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及运输专业考研学校简介课件_第1页
交通工程及运输专业考研学校简介课件_第2页
交通工程及运输专业考研学校简介课件_第3页
交通工程及运输专业考研学校简介课件_第4页
交通工程及运输专业考研学校简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工程及运输专业考研简介河南理工大学交通12-1班

2014.9.29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的区别交通属于交叉学科,偏重在六个方面:分别是,环境,教育,经济,法律,工程,能源其中教育,法律属于人文学科,隶属交通政策方面环境,工程隶属工程学科而经济,能源隶属于社会学科这2个专业区别在于:交通运输偏重在社会和人文学科方向,多重于管理,控制,物流,经济等方面交通工程故名思义重在工程,环境,和能源课程方面,两者都要学习工程方面,但是交通工程学的比较深入,要涉及力学,结构等方面,而交通运输则要学管理学,物流,经济等1.“发展经济,交通设施先行”已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2.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3.交通运输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朝阳学科。B+等

(21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清华大学

B等

(20个):山东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林学院、五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C等(14个):

山东建筑大学、集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燕山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

具体专业简介1.道路与铁道工程内容:道路与铁道工程是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主要开展路面结构合理性和材料性能研究、公路工程病害分析与防治、路基与路面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公路工程环保和景观设计、公路工程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既可以是交通运输工程方向的,如线路设计、线网规划等;也可以是土木工程里面的,如路基边坡设计、路面结构、铁道结构设计等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有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首推: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交通学院及现代化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群的主体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有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有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交通运输专业可以考研的科目主要有: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道路与铁道工程

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女生可考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这在现在来说是相当吃香的。

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全国排名第一。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最好的是北京交大。道路与铁道工程最好的是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现在都是个大专业,具体以后还要分不同的专业方向,看lz以后选什么方向发展了北交:信号控制、交通运输方向好西南交大:轨道、铁道工程好同济、东南:道路工程、交通规划好长安:公路工程好考的课程是:运筹学,计算机,英语和专业课。学校代码及名称整体水平排名得分10613西南交通大学19110286东南大学28610004北京交通大学382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7710247同济大学10151大连海事大学67510533中南大学773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870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6910699西北工业大学10618重庆交通大学126810536长沙理工大学136710497武汉理工大学146610007北京理工大学156510059中国民航大学10299江苏大学10561华南理工大学10252上海理工大学196310294河海大学206210359合肥工业大学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26110298南京林业大学有关交通科技大赛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章程(2013年修订)一、宗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大学生校际文化交流,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二、名称及标志中文名称: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英文名称:NationalCompetitionofTran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forStudents英文缩写:NACTranS标识:

三、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组织单位: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组委会:由参赛各校(组委会成员单位)推荐本校学术成就突出并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担任当年组委会成员。设组委会主席、副主席、执行主席。主席由交通工程指导分委员会指派,副主席由赛事承办高校的校领导担任,执行主席由赛事承办高校派员担任。组委会负责大赛各项制度的制定并对大赛各项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

执委会:大赛承办单位设大赛执委会,负责赛事所有具体筹办工作,包括当年大赛网站建设、发布赛事公告、接受各校参赛报名、作品收集、选择和聘请评审专家、组织预审选拔和公布进入决赛的作品名单、在决赛期间接收针对学术公平的投诉,操办决赛阶段所有大赛相关事宜。执委会的职位设置和人员安排由承办高校决定。

承办单位:采用自愿申报的原则,在大赛决赛期间,愿意承办下届大赛的高校向大赛组委会提出承办书面申请。由组委会讨论决定下届承办单位。原则上,每一高校连续承办赛事不宜超过2届。协办单位:由承办单位决定。赞助单位:由承办单位决定。

四、大赛作品评审程序1、通讯评审:由大赛执委会聘请评审专家对当年报名的所有参赛作品进行通讯评审(初评),每件作品至少有3名专家评审。2、决赛评审:决赛评审采取公开答辩方式进行,分组举行时,各答辩小组的答辩评委原则上由5-7位专家组成,所有专家应对本校参赛作品实行回避制,并且,不得有来自同一高校的2位或2位以上专家在同一答辩小组担任评委。

1、参赛对象:高校交通运输类及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桥梁)、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类等专业。

2、选题范围:作品可以是相关学科规划设计类作品或论文类作品。每届大赛组委会也可根据需要,提出参赛作品专题。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本年度(学年)完成的成果。

3、参赛方式:各校大赛工作小组向当届承办高校报名参赛,报名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限定为2-5人,大赛不接受个人报名。各参赛高校应在校内选拔赛的基础上推荐1-3组作品参赛。承办学校名额可适当放宽至1-4组。4、大赛流程:大赛流程主要由以下6个阶段组成:阶段 赛程内容 时间(建议) 地点

1 报名(各校自行组织) 当年11月10日~30日 各参赛高校

2 完成作品并提交(各校自行组织) 次年4月1日之前 各参赛高校

3 各校组织初审并向大赛承办秘书处推荐作品 4月30日之前 各参赛高校

4 作品通讯评审,确定决赛入围作品 5月10日之前 承办学校

5 决赛答辩,确定各等级奖项作品 5月下旬第一个周六 承办学校

6 颁奖,同时决定下一届承办单位 5月下旬第一个周日 承办学校六、经费筹措

决赛阶段的大赛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由承办高校负责提供或向社会赞助单位筹集。参加决赛的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当大会统一安排工作餐并发放资料及纪念品等时,可以按成本向上述参赛人员收取会务费,但需预先告知。大赛只设奖项,不设奖金。七、奖项设置

进入决赛的作品数量不应超过全部通讯评审作品的70%,并以不超过80件为宜。

决赛作品设:

一等奖10%左右;二等奖30%左右;三等奖40%左右;优秀作品奖若干。有特别优秀作品时可增设特等奖1名。第八届一等奖:

1.长沙理工大学

降解交通车辆尾气污染的光催化材料效能测试装置

2.兰州交通大学

综合性铁路立体货场概念性规划设计

3.东南大学

航模辅助道路交通目标坐标轨迹提取技术.及系统软硬件开发

4.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交警指挥手套

5.西南交通大学

集装箱组合装车优化及偏载实时监控系统

6.重庆交通大学

音乐公路模拟试验与计算机仿真研究

7.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装配式公路钢桥预应力提载系统

8.同济大学

基于手机软件的居民出行调查

二等奖:1.武汉理工大学

自动分离式防撞中央隔离栏设计2.北京工业大学

B-公交车传递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3.中国民航大学

非接触式电动车供电系统4.长沙理工大学

高铁—公路旅游客运衔接网络设计——以武广高铁湖南段为例5.北京工业大学

节能高效的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方法研究6.石家庄铁道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三维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7.东南大学

交通时空分布特性的多智能体仿真与错时通勤实施效果评估8.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智能型调拨车道标线标志控制系统之可行性探讨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北斗的道路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10.东南大学

基于无线视频传感器的路面裂缝信息感知技术研究11.哈尔滨工业大学

冰雪条件下跟驰模型及仿真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