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各科考点汇总_第1页
高考理综各科考点汇总_第2页
高考理综各科考点汇总_第3页
高考理综各科考点汇总_第4页
高考理综各科考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1.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由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号,方向与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3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a糕,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必我施Z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口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口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vo+ai位移公式:x=Vot+3t2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2・v°2=2ax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公式/=研安1必这点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I)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若质点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vX?、X3、...、Xj|-2xXn.|、Xu©①X1rxz=aT2,这是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也是计算加速度的一种方法。②其变形式为a用鼻,其中m、n是相等时间内位移段的序定(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外/2=乒客,且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总有VX>VI。2 2活学巧用在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可采用化小段为大段的方法,如图所示。wm.」一「j巧i%j?~* ^将XI、X2、X3合成为dl,将X4、XSsX6合成为dz每段位移对应时间为3T.则a部一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宜线运动的推论⑴时间等分点:①各时刻的速度之比为I:2:3:…②各时刻的总位移大小之比为12:2?:32:...③各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I:3:5:…(2)位移等分点:①各分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I:鱼:遍:…②到达各分点的时间之比为I:V7:O:…③通过各段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V2-1):(V3-V2):...活学巧用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4.卜一抛具行对称件(1)从某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下落到该点的时间相等:l|.=t卜;(2)上升时经过某点的速度与下落时经过该点的速度大小相等:v上=V下; 2(3)上升的最大高度H〃,嗡。5Vt图象可以直观形象地%力述匀变速宜线运动,v・t图象乜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用面积发示物体的位移.还有x-t图象石-t图象等。必亮点3力的合成与分解(H)L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关系,合力可能大丁,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还可能等于分力。其中IRCIWF合力42。.力的分解方法: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分解的最小值:若已知卜的大小和方向及•个分力艮的方向,则另一个分力F?取最小值的条件是却1.&。

必♦点4共点力的平衡(H)1.平衡状态:物体处吞砂工卧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平衡条件:F『0或卜戈Io3.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亦如方法:(I)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通过两个力的合力求出第三个力。(2)图解法:分析物体受三个力的动态平衡时,如果其中•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大小、方向的变化时,可平移三个力构成,个动态的矢量三角形。(3)解析法:分析物体受三个力的动态平衡时,若出现宜角三角形,常用三角函数去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再根据角度的变化进行分析。(4)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合力为专时,各力在x、y轴上分量的代数和为零,即£F、=OAF「Oor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H)L牛顿第•定律;(1)•切物体总保拧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前止状态,宜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牛顿第♦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4)注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所体现的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门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牛顿笫:定律①表达式2.牛顿笫:定律①表达式F=ma,式中的F为合力。②由该定律可知,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即加速度与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力与加速度具有因果关系。力是产牛.加速发的原因。③利用牛顿第:定律解题常用的方法行止交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④应用牛顿笫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问题时,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桥梁——加速度加i好受力分析示意图和运动轨迹草图。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条宜线匕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通过转移研究对象,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反过来求待求力.型例题

