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的古诗情结与文化自信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一代诗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诗词不过几十首,但思想深刻、意境高远,不仅高度浓缩了毛泽东的人生追求和丰富实践,而且也艺术呈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毛泽东的文化自信。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独特地位,是流传最久远最普及的文学体裁,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情有独钟,读诗、学诗、赋诗、吟诗、解诗、论诗,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生活方式。据统计,毛泽东圈划批注过的诗词,包括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首赋,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涉及429位诗人。其中唐诗约600首,明诗近200首,汉、魏、南北朝诗150多首。他不仅反复鉴赏各类总集、合集、选集、专集,也认真研读各种诗话、词话。早在步入政坛之前,毛泽东已展现出诗人才华。他最早的作品是1906年写的《井赞》,最后的诗词活动是1976年元旦发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柳亚子称赞毛泽东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郭沫若评价毛泽东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陈毅元帅赞扬他是“看诗词大国推盟主”。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毛泽东多次与他彻夜长谈,还把《七律·长征》抄录给他,斯诺将其编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让世人首次领略了毛泽东的诗人天赋。延安时期,史沫特莱采访毛泽东后,突出感受是:“他首先是一位诗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他之后,有同样的印象:“作为诗人,毛泽东有着异乎常人的自信。”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把《沁园春·雪》抄赠给柳亚子,他在信中写道:“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相近,录呈审正。”柳亚子是近现代声名显赫的大诗人,毛泽东自称诗格与他相近,表现出充分的自信。1957年1月《诗刊》发表毛泽东18首诗词作品。毛泽东给臧克家等人写了《关于诗的一封信》,叮嘱道:“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从文艺发展的角度出发,毛泽东主张“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强调要推陈出新。他充分肯定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的发展,他曾说过:“新诗的成绩不可低估。”但是,毛泽东多次表露出不喜欢新诗的态度。1958年3月22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坦率地说:“现在的新诗不能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他一再指出:“新诗太散漫,记不住”“几十年来,新诗的散文化倾向是严重的。抽象的说教,直白的道情,使诗失去了鲜明的形象,减却了引人入胜的魅力,读作品时,不能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毛泽东和秘书林克谈论诗词时,讲得更直白:“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我100大洋。”甚至还说过:“让我看白话诗,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就个人欣赏偏好而言,毛泽东更喜欢古典诗词。据曾经担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回忆,毛泽东说过:“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所谓“一万年也打不倒”,说明毛泽东对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深信不疑。他坚持认为古典诗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诗体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习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毛泽东推崇古诗,只是偏爱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而反映的内容则完全是现代生活。其实新诗旧诗,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如郭沫若所说:“主席的诗不能说是旧的,不能从形式上看新旧,而应从内容、思想、感情、语汇上来判断新旧。”毛泽东诗词实现了创作内容上的革命性突破,又在审美方式上继承和弘扬了古典诗词传统。它清新、开阔、崇高、壮美,从意境上极大地丰富了古典诗词的表现领域,毛泽东诗词在创作手法上极具民族个性,又包含时代精神,堪称是传统艺术形式现代化的光辉典范。他深谙诗词写作技艺,语言精当、对仗工整、结构严谨、韵味无穷。毛泽东学古而不泥于古,立足传统又突破传统。比如《浪淘沙·北戴河》,“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之,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吧。”他的《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绝妙佳作。陆游词中的梅花遗世独立、孤寂冷漠,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俏”一“笑”令人耳目一新,反出了骨力遒劲、伟岸飘逸的艺术神韵。在思想内容方面,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古典诗词源于《尚书·尧典》“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在价值取向上吸收了儒家文化以“仁学”和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经世致用的政治理念,始终凸显一个伟大革命家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和不懈追求。毛泽东诗词直抒胸臆,饱含“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忧患意识,充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富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顽强意志,满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大同理想,保持“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的豁达心态。而在表现手法方面,毛泽东诗词更多地受到以道家理念为源头的讲意境、重气韵,强调个性自由和浪漫情趣等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庄子、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文采飞扬、热情奔放、纵横捭阖,不管是写自然景观、写动物姿态、还是写社会实践,都充分表现出宏大气魄和洒脱之气,深刻揭示出事物和人物的内在本质,折射出美学和哲理的绚丽光芒。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既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奋进的感召力,又有朴实无华的亲和力。毛泽东诗词具有永恒的魅力,无论如何都是“一万年也打不倒”。毛泽东胸藏万卷,他经常巧妙引用、借用、化用古诗词中的名言佳句。在毛泽东诗词中,从文化名人、历史典故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几乎无处不在。毛泽东对古典诗词烂熟于心,在文章、报告、书信、谈话、题词中,为说明观点、论证事理、表达感情,往往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出口成章。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毛泽东三次与他会谈。临别时,尼赫鲁说:“法国有这样一句话:离别的痛苦好像是使人死去一次一样。”充满激情而又才学渊博的毛泽东马上回答说:“大约两千年以前中国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也曾有两句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在欢迎宴会的致辞中,田中用日语“迷惑”一词来表述侵华,其中文含义只是轻描淡写的“添了麻烦”。周恩来进行了严正交涉。同年9月27日,毛泽东会见了田中首相,毛泽东说:“‘添了麻烦’这样的话不够分量。因为在中国,只有像出现不留意把水溅到妇女的裙子上,表示道歉时才用这个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本与管理会计(英文)》课件-3.1Cost flows in manufacturing business
- 音乐课介绍课件
- 高效节能电机项目招投标方案(模板)
- 2025年果酒及配制酒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钢结构用H型钢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非晶硅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问诊服务质量优化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漏洞扫描技术在物联网安全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 时尚零售行业快时尚模式下的品牌合作与联合营销报告
- 智慧城市的公共交通数据分析报告
- 合同公司变更协议书范本
- 文学概论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年中国数据标注产业深度分析报告
- 学校粉刷门窗协议书
- 2025-2031年中国材料预浸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法人更换免责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融资发展研究报告
- 小球弹簧(蹦极、蹦床)模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型及解题技巧(解析版)
- 氢能分解与转化技术创新-全面剖析
- 2025-2030天文望远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逻辑推理能力测评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