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依赖于技术的竞争。高新技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性产业,是推进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多年来,我国运用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减免税力度进一步凸显。本文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政策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及特征高新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最新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和新技术工艺基础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界定。在实际应用中,OECD国家为了便于国际之间比较,用研发(R&D)强度来定义和区分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等产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如今该分类方法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并采用。在我国,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颁布《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每年出版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全面搜集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研发及相关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等资料。基于现有数据资源和便于比较,以及高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所用经济数据除特别注明外采用高技术产业统计的相关数据,减免税数据全部来自2008-2010年全国减免税统计调查。二、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政策实施情况(一)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已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9年末,我省高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不含软件企业)3094家,比2004年增加1121家;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高技术产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21%,国有及控股企业占比1.5%,其余均为私营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2009年,我省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当年价总产值为2672.09亿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当年投资额139.5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8.33亿元。从六大省市对比情况来看,由于我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特征,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额、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相对偏低,总产值和资产总额在六大省市中居于末位,但单位资产产生的利润额最高,表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较高。表12009年六大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指标对比单位:亿元地区企业数(家)当年价总产值资产总计投资额利润总额北京市11502751.141170.7635.91156.5上海市15365557.453901.9392.0975.91江苏省454213015.357762.85907.7676.10浙江省30942672.091026.91139.55198.33山东省19074555.711334.54476.76279.08广东省560317161.9410956.5327.74859.86(二)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实施情况1、政策概况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最初针对科研单位的税收优惠发展到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然后到对高科技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享有的减免税优惠政策主要见表2:表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政策优惠类别主要优惠措施1、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鼓励高新技术软件产品有关的税收优惠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已经享受自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执行本条规定。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软件企业的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3、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企业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进口的关键设备以及进口科研仪器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4、鼓励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转制的科研机构,在一定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在一定期限内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5、鼓励增加高新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2、减免税实施情况分析2008—2010年,全省累计兑现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减免169.36亿元(国、地税合计数据,下同),占三年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1.15%。共有11408户纳税人享受减免优惠,户均减免额从2008年的147.9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67.9万元,增长13.5%。(1)分地区看,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从全国看,高新技术减免税优惠兑现较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六大省市中,北京、广东、江苏三地兑现优惠额位列前三,三年来分别累计兑现517.0亿元、303.8亿元和208.9亿元,分别占到全国减免总额的20.9%、14.4%和12.3%。浙江位列第五。总体情况与地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特征和税收规模较为吻合(见表3)。表3六大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情况表单位:亿元地区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北京市188.6188.9139.5517.0广东省84.3130.7141.8356.8江苏省72.1114.6117.1303.8上海市58.083.367.6208.9浙江省51.854.962.6169.3山东省31.244.845.0146.7从省内看,杭州、宁波、绍兴等地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减免税规模较大,其中杭州累计减免78.86亿元,占全省减免额的46.6%;舟山、丽水、衢州等地减免税幅度较低(见表4)。