1.(2017陕西宝鸡高三质检)如图所示,质读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杆的A端用较链固定,光滑轻质小滑轮在A点正上方,杆的B端吊一重力为G的重物.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慢上拉,在杆达到竖直前(杆和绳均未断),关于绳子的拉力F和杆受到的弹力F.v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4F变大 8F4F变大 8F变小CFn变大 DF'变小2.曲线运动天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独立性:・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各分运动独匕进行,日不影响,合运动由几个分运动登加而成、(2)等时性:若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e注意①运动合成时,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②合运动是物体的实际运动。③合运动的运动性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是匀速宜线运动Q•个匀速宜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宜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为匀变速运动、当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H).平抛运动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境:②只受重力,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门由落体运动。3.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项目水平分运动竖直分运动合运动速度一大小V、=V0Vy=glV=Jvx2+Vy2方向X轴正方向y轴负方向tan。区•:大小X=Voty=^&2h幻x2+y2方向x轴jE方向y轴负方向tan(d=^-2Vo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II).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瓦相吸引的,其公式为p=G上詈,式中G为引力常量£=6.67乂10川Nn向*是由卜文迪许通过内种实验测得的..离地面高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G1%,3,天体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把大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瞿=m32r=m(半/•尸m(2箱2r应后时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2)研究天体运动时,一般不考虑天体H转因素的影响,而认为物体在某天体表面的重力大小等于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二G智,整理得GM=gR5此式常称为黄金代换公式。.天体质量M、密度p的估算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lllGMni4rr~zq47rMM3ttr3"[二,人.”1,4K、「4m7rR得M-=—=汴>Rc)为大体的半径)。KI UIv初Ro 5Ho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Ra则pT,他♦克他♦克10环绕速度(II).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的关系(I)lll =m亍得v=所以r越大)越小。(2)lllG号Lm3/r得所以「越大期越小。(3)lllG等车r得T=鹃手,所以r越大,T越大。.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在赤道上方某•高度匕运行©所有地球同步卫星,除「本身质量可能不同外,其他物理量都是相等的,例如周期、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等都相等。,三种字市速度(I)第•宇宙速度(环绕速度)、尸7.9km、,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⑵第二宇宙速度:V2=1L2加,,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3=16.7%加儿是物体换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型例题1.(2017江西南昌模拟)军疗演习中,M点的正上方离地H高处的蓝军E机以水平速度V1投掷一颗炸弹攻击地面目标,反应灵敏的红军的地面高炮系统同时在M点右方地面上1\1点以速度、2斜向左上方发射拦截炮弹,两弹恰在M、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过炸,不诃空气阻力,则发射后至相遇过程(04两弹飞行的轨迹重合8初速度大小关系为V1=V2 j 4C拦假弹相对攻击弹做匀速宜线运动 〃“一〃〃汉.n两弹相遇点一定在距离地面高度处解析两弹在用、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只能说明末位置相同,不能说明运动轨迹重合,故A错误。由于两弹恰在河、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说明它们的水平位移大小相等,又由于运动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同,即fcos9N所以均13故B错误。两弹都只受到重力,都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相同,所以拦截弹相对攻击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根据题意只能求出两弹运动时间相同,但不知道拦截炮弹竖直方向初速度的具体值,所以不能判断两弹相遇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所以D错误,注意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取决「物体运动的路程,不是位移.①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摩擦力既可对物体做正功,也可对物体做负功。〃.在相〃•间存在静摩擦力的系统内,•对静摩擦力做功之和为零,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在相氏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净功为负值,在数值卜.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时位移的乘积.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可以一个做正功,另•个做负功或不做功。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部做正功或都做负功。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和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写©(2)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Q①功率定义式:P二学。所求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②功率计"式:P=Fvescu其中a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电盲点17动能和动能定理(II)物体的动能表达式曰Wmv2,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只与物体的状态有关.动能定理表达式W=1mv22-gmv/o说明:①研究对象是单,物体,右时也可以是系统°②W是外力功,包括自身重力。③合力功由W^Wi+W2+W"…或Wc=FN来计驾。④/Ea.是功能增量550、/E『0、NES0分别衣示功能增加、不变和减少心育怠1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H)⑴重力势能E/mgh,式中的h是物体相对专势能面的高度,它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2)全力做功将引起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多少正功,电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强力做多少负功,密力势能就增加多少,Wr;=dE0.必杳力必杳力1S必■点必■点1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II)(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冲学阶段常见的功能关系行:①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②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③合外力做功等于功能的变化(动能定理);④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⑤一对相(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等「系统指加的内能(摩擦生热);⑥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HI & 心•点X ―一 ,一(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系统内垂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丘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①可任选两个状态(•般选择过程的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机械能相等,即E1=E?,利用E|=E?建立方程需要选择专势能面。②系统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减少多少,功能就增加多少,反之亦然,即③系统内某•部分机械能减少多少,另•部分机械能就增加多少,即1E|=・zfE2。&•点15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I)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枳,p=mv。动量是矢密动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2)动量定理①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②表达式:F合尸mv'・mv(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①p'p,其中p'、p分别衣示系统的末动量和初动量。②m[V]+m2V2=2V③皿=dp;,必式衣明:占而个相”: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时,系统内褊个物体动量的变化必定大小相等,方响相反(或者说,♦个物体动量的增加量等于另•个物体动量的减少量).

