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高清现行)_第1页
DB4401-T 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高清现行)_第2页
DB4401-T 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高清现行)_第3页
DB4401-T 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高清现行)_第4页
DB4401-T 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高清现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40A75

DB4401广 州 市 地 方 标 准DB4401/T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igitalmapsurvering20192019102920191201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401/T31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目  次前言 I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缩略词代号、有关代号 2术语 2缩略词代号 3有关代号 3基本规定 3坐标系统 3仪器与软件要求 4质量检查、检验要求 4等级控制测量 4一般规定 4一、二、三级平面控制测量 4高程控制测量 6图根控制测量 7一般规定 7图根导线测量 7图根高程测量 7全野外数据采集及成图 8一般要求 8要素采集及成图要求 9数字地图更新 12成果检验与提交 12摄影测量与成图 13一般规定 13传统航空摄影测量 14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16机载激光雷达航空摄影测量 16低空数字摄影测量 1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 22移动测量系统测量 23航测数字地图测量 25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27I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28数字地图编绘 29一般规定 299.21:2000数字地图编绘 309.31:5000数字地图编绘 339.4成果检验与提交 35数据编辑及检查规定 36基本规定 36点符号要素表示规定 36线、面状要素处理规定 36注记要素表示规定 36数据构造要求 37数据检查的主要内容 37成果管理要求 37测绘成果的使用、保存及销毁 37测绘成果的汇交 37测绘成果的存储及备份 37附录A(资料性附录)等级导线点标石埋设样式附录A(资料性附录)等级导线点标石埋设样式 38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IIIIIDB4401/T31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地图测绘的基本规定、等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全野外数据采集及成图、摄影测量与成图、数字地图编绘、数据编辑及检查、成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1:500、1:1000、1:2000、1:5000数字地图测绘及1:2000、1:5000数字地图编绘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GB/T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3977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9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1426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14911测绘基本术语GB/T14912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7919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27920.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GB/T27920.2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2部分: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GB50167工程摄影测量规范CH/T1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1015.21:100001:500002(DEM)CH/T8023CH/T8024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901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CH/Z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1CJJ/T8城市测量规范CJJ/T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100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DBJ440100/T2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术语、缩略词代号、有关代号3.1.1等级控制测量hierarchicalcontrolsurvey进行二、三、四等及一、二、三级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测量工作。3.1.2图根控制点mappingcontrolpoint直接用于测绘地形图的控制点,简称图根点。3.1.3图根控制测量mappingcontrolsurvey进行图根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测量工作。3.1.4最弱点weakestpoint在测量控制网中利用起算点的数据及观测值,经数据处理后相对于起算点精度最低的点。3.1.5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服务综合系统guangzhou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广州市建立和使用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3.1.6航空摄影测量aerophotogrammetry利用航空飞行器所拍摄的航空影像进行的摄影测量。