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汇总九篇_第1页
《海底世界》教案汇总九篇_第2页
《海底世界》教案汇总九篇_第3页
《海底世界》教案汇总九篇_第4页
《海底世界》教案汇总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海底世界》教案汇总九篇

《海底世界》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的16个生字,理解依旧、是否、窃窃私语、免费、长途旅行、稀有金属、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喜爱自然,探究自然神秘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具预备:

1、CAI课件、多媒体电脑。

2、展牌:光、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3、头饰: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课件导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这样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放录像〕

2、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3、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3

《海底世界》,通过学习你们肯定会对奇妙的海底有更多的了解。〔板书:海底世界〕提示底字下面有个点。读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老师跟读〕

2、〔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会认吗?其它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示异

三、精读课文

1、创设情境:现在,我来做船长,你们就是潜水员,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看看你能发觉什么,发觉了状况马上向船长报告。

2、汇报沟通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清静

A依旧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

B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读出气概。多么奇异的景象啊!〔板:清静〕

〔2〕在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游动

A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师范读。

B你们想像到了这种奇异的景象吗?请大家边想边读一读。

C海底暗中有光,真是景色奇异!〔板书:黑暗却有光〕

〔3〕――窃窃私语―――

A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B请你和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C〔演示放水中听音器〕我们用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听声音〕

D自己读一读。

E引读。海底的动物经常在〔〕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还似乎在〔〕。

F海底里只有这些声音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还留意到了省略号。大胆地想象一下:有的像什么,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似乎

G这四个同学想像的很好,谁能把他们说的用上四个有的连起来说一说。〔变红〕

H海底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而这些声音各式各样,形形色色,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行进的时候发出〔〕,遇到危急还会发出〔〕,各种动物还会依据状况的改变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I海底静中有声,景色是多么奇异啊!〔板书:却有声〕

〔4〕海里的动物三万种

三万种,这是多大的数目,这还仅仅是二十多年前发觉的,最近我在《人类的奥秘仓库》一文中知道了海底有十五万多种动物。

〔5〕他们旅行

A课文介绍了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画出来。

B认真读一读,选择自己最感爱好的动物演一演他们各自的活动方法。{引导同学读懂书〕

C出示头饰,让同学上台来演一演。

D你还知道那种动物的活动方法?看录象拓展。

〔6〕海底有草地

看录象引读。

〔7〕植物红色的

看录象引读.。

3、潜水员们,你们的发觉可真不少!现在请上船,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四、办展厅

1、你们肯定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吧!请拿出你们课前预备的资料,一起办几个展厅怎么样?办什么展厅。

2、发牌子,各自办展厅

3、每个展厅选举一个解说员。解说各自参观。

4、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五、课后延伸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声音

动物

植物

矿物

《海底世界》教案篇2

《海底世界》是学校六年制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围着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来介绍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要让同学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神秘的爱好。

但在教学本课时,有一个难点:同学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在教学第一课时,就有同学问我:“老师,什么是海参呢?”“老师,乌贼,章鱼长什么样?”虽然课文有图片,但不是很清楚,同学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还是不能加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呢?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上一课,有同学问老师“什么是海参?”“乌贼、章鱼长得什么样?”这节课老师带来了这些海底动物的照片,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伙伴好吗?

生:〔齐答〕好!

师:那好,我们比一比谁能先叫出这些海底伙伴的名字。

[课件出示照片:贝类、海马、海星、海参、乌贼、章鱼……]

〔同学自由说海底动物的名字,针对同学不认识的海参、乌贼、章鱼等,老师作特别指导,其他只要认识就行。〕

师:〔在看到海参时〕看,这就是海参,它长得怎样?

生:海参原来长得比蚯蚓胖,怎么黑糊糊的,身上还有刺?

