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低温害与热害一、低温害
寒潮
不同季节对应的天气现象冬季: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常有大风现象或伴有风沙与暴风雪;江南,有时出现浮尘。淮河以北,少雨,偶有降雪。春秋两季:普遍的大风和降温。北方常有扬沙、沙尘暴等现象,尤以春季最为严重。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第1页/共26页第一节低温害与热害一、低温害寒潮不同季节对应的天气1
危害
农业晚春:使幼嫩的作物和果树遭受冷害或晚霜的冻害。秋季:初霜往往使作物的收成受到影响。冬季: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和果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畜牧业北方大风雪使牧区牲畜遭到冻饿和死亡。
渔业在海上,由于寒潮常形成风力6级以上的大风和浪高3米以上的大浪,使渔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有益方面低温和大雪对于冬小麦的越冬和消灭病虫害是有利的。
第2页/共26页危害农业晚春:使幼嫩的作物和果树遭受冷害或晚霜的冻害。2寒潮危害图第3页/共26页寒潮危害图第3页/共26页3
冷害
定义
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有时甚至20℃左右)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类型
根据低温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及作物受害的症状,可将冷害分为障碍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
作物生殖生长期间遇低温使生理过程发生障碍造成不育而减产。第4页/共26页冷害定义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4
延迟型冷害
因持续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不能在霜前正常成熟而减产或品质降低的一种冷害。
混合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同时发生的冷害。
冷害的时空分布
春季冷害(倒春寒)春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低温烂秧死苗。
秋季冷害(八月低温、寒露风)
秋季,长江流域及其华南地区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的低温冷害。第5页/共26页延迟型冷害因持续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不能在霜前正常5
东北低温冷害(夏季冷害)东北地区在6~8月出现的低温危害。
寒害
在华南许多热带作物遇10℃以下、0℃以上低温可使植株枯萎、腐烂或感病,直至死亡。在当地被称为寒害。
第6页/共26页东北低温冷害(夏季冷害)东北地区在6~8月出现的低温危害。6
霜冻
定义
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类型
根据霜冻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
早霜冻(秋霜冻、初冬霜冻、初霜冻):
晚霜冻(春霜冻、晚冬霜冻、终霜冻):是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
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发生的霜冻。
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
霜冻和平流辐射型霜冻三种。第7页/共26页霜冻定义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7
平流型霜冻(风霜):
指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因为发生时伴随强风,所以又称为“风霜”。
辐射型霜冻(静霜):
在晴夜无风的夜间,地面和作物表面强烈辐射降温而发生的霜冻。通常无风或风力微弱,所以又称为“静霜”。
平流辐射型霜冻:指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霜冻。第8页/共26页平流型霜冻(风霜):指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8
白霜
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色冰晶,称为“白霜”。
黑霜
北方春秋季空气干燥,发生霜冻时往往水汽不足,没有出现白霜,但地面或作物表面温度同样降到零度以下,仍然可对植物形成伤害,农民称之为“黑霜”。
主要受害的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油菜、芝麻、烤烟、棉花、蚕豆、果树、蔬菜等数十种农业植物。
时空分布纬度和海拔越高春霜冻结束越迟,秋霜冻开始越早。
第9页/共26页白霜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9
冻害
定义
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于0℃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0℃以下,有时可达-20℃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
类型
根据冻害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初冬冻害、严冬冻害和早春冻害三类。
地区分布
中国发生冻害最多的是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个别年份华南地区也有出现。第10页/共26页冻害定义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10
