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高考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第1页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知识提要自然观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含义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规律规律客观性、普遍性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第2页第四课、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考点)1、世界物质性①哲学物质概念②自然界物质性③人类社会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固有根本属性①运动和物质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运动是有规律①规律概念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③方法论要求第3页考纲考点考情分析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物质性(2)哲学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规律①规律概念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重点主要有:运动和物质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2.从考查形式上看,前五个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则各种题型都有考查。尤其是经过对著名哲学家观点、漫画和最新科技结果事例分析,考查哲学基本观点。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利用知识能力。第4页1.以下关于物质说法,正确是①物质含有可知性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征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根本属性④物质与详细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关系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③④B2.以下属于物质范围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

B.②④⑥C.③⑤⑥

D.②③⑤A第5页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应客观实在。(物质客观性)(物质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唯一特征万事万物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唯一区分1、物质含义

物质属性: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运动普通属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第6页注意区分: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指不论人们认可不认可、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特征。它不包含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主观意识而言。对于详细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含物质现象,还包含其它人意识。它既能够指详细物质形态,也能够指详细思想。第7页哲学上讲物质概念详细物质形态区分特征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本身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永恒、不生不灭详细、多变、有生有灭联络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详细物质形态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详细物质形态,离开详细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详细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关系。哲学上物质概念与详细物质形态混同二者、将物质详细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第8页(随堂检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应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共同属性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共同属性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总和C第9页【原理】自然界一切事物是按照本身所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组成部分。2、世界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方法论】

认可自然界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友好相处。【联络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第10页【原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产物。(2)人类社会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原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都是客观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它含有物质性。【方法论】反对把人们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英雄史观。第11页3、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中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它们都是…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产物。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组成社会生活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要素。(3)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产物,它是在劳动者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第12页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是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如强调“自然客观”可用:①认可自然界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基本前提。②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友好相处。)【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小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P30关于世界物质性不一样表述:①世界本质(本原)是物质;②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物质性;③世界统一于物质;④世界是物质。第13页考点二、哲学运动概念

1、运动含义

哲学上讲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改变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_

___和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物质。②运动是___运动,___是运动主体或负担者,脱离物质运动是根本不存在,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

,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

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唯心主义观点形而上学观点第14页关系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详细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造成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负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负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运动是不存在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造成唯心主义了解运动与物质关系第15页3.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静止区分含义哲学上所讲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改变和过程首先,事物在它发展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另首先,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绝正确静止是有条件、暂时、相正确联络静止是运动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拓展全方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个不显著运动、特殊运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组成事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地位没有发生易位。第16页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永恒和绝正确。静止是有条件,暂时,相正确。静止是运动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改变、发展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存在。【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观点。只认可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只认可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小结)考点二、哲学运动概念

第17页(随堂检测)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初。”这句谚语曾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生产活动座右铭。但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麦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初”。这反应了()A.意识是人们对事物正确反应B.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实践活动C.人们对规律认识不停深化D.物质是运动物质D第18页(随堂检测)3、,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稳”和“进”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加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稳中求进”哲学依据是:()①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认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④事物之间无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第19页(随堂检测)4、有两位画家以《平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了解平静真义,因为他知道()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B第20页(随堂检测)5、宋代诗人陈与义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以下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一致选项是()①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③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A第21页1.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必定、稳定联络。固有不是主观臆造(如乌鸦报丧)本质不是现象(如苹果落地)必定不是偶然(如守株待兔)稳定不是易变(如价格波动)考点三、运动是有规律

第22页判断以下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4、红灯停,绿灯行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6、水往低处流7、苹果落地8、万有引力规律9、月亮绕地球转动10、守株待兔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情况第23页规律规则定律区别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必定、稳定联络按照人们需要制订、大家共同恪守详细要求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概括,反应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改变过程必定关系性质规律是客观,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规则是主观,人们能够制订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定律是主观,它是人们认识能力抵达一定程度后才得出一个认识联系①一个正确规则总是依据客观规律制订,它是对客观规律反应;②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主观映象规律与规则、定律区分和联络

第24页2、规律特征:①规律是客观,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②规律是普遍,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思维在运动改变发展过程中都遵照其固有规律。【方法论】①必须遵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反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处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25页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表现。2、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规则是主观,正确规则是依据规律制订.3、规律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虽人不能创造、毁灭、改变规律;但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并非永恒,它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

尤其提醒:第26页1、人能够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条件。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在规律上不能用创造、改变、修改、毁灭、创造等词语在规律上能够用发觉、认识、利用等词语注意:第27页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②规律是普遍,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思维在运动改变发展过程中都遵照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反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处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28页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觉、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唯意志论)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定人主观能动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宿命论)第29页(全国新课标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