生:老师,我看到了,书上那在呆在岩石上不动的就是海参。

师:对,看来,你已经认识海参这位伙伴了。

师:〔在看到章鱼时〕谁来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生:噢,我知道了,这个圆脑袋的家伙就是章鱼,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它。

生:章鱼还有许多只手呢!

……

师:老师有幸拍到了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同学们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海底动物是怎么活动的。

[放录像:内容是海参爬行,梭子鱼游动,乌贼、章鱼的活动方式,深水鱼在游动,一些贝类借助外物运动。〔时间3分钟〕]

〔同学边看,边谈论。录像放完,同学意犹未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先来说。我看到海参爬得很慢。

生:我看到章鱼游动时,它的许多只手在往前划水,而它就往后退。怎么会这么古怪?[]

生:老师,我看梭子鱼游动的时候特别快,像一枝箭飞了出去。

生:我怎么看不到贝壳的活动呢?……

师:对海底世界就是这么奇妙。那么,课文又是怎么介绍的?我们来读课文。要求同学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索:这里介绍了几种海底动物,他们的活动特点各是什么?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填写下表。[出示表格]

动物名称活动特点

海参肌肉伸缩爬行,慢

梭子鱼快

乌贼、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快速后退

贝类自己不动

深水鱼游动起来像闪耀的星星

师:为了突出海参的爬行特别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提示: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课文用了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海参靠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生:课文还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一般的火车还要快。”这是把梭子鱼游动的速度和一般火车比。

生:课文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耀的星星。”这是把深水鱼比作闪耀的星星。

〔指导读好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师:苏州在20**年,也建起了海底世界。我们的海底世界来了很多新伙伴,有海马、海胆、海星、海葵等。现在,我们都是海底世界的解说员。我们也来介绍一下它们的活动特点,行吗?

[观看有关海底动物的动画,同学做预备。老师巡察。]

生:各位游客,请看这浑身长刺的家伙,他叫海胆。海胆靠调整刺来渐渐移动。……

生:老师,我也来介绍海胆。我觉得海胆行动起来真比蜗牛爬得还要慢。

师:不错,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生:大家看,这长得特别美丽的是海葵,它靠底部强有力的吸盘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淤泥上,不认真看,你会以为它只是一棵美丽的海底之花的。

〔继续介绍,师鼓舞同学用上课文中的语句和一些说明方法。同学表现踊跃。〕

总评: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面对自己比较生疏的学习内容,同学又如何真正的探究学习呢?因此,同学的学习也离不开老师的“主导”。老师细心设计教学过程,同学主动参加学习,这才是我们“教”与“学”的完满组合。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在不断努力。

一、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不但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引发了教学手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援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发挥语文教育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激发同学语文学习的爱好,促进同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同学提出不知道“什么是海参”,不知道“章鱼、乌贼长什么样”。同学的质疑就是我们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为了让同学认识海底动物“海参”、“章鱼”、“乌贼”等,老师在课件中,安排了一组海底动物的照片,让同学竞赛说出它们的名字,为同学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习、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受时间、范围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同学参观“海底世界”,但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援助我们看到海底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在教学中,当老师播放了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后,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的爱好。他们想弄清“章鱼怎么会向后游动的”,“贝类是怎么活动的”,由此,很自然的,同学又进入了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中。录像和课文结合,援助同学更深入地体会到“海参爬得慢”,“梭子鱼游动速度特快”,“深水鱼在海底游动时,海底的景色特别美”。

二、着重同学学习爱好的激发。

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同学主动参加学习的意识,使同学产生学习需求。由于爱好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同学对所学有内在爱好。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老师首先通过看照片,竞赛说出动物的名字这个游戏,将同学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同学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因此老师说要竞赛说出动物的名字时,他们的留意力就高度集中。他们仔细地看照片,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下子就能说出“海参”“章鱼”等的形状特征,还能在书上的图片上找到相应的动物,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当同学已经熟知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后,老师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要同学学习课文,做一回海底世界的解说员。这种活动性的学习又是同学所感爱好的。同学们都细心预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加极高。为了能当好解说员,同学一方面仔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语句和写法;另一方面,仔细看有关的录像。

