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2000H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3.(2分)如图,图中甲、乙所示是物体甲和乙的s一t图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甲、乙的速度无法比较4.(2分)人们常说“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A.油比水体积大 B.油比水体积小 C.油比水质量大 D.油比水密度小5.(2分)一小块0℃的冰,投入一大盆0℃的水中(周围空气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汽化、升华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会发生熔化 B.一部分水会凝固C.冰和水的多少都不会变化 D.无法判断6.(2分)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03g/m3,煤油的密度×103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7.(2分)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5m/s B.10m/sC.s D.不知路程无法计算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9.(2分)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10.(2分)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将()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1.(4分)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这是由于遇冷形成的.12.(2分)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色,裙子是色.13.(2分)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某探测船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后,经2s后船收到了回声,则此处距海底的深度是m,人(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14.(4分)海菲同学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依据是这两类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5.(2分)都说景德镇瑶里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鸟”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虚像.16.(2分)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公路上的树木向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静止在地球赤道上方的同步通信卫星是以为参照物.17.(2分)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三、识图、作图题(每题3分,共12分)18.(6分)完成下图所示的光路图.
19.(3分)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20.(3分)如图,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试在图中准确地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8分)21.(14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2.(14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五、计算题(第23小题5分,24小题9分,25小题8分,共22分)23.(5分)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1)人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m24.(9分)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指标如下表:材料技术指标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透光量92%91%密度(g/m3)×103×103×103×103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腐蚀耐腐蚀(1)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镜片试说出你选择的结果及理由.(2)若你所选择的镜片每块体积为4×10﹣6m3,试求出该副眼镜的镜片质量.(3)若所用的是一副铜合金镜架,其质量为2×10﹣2g,如图所示.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这副镜架的质量是多少?
25.(8分)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鸣笛时,2秒钟后听到回声.(当时声速为340m/s)求:(1)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2)听到回声处距山崖的距离.
2022-2022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考点】A6:光的反射;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称之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解答】解:A、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线被竿遮挡光线形成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进行拍照的,而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照相机拍出的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D、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湖光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形成的像,故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2000H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植树造林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②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不但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正常人的听觉范围是20H~20000H之间的声音.【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B、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故B正确.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20000H之间的声音,而不是20H~2000H.故C错误.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不一定相同,因为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一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题.也是中招的热点.3.(2分)如图,图中甲、乙所示是物体甲和乙的s一t图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甲、乙的速度无法比较【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象的特点结合速度的公式可以判断该物体做什么运动,进而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关系.【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较大,根据v=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4.(2分)人们常说“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A.油比水体积大 B.油比水体积小 C.油比水质量大 D.油比水密度小【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质量对比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油的体积若大于水的体积,那质量很难说谁大谁小.【解答】解:人们常说“油比水轻”,隐含的条件是体积相同,油的质量小,实际上是对应油的密度小.故选D.【点评】日常生活的一些习惯说法要明白它的含义,再如说:你50g重,说的实际上是质量,只能从物理学上说是不准确的,日常生活人们已接受了这种说法.5.(2分)一小块0℃的冰,投入一大盆0℃的水中(周围空气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汽化、升华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会发生熔化 B.一部分水会凝固C.冰和水的多少都不会变化 D.无法判断【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能不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能不断放热.(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解答】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水因不能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温度条件,一个是热量要求,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6.(2分)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03g/m3,煤油的密度×103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小与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乙液体的体积最小,丙液体的体积居中,根据公式ρ=得:甲液体密度最小,为煤油;乙液体密度最大,是盐水;丙液体密度居中,是水.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对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对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7.(2分)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5m/s B.10m/sC.s D.不知路程无法计算【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前半程的运动时间与后半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因为v=,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t前==,t后==,全程的平均速度:v===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要求平均速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不要错误的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考点】1B:熔点和凝固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晶体凝固时要放出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解答】解:A、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故A错误;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故B错误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故C错误;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能否记住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特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9.(2分)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解答】解: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便于读数.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平时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都是基础知识.10.(2分)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将()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无法确定【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所以,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故选C.