(4)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Q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甫力等。外力比相片作用的内力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里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I)(1)碰撞问题的分类①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②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③完全1F•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2)碰撞问题应同时遵守三条原则①动量守恒,即P1+P2=Pl'+Pf②动能不增加,即E"Em2Ed+E后或如v/或如v/+gm2V2.1l2J,>-m\V\-+-O12V2J 4③速度要符合物理情景“碰撞前两物体同向,则v#>v如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定增大,11"而NwK力.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典型例题1.(2017吉林普高调研)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0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为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确的是(D)AA/W4在以后的运动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水平方向动量始终保持某一确定值不变8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C全过程小球和槽、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D小球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但小球不能回到槽中青点16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强度(II)(1)电场强度:定义式为E],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为E=k*Q为场源电荷的电荷量。匀强电场E*,式中的d指的是沿电场强度方向上的两点间的距离。(2)方向:与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3)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的切向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电场线疏密及示电场强度的大小°(4)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电场力的方向指向带电粒了•运动轨迹的穹曲方向JL与电场线的切向在一条直线上.必*点19电势能、电势(I)电势差(H)(1)电势能大小比较:①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小项电荷在:电势高处也势能小,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②依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2)电势:①选好专电势点后,某点的电势就是该点与专电势点问的电势差◊②沿电场强度方向(或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③电势与电场强度没行必然的联系,电场强度大,电势不•定高,电势为专,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反之亦然。(3)也势差:定义式为Uab-智、与专电势点的选取无关,“产-Ui(4)等势面:电场中由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其特点行:①等势面,定与电场线垂立;②在同,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必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II)(l)U=Ed»d是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2)在同•直线匕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2.如图所小,小、r放置.的平行金胭板之间电压大小为U&禺为d,其间还行垂立纸面向里.的勾强磁场。质量为m、电荷K为+q的带电粒子,以水平速度V。从平行金属板的正中间射入并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乂垂直射入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竖立向上的匀强电场J【・边界a、b间的宽为L(该电场啜立方向足够K),电场和磁场都行理想边界,H粒子所受重力不计,求: ~2T(1)该带电粕了•在a、b间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匀强磁场对该带电粒子作用力的大小F;(3)该带电戕子到达边界b凶的速度大小v。答案(喈(2泮»小/+(鬻)2解析(1)电场力F2=韭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逅。mm(2)该粒子受力如图所示。电场强度臼=?电场力=qEi根据平衡条件尸=~解得产二华。d(3)该带电粒子到达边界b的时间为攻)竖直方向的速度为、/=。/=也所以此时带电粒子的速度大小为MJ+"J=川+噌孔5.磁场和带电粒子在磁场

和复合场中的运动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II)(1)磁场:磁场是磁极(电流)周用存在的,种特殊物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也流)有磁场力的作川。串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入其中的磁极(也流)有磁场力的作川。串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F=BIL,式中F、B、I要两两垂宜、L为导线的行效长度。闭合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的矢量和为专。①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伸升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宜,并IL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4U上磁感线垂宜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1.(多选)右图为网柱形区域横截面,在没有磁场的情况"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某一初速度沿截面宜径方向入射时,穿过此区域的时间为t:若该区域加沿轴线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带电粒子仍以同一初速度沿截面宜在入射,粒子飞出此区域时,速度方向偏转了奇。根据上述条件可求得的物理量有(CD)4带电粒子的初速度8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带电粒子的比荷解析无磁场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圆柱形区域的半径为凡,则有“半,而有磁场时,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半径公式可得心胃,由几何关系得,圆磁场半径与圆轨道半径的关系为/?=6网由以上各式可得5=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7=翳二遍可,由于不知圆柱形区域的半径,因此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无法求出,初速度也无法求出,故C、D正确。2.(2017湖南衡阳联考「太空粒子探测器•,是由加速装置、偏转装置和收集装置三部分组成的,其原理可简化如图所示,辎射状的加速电场IX域边界为两个同心园Ml心为O,外圆的半径Ri=2九电势(Pi=50匕内【员I的半径R?=l/〃,电势6=。,内圆内行磁感应强度大小B=5X10・?八方向垂直纸面向粗的匀强磁场,收集薄板MN与内网的•条直径重合,收集薄板两端M、N与内网间各存在狭缝。假设太空中漂浮若质量m=L0XIOm依、电荷量q=4XI041的带正电粒子,它们能均匀地吸附到外圆面匕并被加速电场从静止开始加速,进入磁场后,发生偏转,最后打在收集薄板MN上并被吸收(收集薄板两侧均能吸收粒子),不考虑粒子相4间的碰撞和作用。