3.1.7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测量push-broomdigitalaerialphotogrammetry3.1.8机载激光雷达航空摄影测量airbornelaserdetectionandrangingaerialphotogrammetryGNSS3.1.9数字地图digitalmap按一定的数据组织方式,以地理空间数据集合形式表示的地图。3.1.10数字空中三角测量digitalaerotriangulation2缩略词代号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ZCORS—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服务综合系统Guangzhou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LineGraphic;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RasterGraphic;PDOP—三维位置精度因子Three-dimensional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RTK—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timeKinematic;TIN—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POS—定位定姿系统PositioningandOrientationSystem;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ceGlobalPositioningSystem;IMU—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有关代号D1D21D62D0.5mmD1mm0.5mmD3mm1mDS0.5mDS1mm0.5mmM—StadardDevatin。基本规定坐标系统20002000200020001:5002000数字地图测绘日期采用公元纪年,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仪器与软件要求65m≤∣M∣≤10mmDJGNSS10mm+×1。6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校正,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3使用的软件应通过相关鉴定或验证。质量检查、检验要求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GB/T18316GB/T24356等级控制测量一般规定本章节规定了一、二、三级控制点测量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四等以上(含四等)控制点测量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及《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要求执行。等级控制测量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测区(测区)+Ⅰ(或Ⅱ、Ⅲ)+自然编号”组成。GNSS(测区)+ⅠG(或ⅡG、ⅢG)+自然编号”组成。RTKV”字轨标识。等级控制点应绘制点之记,点之记应采用适当比例尺根据控制点所在位置按北方向准确描绘。网形设计、选点与埋石:测量前应进行网形方案设计,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控制点点位应选在坚固稳定的地点,便于观测和永久保存;控制点标石可视情况埋设楼顶点标石、小铁盖标石和预制桩标石(网形设计、选点与埋石:测量前应进行网形方案设计,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控制点点位应选在坚固稳定的地点,便于观测和永久保存;控制点标石可视情况埋设楼顶点标石、小铁盖标石和预制桩标石(A)。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1表1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0.71/30.13m;11.5m;4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长度(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角度闭合差(")最弱点中误差(cm)一级≤3.6300±15±51/14000±10n±5二级≤2.4200±15±81/10000±16n±5三级≤1.5120±15±121/6000±24n±5注:n为测站数d)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当附合导线的边数大于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卫星定位静态测量静态测量按照《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10-15233mm静态测量平差计算必须采用独立基线计算,基线解算宜采用双差固定解;表2卫星定位静态测量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卫星高度角(°)时段长度(Min)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ppm)同步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ppm)闭(附)合环边数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位中误差(cm)一级≥15≥459.015.0≤101/20000±5二级≥15≥459.015.0≤101/10000±5三级≥15≥459.015.0≤101/8000±5GZCORS-RTK3HRMS≤±2GZCORS-RTK3HRMS≤±2cmVRMS≤±3cm;GZCORS-RTK2cm3cm控制点应进行边长、角度、高差或导线联测检核,平面校核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3GZCORS-RTK4RTK5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采集历元数三级≥20051/6000≥3≥20图根≥10051/4000≥2≥20注1:一测回是指流动站接收机在重新初始化之后所成功完成的一次RTK测量;注2:个别困难条件下,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规定值的2/3,但边长与全站仪检测较差应≤±2cm;等级边长检核角度检核导线联测检核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角度闭合差(")边长相对闭合差三级≤15≤1/4000≤12±30±40n≤1/4000图根≤20≤1/2500≤20±60±60n≤1/2000注1:n为测站数;注2:导线联测按低一个等级的常规导线测量。