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湖南道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湖南道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湖南道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湖南道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湖南道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湖南道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2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以下描绘晓月湖的语段,完成1~4题

【甲】每当农历月末时光,天近拂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色的时候,蔚蓝色的天空弯月倒挂,大地如银,湖水如镜,卢沟桥上月光如霜,又好似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乙】朝气迷蒙,迷迷漫漫,鸟声(),微风拂面。【丙】那令人()无穷的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边,映照在半塘平静的水面上,一只青蛙突然一声呱呱的鸣叫,惊醒了沉睡的月亮,她在湖水中________着优美的身姿,湖水溅起圈圈涟漪,一圈一圈向外散去。【丁】我们来到晓月湖时,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一片()朦朦胧胧地()在湖面上,温润的空气当中散发着一种青草,________,蜂飞蝶舞,雄伟的卢沟桥镶嵌在湖面的北侧,远远望去,时隐时现,好像一个迷人的梦幻。沿着湖水库边________的蒲草、莲荷举目远眺,倒觉得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无尽韵味。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啁啾(qiū)遐想

氤氲(yūn)茏罩

B.啁啾(jiū)

遐想

氤氲(yūn)

笼罩

C.啁啾(qiū)暇想

氤氲(wēn)茏罩

D.啁啾(jiū)

暇想

氤氲(wēn)笼罩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滚动生机勃勃苍茫

B.晃动生机勃勃苍凉

C.滚动草长莺飞苍凉

D.晃动草长莺飞苍茫

3、将“卢沟晓月的美妙与神奇让人感叹不已。”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

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删掉“当中”

B.改“一种”为“一棵”

C.在“青草”后增加“味儿”

D.改“散发着”为“有”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也叫“古体诗”,一般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B.成语“教学相长”“豁然开朗”分别出自《礼记》《桃花源记》。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D.古人称谓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6、【语段探微】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7、综合运用(共10分)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团支书小明同学组织了一次观影活动,并写了一则简短的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标题:

团队活动日,3班团支部组织开展观影活动,全体团员一起观赏电影《长津湖》。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志愿军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影片中,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递交退役申请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奔赴前线战场……他们一个个都“拥有着一往无前的战斗热情,为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同学们看了都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2)观看影片《长津湖》后,小明激动万分,提笔写下一副对联,横批“中国精神”,请你结合新闻内容补全上联。(3分)

横批:中国精神

上联:

下联:忠肝义胆表赤子之心

(3)影片《长津湖中有一个细节:志愿军在零下40℃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中,身着薄棉衣,吃炒面、啃土豆、喝冰水,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为此,团支部也准备了干硬的炒面和冰水等,让大家体验一下当时的艰苦。你对这种做法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8、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4)李白在《行路难》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5)我们的国家江山如画,我们的人民英雄辈出,令人不禁想起《沁园春·雪》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渲染出萧条、寂寞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6分)

(1)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

”这个笔名,20世纪30年代,他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3分)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中,以“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者对以祥子为代表的底层人民不思进取、麻木不仁的批判。

C.艾青在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了“土地的忧郁”。

D.《红星照耀中国》属于纪实作品,在阅读时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二、阅读与理解(48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一)古诗阅读。(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几时有?”作者开篇发问,写出了对宇宙的疑惑,流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我欲”“又恐”既写出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又担心那里高寒难耐,体现作者矛盾心理。

C.“婵娟”指月宫中的嫦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嫦娥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D.”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2、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长烟一空

②上下一白

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溪深而鱼肥

1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说一说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4分)

(三)说明性文章阅读。(6分)

纳米科技“以小搏大”

①研究显示,21世纪以来,全球960个最显著的科研方向中,89%与纳米科技有关。

②什么是纳米科技?首先得了解纳米。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纳米尺度上,材料会显现出与宏观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③在这一科学发现基础上,人类发展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纳米科学以尺度在0.1-100纳米之间的物质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特有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功能;纳米技术则是在这一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纳米科技通过纳米尺度的精准操作,调控物质的属性,赋予纳米材料理想的机械、化学、电学、磁学、热学或光学性能,使这些新型纳米材料在传统和新兴工业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④作为医学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关注学科,纳米科技在生物医学、药学等生命科学领域有重大应用,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前景。

⑤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利用电场驱动DNA单链穿过薄膜上的纳米孔,并记录孔上产生的电流变化,从而识别出单链上的基因编码序列。该技术有望大幅降低基因测序成本并提高测序速度。纳米药物递送技术:能让药物突破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阻碍,抵达病变组织,提高药物在病灶位置的聚集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例如,经过精心设计的纳米药物可以经血管渗漏点渗入癌变组织,并在靶点位置积聚,提高癌症靶向治疗的精度。近年来,该领域一个突破性进展是药物缓释纳米机器人的研发。这种全新的智能给药系统将药物装入经过编程并折叠的DNA,让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一旦抵达目标肿瘤,DNA就会展开并释放一种能导致血栓的蛋白质,使癌细胞死亡。

