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性分析目录TOC\o"1-3"\h\u32599引言 4260581概述 4318712病因病机 5233972.1内因 5101242.2外因 5244803临床表现 544313.1经输不利型 6267493.2经络痹阻型 642783.3气滞血瘀型 6305803.4痰瘀交阻型 6109913.5肝肾不足型 619304诊断 6168945推拿手法 7167766预防 85934结论 913978展望 924488参考文献 10
引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颈椎骨质及其附属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颈椎间盘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等,使椎体旁的正常解剖学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椎间孔内外空间位置的占据,累及和它相邻的脊神经,使之受到不正常的刺激、压迫或损伤,表现为颈肩背部不适、疼痛,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酸胀、无力或放射性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且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0.2%。一般来说,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疾病,40~60岁为颈椎病的高发年龄,而70岁以后患病率则会达到90%。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颈椎病的患病率逐渐呈年轻化趋势,预计即将成为21世纪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间。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球金融服务、大众传媒、电子资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伏案工作人群比例大大增加,导致了人们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时间锐减所造成的。这种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甚至工作效率,同时造成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已经成为严重及其严重的社会问题。1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等导致神经根受到牵拉、压迫或刺激,出现以颈肩部及上肢的放射痛、感觉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种临床综合征。多种因素可以使神经根受压,如:颈椎间盘的突出或脱出、关节突关节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关节囊、韧带松弛、关节突关节松弛及半脱位等。病因多为慢性劳损、受凉。该类型在颈椎病分型中最常见,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70.2%多见于40-60岁人群,如今随着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率正逐渐缓慢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职业化等趋势,影响广大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身体.上带来一定的痛苦及经济上带来一定的负担。2病因病机2.1内因2.1.1肝肾亏虚:本病病位主要在颈项部的筋骨关节,肝肾亏虚,筋骨衰退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肝之阴血不足,则筋骨失养,颈肩僵直疼痛,转侧不利;“肾主骨,藏精生髓”,“肾生气,肾虚则气少,骨酸懈惰,不能举动”,由此可见肝肾乃筋骨之根本,骨关节系统的生长、发育及各种损伤后的修复,都要靠肝肾精气来滋养。人至中年以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致使椎间盘失水萎缩变性,颈椎骨质增生,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引起颈椎失稳,颈椎小关节错位,神经根受压,因此肝肾亏虚是颈椎病的内因。肝肾亏虚之后,亦为外邪的侵袭,劳损、外伤等以及损伤等致病因素导至发病基础。2.1.2气血不足:《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气与血也;血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无处不到,皮肉、筋骨、经络、脏腑,都离不开气血的滋养,引起气虚血瘀,此即是劳损内伤本虚标实证候的原因之一,亦是外邪、劳损、外伤的致病基础。正如《医林绳墨》所说:“大多痹由气血虚弱,荣卫不能和通,致令邪已产于腠理之间,殆见风乘则气纵而不收,所以为麻痹”。积劳成损,经脉之气不能贯串,瘀血阻脉,不通则痛;瘀血不除,新血不生,气虚无援,血运不畅,荣养失职,气虚血瘀日久,引起肢麻、疼痛等症状。2.2外因2.2.1外邪痹阻:主要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期,如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或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流注于关节经络,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袭至,合而为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明确指出了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三邪袭至。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可致营卫失和,出现颈项强痛,痛处不定等症状。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主凝滯,主收引,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筋脉失养,肌肉挛缩。湿性重着,其性粘腻,缠绵难愈。正如《类证治裁》所谓:“诸痹,良有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宜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2.2.2外伤及慢性劳损:诸如闪挫、久坐、落枕等外伤及慢性劳损因素皆可引发本病。《证治准绳杂病篇》中提到:‘“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此可知,上述因素均可引起颈椎退变,局部关节错位,局部筋伤,从而阻遏气机,瘀血痰湿阻滞,导致清窍失养,而引起颈颈椎病项疼痛。不良的站立及坐下的姿势,过度劳累,久立伤骨,以及运动中的慢性劳损会阻滞气机,从而引发本病。清代《张氏医通》中亦云:“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至头肩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指出长期低头伏案,颈部负荷过度可致颈推病,这己成为现今颈椎病发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病程日久,血瘀痰聚,累及肝肾督脉,病根深入,常缠绵难愈。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乃是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夹杂合而为病。