《海底世界》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制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制造力,引导幼儿学会上心灵去感受和发觉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制造美。”金井是一座位于晋江东南沿海的渔港小镇,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幼儿对海洋动物特别感爱好,同时,本班幼儿特别喜爱参与音乐活动,情愿进行随乐表演,但在歌颂方面还不够大胆。因此,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阅历,选取节奏明快的《海底世界》这一歌曲,利用“小贝壳”“小海马”“八爪鱼”“大鲨鱼”等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鼓舞幼儿大胆表达,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心情,积极开心地参加活动。

活动内容:

小班音乐活动《海底世界》〔歌颂活动〕

活动目标:

1、熟识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借助图谱和动作理解歌词内容,在情景表演中记忆歌词。

3、体验歌曲的活泼、欢快的心情,积极开心地参加活动。

活动预备:

利用幼儿作品进行场地布置;多媒体课件;鱼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对唱曲的爱好。

1、结合情境练声。

引导语:小伙伴们好!我是鱼妈妈,你们想去海底世界旅行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背景音乐,扮演小鱼游入〕

快看!小鱼们在干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吐泡泡吧!

练声吐泡泡〔12345|54321〕

2、引出歌曲《海底世界》。

引导语:海底世界要进行音乐会,许多动物都来参与了,我们一起看看,有谁呢?它们就藏在这首好听的歌曲中,请小伙伴们认真听哦!〔完整观赏〕小结:小贝壳、小海马、八爪鱼、大鲨鱼都来参与音乐会了,你们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吗?〔《海底世界》〕。

二、引导幼儿依据图谱初步感知歌曲结构,并用简约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引导语:参与音乐会的每个小动物都要表演一个节目,你最喜爱上面的哪一只小动物?它表演了什么节目呢?

1、播放片段1,并出示对应的图谱。

师:小贝壳表演的是什么节目呢?

2、播放片段2,并出示对应的图谱。

师:小海马也预备了节目,我们来听一听。

3、播放片段3,并出示对应的图谱。

师:八爪鱼使出了它的绝技,听,它来了!

4、播放片段4,并出示对应的图谱。

师:危急的大鲨鱼也来了,它们又发生了什么呢?

三、利用图谱与动作,进一步熟识歌曲,初步学会完整演唱。

1、你们想去参与音乐会吗?可是我们要学会这首《海底世界》,才可以去,你们预备好了吗?〔师幼完整演唱〕

2、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师:小伙伴可以坐着,也可以站起来,加上最美丽的动作一起演唱。

刚才老师发觉许多不同动作的小动物,真厉害!其他小伙伴也做出不一样的动作哦!〕

四、鼓舞幼儿大胆配上动作,进行歌表演。

师:海底世界音乐会立刻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与吧!小动物们表演得真快乐哪!

〔随乐结束〕

活动延伸:

在班级音乐表演区投放音乐和头饰,让幼儿继续表演歌曲。

《海底世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38-P39

学情分析:

有前面10以内数做基础,同学对11-20的顺次是理解的,需要把每个数学的组成搞清晰,能比出大小,找到规律和顺次。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的数

2、会计数与表达11-20各数

3、知道两个5是10,两个10是204、通过对于海洋各种动物的了解,提高同学对于爱护海洋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数板上小圆片的操作来探究5个一数的计数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了解5个一组,两个5是10,10个一大组的计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

出示《海底总动员》海报

小伙伴,你们喜爱大海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海底世界的漂亮与奇异吗?

今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傲游神奇的海底世界。

1、数9的组成〔出示9条鱼〕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现在请小伙伴数一数,这里有几条鱼?你是怎么做?怎么数的?〔有顺次〕

2、数9的表示方法

9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数杠、圆点,语文字、数字〕

看着小圆片,你能找到方法,很快知道它是几吗?5个一组,一个5是5,两个5是10,三个5是15,四个5是20

3、数10的表示和组成

〔又游来1条鱼〕这是几条鱼?你是怎么数的?怎样表示数?两个5是几?

