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江博骏公学瑾瑜诗词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学习目标1.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诗词中的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解答古诗词炼字题的技巧。(难点)3.体会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重点)学习目标1.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饮酒(其五)陶渊明饮酒(其五)陶渊明3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他开创了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饮酒》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本诗是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此诗凭着浅显的语言、精妙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诗史上广为人知的名篇之一。背景材料《饮酒》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5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6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问题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7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8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94.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4.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10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诗人鄙视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洁人格。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11写作特色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句不事雕琢,神韵独具,如“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抒情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明了诗人隐居的情境。三者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写作特色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12

春望杜甫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

春望杜甫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13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他“杜工部”“杜少陵”等。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约1400首诗保留下来。他的诗像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代表作品:《春望》《登高》“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14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别离妻儿孤身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半途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像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京城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音讯隔绝,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忧国思亲,感时恨别的五言律诗----《春望》。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在15杜甫诗歌风格特色------“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杜甫诗歌风格特色------“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内容深16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朗读方法提示:中速、低沉、节奏和重读:如图上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春望杜甫zān感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春望五言律诗首联:对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18

内容探究前四句。诗人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视野从山河到满城草木,到花鸟。

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内容探究前四句。诗人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视野从山河到满19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春望所见,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望之景:山河、城、草木。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品味赏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春望所见,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既点明写作背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王朝霞专项七2、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用得好,“深”字写出了沦陷的国都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这两个字都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王朝霞专项七2、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王朝霞第六单元突破卷24题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品味赏析

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品味赏析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春景,诗人无心23品味赏析名校课堂9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1、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恨别”(恨别家人)之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品味赏析名校课堂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24品味赏析2、借景抒情,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出诗人“感时”“恨别”之悲,(“以乐景衬哀情”。)名校课堂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品味赏析2、借景抒情,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25“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的珍贵、难得,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王朝霞第六单元突破卷25题

“家书抵万金”一句传颂千古,请对其做简要赏析。品味赏析“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的珍贵、难得,真切的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讯的境况。尤其是“家书抵万金”一句,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音信久盼不至时诗人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思念之情,很自然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品味赏析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名校课堂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名校课堂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问题探讨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问题探讨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29主题归纳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主题归纳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内容结构望感时恨别忧国思家春望盼所见所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盼所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春城败象饱含感慨【翘首望景】心系亲人充满离情【低头沉思】内容结构望感时恨别春望盼所见所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名校课堂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国家安定。名校课堂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32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33写作特色

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繁华的京城尚且如此,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三、四两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予无限悲伤之情。(1)寓情于景,情景相融写作特色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

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面对破碎的山河,荒芜的城垣,诗人悲痛不已。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更增添了他的愁绪。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令人“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自然的永恒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形成鲜明的对照),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获得了艺术的体现。“烽火”“家书”两句是“感时”的内容和“恨别”的原因,诗意又深入了一层。最后一个“不胜簪”的典型细节,含蓄而又余味无穷,使人感到诗人已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忧国悲己之情真挚感人。仔细体会全诗深沉的意境,可以略窥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意境深沉,韵味无穷写作特色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

《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总结《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36雁门太守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李贺37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38背景材料

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据历史记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李光颜身先士卒,冲出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雁门太守行》就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背景材料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39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作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40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4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译:敌军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4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1.角:军中号角。2.燕脂:胭脂,色深红。译: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1.角:军中号角。2.燕脂:4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临:动词,抵达。2.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译:红旗不展,驰援部队悄悄抵达易水边,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临:动词,抵达。2.声不4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2.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译: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高举宝剑,甘愿为君王战死沙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45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问题探究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46主旨归纳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主旨归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47写作特色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黄色、胭脂色、紫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层次性。他还把性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写作特色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482.奇诡而又妥帖。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出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十分妥帖。唯其奇诡,愈觉新颖;唯其妥帖,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富有情思的意境。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49赤壁杜牧赤壁杜牧50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抒情小诗立意高远,清俊流丽;时政之作简洁明快,感慨深沉。杜牧尤擅七绝,在晚唐成就颇高。其散文以《阿房宫赋》名世,状物抒情,骈散兼用,自有特色。著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51

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东吴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背景材料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对52赤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赤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53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问题探究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54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55主旨归纳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吐露心中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主旨归纳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诗人的感56写作特色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历史往事,想到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破灭,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这种写法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写作特色借物兴感,以小见大。57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58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59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60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词语解释: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恳切。

走进课文渔家傲词语解释:走进课文61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词语解释: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

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蓬,蓬草。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62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632.“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2.“仿佛梦魂归帝所”。64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65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66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7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请结合《渔家傲》一词的写作背景谈谈。问题探究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请结合68(1)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是像李清照那样有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想借它表达自己的烦闷心情,她要求解脱,渴望有广阔的精神世界。(1)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是像李清照69(2)《渔家傲》这首词中流露出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能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寻求出路。这是她在生活重压下的反抗呼声。(2)《渔家傲》这首词中流露出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70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主旨归纳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71写作特色意境壮阔,气势磅礴。