⑥目前,新冠病毒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以及纳米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都可以进行定量检测,但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纳米胶体金检测法是一种即时检测方法,与前两种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出具结果、检测场地不受限制以及对操作者专业性要求低等优点,更加适用于“后疫情时期”。

16、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在纳米尺度上,材料会呈现出与微观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所以,人类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纳米科学,研究纳米物质,探索其特有性质和功能。

B.纳米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加工材料,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

C.迄今为止,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有很多引人瞩目的成就和富有前景的应用。

D.纳米药物递送技术已进行一些测试,对治疗某些癌症有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前景。

(四)议论性文章阅读。(6分)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8、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19、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五)记叙性文章。(16分)

一二三,木头人

①清晨6点的公园,风很轻,东边树林中,离天更近的叶子已变得红通通的。②“一二三,木头人!”不远处的树丛中,传出清脆的女声。谁这么早在这里玩游戏?我忍不住朝前望。不远处的树下,停着一辆三轮摩托改装的清洁车,车屁股上挂个汽油桶改装的水罐,罐子尾部有个水龙头,水龙头上挂着一个红色塑料桶。这是本地护栏清洁工的标配,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把河边的护栏和石阶上的牛皮癣广告洗刷干净。③声音来自车上坐着的一个胖胖的女人。见过无数吊嗓子的,但没见过喊木头人的吊法。我不禁哑然失笑:看来,撕牛皮癣广告太无聊。④正打算离开,树后传出另一个声音:“我扛不住了,草里好多虫虫,专咬木头人!”话音未落,树后跑出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扑向清洁车,冲进女人怀里。阳光正好从前方的树冠上斜照下来,女人脸上的汗和男孩脸上的绒毛,都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边。⑤女人的脸顿时鲜活起来。她捧着孩子的脸,语调温和地说:“你是男子汉,连这点儿时间都坚持不了吗?”女人拿出清凉油,给孩子涂上,说:“乖,再坚持—下!我一喊你就躲到树背后,不说话不乱动。”小男孩不太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⑥“一二三,木头人!”女人喊了一声。孩子从她怀中蹭的一下蹿出去,像一只灵巧的松鼠,躲到树背后。“影子,还有影子在外面!”女人焦急地喊。树后的小影子小心地缩进了大树的阴影中。女人很满意地笑笑,说:“很棒,我没叫‘三二一,解冻’,你一定不能出来!”我在内心轻蔑地嘲讽:工作时间带孩子,一举两得啊!⑦说话间,从远处过来一辆电动车,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和她一样的蓝色工作服的中年妇女,她一路扫视着护栏,向这边骑过来。她看看护栏,再看看人行道的红砖和马路牙子,以及花圃的大理石台壁,像一个挑剔的顾客在挑选一件贵重商品,脸上的每块肌肉都充斥着不满,随时准备喷射而出。⑧她的目光一路扫过来,停在胖女人脸上。“今天有进步,但前面下河的第五级台阶上有一片树叶,西边花台的第二个砖缝里有一块泡泡糖,记得收拾了!另外,你没带娃娃来上班吧?”她的话语像刚出冷库的冰砖,又冷又硬。⑨胖女人低着头,底气不足地说:“没,没带,上次是小宝的外婆病了,我上早班,没法送他去幼儿园,其实,我也巴不得他多睡一会儿,幼儿园8点开门,我5点多上班,孩子他爸又走了。”树背后,小小的影子微微地一闪,仿佛树紧张地吸了一口凉气。胖女人像被筷子拎起的汤包,顿时紧作一团。⑩听她说完,主管冷硬的语气有所缓和:“唉,你也不容易,我对你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上次要不是被马总抓到,也不会罚你的款,公司有公司的规定嘛。”胖女人点头,鼻尖上不知是汗还是泪,亮亮地一闪一闪。主管说完,继续巡视着往前走。走了很远,主管拖着声说:“那棵大树后面我就不看了,你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没撕净的广告!”胖女人冲着她远去的背影,感激得直点头。这时,太阳从胖女人身后升起来,给她的身影镀上一层金黄,我的内心生出一股敬意。⑪远处,音响开始叮咚起来。⑫我从来没有觉得,广场舞的歌竟也能那么感人,让人有想掉泪的感觉,惟愿她年幼懂事的儿子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20、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情节

“我”的心情①疑惑好奇发现喊“一二三、木头人“者的身份②③

轻蔑嘲讽了解母亲带孩子玩“一二三,木头人”的缘由④2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胖女人像被筷子拎起的汤包,顿时紧作一团。

22、请说说标题“一二三,木头人”的作用。(3分)23、请你结合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谈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工作与生活中身兼数职的母亲?(5分)【链接材料】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已育妇女都会选择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她们承担着照顾家庭的主要责任,常常不得不拒绝加班、出差等工作,导致用人单位不满,其家人也对她们因工作而忽略家庭的行为不理解,这就造成了已育工作妇女的两难处境。

三、作文(60分)

24、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的追求,一种内心的向往。请以“远方”或者是“________远方”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A

6B

9(2)B

10C

12C

13A

17A

18D

19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