表4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分地区情况表单位:亿元地区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杭州市27.124.127.778.9宁波市5.08.39.322.6嘉兴市7.76.86.521.1绍兴市4.65.45.415.3台州市2.12.73.98.7温州市1.12.13.36.5湖州市0.51.82.44.7金华市0.81.61.84.2省属企业1.41.61.14.1衢州市0.90.40.62.0丽水市0.40.20.30.9舟山市0.10.10.30.5(2)分税种看,以所得税优惠为主,流转税为辅。三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减免税中企业所得税为133.8亿元,占减免税总额的79%;增值税为29.5亿元,占17.4%;营业税为3.4亿元,占2.0%。但从变化趋势看,所得税优惠比重在下降,流转税占比上升。从2008年到2010年,企业所得税优惠比重从80.3%降到76.8%,而增值税优惠比重由16.2%提高到19.2%,营业税优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见表5)。表5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分税种情况表单位:亿元税种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占比%增值税8.49.212.029.517.4营业税1.30.71.43.42.0企业所得税41.644.148.1133.879.0房产税0.30.60.51.40.8城镇土地使用税0.30.40.61.30.8合计51.854.962.6169.4100.0(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减免比重高于第三产业。三年间,第二产业累计享受减免优惠132.4亿元,占比78.1%,其中装备制造业享受减免优惠70.3亿元,占到减免总额的41.5%;第三产业累计享受减免36.9亿元,占比21.8%,其中软件业、计算机服务业享受减免较多(见表6、表7)。表6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分产业情况表单位:亿元产业类型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占比%第一产业0.10.10.10.20.1第二产业38.443.750.3132.478.1第三产业13.411.212.336.921.8合计51.854.962.6169.4100.0表7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分行业情况表单位:亿元行业大类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57.019.524.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36.06.916.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34.24.815.34、通用设备制造业4.65.74.815.15、软件业2.53.43.89.66、专用设备制造业2.52.53.99.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12.92.58.48、医药制造业1.72.52.56.7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1.93.05.910、计算机服务业2.51.21.55.2(4)分经济类型看,对内资企业的减免多于外资企业。三年来,内资企业累计减免121.6亿元,占比71.8%;外资企业累计减免47.8亿元,占比28.2%。内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减免47.8亿元,占减免总额的28.2%,私营企业累计减免46亿元,占减免总额的27.2%(见表8)。这与我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较为吻合。表8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分经济类型情况表单位:亿元经济类型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占比%一、内资企业38.040.043.6121.671.81、国有企业1.10.80.62.51.52、集体企业0.10.10.10.30.13、股份合作0.80.60.41.81.04、股份公司8.38.16.923.313.85、有限责任15.415.816.647.828.26、私营企业12.314.619.146.027.2二、外资企业13.815.019.047.828.2合计51.854.962.6169.4100.0(5)从减免对象看,重在激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轻成果转化。三年来,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减免税收94.0亿元,占减免总额的55.5%;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减免税收46.3亿元,占减免总额的27.4%;为鼓励创业投资减免税收17.0亿元,占减免总额的10%。从其他类型来看,鼓励技术转让推广、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等减免税额比重相对较小,表明高新技术减免税优惠在促进科技成果的形成和产业化方面还有较大空间。表9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类型情况表单位:亿元激励环节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总计占比%促进科研机构转制1.91.82.15.83.4鼓励创业投资5.46.05.617.010.0鼓励服务外包0.10.50.30.90.5鼓励高新技术28.530.035.594.055.5鼓励技术转让0.80.50.82.11.2支持科技事业0.80.81.53.11.8支持自主创新14.215.316.846.327.4总计51.854.962.6169.4100.03、减免税效应的实证分析2008年以来,我省每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减免税额都在50亿元以上,受惠企业户均减免税额达160万元,究竟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否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我们以2008-2010年六大省市减免税数据和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这里采用R&D的投入规模来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虑截面个体差异的影响,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R&D=ai+biTi+ui其中,R&D为因变量,代表一省R&D的投入量;Ti为自变量,表示一省减免税的总量;ai、bi为待估参数;ui为随机扰动项。根据相关数据,获得下列结果(见表10):表10回归结果分析系数标准误差T值P值北京1.880.404.740.0005广东0.230.0115.950.0000江苏0.220.0210.640.0000上海0.330.049.180.0000浙江0.250.0121.830.0000山东0.090.0112.860.0000除去北京、上海两地高新技术减免税数据有所波动,导致系数较大外,经检验,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显著性较强,可以说明减免税对于R&D投入量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减免税政策对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回归结果来看,我省减免税每提高一个百分点,R&D投入量将增加0.25个百分点,高于广东、江苏、山东,表明我省的减免税政策效应比较显著,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更强。从2008-2010年全国减免税调查数据看,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负担(指税收/销售收入,本指标区别于宏观税负即税收/地区生产总值,因两者数据口径不太,指标值存在较大差异)虽有所波动,但呈现走低趋势,2008年为2.57%,2009年为3.41%,2010年为1.92%,从税收负担角度看,减免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效应比较明显.