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课件_第1页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课件_第2页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课件_第3页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课件_第4页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之

筛选概括题实用类文本之

筛选概括题1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考试说明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试说明2问题常见角度表现题干某一观点或传主某一特点的事实材料或事实范围。传主成败原因(因素)。传主的性格、品质、人格特点、思想、主张、观点态度、贡献等(传主是一个怎样的人)。某种品格、思想观念具体行为表现。其他:条件、方法、过程、成就、影响、区别等。问题常见角度表现题干某一观点或传主某一特点的事实材料或3解题一般步骤

①读文,把握内容。把握基本事实(素材),了解传主人生轨迹。(忌就题索文)②读题,明确所问。把握题目要求,分析题干词语。(忌知个大概)③找点,圈定答题区域。建立“多点意识”筛选,找准找全对应点。(忌丢三落四)④概括。再次读题,根据题目要求或摘录,或加工,或分类整理、合并提取,呈现答案。(忌逮到就抄)

解题一般步骤①读文,把握内容。把握基本事实(素材),了解4

速读文,把握主要内容,大致把握全文层次:①看人生阶段(标志词)②看内容类别、性质(标志词句)③看外显标志:关联词、反复性词句、过渡语。做到心中有数。速读文细读题多筛选活概括速读文,把握主要内容,大致把握全文层次:①看人生阶段(5①明确设问对象本质和角度:原因、结果、特点、品行、贡献等等。②提示答题时筛选位置,如“根据全文”“第XX部分”“第XX段”“作者在XX时(或XX地)的XX”等等。③明确答题要求。

⑴规定表述方式,如“分条概括”“概括”“简要分析”“用原文表述”“用自己的话表述”“结合原文”“联系实际”(内引、外联);

⑵规定字数或格式,如“用一句话”“不超过XX字”等等。

细读题①明确设问对象本质和角度:原因、结果、特点、品行、贡献等6组织答案基本方法1、直接摘录法题目需要概括的内容是恰好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句,这些词句常出现在叙前、叙后或叙中或作者集中评价“句群”中。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句摘出,概括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组织答案基本方法1、直接摘录法7

徐寿一生为人耿直,不愿为官,不图厚禄,在其制成我国第一艘轮船后,清廷曾赐予“天下第一巧匠”悬额,但他从未悬挂,一直孜孜以求、勤奋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布衣以终,逝世时年仅66岁。

这一段为作者集中评价徐寿的语段,其中“为人耿直”、“不图厚禄”、“孜孜以求、勤奋工作”揭示了徐寿的品行,且具有概括性,直接摘出即可。徐寿一生为人耿直,不愿为官,不图厚禄,在其制成我国第82、摘录改写重组。

在文中找到有关的答案信息,从中提取关键词句,作简略修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答案简明扼要。

叶企孙有着鲜明的教育思想。他曾经说:“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在立得住脚。”任清华物理系主任后规定,“入学考试的物理分数应在60分以上,否则需补修高中物理;凡大学一年级所读普通物理成绩不到中等者,不得入物理系”。由此可见,他对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是何等重视。他还强调学生所学知识不仅要有深度上的要求,还要有广度上的要求。他提出并规定,物理系的学生除学习物理上的课程外,还必须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要重视学习文科和工科知识,各人按自身特点选择,力求均衡发展。清华物理系在设置课程与科目时理论与实验并重,这也是叶企孙教育思想的体现。问:叶企孙教育思想上有哪些鲜明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重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2)强调知识深度和广度兼有,力求均衡发展;(3)理论与实验并重。(每条2分)2、摘录改写重组。