5.3.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5.3.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7表7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要求5.3.3卫星定位高程测量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CJJ/T73求进行。6图根控制测量一般规定图根控制测量应在各等级控制点下进行,可采用导线测量、GZCORS-RTK86表5控制点高程检核技术要求方法水准测量(mm)三角高程(m)限差≤30L≤0.4s注1:L为水准检测线路长度,以km为单位。小于0.5km按0.5km计;2Skm0.1km0.1kmS0.3km高程控制测量6表6四等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仪器类型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四等≤±5≤±1015DS3≤100≤3.0≤10.0<±20LDS1,DS05≤150注1: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注2: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导线边长总长垂直角测回数测回差、指标差互差对向高差较差(mm)附合(环)闭合差(mm)<1km<15kmDJ2仪器4测回<±5″<±45D<±20L注:D为测距边的水平距离,L为环线长度,单位均为km。表8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中误差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图上0.1mm≤图上0.3mm高程≤1/10×H平地≤1/10×H丘陵地≤1/8×H山地、高山地≤1/6×H注:H为基本等高距。6.1.3图根控制点(含高级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平坦开阔地区不低于9表9数字化测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测图比例尺1:5001:10001:2000图根点数/km2≥64≥16≥4图根导线测量10表10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比例尺附合导线长(k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导线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1:5000.98020≤1/4000±40n1:10001.81501:20003.0250注:n为测站数。图根导线的附合不宜超过两次,在个别极困难地区,可附合三次。101/21022(测回较差≤±24")或测左右角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GZCORS-RTK5.2.5图根高程测量图根点高程测量起算点的精度应不低于市政工程线路水准测量精度,采用图根水准、电磁波测GZCORS-RTKD3i角≤30117表11图根水准测量技术要求附合、或闭合环线长度(km)结点间的路线长度(km)支线长度(km)视线长度(m)观测次数附合、闭合差或往返测较差(mm)附合、或闭合路线水准支线平地山地≤8≤6≤4DS1、DS3、DS05:≤100往一次往返各一次±40L±12n注1:L为附合路线、环线或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n为测站数;注2:在山地每km≥16站时,其闭合差才按山地限差衡量。106mm。12表1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技术要求中丝法测回数(个)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差的较差(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1≤25″≤0.4S±40[D]注:D为测距边长度(km),小于1km按1km计;S为斜距(km),小于0.1km按0.1km计。7全野外数据采集及成图7全野外数据采集及成图7.1一般要求7.1.17.1.2执行。7.1.3a)b)c)d)e)7.1.4a)b)本章规定了1:5001:10001:2000DLG全野外数据采集及成图的技术要求。1:5001:10001:2000DBJ440100/T230地形类别的划分如下: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不含2°)以下的地区;2°~66°)之间的地区;6°~2525°)之间的地区;25°以上的地区;75%75%)。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13规定选用;8表13基本等高距单位m比例尺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0.50.51.01.01:10001.01.01.02.01:20001.01.02.02.0100cm2520点,建成区根据用图需要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141.5表14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单位m比例尺1:5001:10001:2000高程注记点间距153050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550%;0.5mcm;其他地区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1/30.5表15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地区分类比例尺点位中误差(c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cm)城区及建成区1:500≤±15≤±101:1000≤±25≤±201:2000≤±100≤±80地形图图幅接边应符合下列规定:相同位置的点状地物符号应不重复,相同类型的点状地物符号表示应一致;同一地物的标识注记字体、字大、内容应一致,相同类型的注记字体、字大应一致;同一地物符号的属性项、属性内容应一致;接边处公共图廓边应完全重合,图廓坐标正确。9要素采集及成图要求要素平面位置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交会法和卫星定位等方法进行测量采集。