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成考专升本政治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命题表达的哲学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论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观点
2.党内矛盾和斗争基本上是()
A.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路线斗争D.阶级斗争
3.科学发展观的简明概括是
A.经济社会共同发展B.三个文明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科学发展观
5.
第
12
题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6.“三个有利于”是【】
A.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B.判断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工作成绩优劣的根本标准
D.判断道德善恶的根本标准
7.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A.革命B.政治运动C.改革D.阶级斗争
8.2007年9月24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A.和谐网络,优质服务B.健康网络,优质服务C.和谐网络,品质服务D.健康网络,品质服务9.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A.A.学生运动B.工人运动C.农民运动D.市民运动
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
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C.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
11.经济基础是指
A.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
B.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1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A.半社会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C.共产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
13.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改革开放B.民主法治C.农村城市协调发展D.东部西部协调发展
14.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5.阶级的本质是
A.社会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文化关系D.社会心理关系
16.
第
24
题
国家在本质上是()
17.以下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①放弃了反对霸权主义②更广泛参与世界事务③开展全方位多边友好交往④更重视经济、文化合作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③④
18.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工人问题
B.知识分子问题
C.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D.农民问题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A.合议制B.民主集中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20.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社会主义建设D.第三世界兴起
2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辩证否定D.普遍和特殊、个别和一般、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22.认识的本质是()A.A.能动反映B.自由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
2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24.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包括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5.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26.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坚持关系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27.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A.A.进步和保守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相互制约和转化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9.
第
17
题
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3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是()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D.主观主义二、多选题(10题)3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32.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3.决定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
B.社会主义不存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
C.社会分工的存在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因为()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3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3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7.下列不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是()
A.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
C.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在社会经济中已不占统治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3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3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40.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三、判断题(5题)41.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组织形式。4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44.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5.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典型表现,可以取代人的意识。四、辨析题(2题)46.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47.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
五、论述题(2题)48.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辩证关系。
49.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2题)50.
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51.材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B
6.A本题考查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7.C本题考查的是解放生产力的途径。在社会主义阶段,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8.C
9.A审题时,注意“第二条战线”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10.D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故选“D”。真象和假象不存在稳定和多变之分;假象也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
11.D
12.B
13.A
14.A
15.A
16.D
17.C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历来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而是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广泛的友好关系。
18.D
19.B
20.A
21.B
22.A
23.D
24.D
25.D历史知识,要记住。
26.D选项“A”完全不符合题目要求,“B”、“C”内容不全面,只有“D”符合题意。
27.C
28.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9.C
30.A
31.ABCD
32.BCD
33.CD
34.BCD
35.ACD
36.ABCD
37.BCD
38.ABC
39.BC
40.ABCD
41.Y(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共性部分,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42.Y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亦即政体,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它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好的组织形式,体现在:(1)它全面、直接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组织全体人民建设新社会,摒弃了独裁制度和西方议会制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不相适应的弊病。(2)它决定了我国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
43.Y(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44.N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能认为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由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说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和延缓作用。
45.N(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但是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意识,其原因是:第一,人工智能属于无意识的机械或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智能活动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更不能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第三,与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46.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2)事实证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不矛盾的。人们越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越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相反,违背客观规律,肓目蛮干、任意妄为,不仅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7.错误。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满足与贡献的统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必须投身到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中去。脱离社会、脱离人民群众,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48.(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观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
(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发展。社会存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加速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同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确程度,以及群众对它掌握的深广程度。
(4)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或者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都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割裂,都是错误的历史观。
49.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能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党能正确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下,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揭开中国革命历史新的一页;才能从实际出发,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认真研究和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创建一块块革命根据地,并使这些“星星之火”逐步成为“燎原之火”;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素质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奠定坚强的武装力量的基础。(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都密切联系于武装斗争这一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解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因此,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50.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行业数据分析师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法律顾问招聘面试模拟题及法律实务解答
- 2025年销售主管竞聘考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申报校级品牌专业课件
- 管网维护管理制度
- 甲状腺学习课件
- 甲流病人护理课件
- 14课母鸡教学课件
- 办公室教学课件
-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 2025年健身教练专业试卷-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复习指南
- 家政就业安置合同范本7篇
- 技术经纪人(初级)考试试题(附答案)
- 内审首次会议上的讲话
- 砖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的管理措施
- 西安26中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 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电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高中英语考纲3500词之核心词汇讲与练
- 2024光伏并网柜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