从增速看,2008-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年均增长8.8%,而减免税额年均增长9.97%,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06%,说明减免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为进一步分析,我们在2008-2010年有高新技术减免税的企业中,选取在三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中有数据的企业,进行抽样典型分析,经过系统抽样,我们选取了50家企业作为样本,剔除两家数据波动极为异常的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我们对样本的几个指标进行了年度对比。48家企业中只有2家企业三年均没有发生研发支出,31家企业三年每年都有研发投入。48家企业高新技术减免税从2008年的11.7亿提升到2010年的12.6亿,研发支出从2008年的5.4亿大幅跃升到2010年的11.7亿,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指标稳健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同期税收调查所有企业分别高出2.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说明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免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同理,我们建立微观企业截面数据模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R=ai+biTi+ui其中,R为因变量,代表企业的研发投入量;Ti为自变量,表示企业享受的税收减免优惠;ai、bi为待估参数;ui为随机扰动项。根据48家企业的相关数据,得到弹性系数为0.504,从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的弹性系数可知,政府为企业提供1元单位的税收优惠,企业将提高0.504元单位的研发投入,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三、国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为了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政策更好地达到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转化从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有必要从减免对象、环节和方式等方面着手,对现行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政策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领域:1、激励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外对于研发给予了诸多税收优惠措施:科研机构当作非营利机构免征各类税收;对企业研发费实行税收扣除优惠政策;对研发所需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政策等。如:加拿大和美国的税法明确各类科研机构归属于非营利机构范畴,没有纳税义务。同时加拿大和美国为了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与一般性的投资区别开来,对研发费实行费用扣除和减免所得税的双重优惠。2、激励科技创新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外对科技投资也有一些优惠政策:降低资本收益税;直接减轻投资高新技术领域税负;对风险投资予以特殊优惠。如:1978年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美国国会决定降低资本收益税,税率由49%降至28%。1981年里根总统签署“经济复苏税法”,进一步将税率降为20%。韩国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公司等的投资融资亏损准备金计入损耗的制度。3、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产品给予适度税收优惠;对购入的先进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对产学研联合给予特殊政策,这些国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外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韩国规定:对国内开发的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所需的资产投资,可按一定比例从法人税(或所得税)中扣除快速折旧。美国规定:凡资助大学开展研究和向大学无偿转让科研设备的公司,可享受较高比例的科研费用税收减免优惠。4、激励高新技术或产品输出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外激励高新技术或产品输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以下几点:对技术输出所得予以特别扣除;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为了鼓励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输出,日本规定:对于法人和个人向国外技术输出的所得,从当年开始8年内,转让工业所有权、专利等收入的7%,提供咨询服务收入的12%可记入亏损(总额以当年收入的30%为限)。美国规定:出口获得的收入,可部分享受免税待遇。丹麦为了支持出口,则利用优惠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支持企业、科研所开拓国外市场。发达国家科技税收激励政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税收政策设计与国家总体政策相协调;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有明显的倾向性;综合运用多种税收优惠方式;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时,非常强调政策的实效性。政府在政策设计时,能保证让每个政策对象对未来的行为所能获得的税收优惠利益做出大致准确的测算;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期尽量与高新技术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相吻合,以使高新技术企业在最需要扶持的时候及时得到政策扶持。同时还着重强调高新技术政策的可操性,即政策对象获取优惠利益的程序尽量简化明了。四、对策建议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1、重点发展具有浙江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为抓手,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结合“三大国家战略”实施,发展具有浙江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2、突出培育拥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考核试卷
- 自行车旅行中的文化交融考核试卷
- 自动扶梯的梯级清洁机器人设计与开发考核试卷
- 煤炭加工与煤矿开采的关系考核试卷
- 航天器微小型卫星设计与制造考核试卷
- 航空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考核试卷
- 橡胶零件的节能制造技术考核试卷
- 羽绒制品企业品牌推广与网络营销考核试卷
- 灯具光生物安全性与健康影响考核试卷
- 儿科临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小学二年级下册家乡教案
- 决策树在饲料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 儿童长期卧床的护理
- 投标书细节美化教程
- 《小儿支气管肺炎》课件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甲醇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 对辊式破碎机设计
- 财产险水灾现场勘查及理赔定损标准
- 中国思想史(全)
- IPMP课程培训讲义
-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