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_第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_第2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_第3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_第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日期:20xx年X月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

1、在整体上:、在整体上:(1)明确记叙的中心。)明确记叙的中心。(2)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3)分析记叙的详略。)分析记叙的详略。(4)明确记叙的线索。)明确记叙的线索。(5)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或概括人物)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思想品质。思想品质。(6)评析人物性格。)评析人物性格。(7)指出文章的结构模式。)指出文章的结构模式。(8)领会全文的主旨。)领会全文的主旨。(9)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2、在局部上:在局部上:

(1)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2)理解赏析重要文段。)理解赏析重要文段。(3)品味人物语言。)品味人物语言。(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5)品味词句、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品味词句、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6)分析表达技巧和手法。)分析表达技巧和手法。(7)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8)叙述自己的感受。等)叙述自己的感受。3、在细节上:、在细节上:(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对词语、句子的品析。(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

1.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所谓线索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2.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以主题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事物为线索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为线索⑤以“情”为线索。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作用: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最后一课》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最后一课》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如:《故乡》。)如故乡》、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补叙(略)、补叙(5、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所谓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五、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内容方面:开头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深化主题内容方面:开头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温馨提示对句子表达作用类的题目,要重视以下几种句子:温馨提示]对句子表达作用类的题目要重视以下几种句子:温馨提示对句子表达作用类的题目,

1、首句:提示、概括、承转的作用、首句:提示、概括、2、中心句:有的在语段中起核心的作用;有的语句铺叙描摹的作用。、中心句:有的在语段中起核心的作用;有的语句铺叙描摹的作用。3、承上启下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紧凑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紧凑的作用。4、点睛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睛句:5、矛盾句:字面上看是自相矛盾,实际上作者别有用心,寄寓着深刻的矛盾句:矛盾句字面上看是自相矛盾,实际上作者别有用心,用意。用意。6、名言、诗句、警句:、名言、诗句、警句:名句:强化、突出、着重、名句:强化、突出、着重、强调的作用诗句:诗句:佐证的作用警句:寓意深刻,意味绵长,常常是作者情感之所聚。警句:含蓄,寓意深刻,意味绵长,常常是作者情感之所聚。7、情感丰富的句子:有的直抒胸怀;有的委婉曲折;包涵了作者的喜怒、情感丰富的句子:有的直抒胸怀;有的委婉曲折;哀乐,饱含了作者对事物的褒贬。哀乐,饱含了作者对事物的褒贬。7、描写句:烘托气氛,渲染心情,设置场景,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描写句:烘托气氛,渲染心情,设置场景,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8、修辞句:加强表现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修辞句:加强表现力,达到一定的目的。9、结尾句:点明主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引起思考。、结尾句:点明主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引起思考。

六、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多方面地叙述。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七、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1、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描写:正面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环境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2).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人物描写((3).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理描写)理描写)作用:(4).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议论:揭示记叙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作用主要有:、议论:揭示记叙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作用主要有:A、用在文章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用在文章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B、用在文章的末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之事的认识,深化文、用在文章的末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之事的认识,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C、用在文章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用在文章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就是记叙文内容的中心,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就是记叙文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因此在概括中心思想时,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因此在概括中心思想时,要抓住议论句。

3、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抒情:抒情记的事物、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情的句子。抒情往往是作者抒发内心真挚深沉的情抒情往往是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文章的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感染力。记叙文中几种抒情的方式:记叙文中几种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9、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窗中,呜呜地响,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窗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鲁迅《故乡》鲁迅《不住悲凉起来。鲁迅故乡》

通过描写景物,通过描写景物,渲染了沉寂、衰败、荒凉的气氛,渲染了沉寂、衰败、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悲凉的心情。衬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八、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

1、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划分: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怎么样”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干什么怎么样2、段意、层意的概括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基本的原则: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九、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一)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体会作者的态度1、分析文章的题目2、分析文章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二)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提炼,是通过人、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未能一般有:想的方未能一般有: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章中心;章中心;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4.结构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结构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力争“文章答案文章找”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力争“文章答案文章找”。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4、分析文章的语言语言特色。语言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朴实无华、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一、写作手法及作用:十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二、修辞方法及作用:十二、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正面描写描写人物周围的事物,使人物烘托得更加鲜明、突出——侧面描写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通常选取细小的动作或细微的神情进行描写——细节描写⒊情节的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是人物性格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地方。在考试中,有时会遇到续写小说结局的题目。那么如何续写小说的结局呢

必须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续写,要符合小说的主题。示例:试一试续写《变色龙》的结局,

4、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5、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练习:下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③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6.探究小说的主题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从而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是来表现社会现实的,试分析《水浒传》、《红楼梦》、《变色龙》的主题。

十四、散文的一般知识:十四、散文的一般知识: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2.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问的前四个方法。)4、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主要内容+思想感情主要内容(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5、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阅读训练

故乡的桂花雨(琦君)

①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②小时候,无论什么花,我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③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a)[批注:]④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b)[批注:]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批注: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着桂花的清香淡雅,给读者展现了一位敦厚慈祥的母亲形象。]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⑤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批注:对一家人动手晒桂花的场

面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家庭的和美,令读者也沉醉于花香和温情之中。]

⑥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⑦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⑧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c)[批注:]注:琦君,当代女作家。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湾,旅居美国。1.本文文题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有:(1)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的桂花雨(2)回忆性散文(记叙文)2.梳理文章思路,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中秋忆桂花思故乡)---------(童年摇桂花爱故乡----------童年摇桂花爱故乡)童年摇桂花爱故乡杭州吃桂花恋故乡3.本文以“桂花”为线索,围绕线索各段分别写了:提(说、话)桂花→爱(赞)桂花→摇桂花→赏(吃)桂花→想(思、恋)桂花,作者借此表达了思乡的情感。4.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写“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答:在文中桂花是故乡的代名词,通过桂花的香味引起思乡之愁,为全文定下了浓浓的怀乡的感情基调,更好地抒发怀乡思亲的感情,也很好的点题。

5、文段中“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母亲为什么要担心请用文段中原句回答。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