4、揭题:让我们一起参观海底世界,看海底生物,学习11-20的数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11-20的数,计数与表达〔强调5个小圆片一组〕

1、认识11的计数与表达

小伙伴,看谁来了?你能很快输出11只蟹吗?怎么表示数呢?用小圆片怎么表示?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从左往右画圆片,5个一行,满格画下一行

2、认识12的计数与表达

出示12条鱼请你们来当小老师,在一组里说一说共有几条鱼?可以怎么样数?用什么表示?

3、观测认识13-19的数和海底生物的图片,你们发觉了什么?〔小组争论〕

小结:11是10和1组成的,10加上几就是十几

4、20的计数与表达

观测20,它是几个10组成的?

小结:两个10是20

〔二〕比较十几和几的组成

出示:5、154、146、169、19每组数之间你发觉了什么奥秘?〔多了1个10〕

三、综合应用

1、说说数海洋生物群有什么好方法?

完成书练习〔留意书写,圈怎么圈,小尾巴〕

2、比大小

3、海底图中,蟹多还是章鱼多?

出示:11<15,或15>11〔小圆片表示〕

12○1713○1119○1712○15○1920○154、

接龙游戏

13、__、15、16、__、__、__、2010、12、__、__、18、____、13__、17、__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事?用什么方法,进行11-20各数的计数与表达?

板书设计:

11-20的认识

2个5是102个10是2011是由1个十,1个一组成

《海底世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用数字、符号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3、培育幼儿操作爱好,能用语言表达操作状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进展;

4、进展幼儿的观测力、空间想象技能。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预备:

海底世界背景图2张、9张统计表、小海螺图片、8组幼儿操作材料、1~5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观测法、分类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

1、师幼互动游戏《一只小鸡》。

2、提出:律动里涌现了那几个数字?

3、出示数字宝宝,幼儿依据数字做拍手游戏。

二、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

1、今日呀,老师要带小伙伴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许很多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请幼儿观测。

提出问题:猜一猜,我们这是到了那里?(幼儿:水里、河里、海里……)

3、师:小伙伴们真聪慧,这里就是传奇中的“海底世界”,你们知道在海底生活着那些生物吗?(幼儿:小鱼、鲨鱼、海龟、海马、章鱼……)是呀!海底有很多我们认识还有不认识的生物。咦,他们这会儿都到哪里去了呢?

三、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

1、老师将章鱼、水母和小鱼的图片一一贴到“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

2、提出问题:谁能看出在海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幼儿:有三种:章鱼、水母、小鱼。)

3、引入:今日呀,海底将要进行一场运动会,想请队员最多的一组动物当裁判,究竟哪一组的队员最多呢,还得请小伙伴来帮帮忙,小伙伴们情愿吗?让我们激烈欢迎第一支代表队—章鱼代表队。

4、请小伙伴数数看,章鱼代表队一共有几名队员?应当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找出数字“3”并贴在章鱼图片的下方。

5、老师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感知记录水母和小鱼的数量。

四、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师:小伙伴刚才为每一个代表队进行了数量统计,这个计数方法就叫分类计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支代表队可以当裁判,为什么?(小鱼代表队,他们的数量最多,是5条。)小伙伴真能干,帮他们选出了裁判,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断将小海螺当礼物送给你们,想要几个就伸出几根手指吧。

五、实践运用。

1、情景拓展。

引入:海底动物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给我们中一班的小伙伴送来了邀请函,请中一班的小伙伴去观看他们的竞赛,谁想来报名参与?

提出:老师想把上来的这些幼儿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

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的将他们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抽幼儿上前分一分。)小伙伴们分得真快速,那小男生、小女生各有多少?