在街坊内部10%,检核偏差不应大于图0.2mm。仪器的设置及测站定向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2mm。仪器高、觇标高量记至厘米位;60″,超限时,该站所采集的数据必须重测。16表16最大测距长度比例尺1:5001:10001:2000最大测距长度(m)150250400采集的要素应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及附属设施、居民地及附属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地物、注记等。点状要素应按定位点采集,有向点应确定其方位角;线状要素实交处不应出现悬挂点,有向线按其规则采集,线状要素遇其他不同类要素,如河流遇桥梁等,应不间断采集;面状要素应封闭构面,同一类面状要素应不重叠。水系及附属设施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1mm1mm居民地及附属设施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构3m)的飘楼、飘台、飘檐可适当进行2mm3mm(图上)的可不表示);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并注记层数。1:500、1:1000DLG(0.000.5mm(图上)的小巷可不表示;0.4mm0.6mm(图上)时可舍去;1:50DLG1:1001:200DLG图上6m210交通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15-20cm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2mm(图上)的可不测量;跨河或谷地等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并注明建筑结构;码头应实测轮廓线,并注明其名称,无专有名称时注记“码头”;码头上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管线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1:2000地貌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正确表示地貌的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70°以上时应以陡坎符号表示,70°以下时应2mm(图上)的斜坡,应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1/210mm(图上)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1:500、1:2000DLG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高程点及等高线:110.5mcm0.5mdm。植被与土质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测图时种植的作物为准配置符号和标注名称;2mm2mm(图上)的用单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高程;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采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相邻的不同植被与土质要素,实地无明显地形地物分界的,应测绘分界线,并以地类界表示。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等要素应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包括市镇的街、巷数字地图更新本节数字地图更新特指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进行的更新,主要更新的为1:500和1:2000数字地图,更新的根据、方法、变化率等一般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14268执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重测更新:40%;3(包括)以上;原图精度达不到本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地形图更新前,应充分了解原地形图数据结构,检查数据的完好性、一致性,且要素精度应与原有要素保持一致和相应关系。进行地形图更新时,等高距、测量精度、图式符号、要素分类、属性项、拓扑关系等应按本标准相关规定及原地形图测量设计的规定。修、补测的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规定,或根据设计要求,按应用需要,重点采集部分要素,同时应对原地形图相应的内容进行一致性修改。补测新建的建筑群、修测丘陵地、山地或高山地的地貌,应布设图根点。新布图根点字轨应与旧图根点有所区分,宜采用更新年份或作业区字轨进行区分。修、补测的要素分层宜区分于原要素的分层,并应建立相应关系。独立采集的图幅按要求进行接边;未按标准图幅进行采集的数据,先相互拼接(接边)再按标2地物要素存在超过2 倍中误差的粗差时,应予以纠正。21:5001:10001:2000DBJ440100/T230F12成果检验与提交DLG要素应完整,不应遗漏,相互关系应正确;要素的图式符号表达应正确;点、线、面拓扑关系应正确,多边形应闭合。相邻图幅接边应正确、属性一致;要素的位置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要素的分层、分类代码和属性内容应正确;图幅编号、数据文件名、数据格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图廓、方格网、控制点输入精度应与理论值一致;元数据和图历表填写应完整清楚,各项资料应齐全。地形图数据及有关文档应进行整理,逐项登记,形成成果清单,经检查无误后提交。成果应包DLG摄影测量与成图一般规定像控点和内业加密点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像控点的精度指标不应小于图根点的精度;1718180.5像控点和内业加密点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像控点的精度指标不应小于图根点的精度;1718180.5表17内业加密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表18内业加密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13地形类别成图比例尺加密点点位中误差(图上mm)城市建筑区、平地、丘陵地1:2000、1:5000≤0.35山地、高山地1:2000、1:5000≤0.50比例尺地形类别基本等高距(m)加密点高程中误差(m)1:2000平地0.5—丘陵地1.0≤0.24山地1.0≤0.35高山地2.0≤0.801:5000平地2.0≤1.20丘陵地1.0—山地2.5≤1.00高山地5.0≤2.008.1.3K4K5-668传统航空摄影测量对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传统摄影测量的非数字形式像片,在经过扫描等数字化处理、生成数字化影像数据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使用经过检校的高精度专业影像扫描仪;对航空遥感影像,扫描分辨率应符合公式(1)的规定;扫描影像应清晰,相邻影像色调应一致,框标应完整、清晰。