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创伤院前救护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创伤院前救护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创伤院前救护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创伤院前救护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创伤院前救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chuāngshāng)救护安岳县人民(rénmín)医院急诊科李冬第一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救护创伤现场急救的目的是有效去除正在威胁伤员生命安全的因素,并使伤员耐受运送途中(túzhōnɡ)的“创伤”负担的能力。创伤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这也是创伤急救中的基本技术。第二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救护创伤现场(xiànchǎng)救护:创伤止血技术现场包扎技术开放伤的现场处理现场骨折固定创伤的搬运护送第三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现场救护常见原因及特点:交通伤(高能创伤(chuāngshāng)),坠落伤,机械伤(各种机器挤压),锐器伤(刀砍伤),跌伤,火器伤。主要类型: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现场救护的目的:抢救延长病人生命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保护伤口固定骨折防止并发症快速转运

第四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现场救护现场救护原则:树立整体意识优先抢救生命。有效止血优先头部、胸部、腹部,然后四肢先固定颈部,然后四肢操作平稳(píngwěn),防止加重损伤注意个人防护现场检查:先让患者脱离危险环境,伤者平卧,救护者跪病人右侧。意识--呼吸循环--伤口--头部--脊柱脊髓--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第五页,共七十页。创伤现场(xiànchǎng)救护1)了解致伤因素(交通…)2)呼救(向周围人员求救并及时呼120求救)3)选择(xuǎnzé)救护场地(就近)4)正确搬运脱离危险现场5)病人适合体位6)判断伤情心肺复苏止血(大血管损伤)伤口包扎四肢瘫痪,固定(gùdìng)颈部固定四肢安全转运第六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一个成年人的血液约占体重8%,50公斤的体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出血超过20%,会出现明显症状。出血超过40%有生命危险,急性(jíxìng)创伤性大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jíxìng)出血也是创作外科最常遇见的情况。第七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失血量估计及症状。<500ml一般没有(méiyǒu)症状,或有休克早期的表现。>800ml(20%)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轻度休克。>1600ml(40%)大脑供血不足,视物不清,口渴头晕、神志不清甚至昏迷,重度休克。第八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出血的种类部位:皮下出血、外出血、内出血出血的血管来源动脉出血(鲜红,与脉搏节律一致的喷射状)静脉出血(暗红,缓慢,持续)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出血(鲜红,渗出,无明显的喷血点,常可自行凝固止血,不用结扎。第九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外出血的材料(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的毛巾、衣物等)操作要点:个人防护;脱或剪开衣物,显露伤口;确定出血部位;判断用哪种方法(fāngfǎ);有异物或骨折断外露不能直接加压包扎;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要另外加敷料;抬高出血肢体(高于心脏)。

第十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止血的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直接、间接)最常用的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xiǎotuǐ)出血填塞法止血带止血法指压法第十一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

(一)指压止血法操作(cāozuò)要点:压在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压迫10-15分钟,为短时急救止血肢体要抬高。第十二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颞浅动脉压迫(yāpò)止血法第十三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方法,气管外侧(wàicè),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迫于第六颈椎上。切忌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第十四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面动脉压迫法: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适用于面部创伤(chuāngshāng)出血。第十五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肱动脉(dòngmài)压迫止血法:肱二头肌内侧缘将肱动脉(dòngmài)压向骨干。适用于上臂出血。第十六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手掌出血(chūxiě),用两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桡动脉和尺动脉。第十七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下肢出血(chūxiě):可以压迫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后动脉。第十八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屈曲(qūqǔ)肢体加垫止血法:利用关节极度屈曲(qūqǔ),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第十九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此方法的一些(yīxiē)不利因素:1、可能压伤血管及神经。2、伤肢合并有骨关节损伤时有可能加重损伤。3、不便于搬运。第二十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止血带止血法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使用止血带止血,使用不当最严重的后果(hòuguǒ)是患肢坏死,截肢。橡皮止血带布条止血带气囊止血带(电脑控制、手动)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第二十二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第二十三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止血技术

采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部位:上肢出血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于大腿上段处结扎。止血带和皮肤(pífū)之间要有布垫,防止皮肤(pífū)坏死。松紧适宜,伤口不出血远端动脉不搏动为宜,过紧会损伤肢体皮肤、神经,引起肢体坏死。上止血带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遮盖,以妨碍观察,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每隔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禁用钢丝、绳索、电线等做止血带。第二十四页,共七十页。创伤止血(zhǐxuè)技术此外还有结扎(jiézā)止血法。第二十五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包扎技术

包扎的目的(mùdì):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结构第二十六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包扎技术包扎材料:创口贴,纱布绷带,弹力绷带、尼龙网套、三角巾、四头带,多头带、其它临时(línshí)代用品(毛巾、头巾、衣服等)操作要点:就地取材,利用最快捷的方法。注意自我防护;敞开衣服显露伤口;不用水冲洗;不上消炎粉、中药粉等;不要用消毒剂冲洗消毒;伤口封闭要严密,不要对有异物和外露的骨折端直接加压包扎。