2、幼儿操作,巩固分类计数。

将幼儿分成8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辅导。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分类计数,就是先将不同的种类的物品分类后再统计其数量,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用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旨在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能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个环节: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为分类计数打好基础。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通过情景拓展让幼儿上前将前面来的幼儿分成两组,并统计其数量;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借助老师的提示或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分类计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不是很抱负,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活动时间过长,究其缘由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数耗时太长,以至于幼儿后来的分类计数操作练习,老师的个别辅导没能跟到位,没有对幼儿的操作效果进行评价,以至于草草结束,幼儿的动手技能没能很好的得以展示。今后在教案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好时间上的搭配。

2、在教学分类计数这一环节中,数量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引导幼儿用数字统计物体的数量,但是写数对于中班幼儿有肯定的困难,这一技能要求有些高;课后我想假如让幼儿用画圆点、画圈的方式、找数字宝宝进行粘贴或让幼儿选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这样或许效果要好,还照看到不同程度的幼儿。

《海底世界》教案篇6

篇一:学校《海底世界》美术教案

课题:《海底世界》

课型:设计操作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授课对象:学校二班级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外形,并能画、剪各种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分,掌控基本的绘制方法。

〔3〕培育同学喜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用对称法剪刻各种各样的鱼。并能画各种各样的鱼。

难点:

绘制鱼的不同外形以及运用剪刀、刻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教学具预备:

依据同学以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预备了几种海洋鱼成品以及半成品,绘制了《海底世界》挂图;为让同学自主探究,还给每组预备了2份鱼的模型,装进信封中。同时预备视频仪、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给同学提供详细可感的视觉效果,为扎实掌控技能提供条件。同学自备彩纸和旧挂历纸数张以及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设计:

在教学本课时,老师遵循同学认知进展规律,把握“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

1、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导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觉,并用启迪、默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同学的爱好、技能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2、激励评价法评价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采纳多维和多级的评价方式,尊敬同学的人格、情感和差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援助每个同学了解自己的学习技能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爱好。

3、在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法,这是提高同学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同学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赏、感受、观测、体验、发觉、对话、思索、争论、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进展了综合实践技能,培育了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互助学习法让同伴之间典型带动,互助合作,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作品引入感知美

播放课件,展示海底鱼类让同学观赏。放映完之后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

引导同学观赏剪纸鱼并沟通感受。

(二)剪刻创作表现美

认识剪纸鱼并以观测分析鱼形及制作步骤和方法提问,同学分组争论,小组相互谈想法.

观赏鱼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并沟通剪纸鱼的特点;回忆剪纸的制作方法区分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讨论对称图形的剪法。

同学观赏作品,然后让同学合作观测探讨。最末老师结合同学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同学梳理鱼形特点,总结制作过程并板书:。演示对称剪的方法及剪的过程中考前须知。

〔三〕同学剪刻老师指导

运用剪、刻的方法创作美丽的剪纸鱼作品。

鼓舞孩子们大胆尝试,实时展示评价不同效果的剪纸鱼,相互学习优点,改掉缺点。

〔四〕评鱼赏鱼共享欢乐

每个小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摆在老师绘制好的海底世界图上。

此环节通过作品的展示、品评,既提高了审美技能,又给同学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同学的制造热忱和表现欲。

《海底世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班级第六册《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留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奥妙的爱好。

教学重点:

通过同学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同学探知的欲望。

教学难点:

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神秘的爱好。

教学预备:

图片、相关海洋的资料、词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谈话。

师:同学们,每当看到电视上放映着精美风景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回答。〔尽可能多的让举手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师:那你能说说你最想去什么地方?你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

生回答。〔留意同学回答时的完整性〕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老师也想说说我的想法。情愿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我最想去海边,看看海边的漂亮风光,信步在沙滩上,沐浴着温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畅极了!

不过我最想到海底去看一看,看看海底世界是不是和我们地面上一样,有花、有草、有动物,你们想知道吗?