*M/S (1)式中:r0为影像扫描分辨率;S为影像比例尺分母数值;M为对应的地图比例尺分母数值。像控点布设布设的像控点应满足下列像片条件: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使布设的控制点尽量公用。15mm(23×235mm(数码像片)。旁向重叠过小、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但两点裂开的垂直距离应小于10mm。4mm生产数字地图、DOM区域网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616DGNSS/IMU1所示。平高点平高点高程点图1像控点布点图像控点测量0.1mm;14平高控制点的选刺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0.1mm,不得有双孔,刺偏时应换片重刺;6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要求相对定向精度要求:标准点残余上下视差q≤0.005mm、检查点残余上下视差q≤0.008mm。模型连接较差要求:s≤0.0×m×10z≤0.0×m×f/×1。式中:m像片比例尺分母;f摄影仪焦距(单位:mm);b像片基线长度(单位:mm)。绝对定向精度要求:大地定向后,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区域网内部公共点较差、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的限差应符合下表要求:表19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与公共点较差限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定向点残余误差平面(mm)1:20000.250.250.400.401:50000.300.300.400.40高程(mm)1:2000—0.18—0.25——0.60—0.901:5000—0.801.501.90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平面(mm)1:20000.440.440.600.601:50000.350.350.500.500.35高程(mm)1:2000—0.30—0.50—0.30—0.501:5000—1.002.002.50区域网内公共点较差平面(mm)1:20000.560.560.800.801:50000.560.560.800.80高程(mm)1:2000—0.38—0.60—0.38—0.60—1:5000—1.603.204.00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平面(mm)1:20000.700.701.001.001:50000.700.701.001.00高程(mm)1:2000—0.48—0.80——1.60—2.401:5000—2.004.005.00传统摄影测量数字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流程:传统摄影测量数字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流程:数据准备;框标人工/自动量测;15框标内定向;相对定向(人工量测加密点,地面控制点);模型连接,网整体平差;相邻测区接边;输出加密点成果,完成绝对定向;建立立体模型,空中三角测量结束。8.2.68.8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测量2数码航摄仪获取的影像应满足以下要求:8bit,灰度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影像反差适中,色调基本一致,纹理清楚,层次丰富;10影像清晰,细节完整,影像拼接处过渡自然,不影响像点观测。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流程:POSGNSS/IMUL0L1(备注:L0L0L1);APML18.8机载激光雷达航空摄影测量机载激光雷达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CH/T8024、《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CH/T8023的规定。数据要求:127920.1LASGNSS数据采集:控制测量,应检查高等级控制点,并进行参考面数据采集;基站布设与测量,应符合《IMU/GPSGB/T27919;航摄测量,激光雷达设备安装调试最佳状态,按照航飞设计指标起飞进行激光雷达数据采集,GNSS/IMU16POS数据预处理:GNSSDGPSIMU数据后处理:DEM:对校正后的点云进行地面点和非地面点的分类,基于地面点提取出末次回波的点云数据,DEM。DEM8.9节规定;DOMDEM8.10DEM8.8低空数字摄影测量8.5.11:500、1:1000、1:2000、1:5000航测成图,1:500航测成图宜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方法获取地面影像。低空数字摄影飞行器应具备卫星导航定位和定位定姿的功能,其有效载荷、续航能力、巡航速度应满足项目的需要。20001/1000秒,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且对焦无限远。低空数字摄影相机应进行定期检校,相机检校参数包括主点坐标、主距和畸变差方程系数。低空摄影的飞行质量,主要包括像片倾角、像片旋角、航线弯曲度、航高保持、像片重叠度、GB50167CH/Z3005-2010的相关规定。低空数字摄影作业时,须制定飞行器安全应急预案,并严格遵守国家对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规定。像控点布设和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下列要求:像控点布设可根据航线数目选用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布点;RTK5.2节的规定;像控点布设和空中三角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1:5001:10001:20007931当采用具有实时动态功能或后处理动态功能的低空数字摄影飞行器时,像控点数量可适当减少。低空数字航摄影像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影像应能辨认出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够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1711.5拼接影像应无明显模糊、重影和错位现象。POS精度要求:1:5001:10001:2000CH/T9008.1DEM1:5001:10001:2000CH/T9008.2要求执行。DOM1:5001:10001:2000CH/T9008.3DOMDEM1:5001:10001:20009008.2数字地图、DOM2021困难地区(如沼泽、森林等)0.5DEM可采用影像匹配方法进行特征点匹配,特征点分布均匀,网格尺寸根据(2)的计算公式22SfkDdem