在本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在标为风、寒、湿邪侵袭致经脉阻滯,气血不和,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3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颈肩部局限性的疼痛,沿神经根分布走行向肩部、上臂、前臂及手指,呈根性放射痛,疼痛范围与受累的脊神经根支配区相一致,疼痛可表现为酸痛、灼痛或点击样疼痛,疼痛可因颈椎过伸、咳嗽、腹内压力增加而加重,以疼痛为主,或以受累神经根的支配区域出现麻木感为主。另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有沉重感,酸胀、乏力,甚至不能持物,甚至肌肉萎缩,而颈肩部无明显疼痛感。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3.1经输不利型主症:头颈、肩背疼痛,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肌发僵,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或弦紧。兼症:头身沉重,肌肤麻木,四肢疼痛拘急发凉,得热则舒,苔白腻,脉弦紧。3.2经络痹阻型主症: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后颈部可能有条索状物或压痛,上肢沉重,无力,麻木,或有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等。舌质正常或偏暗舌体肥胖,有齿印,脉沉迟或弦滑。兼症:头身困重,转侧不利,手指胀麻,时热时凉等。3.3气滞血瘀型主症: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多为刺痛,颈痛固定不移,拒按,入夜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兼症:肢体串痛麻木,四肢拘急不利,全身症状可有头晕眼花,耳鸣重听,胸闷胸痛,失眠健忘等,烦躁惊惕,甚则面色不华,肌肉萎缩,发枯杂错。3.4痰瘀交阻型主症:头颈肩背疼痛,尚有痰湿之表现,如弦晕恶心,胸脘满闷,心悸,转颈时症状加重,甚至神昏猝倒,身重乏力,四肢麻,舌质暗胖,苔白腻,脉沉滑弦或细涩。兼症:头重如裹,咽喉梗塞不利。呕吐腹胀纳呆,或有耳鸣耳聋,视物模糊,肌肉萎缩,口千日苦,咽塞胸闷,烦躁,苔黄膩等。3.5肝肾不足型主症:颈肩背痛,肢体麻木无力,尚可见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头胀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形瘦肉闰,舌瘦少津,小便淋漓,少苔无苔,脉弦细弱,便秘或性功能障碍等兼症:头空胀,视物模糊,耳鸣重听,颧红盗汗,牙齿松动,咽于口苦,失眠烦躁,毛发不荣,肌肤胛错,四肢无力,肌肉拘挛。筋惕肉闰,头摇身颤,步履蹒跚,甚至瘫痪,阳痿不振,或四肢浮肿,肢端发凉,溲清便溏,畏寒神疲,舌胖暗,苔腻滑,脉沉迟无力。以上经输不利型、经络痹阻型、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交阻型皆为实证;肝肾不足型为虚证。4诊断患者的年龄,外伤史,症状、体征等,都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时,先观察颈部外形,个别颈椎病患者可因颈背部肌肉痉挛紧张而轻度强直,个别患者颈部轻度侧弯,可使对侧椎间孔扩大,从而缓解神经根的压迫。触摸颈椎时,以第七颈椎棘突定位,向上触摸以确定棘突的位置,检查棘突有无压痛,棘突两侧有无条索状硬结或压痛等。颈部活动功能检查时,嘱患者做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弯等动作。观察活动是否灵活,功能有无阻碍或受限。正常的颈部活动范围是:前屈时下巴可接触到胸骨锁骨关节区;后伸时鼻与前额的平面几近水平位置,但检查时应要求病人挺直腰,并防止胸脊和腰脊的活动。在前屈及后伸之间的活动范围通常是130°,测量时可让病人的牙齿中咬住一根压舌板来做指针。侧屈再加上轻微耸肩会让耳朵接触到肩膀,正常的侧屈范围是45*,可在牙齿间紧咬一根压舌板当作测量指针,在颈部椎关节粘连时,侧屈动作可能丧失。患者颈部若不向前屈曲则无法完成侧屈曲动作,表示寰椎与枢椎及寰椎与枕骨的关节可能有障碍。旋转的正常范围是各80°,压舌板可再用为测量指针,在颈部椎关节粘连时,转动通常受到限制而且疼痛。在临床检查中,神经根型患者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麻木和疼痛,称臂丛牵拉试验阳性。5推拿手法常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拿法主要分为理筋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理筋手法操作时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瘀活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转,牵抖,摇晃等手法,调和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最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手法,调和气血静脉。提端旋转整复手法作用的椎体较多,作用力分散,定点旋转整复手法作用范围较局限作用力集中。整复类手法可以纠正颈椎错位,纠正旋转移位的椎体,恢复关节突关节的排列,扩大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从而恢复颈椎内外平衡,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或代偿曲。对理筋类手法多根据经络的走行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位为主,手法宜轻柔细腻,其主要机制为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的作用,从而使临床症状逐渐得以缓解和消失,切忌粗暴操作。治疗的手法可分为松筋类手法和正骨类手法。松筋类手法是医生通过按、揉、捻等方法使痉挛僵硬的颈肩部肌群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疏经通络、宣通气血、缓急止痛的作用,达到调整颈椎外平衡的目的。正骨类手法是医生通过定点旋转、端提、摇晃等方法使旋转错位的颈椎得以纠正,使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得以增宽,修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达到调整颈椎的内平衡。运用手法治疗本病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认为其病变和中国传统医学描述的“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正骨、矫正与运动关节类手法具备纠正“骨错缝”“筋出槽”之独特效应,具有积极的病因病理上的治疗作用。推拿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作用主要在于:①疏通经络,止痛止麻。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压迫。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消除炎症、水肿等,解除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具体手法有摩、揉、点、松、扳法等,分理筋与正骨手法,前者注重摩揉点松,后者在上提颈部时,利用患者体重对抗牵引,进行多次间歇性拔伸和旋转,从而加强颈部血液灌注而改善症状。通过手法整复,能纠正对脊柱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的关节突关节的错动,松解软组织粘连,相对地扩大椎间孔。传统的手法治疗该病,是在颈部放松手法的基础上,再行颈部的拔伸旋转扳法,一般认为听到“咔塔”声是这一手法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手法治疗争议最大的是关于旋转手法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旋转手法是旋转至极限时,施以旋扳的力量以纠正错位的小关节,故椎动脉的受压几乎不可避免,对血管变异的患者容易引起意外。