叶企孙有着鲜明的教育思想。93.提炼(叠加、合并、分解)法。

有些要概括的内容,只能找到若干事实材料,或细节等描写句,没有概括评论语,我们要分析、归纳相关若干事实材料(现象)所传达出的信息共同点(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属性或叠加或合并或分解为符合题意的明白的概括性语言。问:文章题为“大气人生”,“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原文《核按钮》210页答案:坚持理想,百折不挠(2分,对少年时代性格的提炼);淡泊名利(1分,对担任北大教授事件的提炼);勇于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强权、利诱面前不改自己的政治操守和学术品格(3分,对解放前后的提炼)。3.提炼(叠加、合并、分解)法。问:文章题为“大气人生”,10问: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答: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分解成①在日本搜访典籍,②校勘珍本。提炼分解法问: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提炼分解法11

其他方法: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分解法:要点集中在某一句段中或存在总分关系,要分解出来。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12

规范语言表述①表述形式规范。要遵照题目要求一一落实。句子要通顺、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②内容表述的规范性。(1)要全面,不能漏掉重点要点;(2)要简洁,剔除于题无干词句;(3)要具体,切忌空洞笼统;要清晰、明白,切忌含蓄形象(5)条理清晰,是从一个方面表述还是从几个方面表述,各方面之间应构成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读后要给人一目了然的印象。(分条答)

13常见失误及对策一、无中生有型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问: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6分)①美国民众渴望改变现实。②奥巴马多元文化背景。③奥巴马在哈佛受精英教育。④奥巴马从底层做起的个人经历。

1、奥巴马出色的竞选演说和变革的决心。2、奥巴马出众的人格魅力、卓越的才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3、奥巴马拥有雄厚的竞选资金。常见失误及对策一、无中生有型《从混血儿到美国总14对策:强化一个原则:原文意识。所有答案都可以并且应该到原文中去找依据。二、答非所问型

问: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用意是什么?(6分)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对策:强化一个原则:原文意识。所有答案都可以并且应该到原文中15答案: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为了获得一切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误答: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答题不符合问的角度。答案: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为了获得一16问:请根据全文概括徐寿的品行。答案:为人孝顺,有爱国心,有远见,工作勤奋,谦虚、耿直,不图厚禄。误答:徐寿一生侍母尽孝,远近闻名;他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论外国书籍,推广技术;有创造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研究器数,博学多通;善于变通,而转向自然科学救国;有远见。对策:认真审题,抓住“提问点”;巧妙组织,凸显“提问点”。问:请根据全文概括徐寿的品行。误答:徐寿一生侍母尽孝,远近闻17三、要点不全型对策:其一、多筛选,看赋分;其二、恰当运用“哲学思维”。

答案:发奋研究,勤奋工作;不求名利;曾国藩的赏识重用;徐建寅、华蘅芳、傅兰雅等人的帮助。三、要点不全型对策:其一、多筛选,看赋分;其二、恰当运用“哲181、多筛选、看赋分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②抓基本事实(按照先后顺序梳理)③抓“细节”:细节、语言、动作等描写。④抓介绍传主背景、年龄、身份的文字。⑤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做题注意点:①快而不躁,拉网式梳理以上重要信息。②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前后,看是否有与之呈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词句、段落(理清组合层次关系)。还要养成看赋分,度字数的习惯。如6分题可能需三个要点,4分题可能是两个要点。

1、多筛选、看赋分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做题注意点:①快19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①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②20岁时,偶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③

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④七次参加会试失败,他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①题干中“哪几件事”和“学术生涯”是关键点。抓事后点明意义的句子,如第一段中的“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第二段中的“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第三段中的“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从文中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讲杨守敬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学》。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杨守敬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就说杨守敬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参考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

《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①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②20岁时,偶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③

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④七次参加会试失败,他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202、恰当运用“逻辑”、“哲学”思维

答“原因”题时,为了防止漏点,可以适当运用哲学思维。事物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等,这样去想,既能防止遗漏,又利于条理化。

在概括“人物品质”题,可适当运用逻辑思维。从人生观念、道德品质、为人处事;思维品质、专业素养、治学方法;敬业精神、治学精神等方面去想。(结合上面介绍的拉网式排查分析)2、恰当运用“逻辑”、“哲学”思维答“原因”题时,为了防21