【点评】生活中当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人的像变大,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是人的视觉错误造成的.人感觉物体的大小跟视角有关,当物体大小一定时,离眼睛越近时,人感觉物体越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1.(4分)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以及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解答】解: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本题的答案为:小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以及液化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12.(2分)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红色,裙子是黑色.【考点】AR:物体的颜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什么颜色的物体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解答】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绿裙子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看到裙子是黑色的.故答案为:红;黑.【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13.(2分)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某探测船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后,经2s后船收到了回声,则此处距海底的深度是1500m,人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s=vt求海水的深度.(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20000H,频率低于20H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的叫做超声波【解答】解:(1)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2s=1s,由v=得海水的深度:s=vt=1500m/s×1s=1500m.(2)物体振动的频率高于20000H的声音叫超声波,人不能听到超声波.故答案为:1500;不能.【点评】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速度乘以总时间算出的是来回的总路程,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只为总路程的一半.14.(4分)海菲同学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依据是这两类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考点】9H:音色;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特点是不同的,就是指音色不同,区分依据是这两类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弹琴时,物体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同;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也就是说音调不同;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空气.【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含义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2分)都说景德镇瑶里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A6:光的反射.【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水中物体变浅、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但是仍然在原来的介质中传播,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鱼在天上飞”:鱼在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人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在水里游”:鸟和人都处在同一种介质中,鸟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人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折射;虚;反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原理以及它们的成像特点,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此题的难点.16.(2分)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公路上的树木向后退,这是以汽车为参照物;静止在地球赤道上方的同步通信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研究对象是树木,并且树木是运动的,向后退去,所以他选取的参照物一定和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他是以车或自己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的某处”,被研究的物体是卫星,卫星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和卫星之间位置没有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和地球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答案为:汽车;地球.【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17.(2分)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使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会聚.【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三、识图、作图题(每题3分,共12分)18.(6分)完成下图所示的光路图.
【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9.(3分)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最后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解答】解: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先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因为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60°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75°,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75°=15°,故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75°或180°﹣75°=105°.这种题一般要写出镜子与水平面夹角中锐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写为75°.
【点评】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20.(3分)如图,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试在图中准确地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光线照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时,逆着反射光线望去,眼睛错误的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会看到发光点是在水中发光,实际上是发光点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据此可画出反射光线.【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发光点S在水面所成的像S′;由题可知A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连接S′A,S′A与水面的交点便是入射点O,再连接SO,则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综合运用,能将原理内容与画图结合是关键.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8分)21.(14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解答】解:(1)①用烛焰作为成像的物体,环境越暗,烛焰相对越亮,烛焰成像会越清晰。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上述实验操作。故答案为:(1)较黑暗;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B。【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光学实验之一,其牵扯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尤其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的处理,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22.(14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投影仪(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3)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严重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使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故答案为:(1)会聚;;(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3)放大;投影仪;靠近.【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五、计算题(第23小题5分,24小题9分,25小题8分,共22分)23.(5分)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1)人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m【考点】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93:声速.【分析】(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2)求距离利用公式s=vt进行计算.【解答】解:(1)人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学校ib考试数学试卷
- 淮安文旅区教师数学试卷
- 加密货币稳定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圭岗学校九年级数学试卷
- 衡水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 2025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订购合同
- 海南高考21年数学试卷
- 虹口区三模数学试卷
- 企业面试试题及答案
- 河师大附中二模数学试卷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隔膜式氢气压缩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包头包钢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初级保育员培训课件
- 202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高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2025届上海市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
- 茶楼服务员的礼仪培训资料
- GB/T 5976-2006钢丝绳夹
- GB/T 4169.3-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第3部分:带头导套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医德医风培训
- 新《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库450题(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