⑴求粒子刚到达内圆时速度的大小:(2)以收集薄板MN所缶的贪线为轴建立如图的平面百角坐标系.分析外国哪些位置的粒r将在电场和磁场中做周期性运动。指出该位置并求出这些粒子运动一个周期内在磁场中所用时间。答案(l)2xio4m/s(2X0.2m).(2m,0),(0「2m).(-2m.O)]乂10.解析⑴带电粒子在电场后被加速时,自动能定理可知以/如心0陛「2x104m/So陛「2x104m/So\lm(2)粒子进入磁场后,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不发生偏转,有(/奶乎解得厂1.()m因为「”2.所以白几何关系可知,从收集板左端贴省收集板上表面进入磁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后.射出磁场,进入电场,在电场中先减速后反向力口速,并返回磁场,如此反复的周期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兀T型=母解得丁争1(尸svqB 2粒子进入电场的四个位置坐标分别为(0.2m).(2m.0).(()「2m),(-2m,0).电路电磁感应交变电力(3)闭合电路的U-I图象在U-I坐标系中,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线是直线,如图所示。图线纵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横截距表示短路电流:斜率表示电源内阻,且斜率越大内阻越大,斜率越小内阻越小。kU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II)(1)内容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网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公式E=t第。(2)两种形式:①网路与磁场垂直的面积S不变,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则加)=zJBS。此时对应感生电动势£=喏5此式中的当叫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等于B・t图象切线的斜率。若笫是恒定的,即磁场是均匀变化的,那么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就是恒定的。②磁感应强度B不变,网路■磁场垂直的面积发生变化厕/l=B/S。此时对应动生电动势E=n唠4S的变化是由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所致,比如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交流电动势就属于这种情况。(3)段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5/〃O。楞次定律(H)(I)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还可衣述为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或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阻碍,’不是阻止,总是“阻碍,不是有时阻碍,有时不阻碍。感应电流的磁场不会阻止原磁场的变化,只能使原磁场的变化被延缓,如果原磁场不变化,即使原磁场再强,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体现。(3)楞次定律中“阻碍”的主要表现形式①阻得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②阻碍相对运动①阻得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②阻碍相对运动“来拒去留";③使线圈面枳石扩大或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④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一〃增反减同工2.(2017江西南昌模拟)如图所示,一个有矩形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三知形闭合导线框.由位咒1(左)沿纸面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取线框刚到达磁场边界的时刻为计时起点(1二()),规定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图中能正确反映线框中电流与时间关系的是(A)解析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磁通量向里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得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外,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电流应为正方向,故B、C错误;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线框有效的切割长度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由/:‘4.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线框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线框穿出磁场的过程,磁通量向里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得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里,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电流应为负方向;线框有效的切割长度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由“秘匕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故A正确,D错误..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氢原子光谱(1)(1)氢原了•光谱纹是最早发现并进行研究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示:式中:m=l,2,3,…对每一个m,行nhm+l.m卜2,m卜3,…构成一个谱线系。R=L10xl07〃尸(里德伯常量)。(2)巴耳末系:巴耳末系是氢原r•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3-&Xn=3,4,…)。八Zn4MU3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I)(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了的中心有•个原了核,它集中r全部亚电荷和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该学说的实脸基础是〃粒子散射实验:用。粒子方山•金箔,发现大多数〃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偏粘,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个别的发生反弹。(2)玻尔理论①轨道量子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②能量:星了•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③跃迁假说:原子从•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辎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v=Em・En(m>n)。(3)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朱n=123,…),其中巳为基态能量,片“3.6e匕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峭力(1)=123,…),其中力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件储=0.53X13。〃%③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n E/cV00 r r -rr0-0.54-0.54-0.85-1.51-3.4-13.6结合能、质量亏损(I)(1)结合能:由于核力的存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定的能量原了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多的能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2)质&亏损:组成原了•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录之差叫核的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E=mc2/E=/mc2。名置G36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I)⑴币核的裂变: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袭击而分裂成质发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如铀235的裂变反应为:;U+/一第心+婢m+3徐,(2)轻核的聚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4:成一个较大的原了核的核反应。如一个笊核和维核结合成一个艮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的聚变反应.即》+济7"。+柄、由「轻核的聚变需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It点373.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I)(1)光了•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是•份•份的,每•份叫・个光子「个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即E=hv0说明光具有粒子性。(2)光电效应的规律①任何•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心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或者等于心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e③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的,发生的时间•般不超过10%。④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mv^hv-W。或E^hv-W。;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h=6.63X10小2.(多选)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他,再利用求和延的核反应获得能卮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f:Hc+qH+4.9Me/和1XT7.6MeVb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D)4X是中子正丫的质手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仃质法与损。.笊和瓶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解析设;X、/Y.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44X-3,2+3二4+4.2〉》=27,1+1=2卜乙可得力=146,Z=0.Z'=3.故X是由子,Y是;Li.A正确;由;Li知Y的质子数、中子数都是3.故B错误;两个核反应中都藤放了能贵•故都有质量亏损C错误;笊和氤的核反应中质量较小的核合成了质量较大的核,故D正确。8.物理实验实聆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源的电出及频率要符合打点计时器的要求。.实验前要检杳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开始释放小.乍时,应使小乍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稳定「作后,再放开小乍,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耍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股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sX5=0.M。.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而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所选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芹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测位移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右效数字的要求,计算加速度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实转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所挂钩码不要过歪,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每次所挂的码的重力差尽量大•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弹簧长度(尤其是原长)时,•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II.处「•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实验实验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点计时器要稳定地固定在铁架台匕打点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直方向,以减小摩擦阻力。,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3,实验也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II,保证纸带竖宜,待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松开纸带。4.测下落高度时,要从第一个打点测起(第一个点的判断依据:第1、2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加⑺,并IL各点对应的下落高度要,次测量完。实哈65.速度不能用Vfgln或V产质;计算,因为只要认为加速度为g,机械能当然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况且用Vn=gtn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大,会得出机械能增加的结论,而因为摩擦阻力的影响,机械能应该减小,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立接测量计算得到。同样的道理,重物卜.落的高度h也只能用刻度尺立接测氧而不能用儿=!厚/或归于计算得到。4 /g6.本实验不用测量重物的质量,因为要验证mgh14mV,只需脸证且卜日丫?即可。7,本实验中用到的g应该采用当地的宽力加速度的值,而不是通过纸带计算出的加速度值,因为通过纸带计算出的加速度是包括了阻力在内的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而不是重力加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率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v।+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vJ+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o.实验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也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7方案二:利用斜槽卜.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⑵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人射小球(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匕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0。(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圜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朋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实Q(5)把波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V :•)JJ JJMPN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z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如图所示Q(6户至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内是否成中。最后代入mQP=mQ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内是否成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Q(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实就9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原理按如图所示的原理图连接好实验电路.用电流表测出流过小电珠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小电珠两端的电压,测出多组(U,I)值后,在U・I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川一条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II——1.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取电流表一般用(M).64量程,电压表量程要看小电珠的额定电压值©U「•一II;; : 实菅9 ,出.电路的选择(1)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小电珠内阻很小,当它与与0.64的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分影响很大,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分压、限流电路的选择为描绘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小电珠两端的电东要求从0开始连续变化,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连线的原则用平滑的曲线(不是折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不在曲线匕的点应大致对称地分布在两侧,偏离较远的点应当舍去。实妆12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实验原理传感器就是将物体感受到的物理量(一般为非电学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物理量(一般为电学量)的一类兀件。其匚作过程是利用某元件对某一物理量敏感,按•定规律将这•物理量转换成便于利用的信号,从而实现检测或自动控制。