1、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徐寿转向西学,希冀以此救国。2、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3、他有毅力,能持之以恒,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亲自参加翻译达17年之久。

问题回答

参考答案1、客观原因:①遭西方列强侵犯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②权臣曾国藩的赏识和重用。③徐建寅、华蘅芳、傅兰雅等人的大力帮助。2、主观原因①强烈的救国意识是他投身科学的精神源泉。②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发奋研究、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③“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杰出才华。④他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有远见卓识。⑤谦虚耿直、淡泊名利的品格使他专注科学。1、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徐寿转向西学,希冀以22

提醒

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要准、文字精要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短语作答的不用词语,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短语。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漏要点,造成失分。但也不能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23四、内容混乱型

表现:仅按文章先后顺序列举,内容归类混乱、内容出现前后重复、交叉、杂列现象。对策:合并“同类项”

四、内容混乱型表现:仅按文章先后顺序列举,内容归类混乱24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①少年时代聪明好学。②多次参加会试,结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学术视野。③前往日本,搜访阙佚,收集我国大量古籍珍本。④48岁名落孙山后,能潜心研究,专注学问,研究领域多方面。⑤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当时地理学新知识,对《水经注》有所突破创新。运用图文互证的方法。【解析】题干使用“概括”一词,不是“归纳”、“总结”,说明命题人不仅要求考生归纳、总结出第一段中“聪明好学,刻苦用功”、第二段“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第三段中“专注学问”“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第四段中“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等词语和句子,而且要考生在此基础上作类别上的概括: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治学方法、广泛交游三个方面。⑴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⑵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不盲从。⑶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①少年时代聪明好学。②多次参加会试,结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学术视野。③前往日本,搜访阙佚,收集我国大量古籍珍本。④48岁名落孙山后,能潜心研究,专注学问,研究领域多方面。⑤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当时地理学新知识,对《水经注》有所突破创新。运用图文互证的方法。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25五、照抄原文型

有些同学找到了信息区,一时高兴,提笔就写。密密麻麻写了几大行,谁知“有苦劳没功劳”,这是因为没有对信息进行归纳。答题除了直接摘录外,还要善于用“摘录压缩法”、“摘录改写重组法”,“提炼归并法”等概括方法,力争铲除对回答问题无益信息。对策:在思考与练习中提高概括能力。五、照抄原文型有些同学找到了信息区,一26

参考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问题回答①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②20岁时,偶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③

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④七次参加会试失败,他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参考27课堂小结

筛选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一定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在练习中提高,在练习中总结。最好将近三届高考题找来有计划地做一做、练一练,自然就会“渐入佳境”。训练1、《核按钮》210页《大气人生》剩下题。2、为自己答案写上评语。课堂小结筛选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28

29实用类文本之

筛选概括题实用类文本之

筛选概括题30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考试说明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试说明31问题常见角度表现题干某一观点或传主某一特点的事实材料或事实范围。传主成败原因(因素)。传主的性格、品质、人格特点、思想、主张、观点态度、贡献等(传主是一个怎样的人)。某种品格、思想观念具体行为表现。其他:条件、方法、过程、成就、影响、区别等。问题常见角度表现题干某一观点或传主某一特点的事实材料或32解题一般步骤

①读文,把握内容。把握基本事实(素材),了解传主人生轨迹。(忌就题索文)②读题,明确所问。把握题目要求,分析题干词语。(忌知个大概)③找点,圈定答题区域。建立“多点意识”筛选,找准找全对应点。(忌丢三落四)④概括。再次读题,根据题目要求或摘录,或加工,或分类整理、合并提取,呈现答案。(忌逮到就抄)