2.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师板书,生书空。

〔2〕齐读课题。〔留意世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同学字词。

提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生字表、字典、问老师同学等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A.同学自由读。

B.汇报读。订正读的过程中涌现的不正确的读音。

C.小老师教读。简单发挥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同学更好的掌控。

D.开火车读。采纳竞赛的形式,在活动中加强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过渡:同学们读的可真棒,不过这些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打赢它们吗?

〔2〕出示词语。

A.自由读。

B.指名读。〔找一些平常不太举手的同学,读后予以适当的评价,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C.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吧!

齐读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从正确、流利这两个方面去指导。对一些难句子,长句子老师要重点的指导。

在同学读后也可以让同学进行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设疑。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

3.请同学回答。〔引导同学用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回答〕

4.那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物产又有怎样的丰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海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1.复习上节课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

生回答。

师:那你们肯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海底巡游一翻。

预备好了吗?

2.导入。

师:现在我们已经一起登上了远航号航船。船在蓝天下开始航行了。我们站在甲板上,海风吹起了我们的头发,远处的海面上间或有小鱼跳出水面,海鸟在飞行,真美呀!嘿,别忙着看美景了。快穿上潜水衣吧,海底那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呢!预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然后一起和同学们来共享你的收获吧!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在海底世界发觉了什么呢?把你感爱好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来共享一下,好吗?

〔1〕指名读。

做适当的评价。

〔2.〕表演,仿照动物的声音。

师:把我们的教室当做海底世界,谁情愿做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分角色表演。〔教室里特别宁静,几个同学轻声的仿照声音〕

师:听,他们仿照的多好呀,就像真的海底世界一样。我想同学们肯定也能从读中让别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声音。

〔3.〕指导朗读。

练读。

指名读。

过渡:想认识海底世界的动物吗?

2.精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

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2〕指导朗读。留意读出动物的特点。如:梭子鱼行动的快,乌贼和章鱼的慢,等等。

〔3〕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中,肯定有你喜爱的吧!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既然喜爱就要介绍好,让大家一起来喜爱它!

生自由练习。

指名介绍。留意介绍出动物的活动特点。

在同学介绍后予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4〕表演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肯定也很棒。今日我们用一种非常的形式来读。就是:朱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你读它的喜欢,还可以做动物。

齐读。

3.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索: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

4.精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体味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听老师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把海底世界的资源用笔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

〔2〕同学回答。

〔3〕资料沟通: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援助吗?

〔4〕指名说。

〔5〕小结:海底的资源不计其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

5.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说。

师:看看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读。

〔2〕指导读。读出骄傲的语气。

〔3〕齐读。

三.小结。

1.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许多许多,有的资源被发觉了,却由于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惋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觉呢。

你们想探究海底世界吗?盼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课外延伸。

1.画一副《海底世界》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2.课后收集海洋的资料,在班级开一个《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主题队会。

3.习作:《将来的海底世界》。

板书设计:

24.海底世界

声音:各式各样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

《海底世界》教案篇8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学校九年义务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里第二篇讲读课文。本文知识浅显,语言流畅、自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我们透过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对自然、对生命的喜爱。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认为这节课应完成以下四个目标: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技能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技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同学喜爱自然,探究自然的爱好。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表达以下三个理念:

1、过程开放,表达探究性

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提倡的是同学学习过程的开放。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同学的全面进展,为同学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同学探究的爱好,积极培育同学的学习技能和创新精神。开放的过程可以从情境的创设、角色的转换、资源的拓展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2、内涵挖掘,着重人文性

语文教学应当顺应素养教育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尊敬同学的本性,弘扬同学性格,激发同学积极、乐观的探究精神,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在挖掘教材的内涵时,着重了人文性,关于这一点在课堂沟通和课堂作业中能表达出来。

3、感悟运用,突出性格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的性格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相互的沟通、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