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

晚清积弱,列强垂涎。鸦片战争,炮火连年。一八四二,浊浪滔天。胁迫清廷,割地赔款。静海律寺,康华丽舰。南京条约,于此议签。近代历史,兹为起点……有碑为证,有钟为鉴。——静海寺警世钟铭文(节选)警世钟铭文见证了怎样的历史?晚清积弱,列强垂涎。警世钟铭文见证了怎样的历史?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晴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687168917291757176517811787178918131840185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设立军机处关闭江浙闽海关《四库全书》初稿完成天理教攻打皇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美国通过联邦宪法法国大革命爆发学习任务:分析18-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68716891729175717

材料一:1835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英国用蒸汽机装备海军炮舰,陆军使用先进的后堂装弹的来复枪和火炮。那时候,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它的军舰横行世界,到处进行殖民侵略。一、战争冲击——历史背景对比项英国中国政治资本主义民主制封建君主专制经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对外殖民扩张闭关锁国,天朝上国军事船坚炮利军队废弛,武器落后文明形态先进的工业文明落后的农耕文明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原料和市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客观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衰落。战争爆发不可避免材料一:1835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英【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罪恶的贸易:鸦片走私从17世纪开始,英国就从中国采购茶叶、丝绸和瓷器,之后还从中国采购土布。然而,英国产品在中国并不受欢迎,英国也拿不出多少产品与中国交换。进口多于出口,形成了巨大的收支逆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平衡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并从中牟取暴利。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鸦片输入量激增,白银流向开始改变,据统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流出量在1000万两以上。罪恶的贸易:鸦片走私从17世纪开始,英国就从中国采购茶叶、丝

材料二: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ì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危害:银荒兵弱,威胁统治措施:禁烟运动材料三:“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材料二: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课件一、战争冲击——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40.6广夏定津1841初占香港岛1842.8订立合约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战争冲击——两次鸦片战争1、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4条约内容影响《南京条约》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通商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中美《望厦条约》“巡查贸易”破坏中国的领海主权中法《黄埔条约》居住传教权租界的前身为以传教为名的侵略行为奠定基础条约内容影响《南京条约》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小组讨论:李鸿章曾说,“数千年之未有大变局”,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政治上:领土、主权完整——领土、国家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化上: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萌发新思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为主,阶级矛盾为次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小组讨论:李鸿章曾说,“数千年之未有大变局”,结合鸦片战争的一、战争冲击——两次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四: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老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阅读材料,回答上述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而英国人认为原因又是什么?根源: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人认为原因:特权太少,中国市场还不够开放。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直接原因:修约遭受拒绝战争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一、战争冲击——两次鸦片战争材料四: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2、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56年进攻广州英法发动美俄调停1858年进逼天津《天津条约》1860年攻陷津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京;十口通商;赔款;军舰自由航行;游历、经商、传教《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增开天津;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赔款增至800万两;允许华工出国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侵占我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到破坏,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56年1858年1860年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后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密切尔报告书》1840-18421856-1860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1)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后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

丧失了部分主权。

半封建:国家原有的封建经济(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

一定的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可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近代史,亦是一部书写中国人救亡图存的伟大史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可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二、天朝因应——战争抗争根据教材P93历史纵横、P94学习拓展并结合所学,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各阶层对待侵略者的态度。民间: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等爱国官兵:战争中英勇抵抗侵略,如关天培、葛云飞、海龄等清政府:由抵抗到勾结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二、天朝因应——战争抗争根据教材P93历史纵横、P94学习拓二、天朝因应——开眼看世界人物著作地位林则徐《四洲志》记载各国情报、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状态及军事、科技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局限:仅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器物层面);没有付诸实践积极: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对洋务运动产生影响二、天朝因应——开眼看世界人物著作地位林则徐《四洲志》记载二、天朝因应——开眼看世界材料五:这些“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的著作,在其问世之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有限,整个1850年代,《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并未引起士林的太多震动,反而受到一些责难。——张海鹏《冲破闭关锁国困境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材料六:吉田松阴认为“清魏默深(魏源字默深)的筹海篇,议守、战、款,凿凿中款。清若尽之用,固足以制英寇,驭俄法”。吉田松阴利用《海国图志》……提出了“尊皇攘夷、维新变革”的主张。——王晓秋《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谈谈中日对《海国图志》的不同态度日本:借助《海国图志》,吸取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积极学习西方,变法改革中国:唯我独尊、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等天朝观念仍是“主旋律”启示: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思想的解放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二、天朝因应——开眼看世界材料五:这些“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开眼看世界乾隆帝1793年致乔治三世的信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班物件。

——《九朝东华录》?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任务:与五十年前乾隆帝的心态相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反映了少数士大夫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西方观:技术观:外交观:不屑蛮夷学习西方不贵奇巧先进技术威武德化抵制侵略“师夷长技”思潮特点(1)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抵抗派。(2)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不足:他们的思想没有付诸实践,影响

也仅仅局限于部分知识分子中间。开眼看世界乾隆帝1793年致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