动作要轻、快、部位准确、包扎牢固,松紧适宜。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常用包扎法(一)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bùwèi)。)2、螺旋形包扎法3、螺旋形反折包扎法(肢体直径相差较多)4、8字形包扎法(手腕、踝关节)5、回反包扎法第二十八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第二十九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第三十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包扎技术第三十一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包扎技术第三十二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第三十三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使用绷带包扎法的注意事项1、缠绕方向:由内---外、下—上,开始和结束是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2、伤口上加盖敷料,不要在伤口上应用弹力绷带。3、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xuèyèxúnhuán)为宜。4、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除非有损伤),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二)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宽带(kuāndài)、窄带

臂悬挂、头部帽式包扎、头耳部风帽式包扎、面部面具式包扎、眼部包扎、单側胸(背)部包扎、双側胸(背)部包扎、肩部燕尾巾包扎等。第三十五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第三十六页,共七十页。现场包扎(bāozā)技术第三十七页,共七十页。开放(kāifàng)伤的现场处理注意事项手指离断、肢体离断:离断的肢体要用洁净的物品如毛巾、手帕(shǒupà)等包好,外套不漏气的塑料带或玻璃瓶;再装入另一个有冰块的带子内,不要将离断的肢体直接放入水中或冰中。头部外伤:若耳、鼻有清澈、粉红色、水样液体(脑脊液)流出,说明有颅底骨折,不要试图堵塞耳道和鼻孔。腹部内脏脱出,不要试图回纳。伤口有异物(尖刀、钢筋、木棍等)不要轻易去除,防止大出血。第三十八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骨折固定骨折固定(gùdìng)的目的:减少疼痛、减少出血和肿胀、避免进一步损伤、便于搬动病人。骨折的种类闭合性骨折:与外界不通(皮肤、肠道)开放性骨折:与外界向通骨折的程度完全性骨折:骨连续性完全中断不完全性骨折:颅骨裂纹、青枝骨折嵌顿性骨折第三十九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骨折的症状疼痛(téngtòng)、肿胀、畸形、功能障碍(×骨皮质外露)、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第四十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固定的材料:颈托、夹板(充气夹板、热塑夹板,小夹板)、石膏、树枝、木条、竹竿(zhúgān)、书本等)第四十一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骨折固定(gùdìng)的方法

头部骨折无须固定第四十二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锁骨(suǒgǔ)骨折固定法:8字固定法第四十三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骨折固定前臂骨折(gǔzhé)固定法第四十四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骨折固定上臂(shàngbì)骨折固定法第四十五页,共七十页。现场(xiànchǎng)骨折固定小腿骨折(gǔzhé)固定法第四十六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大腿骨折固定(gùdìng)法(双木版法,单木版法,健肢固定(gùdìng)法)第四十七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自体固定法:适用于下肢骨折,将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两脚对齐(duìqí)。注意用棉垫或衣物将将关节和小腿间的缝隙垫好。然后再分段包扎。第四十八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1、注意全身情况,有出血要先止血,后包扎固定,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抢救。2、在处理开放骨折时,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面的的骨折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损伤血管和神经(shénjīng)。闭合性骨折也不要试图复位,保持原状固定。3、固定骨折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第四十九页,共七十页。现场骨折(gǔzhé)固定4、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四肢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观察血运。若苍白、发冷、麻木、肿胀、指甲青紫,说明固定太紧。5、夹板和皮肤之间要有软的衬垫,尤其是在骨隆起的部位。6、四肢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处的上端(近端),后固定骨折的下端(远端)。上肢(shàngzhī)屈肘固定,下肢伸直固定。第五十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目的:使伤者脱离危险区(受伤区)尽快到现场救护处尽快到医院接受专业(zhuānyè)治疗防止加重损伤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器材:担架,自制担架第五十一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搬运原则:观察现场,判断伤情先救命(jiùmìng)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体位适宜动作轻巧注意伤情变化,及时处理。第五十二页,共七十页。创伤的搬运(bānyùn)护送搬运方式徒手搬运法1、扶行法清醒(qīngxǐng),无骨折,能站立行走第五十三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2、抱持法

无骨折(gǔzhé),儿童体重轻的伤员第五十四页,共七十页。创伤的搬运(bānyùn)护送3、背负(bēifù)法无肋骨骨折,无大腿骨折4、拖行法(毛毯拖行、腋下拖行、衣服拖行)5、肩扛法第五十五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两人徒手(túshǒu)搬运法双手椅托式人拉车式四手椅托式双人扶腋法两第五十六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怀疑脊柱有骨折时的搬运方法:3人或4人用手分别托扶患者的肩、背、臀、下肢等部位,在保持脊柱平稳不折屈的状况下,动作一致,轻巧平稳的将患者移到硬板担架(dānjià)上,如果有颈椎骨折,还需要另一个人托拉头部。第五十七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第五十八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脊柱骨折(gǔzhé)搬运第五十九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脊柱(jǐzhù)板第六十页,共七十页。创伤的搬运(bānyùn)护送铲式担架(dānjià)第六十一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脊柱骨折搬动(bāndònɡ)错误做法:二人分别抱头和脚、放在软担架上、没有他人在场一人背负或抱起患者。第六十二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疑有颈椎(jǐngzhuī)损伤者第六十三页,共七十页。创伤(chuāngshāng)的搬运护送(二)担创伤的搬运护送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túshǒu)搬运,而且转运距离较远的患者担架的种类:帆布折叠式担架,组合式担架(铲式担架),自制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木板担架)第六十四页,共七十页。创伤的搬运(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