解题一般步骤①读文,把握内容。把握基本事实(素材),了解33

速读文,把握主要内容,大致把握全文层次:①看人生阶段(标志词)②看内容类别、性质(标志词句)③看外显标志:关联词、反复性词句、过渡语。做到心中有数。速读文细读题多筛选活概括速读文,把握主要内容,大致把握全文层次:①看人生阶段(34①明确设问对象本质和角度:原因、结果、特点、品行、贡献等等。②提示答题时筛选位置,如“根据全文”“第XX部分”“第XX段”“作者在XX时(或XX地)的XX”等等。③明确答题要求。

⑴规定表述方式,如“分条概括”“概括”“简要分析”“用原文表述”“用自己的话表述”“结合原文”“联系实际”(内引、外联);

⑵规定字数或格式,如“用一句话”“不超过XX字”等等。

细读题①明确设问对象本质和角度:原因、结果、特点、品行、贡献等35组织答案基本方法1、直接摘录法题目需要概括的内容是恰好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句,这些词句常出现在叙前、叙后或叙中或作者集中评价“句群”中。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句摘出,概括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组织答案基本方法1、直接摘录法36

徐寿一生为人耿直,不愿为官,不图厚禄,在其制成我国第一艘轮船后,清廷曾赐予“天下第一巧匠”悬额,但他从未悬挂,一直孜孜以求、勤奋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布衣以终,逝世时年仅66岁。

这一段为作者集中评价徐寿的语段,其中“为人耿直”、“不图厚禄”、“孜孜以求、勤奋工作”揭示了徐寿的品行,且具有概括性,直接摘出即可。徐寿一生为人耿直,不愿为官,不图厚禄,在其制成我国第372、摘录改写重组。

在文中找到有关的答案信息,从中提取关键词句,作简略修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答案简明扼要。

叶企孙有着鲜明的教育思想。他曾经说:“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在立得住脚。”任清华物理系主任后规定,“入学考试的物理分数应在60分以上,否则需补修高中物理;凡大学一年级所读普通物理成绩不到中等者,不得入物理系”。由此可见,他对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是何等重视。他还强调学生所学知识不仅要有深度上的要求,还要有广度上的要求。他提出并规定,物理系的学生除学习物理上的课程外,还必须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要重视学习文科和工科知识,各人按自身特点选择,力求均衡发展。清华物理系在设置课程与科目时理论与实验并重,这也是叶企孙教育思想的体现。问:叶企孙教育思想上有哪些鲜明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重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2)强调知识深度和广度兼有,力求均衡发展;(3)理论与实验并重。(每条2分)2、摘录改写重组。

叶企孙有着鲜明的教育思想。383.提炼(叠加、合并、分解)法。

有些要概括的内容,只能找到若干事实材料,或细节等描写句,没有概括评论语,我们要分析、归纳相关若干事实材料(现象)所传达出的信息共同点(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属性或叠加或合并或分解为符合题意的明白的概括性语言。问:文章题为“大气人生”,“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原文《核按钮》210页答案:坚持理想,百折不挠(2分,对少年时代性格的提炼);淡泊名利(1分,对担任北大教授事件的提炼);勇于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强权、利诱面前不改自己的政治操守和学术品格(3分,对解放前后的提炼)。3.提炼(叠加、合并、分解)法。问:文章题为“大气人生”,39问: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答: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分解成①在日本搜访典籍,②校勘珍本。提炼分解法问: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提炼分解法40

其他方法: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分解法:要点集中在某一句段中或存在总分关系,要分解出来。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41

规范语言表述①表述形式规范。要遵照题目要求一一落实。句子要通顺、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②内容表述的规范性。(1)要全面,不能漏掉重点要点;(2)要简洁,剔除于题无干词句;(3)要具体,切忌空洞笼统;要清晰、明白,切忌含蓄形象(5)条理清晰,是从一个方面表述还是从几个方面表述,各方面之间应构成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读后要给人一目了然的印象。(分条答)

