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1单元结构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结构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2课2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标准:3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繁荣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先秦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夏、商、西周:4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北方南方魏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7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并不断发展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82.北魏的发展:A背景:B表现: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C影响: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使北魏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期2.北魏的发展:A背景:B表现: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9第一组问题:A、北魏是怎样崛起的?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怎样的积极影响?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第一组问题:A、北魏是怎样崛起的?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10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一)北魏的崛起A、背景:B、过程:(二)统一黄河流域A、标志:B、影响前秦瓦解建立政权,后迁都平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局面促进生产发展和民族融合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一)1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意义: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稳定是发展的前提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意义:①初步结束西12二.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1.改革的依据: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2.改革人物和措施:拓跋珪改革: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兴办太学。二.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1.改革的依据133.改革意义: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即封建化②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3.改革意义: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14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A宗主督护制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影响:统一初期,有利于巩固统治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15B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强化内容:影响:B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16第二组问题: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第二组问题: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17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由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所造成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18“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19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二)民族矛盾激化(三)人民起义不断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20第三组问题:A、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B、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第三组问题:A、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1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1)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培养孝文帝(2)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1)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22宗主督护制度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主、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编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帅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税。-《魏书·食货志》宗主督护制度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23小结:孝文帝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前提)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北方民族的融合的加强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2.必要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小结:孝文帝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24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②制度上的不完善和欠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③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④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1.必然性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25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②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③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26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治的封建化运动。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一场自27秦帝国秦帝国28汉帝国汉帝国29三国时期三国时期30西晋西晋31南北朝南北朝32隋朝隋朝33大唐帝国大唐帝国34宋辽时期宋辽时期35元帝国元帝国36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37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38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39单元结构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结构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2课40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标准:41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繁荣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先秦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夏、商、西周:42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北方南方魏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4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4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课件45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并不断发展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462.北魏的发展:A背景:B表现: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C影响: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使北魏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期2.北魏的发展:A背景:B表现: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47第一组问题:A、北魏是怎样崛起的?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怎样的积极影响?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第一组问题:A、北魏是怎样崛起的?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48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一)北魏的崛起A、背景:B、过程:(二)统一黄河流域A、标志:B、影响前秦瓦解建立政权,后迁都平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局面促进生产发展和民族融合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一)49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意义: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稳定是发展的前提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意义:①初步结束西50二.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1.改革的依据: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2.改革人物和措施:拓跋珪改革: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兴办太学。二.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1.改革的依据513.改革意义: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即封建化②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3.改革意义: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52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A宗主督护制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影响:统一初期,有利于巩固统治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53B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强化内容:影响:B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54第二组问题: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第二组问题: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55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由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所造成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56“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57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二)民族矛盾激化(三)人民起义不断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二、矛盾尖锐,必须改革(一)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58第三组问题:A、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B、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第三组问题:A、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59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1)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培养孝文帝(2)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1)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60宗主督护制度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主、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编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帅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税。-《魏书·食货志》宗主督护制度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61小结:孝文帝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前提)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北方民族的融合的加强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