受害作物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作物和经济林果木华北、黄土高原和新疆北部:冬小麦华北南部和黄淮平原:油菜东北、华北:大白菜江南丘陵:柑橘长城沿线:苹果等北方果树第11页/共26页受害作物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作物和经济林果木华北、黄11二、热害
时空分布及对作物的影响水稻热害:6、7月,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热害:春末夏初,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北京、天津、内蒙古、宁夏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根茎灼伤:大多发生在西北和华北,特别是土壤中含沙量多的地方。
蔬菜热害:发生的地区很广。
高温对农业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危害,统称为热害。
第12页/共26页二、热害时空分布及对作物的影响水稻热害:6、7月,华南和长12水稻热害状第13页/共26页水稻热害状第13页/共26页13第二节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
类型
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土壤干旱:
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收力加大,植物根系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补偿蒸腾的消耗,造成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植物生长受抑制,甚至枯死。第14页/共26页第二节干旱干旱是因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14
大气干旱:
空气干燥、大气蒸发力强,促使植物蒸腾过快,根系从土壤吸收的水分难以补偿水分收支失衡而造成的危害。
生理干旱:
由于土壤环境条件不良,使根系的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发生的危害。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季节连旱第15页/共26页大气干旱:空气干燥、大气蒸发力强,促使植物蒸腾过快15
春旱:发生在3~5月份的干旱。
夏旱:发生在6~8月份的干旱。
秋旱:发生在9~11月份的干旱。
冬旱:发生在12~次年2月份的干旱。
季节连旱:连续两个季节以上发生干旱。
第16页/共26页春旱:发生在3~5月份的干旱。夏旱:发生在6~8月份的16
指标
D: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当年该地某一时段的实际降水量,: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如果D>O表示该地区当年某一时段降水量偏多,D<0则表示降水量偏少。干旱指标旱期干旱指标旱大旱连续3个月以上-25%~-50%-50%~-80%连续2个月-50%~-80%-80%以上1个月-80%以上
第17页/共26页指标D: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当年该地某一时段的实际降17第三节洪涝灾害与湿害
洪涝灾害与湿害都是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类型
按水分过多的程度分类
洪灾涝灾湿害
洪灾:
包括江河洪水和山洪,一般有突发暴雨或长期的降雨引起,西部也可能由大量融雪引起,沿海可能由风暴潮或海啸引起。第18页/共26页第三节洪涝灾害与湿害洪涝灾害与湿害都是某一地区、在18
涝害:
由于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或农田排水不畅,造成农田或其它植被生长区的地表积水过多,使植物受害的现象。
湿害(渍害、沥涝):
连阴雨时间过长,或雨水过多,或洪涝灾害之后农田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土壤透气不良,温度过低,作物根系缺氧受到伤害,造成作物生长发育受阻或死亡的现象。
第19页/共26页涝害:由于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或农田排水不畅,造成19
按发生的季节分类
春涝夏涝秋涝
春涝:以湿害为主,涝害次之,有时成涝,局部可发生洪水。
夏涝:以洪水为主,涝害次之,局部地区有湿害。
秋涝:
入秋后,冬季风开始盛行与南下过程中,冷暖气团交馁地带因降水频繁而引起的涝灾。第20页/共26页按发生的季节分类春涝夏涝秋涝春涝:以湿害为主,涝害次之20我国涝灾分布示意图
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
中国东部是洪涝灾害发生较多的地区,而西北、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等地区洪涝灾害最少。第21页/共26页我国涝灾分布示意图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中国21
洪涝灾害的危害
暴雨洪水灾害与水土流失有着直接的联系。
洪涝灾害能够严重破坏平原水系工程。
洪涝能够带来泥沙毁灭良田,加重土地沙化。第22页/共26页洪涝灾害的危害暴雨洪水灾害与水土流失有着直接的联系。22第四节雹灾和黑白灾
从强对流云中降下的冰雹,砸在农业植物、畜禽和农业设施上造成损伤和破坏的过程,称为雹灾。
雹灾的时空分布中纬度地区以午后到傍晚降雹为主,四川盆地和湘西、鄂西受青藏高原影响,以夜间降雹为主。
时间分布
年变化4~9月为降雹主要时段,占总数的84%;5~6月为高峰期,两月各占22%;冬季极少降雹。
日变化第23页/共26页第四节雹灾和黑白灾从强对流云中降下的冰雹,砸在农业23
雹灾的危害
冰雹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它降落时的机械破坏作用,砸坏农作物的叶片、茎秆、穗(荚、果),造成叶片破碎、茎秆折断、植株倒伏、花果脱落,打伤畜、禽,打破大棚塑料和温室玻璃。