…………(2)p式中:Sm——匹配网格尺寸,单位为像素数;Ddemp式中:Sm——匹配网格尺寸,单位为像素数;Ddem——DEM格网尺寸,单位为米(m);Sp——数码相机像元尺寸,单位为毫米(mm);fk——数码相机焦距,单位为毫米(mm);H——相对航高,单位为米(m)。1:5001:10001:2000CH/T9008.2DEMDEMDEM1:100001:500002(DEM)》CH/T1015.2其他精度要求按《1:5001:10001:2000GB/T7930执行。表20 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m18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地物点0.60.81.21.62.53.75表21高程中误差 单位:m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基本等高距1.01.01.02.01.01.02.02.02.52.55.05.0中误差注记点0.50.50.71.50.50.51.21.51.21.22.53.0等高线2.01.52.03.04.00.70.71.0地形变换0.70.7地形变换地形变换1.51.5地形变换地形变换点点点点点表22各地形格网尺寸 单位:像素地形类别格网尺寸平地15×15丘陵10×10山地10×10高山地10×10注:本表计算公式参见公式(2),平地进行了适当放宽。数据采集要求控制点精度要求。基础控制点、像片控制点的精度按《1:5001:10001:20007931。1:5001:10001:2000GB/T7930影像地面分辨率。DOM23表23影像地面分辨率 单位:m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面分辨率0.050.10.2数据预处理POSPOS2000DOM空中三角测量19精度要求数字地图、DEM、DOM1:10001:2000GB/T7930DOMDOM24DOM相对定向2/34/3(大面积沼泽、森林等)0.5模型连接较差限差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S0.03m像

03

…………………(3)式中:S——平面位置较差,单位为米(m);m像——像片比例尺分母。Z0.02像fk103 (4)b式中:Z——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m像——像片比例尺分母;fk——数码相机焦距,单位为毫米(mm);b——像片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309100绝对定向数字地图、DEM、DOM1:10001:2000GB/T7930DOMDOM25DOM可采用带附加参数的自检校区域网平差以消除系统误差。表24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单位:m成图比例尺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0.40.550.350.350.51.01:10000.81.10.350.350.81.21:20001.752.51.01.02.02.520表25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残差、公共点较差最大限值 单位:m成图比例尺类别平面高程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基本定向点0.30.30.40.40.260.260.40.75检查点0.50.50.70.70.40.40.61.2公共点0.80.81.11.10.70.71.02.01:1000基本定向点0.60.60.80.80.260.260.60.9检查点1.01.01.41.40.40.41.01.5公共点1.61.62.22.20.70.71.62.41:2000基本定向点1.51.52.02.00.80.81.51.9检查点1.751.752.52.51.01.02.02.5公共点3.53.55.05.02.02.04.05.0注1: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2:1:500、1:10001.251:20001.0注3:公共点的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注4:特殊困难地区(戈沼、森林等)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应在设计书中规定。定向建模数字地图、DOM260.5成果仅用于DOM生产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2630表26单模型定向精度要求21DEM数字地图、DOM260.5成果仅用于DOM生产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2630表26单模型定向精度要求21成图比例尺地形类别相对定向限差(残余上下视差,像素)绝对定向限差(m)平面坐标误差高程定向误差1:500平地1.00.20(0.30)0.26丘陵地0.20(0.30)0.26山地0.30(0.40)0.38高山地0.30(0.40)0.751:1000平地1.00.40(0.60)0.26丘陵地0.40(0.60)0.26山地0.60(0.80)0.60高山地0.60(0.80)0.901:2000平地1.01.00(1.50)0.75丘陵地1.00(1.50)0.75山地1.50(2.00)1.50高山地1.50(2.00)1.90括号内为个别点允许出现的残差值。数据后处理DEMDSMDEM。DEM8.9DOMDEMDOM。DOM8.108.8DOM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1:500、1:1000应根据测图范围、地形类别等设置地面控制点,其数量、分布及点位精度应满足相应比例尺成图精度和坐标转换的要求。作业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27检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各部件状态及连接情况、电源与内存容量、通电后的工作状态;具有对中功能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进行对中功能检查;表27点云测量精度要求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应依地面控制测量、扫描站布测、标靶布测、设站扫描、外业数据检查与备份等流程进行。