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下阕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来抒发胸臆。最后词人表示要像大鹏鸟一样乘风高飞,奔向缥缈的仙山,寻求幸福。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写作特色意境壮阔,气势磅礴。7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7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一剪梅74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75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李清照的诗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76谢谢您的观看谢谢您的观看诗词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江博骏公学瑾瑜诗词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学习目标1.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诗词中的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解答古诗词炼字题的技巧。(难点)3.体会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重点)学习目标1.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饮酒(其五)陶渊明饮酒(其五)陶渊明80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他开创了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饮酒》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本诗是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此诗凭着浅显的语言、精妙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诗史上广为人知的名篇之一。背景材料《饮酒》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82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83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问题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84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85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864.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4.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87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诗人鄙视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洁人格。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88写作特色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句不事雕琢,神韵独具,如“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抒情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明了诗人隐居的情境。三者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写作特色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89

春望杜甫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

春望杜甫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90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他“杜工部”“杜少陵”等。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约1400首诗保留下来。他的诗像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代表作品:《春望》《登高》“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9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别离妻儿孤身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半途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像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京城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音讯隔绝,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忧国思亲,感时恨别的五言律诗----《春望》。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在92杜甫诗歌风格特色------“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杜甫诗歌风格特色------“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内容深93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朗读方法提示:中速、低沉、节奏和重读:如图上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春望杜甫zān感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春望五言律诗首联:对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95

内容探究前四句。诗人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视野从山河到满城草木,到花鸟。

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内容探究前四句。诗人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视野从山河到满96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春望所见,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望之景:山河、城、草木。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品味赏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春望所见,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既点明写作背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王朝霞专项七2、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用得好,“深”字写出了沦陷的国都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这两个字都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王朝霞专项七2、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王朝霞第六单元突破卷24题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品味赏析

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品味赏析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春景,诗人无心100品味赏析名校课堂9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1、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恨别”(恨别家人)之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品味赏析名校课堂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101品味赏析2、借景抒情,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出诗人“感时”“恨别”之悲,(“以乐景衬哀情”。)名校课堂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77张ppt)品味赏析2、借景抒情,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102“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的珍贵、难得,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王朝霞第六单元突破卷25题

“家书抵万金”一句传颂千古,请对其做简要赏析。品味赏析“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的珍贵、难得,真切的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讯的境况。尤其是“家书抵万金”一句,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音信久盼不至时诗人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思念之情,很自然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品味赏析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名校课堂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名校课堂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问题探讨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问题探讨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106主题归纳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主题归纳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内容结构望感时恨别忧国思家春望盼所见所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盼所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春城败象饱含感慨【翘首望景】心系亲人充满离情【低头沉思】内容结构望感时恨别春望盼所见所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名校课堂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国家安定。名校课堂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109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110写作特色

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繁华的京城尚且如此,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三、四两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予无限悲伤之情。(1)寓情于景,情景相融写作特色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

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面对破碎的山河,荒芜的城垣,诗人悲痛不已。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更增添了他的愁绪。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令人“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自然的永恒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形成鲜明的对照),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获得了艺术的体现。“烽火”“家书”两句是“感时”的内容和“恨别”的原因,诗意又深入了一层。最后一个“不胜簪”的典型细节,含蓄而又余味无穷,使人感到诗人已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忧国悲己之情真挚感人。仔细体会全诗深沉的意境,可以略窥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意境深沉,韵味无穷写作特色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

《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总结《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113雁门太守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李贺114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115背景材料

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据历史记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李光颜身先士卒,冲出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雁门太守行》就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背景材料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116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作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117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11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译:敌军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11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1.角:军中号角。2.燕脂:胭脂,色深红。译: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1.角:军中号角。2.燕脂:12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临:动词,抵达。2.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译:红旗不展,驰援部队悄悄抵达易水边,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临:动词,抵达。2.声不12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2.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译: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高举宝剑,甘愿为君王战死沙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122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问题探究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123主旨归纳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主旨归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124写作特色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黄色、胭脂色、紫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层次性。他还把性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写作特色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1252.奇诡而又妥帖。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出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十分妥帖。唯其奇诡,愈觉新颖;唯其妥帖,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富有情思的意境。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1课件126赤壁杜牧赤壁杜牧127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抒情小诗立意高远,清俊流丽;时政之作简洁明快,感慨深沉。杜牧尤擅七绝,在晚唐成就颇高。其散文以《阿房宫赋》名世,状物抒情,骈散兼用,自有特色。著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128

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东吴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背景材料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对129赤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赤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130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问题探究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131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132主旨归纳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吐露心中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主旨归纳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诗人的感133写作特色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历史往事,想到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破灭,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这种写法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写作特色借物兴感,以小见大。134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135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136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137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词语解释: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恳切。

走进课文渔家傲词语解释:走进课文138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词语解释: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

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蓬,蓬草。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139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即银河。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