2,敏感元件分类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传感器因选用的敏感元件不同,用途也不一样.如光敏传感器可用于路灯控制.而热敏传感器可用于高温控制、火灾自动报警等。下图为热敏电阻特性实验装九图“改变烧杯中水的温度.可观察到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1.(2017湖南常德模拟)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箔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四.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甲0 1 2onI।।।甲0 1 2onI।।।“HiU।।।।I।门।I0 5n15 20|乙E.r乙E.r答案(1)如图所示(2)制:里"1(3)3.()24甲甲解析(I)根据实物图可知,电压表V|与/?并联后与几串联接在电源两端,电压表V2并联在电源两端,故原理图如答案图所示。(2)根据串并联电路规律可知,凡两端的电压U0=U2o-Uio,电路中电流/七;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当=第(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5=£*岑4;R。变形可得5-皿如一驹rr由图象可知,当s=o时,g=i.ov,则有等二牛^图象的斜率=;三=15联立解得£=3.0V/=2.4Qor 2.6-1.0选修3-3热学必充点38.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I)阿伏加德罗常数(I)(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①分子模型:a球体,直径d=件;6.立方体,边长d="环。式中V。为分子体积,只适用于求固体或液体分子•的直径;一般分;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10”。〃屋油膜法测分:直径:d[,V是纯油酸体积,S是单分子油膜的面积。②一般分r质量的数量级为io-26Ag,i〃也/任何物质含有的分子数为6.02x1023个。必壹点驾 n »:I(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证明。布必运动不是分子的实际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颗粒越小.温度越面,布朗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③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斥力用正值表刃"Ml力用负值表示,F为斥力和引力的合力,即分子力.%俨I1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在一定状态下,气体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在某个值附近,速率离这个值越远,具行这种速率的分了•就越少,即气体分了•速率总体匕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必点点A3气体实验定律(H)理想气体(I)(1)气体实验定律①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pV=C或pM=p2V2。②皆理定律(等容变化培C或,=多③盖一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或蔡=,。必登点43(2)一定质朵气体的不同图象的比较p-Vp=CT,,斜率k=CT,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P-TpqT.斜率k4.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p-Vp=CT,,斜率k=CT,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P-TpqT.斜率k4.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V-T勺工斜率「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A<AT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定质址的理想气体JR强跟体枳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不变,公式:+C或毕=毕。*1 12

