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病害生理与植物抗病性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病害生理与植物抗病性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病害生理与植物抗病性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病害生理与植物抗病性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病害生理与植物抗病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作人:郭茜314560304314级中药(zhōngyào)资源与开发2班10.7病害生理(shēnglǐ)与植物抗病性第一页,共十九页。本节内容(nèiróng)1、病原物对植物(zhíwù)的危害2、植物抗病的形态生理基础3、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措施第二页,共十九页。明确(míngquè)概念植物病害:致病生物与寄主(感病植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或降低了产量和品质,甚至引起植物死亡的现象。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真菌、病毒、细菌、类菌原体、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80%病害是石油真菌寄生引起。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侵袭(qīnxí)的抵抗与忍耐能力。第三页,共十九页。病原(bìngyuán)物对植物的危害1、水分子平衡失调2、呼吸(hūxī)速率升高3、光合作用下降4、激素发生变化5、同化产物运输受阻第四页,共十九页。1、水分子平衡(pínghéng)失调植物首先表现为水分平衡失调,出现萎蔫、猝倒等症状。主要原因:a、病原物破坏植物根系,吸水能力降低;b、病原菌破坏原生质结构,细胞膜透性加大,蒸腾失水(shīshuǐ)加快;c、病原菌侵染后,寄住产生大量树胶,粘液类物质,堵塞木质部,水流阻力增大。第五页,共十九页。2、呼吸(hūxī)速率升高染病植物的呼吸速率往往比健康植株高10倍。主要原因:a、细胞正常结构破坏,酶与底物直接接触,呼吸酶活性增强(zēngqiáng);b、染病组织附近的糖类集中到染病部位,呼吸底物增多;c、由于呼吸强烈,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染病组织的温度升高,促进呼吸;d、呼吸途径转向磷酸戊糖途径,多分氧化酶活性增强。第六页,共十九页。3、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下降染病植株光合作用降低。主要原因:a、叶绿体结构收到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b、叶绿体内相关(xiāngguān)酶活性下降,CO2同化速率降低。第七页,共十九页。4、激素(jīsù)发生变化植物染病后的某些病害性状,如形成肿瘤、偏上生长、生长速度猛增等都与植物激素变化有关。组织在染病过程中某些激素明显升高(shēnɡɡāo),其中IAA最为突出。第八页,共十九页。5、同化产物运输(yùnshū)受阻植物染病后,同化产物(chǎnwù)较多地运向染病部位,与染病部位组织呼吸升高一致。(水稻、小麦功能叶染病后,严重影响光合产物输出,造成子粒充实,产量下降)第九页,共十九页。5、同化产物(chǎnwù)运输受阻植物染病后,同化产物较多地运向染病部位,与染病部位组织(zǔzhī)呼吸升高一致。(水稻、小麦功能叶染病后,严重影响光合产物输出,造成子粒充实,产量下降)第十页,共十九页。植物(zhíwù)抗病的形态生理基础1、形态结构屏障(píngzhàng)

2、氧化酶活性增强3、组织局部坏死4、抑制物质产生5、系统获得性抗性第十一页,共十九页。1、形态结构屏障有些植物组织表面有蜡被,叶毛可以(kěyǐ)组织病原菌到达角质层,减少侵染。2、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被侵染时,该部分组织的氧化酶活性加强,以抵抗病原物。第十二页,共十九页。3、组织局部坏死有些病原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在死细胞中不能生存。抗病植株的细胞与这类病原菌接触后,受侵染细胞附近产生活性氧。发生超敏反应,被侵染的组织坏死,导致(dǎozhì)病原体死亡,以限制病原物的扩散和蔓延。第十三页,共十九页。4、抑制物质产生对病原物有防御反应a、木质素寄主细胞壁在感染病原菌后的木质化作用,限制了水和营养物想病原菌的扩散,并增强病原菌的酶溶解作用。b、植保素

在受侵染细胞周围积累,形成坏死斑,起屏障(píngzhàng)作用,其产生速度和积累的数量与抗病程度有关。第十四页,共十九页。c、抗原蛋白(I)病程相关蛋白或病原相关蛋白(PRP)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PRP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与植物的过敏反应、系统抗性之间密切相关。(II)几丁质酶水解许多病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III)葡萄糖酶直接破坏(pòhuài)病原菌细胞,也可诱导其他防卫反应酶系统(如PAL等)对病原菌有一定毒性第十五页,共十九页。d、酚类化合物健康植株体内含大量对病原菌有毒性的酚类化合物e、有机(yǒujī)硫化合物对病原菌抑制和溶菌作用第十六页,共十九页。5、系统获得性抗性植物某一部分受病原体侵染,不只是局部(júbù)抗性增强,也把防御广泛病原体的能力扩散到全株,这种现象被称为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原始侵染几天后,SAR就会发展,增加某些防御化合物水平。第十七页,共十九页。提高植物(zhíwù)抗病性的措施1、培育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shīféi),增施磷、钾肥;3、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4、保证田间通风,降低温度;5、施用生长调节剂(水杨酸、乙烯等),诱导抗病基因表达。第十八页,共十九页。内容(nèiróng)总结制作人:郭茜。b、病原菌破坏(pòhuài)原生质结构,细胞膜透性加大,蒸腾失水加快。b、染病组织附近的糖类集中到染病部位,呼吸底物增多。c、由于呼吸强烈,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染病组织的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