武士、官吏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掌握神权,精神领袖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23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各等级间职业固定,等级世袭,内部通婚,贵贱分明。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24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有什么感受?身为精神领袖,地位崇高,日子快活有权有钱但是被婆罗门管来生还做高种姓埋头干活“不可接触者”——贱民被歧视凌辱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25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公元前6世纪,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释迦摩尼像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26①世界并非神创造的②众生平等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你能根据图片说说佛教的主张吗?①世界并非神创造的②众生平等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你27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268年阿育王即位孔雀王朝第三位君主阿育王推崇佛教,佛教日渐兴盛。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宣扬“忍耐顺从”得到一些国王和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28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公元前29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阿育王塔

阿育王为弘扬佛教,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时首次发现金光灿灿的阿育王塔,塔中藏有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被证实是阿育王时期外传的舍利之一。佛顶骨舍利现供奉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大报恩寺发现的佛顶骨舍利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阿育王塔阿育王为弘30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阿育王即位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灭亡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31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前23-18世纪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324年帝国时代公元11世纪突厥入侵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传播伊斯兰教。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明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公元32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三、帝国时代——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