型例题1.(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4扩散现象不仅能发生.任气体和液体中,固体中也可以“岩盐是M方体结构,粉碎后的岩盐不再是晶体C地球大气的各种气体分子中氢分子质量小,其平均速率较大,更容易扭脱地球吸引而逃逸,因此大气中氢含量相对较少D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压强只与分了平均动能有关/匚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平均功能相同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国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C求:(i)该气体在状态B时的温度。(")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热量。|p/x105PaA2 3yzxKT,答案(1)ACE(2X,”73℃(力,)吸热200J4949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运动的公式和象(II)简谐运动(I)简谐运动的公式和象(II)(1)描述振动的物理量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川A表示。②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JIJT衣③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川f表示。④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关系为T=1。(2)简谐运动:物体所受的力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II.总指向平衡位置的振动。动力学特征:F=・kx。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As〃嫖t+曲o

必盍点

的必盍点

的(3)简谐运动的图象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曲线。图象的应用:①可宜接读取振幅、周期、各时刻的位移。②判定各时刻回复力、加速度及速度方向。③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问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必,点 —",3】~rr~50单摆、单摆的周期公式(I)在偏角很小(。<5°)的情平下,单摆做简谐运动。⑴单摆的周期公式T=2兀J1o公式中I为单挑的等效撰长,是指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5/8(2)由周期公式可知,单撰的振动周期与撰球质量m和振幅A无关,只与摆长1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横波的图象(II)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II)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I)⑴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v幸区①周期和频率只与波源有关,波在传播过程中周期和频率不变.②波速只与介质有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个定值,与波源无关。③波长既与波源有关,又与介质有关,(2)简谐波的图象是•条正弦或余弦函数曲线。必森点

54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1)多普勒效应(1)(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等。现象: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区域总是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总是振动减弱,口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相互间隔。(2)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3)多用勒效应: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T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靠近(或远离)波源,频率增大(或减小)。必叠点

55.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I)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1)(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Q也磁波是横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XIO8m受(3)电磁波的产生:振荡电路的特点——采用开放比路、频率足够高。(4)发射电磁信号需经过调制过程,调制分调幅、调频两种。(5)调谐:使接收出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解调: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7 —r―― 必查点:「‘;一56电磁波谱(I)电磁波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詈.・丁一宾,,a.""L 心,点.光光的折射定律(H)(1)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小餐点\折射率(I)折射率:n3徵=7,其中a为光在真空(空气)中的入射角向为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貂,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必重点

59全反射、光导纤维(I)(1)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3)临界角川〃C=1C为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4)应用——光导纤维它由内芯和外套两£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解析(1)由质点尸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10sin5河(cm),可知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力二10cm,角速度为cu=5兀rad/s,则周期为7=—=0.4s,3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质点。在做简谐运动,位移和速度都周期性变化,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有时相反,有时相同,选项B错误;由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10§in5R(cm),知r=0时刻质点P沿y轴正方向运动,则这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选项D正确;由题向读出波长为3=4m,则波速v=^=/m/s=10m/s,选项E正确。(2)由题意可知折射光线与镀银面垂直,其光路图如图所示,则有由折射定律可得:任寸=6smr解得1=60。/=30。在直角三角形480中:r-/<白几何关系可得:△必O为等接三角形.所以1g=lSBo61巳2.(1)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广x=-2加和x=12〃,处,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均为v=4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o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不),此时刻平衡位置处「x=2,〃和x=8/〃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❷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5用处,则卜列说法正确的是_o(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_[加° _4两列波相遇后振幅仍然为2cm 八二/.,1.・£,△-8,1=1'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州“。/1Vo凡总C'.t=l$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5/).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质点P、Q的起振方I句都沿y轴负方向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 H、Ca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推论(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4、化学能量(1)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