李氏等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86例,临床疗效显著。86例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8岁,其中40岁以上者占80%;病程最短2周,最长8年。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均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为:颈肩部疼痛,枕部及颈部酸痛并向上肢放射,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颈肌紧张,有明显痛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或有增生,椎间孔变小。CT、MRI可见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等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用滚颈、滚颈根,揉颈、揉颈根,拿颈,分筋、分项韧带、分颈肌,理筋,点穴,摇扳颈、提颈,端颈。术者在轻微来回旋转患.颈的间隙中骤然用力,使患颈极度环转,成功时可闻“咔嚓”响声。最后搓肩及上肢,点按曲池、合谷各3次,用抖法结束。以上手法操作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86例经治后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部及肢体活动正常)60例,占7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遇劳后出现轻度不适)20例,占2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遇劳后常反复发作)6例,占7%。总有效率为100%。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可以通过触摸颈部查出粘连部位及程度,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弹拨(分筋)手法以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同时现代生物力学理论及研究证实,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可引起颈椎病,运用手法可以使颈椎平衡恢复,且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刺激因子的吸收,从而促使有病理改变的组织恢复正常。6预防颈部的姿势决定着颈椎的形态结构,正确的姿势使颈椎保持一个正确的结构,则颈部活动自如有度,功能正常。如果姿势不正,长期则会导致颈椎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其功能活动,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学习时,看书30分钟要活动颈部,不能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作为休闲活动,也要注意姿势,尽量端正,不能躺着看使颈椎处于扭曲状态;睡眠时体位应使颈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床铺应保持脊柱平衡,以木板床为佳,应面朝上或侧身睡觉,不能趴着睡,同时,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般来说,枕头的最佳高度为10cm左右,枕头的最高处托扶颈部,而不是头部,颈部放于枕头上,能使头保持后仰姿势,侧身睡时使枕头与肩宽同高,颈放置在舒适角度。在初夏或晚秋户外休息时,应注意由于气温多变,易受凉而引起颈部肌肉痉挛或风湿性改变;应避免在空调环境下冷风持续吹向身体,尤其是头颈部,可造成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而诱发或加重症状。同时,室内环境过于潮湿,必然引起排汗功能障碍,并易由此引起人体内外平衡失调而诱发颈椎病,因此,应设法避免,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更应注意。结论1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中医病因:风寒湿邪、慢性劳损、姿势不良、外伤、脏腑亏乏。3关于伤科辩证:中医辨证:筋强、经络不通、骨错缝、、筋聚。4中医治则:松筋、通经、整复、展筋5疗法:推拿为基本疗法,推拿为主的综合疗法可以提高疗效,推拿加针灸为首选的综合疗法。6常用手法:首先用滚颈、揉颈、拿颈放松颈部;然后用分筋理筋、点穴疏通颈部经络;再用颈部端提法、颈部摇法、颈部扳法助动.整复;最后用揉法、拿法缓解疼痛。7注意事项:应慎用强力的端提法、摇法,扳法注意角度和力度,以免造成颈部骨折或脊髓损伤8医嘱: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注意日常生活中颈部的适当锻炼,注意睡卧姿势,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展望(1)本研究以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文献研究及导师知道后,自行拟定的治疗方案,需经临床实践来进一步探索修改。(2)本研究所涉及的测量、观察指标主要依赖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进行积分,由于患者个人耐受性、生活习性及感觉上的一些差异给评分带来了一定的差异,具有片面性,因此需进一步改善。(3)本研究仅证实综合疗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应症状及体征,说明其有协同增效作用,但未对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本研究仅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相关研究,未涉及其他类型的颈椎病,且观察时间偏短,若条件允许将深入探讨。参考文献[1]王晓升.中医推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日照东港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教师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河北唐山高新区选聘教师考试真题
- 2024年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招聘考试真题
- 恩施市福牛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新能源项目成本评估与风险控制措施
- 语文教研计划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活动安排计划
- 高一第一学期科技创新项目计划
- 2025年年4K超高清合作协议书
- 2023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单招考试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电子制造技术-电子封装》配套教学课件
- 二月份循证护理查房课件
- 粉笔国考行测模考大赛第八季
- JJF(湘) 09-2018 纯水-超纯水系统监测仪表(电导率)计量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大一下【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 延安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 尾矿库筑坝施工组织方案
- 中药斗谱排序
- 数学建模“如何进行人员分配”问题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