使作物受到突然的低温胁迫和造成土壤板结,还可能由此引起各种生理障碍和病虫害。第24页/共26页雹灾的危害冰雹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它降落时的机械破坏作用,砸24受雹灾田块和大小比划第25页/共26页受雹灾田块和大小比划第25页/共26页25感谢您的观看!第26页/共2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6页/共26页26第一节低温害与热害一、低温害
寒潮
不同季节对应的天气现象冬季: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常有大风现象或伴有风沙与暴风雪;江南,有时出现浮尘。淮河以北,少雨,偶有降雪。春秋两季:普遍的大风和降温。北方常有扬沙、沙尘暴等现象,尤以春季最为严重。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第1页/共26页第一节低温害与热害一、低温害寒潮不同季节对应的天气27
危害
农业晚春:使幼嫩的作物和果树遭受冷害或晚霜的冻害。秋季:初霜往往使作物的收成受到影响。冬季: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和果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畜牧业北方大风雪使牧区牲畜遭到冻饿和死亡。
渔业在海上,由于寒潮常形成风力6级以上的大风和浪高3米以上的大浪,使渔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有益方面低温和大雪对于冬小麦的越冬和消灭病虫害是有利的。
第2页/共26页危害农业晚春:使幼嫩的作物和果树遭受冷害或晚霜的冻害。28寒潮危害图第3页/共26页寒潮危害图第3页/共26页29
冷害
定义
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有时甚至20℃左右)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类型
根据低温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及作物受害的症状,可将冷害分为障碍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
作物生殖生长期间遇低温使生理过程发生障碍造成不育而减产。第4页/共26页冷害定义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30
延迟型冷害
因持续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不能在霜前正常成熟而减产或品质降低的一种冷害。
混合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同时发生的冷害。
冷害的时空分布
春季冷害(倒春寒)春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低温烂秧死苗。
秋季冷害(八月低温、寒露风)
秋季,长江流域及其华南地区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的低温冷害。第5页/共26页延迟型冷害因持续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不能在霜前正常31
东北低温冷害(夏季冷害)东北地区在6~8月出现的低温危害。
寒害
在华南许多热带作物遇10℃以下、0℃以上低温可使植株枯萎、腐烂或感病,直至死亡。在当地被称为寒害。
第6页/共26页东北低温冷害(夏季冷害)东北地区在6~8月出现的低温危害。32
霜冻
定义
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类型
根据霜冻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
早霜冻(秋霜冻、初冬霜冻、初霜冻):
晚霜冻(春霜冻、晚冬霜冻、终霜冻):是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
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发生的霜冻。
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
霜冻和平流辐射型霜冻三种。第7页/共26页霜冻定义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33
平流型霜冻(风霜):
指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因为发生时伴随强风,所以又称为“风霜”。
辐射型霜冻(静霜):
在晴夜无风的夜间,地面和作物表面强烈辐射降温而发生的霜冻。通常无风或风力微弱,所以又称为“静霜”。
平流辐射型霜冻:指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霜冻。第8页/共26页平流型霜冻(风霜):指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34
白霜
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色冰晶,称为“白霜”。
黑霜
北方春秋季空气干燥,发生霜冻时往往水汽不足,没有出现白霜,但地面或作物表面温度同样降到零度以下,仍然可对植物形成伤害,农民称之为“黑霜”。
主要受害的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油菜、芝麻、烤烟、棉花、蚕豆、果树、蔬菜等数十种农业植物。
时空分布纬度和海拔越高春霜冻结束越迟,秋霜冻开始越早。
第9页/共26页白霜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35
冻害
定义
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于0℃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0℃以下,有时可达-20℃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
类型
根据冻害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初冬冻害、严冬冻害和早春冻害三类。
地区分布
中国发生冻害最多的是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个别年份华南地区也有出现。第10页/共26页冻害定义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36