标靶布设与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表27点云测量精度要求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应依地面控制测量、扫描站布测、标靶布测、设站扫描、外业数据检查与备份等流程进行。标靶布设与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43(控制点250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测站扫描应符合下列规定:20%;测站可布设在高处,在扫描仪有效测程内扫描光束与地面的交角以正交为宜;设置标靶时,应精确识别并扫描标靶;22区域类型比例尺地物特征点点位中误差(cm)邻近地物特征点间距中误差(cm)点云采样间距(cm)城区及建成区1:500≤±15≤±10≤51:1000≤±25≤±20≤101:2000≤±100≤±80≤20注:点云采样间距指数据采集时设置的距离仪器100米处的点间距。扫描作业时,宜同步获取影像数据;应记录扫描测站位置和扫描日期;扫描过程中若出现断电、死机、仪器位置变动等情形,应初始化扫描仪,并重新扫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应依点云拼接、坐标转换、降噪与抽稀、图像数据处理、彩色点云DEM3271/2。4271/2;单测站点云数据的绝对定向可采用已知点和已知方位。27可根据点云识别及可视化要求,利用扫描时获取的影像数据为点云着色,制作彩色点云数据;将需要建模区域的点云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构建区域模型。DEM(或规则格网DEM对内业无法判定点云数据的地物应进行外业核查和补测。点云数据应检查重叠度、彩色影像、扫描标靶或特征点测量成果及坐标转换成果。点云数学精度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平面、高程检查点的位置宜均匀分布;278.8管线井、独立树、电线杆等有规则形状的独立地物,宜采用拟合中心的方法进行采集;电力线、道路、房屋、河流、土坎等线面状地物,宜采用拟合轮廓线的方法进行采集;对内业无法判定的地物应进行外业核查和补测。移动测量系统测量移动测量系统作业,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应保障设备工作正常,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做好记录;对于遮挡严重或无法进入的路段应做好记录,现场条件允许时,应及时补采;23恶劣天气出现时,应停止作业并对系统设备做好防护措施;对采集的相关数据,应及时做好质量检查和数据备份工作。移动测量系统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设备校验、技术设计、路线规划、控制测量、基准站设计等内容。移动测量系统的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POS2050p/2;0.05m0.05m;0.510mm0.01°;10mm0.01°。移动测量系统的路线规划,需顾及测区道路交通情况、导航定位卫星信号的接收情况和太阳方位角,并满足下列要求:路线规划包括初始化位置、结束位置、行进路线、移动速度、保障措施等;宜先沿主要道路、河流,再沿次要道路、支流规划外业采集路线;采集时,宜沿直行道路优先采集,双向通行道路宜往返采集,并应避免重复;作业时段,宜选择天气较好、光线充足、行人车辆较少的时间段采集;在导航定位卫星信号较差,无法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区段,应布设地面控制点。移动测量系统的基准站,宜选择连续运行参考站。当需自行布设基准站时,宜在已知点上架设10km15°。基准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s;基准站观测人员不得离开基准站,并应避免基准站受到震动或被移动,防止人员和车辆靠近;移动测量系统数据采集作业前,应对车辆与供电设备状态、各组件连接与工作状态、数据存储和备份空间、卫星定位测量基准站状态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开始采集数据。定位定姿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IMU6PDOP6;数据采集结束后,应检查数据完整性,对于临时基准站应将点位进行标识。实景影像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视频采集时,应在临停车时暂停视频采集,且对保密点作录音说明。激光点云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90%;根据激光扫描仪的性能,控制采集速度,保证点云密度满足项目要求。248.7.148.7.14实景影像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地理参考后的实景影像应包含坐标和时间信息,对于可量测实景影像还应包含姿态信息;应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匀光匀色处理;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加密和隐私处理。8.7.15全景影像与视频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5视频数据、全景影像应匹配坐标和时间信息,全景影像还宜匹配姿态信息;应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匀光匀色处理;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加密和隐私处理;2529表29车载全景影像测量精度标准单位m8.7.16激光点云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激光点云应包含绝对坐标和时间信息;5%;30256003定位定姿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28应输出定位定姿精度、初始化参数等信息;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测量情况进行控制点纠正;导航定位卫星信号观测良好情况下组合导航定位数据处理结果应满足项目要求。