42常见失误及对策一、无中生有型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问: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6分)①美国民众渴望改变现实。②奥巴马多元文化背景。③奥巴马在哈佛受精英教育。④奥巴马从底层做起的个人经历。

1、奥巴马出色的竞选演说和变革的决心。2、奥巴马出众的人格魅力、卓越的才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3、奥巴马拥有雄厚的竞选资金。常见失误及对策一、无中生有型《从混血儿到美国总43对策:强化一个原则:原文意识。所有答案都可以并且应该到原文中去找依据。二、答非所问型

问: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用意是什么?(6分)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对策:强化一个原则:原文意识。所有答案都可以并且应该到原文中44答案: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为了获得一切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误答: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答题不符合问的角度。答案: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为了获得一45问:请根据全文概括徐寿的品行。答案:为人孝顺,有爱国心,有远见,工作勤奋,谦虚、耿直,不图厚禄。误答:徐寿一生侍母尽孝,远近闻名;他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论外国书籍,推广技术;有创造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研究器数,博学多通;善于变通,而转向自然科学救国;有远见。对策:认真审题,抓住“提问点”;巧妙组织,凸显“提问点”。问:请根据全文概括徐寿的品行。误答:徐寿一生侍母尽孝,远近闻46三、要点不全型对策:其一、多筛选,看赋分;其二、恰当运用“哲学思维”。

答案:发奋研究,勤奋工作;不求名利;曾国藩的赏识重用;徐建寅、华蘅芳、傅兰雅等人的帮助。三、要点不全型对策:其一、多筛选,看赋分;其二、恰当运用“哲471、多筛选、看赋分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②抓基本事实(按照先后顺序梳理)③抓“细节”:细节、语言、动作等描写。④抓介绍传主背景、年龄、身份的文字。⑤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做题注意点:①快而不躁,拉网式梳理以上重要信息。②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前后,看是否有与之呈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词句、段落(理清组合层次关系)。还要养成看赋分,度字数的习惯。如6分题可能需三个要点,4分题可能是两个要点。

1、多筛选、看赋分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做题注意点:①快48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①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②20岁时,偶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③

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④七次参加会试失败,他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①题干中“哪几件事”和“学术生涯”是关键点。抓事后点明意义的句子,如第一段中的“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第二段中的“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第三段中的“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从文中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讲杨守敬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学》。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杨守敬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就说杨守敬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参考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

《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①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②20岁时,偶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③

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④七次参加会试失败,他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492、恰当运用“逻辑”、“哲学”思维

答“原因”题时,为了防止漏点,可以适当运用哲学思维。事物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等,这样去想,既能防止遗漏,又利于条理化。

在概括“人物品质”题,可适当运用逻辑思维。从人生观念、道德品质、为人处事;思维品质、专业素养、治学方法;敬业精神、治学精神等方面去想。(结合上面介绍的拉网式排查分析)2、恰当运用“逻辑”、“哲学”思维答“原因”题时,为了防50

1、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徐寿转向西学,希冀以此救国。2、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3、他有毅力,能持之以恒,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亲自参加翻译达17年之久。

问题回答

参考答案1、客观原因:①遭西方列强侵犯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②权臣曾国藩的赏识和重用。③徐建寅、华蘅芳、傅兰雅等人的大力帮助。2、主观原因①强烈的救国意识是他投身科学的精神源泉。②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发奋研究、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③“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杰出才华。④他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有远见卓识。⑤谦虚耿直、淡泊名利的品格使他专注科学。1、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徐寿转向西学,希冀以51

提醒

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要准、文字精要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短语作答的不用词语,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短语。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漏要点,造成失分。但也不能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52四、内容混乱型

表现:仅按文章先后顺序列举,内容归类混乱、内容出现前后重复、交叉、杂列现象。对策:合并“同类项”

四、内容混乱型表现:仅按文章先后顺序列举,内容归类混乱5319.根据文章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