受害作物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作物和经济林果木华北、黄土高原和新疆北部:冬小麦华北南部和黄淮平原:油菜东北、华北:大白菜江南丘陵:柑橘长城沿线:苹果等北方果树第11页/共26页受害作物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作物和经济林果木华北、黄37二、热害
时空分布及对作物的影响水稻热害:6、7月,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热害:春末夏初,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北京、天津、内蒙古、宁夏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根茎灼伤:大多发生在西北和华北,特别是土壤中含沙量多的地方。
蔬菜热害:发生的地区很广。
高温对农业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危害,统称为热害。
第12页/共26页二、热害时空分布及对作物的影响水稻热害:6、7月,华南和长38水稻热害状第13页/共26页水稻热害状第13页/共26页39第二节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
类型
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土壤干旱:
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收力加大,植物根系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补偿蒸腾的消耗,造成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植物生长受抑制,甚至枯死。第14页/共26页第二节干旱干旱是因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40
大气干旱:
空气干燥、大气蒸发力强,促使植物蒸腾过快,根系从土壤吸收的水分难以补偿水分收支失衡而造成的危害。
生理干旱:
由于土壤环境条件不良,使根系的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发生的危害。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季节连旱第15页/共26页大气干旱:空气干燥、大气蒸发力强,促使植物蒸腾过快41
春旱:发生在3~5月份的干旱。
夏旱:发生在6~8月份的干旱。
秋旱:发生在9~11月份的干旱。
冬旱:发生在12~次年2月份的干旱。
季节连旱:连续两个季节以上发生干旱。
第16页/共26页春旱:发生在3~5月份的干旱。夏旱:发生在6~8月份的42
指标
D: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当年该地某一时段的实际降水量,: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如果D>O表示该地区当年某一时段降水量偏多,D<0则表示降水量偏少。干旱指标旱期干旱指标旱大旱连续3个月以上-25%~-50%-50%~-80%连续2个月-50%~-80%-80%以上1个月-80%以上
第17页/共26页指标D: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当年该地某一时段的实际降43第三节洪涝灾害与湿害
洪涝灾害与湿害都是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类型
按水分过多的程度分类
洪灾涝灾湿害
洪灾:
包括江河洪水和山洪,一般有突发暴雨或长期的降雨引起,西部也可能由大量融雪引起,沿海可能由风暴潮或海啸引起。第18页/共26页第三节洪涝灾害与湿害洪涝灾害与湿害都是某一地区、在44
涝害:
由于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或农田排水不畅,造成农田或其它植被生长区的地表积水过多,使植物受害的现象。
湿害(渍害、沥涝):
连阴雨时间过长,或雨水过多,或洪涝灾害之后农田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土壤透气不良,温度过低,作物根系缺氧受到伤害,造成作物生长发育受阻或死亡的现象。
第19页/共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化工企业本质安全理论实践及方法考核试卷
- 牛群结构优化方法考核试卷
- 能源地质勘查与新能源探索考核试卷
- 期货市场流动性改善方案考核试卷
- 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协议
-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综合服务协议
- 智能小区快递代收系统租赁与智能配送服务合同
- 婚后作品版权收益分割协议
- 艺术品修复工作室租赁与全球艺术品修复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 国际数据保护常年法律顾问及合规性审查服务合同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3贵州安顺市实验学校招聘公费师范生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
- 纳税实务(第二版-杨则文)课件05项目五 企业所得税办税业务
- 设备现场调试记录表完整
-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安全管理规定
- 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表
-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 高三主题班会三轮复习动员 冲刺高考课件
- 历史小剧场《万隆会议》剧本
-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横道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