28GNSS/IMU项目中误差平面位置<0.03m高程<0.06m侧滚角<0.03°俯仰角<0.03°行车方向偏角<0.05°级别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相对量测精度1级0.51.00.22级5.010.00.2表30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精度单位m级别平面精度高程精度距离范围1级0.050.05502级0.10.11003级0.20.22008.88.6.10航测数字地图测量航内空间数据采集:代码及符号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测绘地物、地貌时应选取与其形状、特征和性质相适应的符号代码;地物、地貌元素应根据立体模型仔细辨认和测绘,不得错漏、移位和变形;等高线描绘:要用测标切准模型描绘。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宜切准地面描绘,当只能沿植被表面描绘时,应加植被高度改正;1/51/31:500-1:200010mm。26m(1:500)、1.0m(1:1000)、2.0m(1:2000)以上的比高应于外业量注;0.15mm100mm。1:10001:200079311:5000DLG1:5000DLG1:50001:10000GB/T139771.5调绘面积应绘在隔片的航向和旁向重叠的中线附近,对于接边线,东、南边应画为直线,西、1010mm。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或虽有影像但可以不表示的地物,应在像片或图上用红色”X”划去,范围较大时应加说明。航测修测:航测修测的基本原则:1:2000、1:5000如果原图与影像的套合误差在规定范围内(0.75),不1/22/350航内修测的方法: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平台,调入经数据预处理需修测的地形图,通过立体7.427数字高程模型建立DEMDEM31311.231DEM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比例尺格网尺寸精度等级格网点高程中误差(m)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20002.5m×2.5m一级精度0.350.501.202.50二级精度0.500.701.803.00三级精度0.701.002.505.001:50005m×5m一级精度0.501.202.505.00二级精度0.701.703.306.70三级精度1.002.505.0010.00航空摄影测量法:DEMDEMDEMDEMDEMDEM特征点线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测标应切准地面进行三维坐标量测。特征点应包括山顶、凹地、鞍部等。特征线应包括河流、水库、湖泊等水系边线,道路边线,山脊线、沟谷线、断裂线等。当某区域影像相关效果不好,无法准确量测高程时,应量测边界点。DEMDEMDEMDEMTINDEMDEMDEMDEM22DEMDEM同名格网点高程应取平均值。DEM2cm,也可扩展若干排格网。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法:DEMDEM2000点云数据中高程异常噪声点、非地面点和相邻航带重叠区域冗余数据点应滤除,数据编辑可包括去除难以自动滤除的非地面点、找回误滤除的地面点等内容。28DEM成果验收及提交:DEMDEMDEMDEM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一般规定:DOM1:20001:5000,DOMDLGDOM32DOMDOMDOMCH/T1005DOMGeoTIFFGB/T17798的规定以正射影像数据格式存储,DOM元数据按《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100732DOM比例尺地面分辨率(m)1:2000≤0.201:5000≤0.50航空摄影测量法:DOMDEM影像镶嵌时,应按图幅范围选取所有需要进行镶嵌的正射影像,可在相邻影像间选择镶嵌线、镶嵌线不宜穿越建(构)筑物和线状地物;图幅裁切应按内图廓线最小外接矩形范围或根据设计要求外扩一排或多排栅格点进行,生成DOM成果验收及提交:DOMDOM29DOMDOM数字地图编绘一般规定1:20001:50001:20001:50001:20001:5001:10001:500、1:1000、1:2000用于编图的资料应完整、准确、现势性强,满足地图编绘要求。用于编绘的软件应具有图形、属性、注记编辑处理功能。编绘成果数据格式宜与国家标准统一或便于相互转换;图形文件应便于显示、编辑和输出。各类符号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半依比例绘制的线状符号,应保持定位线位置的几何精度;依比例绘制的面状符号,应保持范围线位置的几何精度。图面注记内容完整正确、标识清晰准确。数据接边应符合下列规定:相邻作业区域的地形数据应进行接边处理,接边内容包括要素的图形、属性和注记;相邻作业区域的接边要素不应重复、错漏;因现势性不一致导致无法接边的应进行说明,必要时应进行实地测绘保持接边完整。1:2000测量控制点:三级导线点及以上等级控制点均应全部选取,三等(含三等以上)水准点全部选取;水系及附属设施:4m,可直接把陡坎改为双线沟渠线,删除原1m5m×5m304m地下灌渠及出水口。地下灌渠不表示,只表示出水口。出水口密集时可适当取舍。3m流向。水系流向符号及潮汐方向符号应按距离适当配置。(栏杆(或加固坎0.3mm(栏杆不变),围墙(栏杆)的朝向指示符号与坎牙相背。4m40m居民地和栅栏:1m4m×6m1m4m×6m(A、B、C)0.8m,简单房屋(D)1.2m3m×5m5m×6m3m1m3m(边长或直径小于2m时,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4m的可适当选取;骑楼可综合取舍,宽度小于3m可不表示。20m10m,对居民地通向性不发生影响的情况下可删除。6m×6m4m门牌、结构及层数。门牌不表示,保留房屋结构和层数。(边长或直径2m1m1.5m1m,但也应择要表示。台阶、室外楼梯。台阶不足三级可不表示;室外楼梯一般不表示,规模较大的可适当保留。建(构)筑物附属设施:6m×6m6m×6m316m×6m3.2m3.2m(边长或直径2m6m×6m6m×6m(独立坟)用散坟(独立坟)符号表示,不绘范围线;范围小于6m×6m的假山可用点状符号表示。6m×6m6m×6m2m6m6m×6m6m×6m交通及其附属设施:道路。应依照《1:5001:10001:2000DBJ440100/T2307m(7m)7m的城市道路。80m进行选取,应保留主要道路交叉处的电杆。0.4m0.4m21m1m3m300-400m(边长或直径小2m管线及其附属设施:80m322m×2mm5m×6mm60m(边长或直径2m40m1:2000地貌和土质:1/210m10m6m1m时,可用垅表示。50m1675m(每格约10点左右),山地、地形复杂地区可适当加密。地形高程点选取原则:应按地形特征均匀选取。以下地形特征点优先选取:山顶、鞍部、山脊、建成区高程点优先选取:道路中心线上和交叉口上、建筑物边、检修井口、桥面、广场、较大庭院或空地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植被:林地、水生植物、耕地、花圃。面积大于1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