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地质-东海和南海OK1第一页,共71页。中国海域油气地质特征第二页,共71页。
中国海域分布有27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72.9万平方千米,属我国传统疆域线内的为143.2万平方千米。其中,近岸大陆架有10个沉积盆地,合计面积92.2万平方千米;南海中、南部有13个,面积59.4万平方千米,南海北部陆坡与洋壳过渡区中有3个,面积9.3万平方千米。这些沉积盆地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近海的大陆架区。中国海疆油气分布第三页,共71页。
从1967年渤海的第一口探井海1井喷出工业油流起到2001年底,共发现了42个油气田。发现含油气构造有51个,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37亿吨,占全国石油储量的6.6%,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995.4亿立方米,占全国储量的10%。中国海域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台西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第四页,共71页。第五页,共71页。第六页,共71页。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第七页,共71页。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海上发现油气田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辽东坳陷、渤中坳陷和埕宁隆起。3个地区分布着锦州9-3、锦州20-2、绥中36-1等20多个油气田,其中,以蓬莱19-3最大,预计探明储量达6亿吨;其次是绥中36-1油田,探明石油储量28.844亿吨。这些油气田共探明石油储量达8.6183亿吨,天然气储量271.99亿立方米。
东海盆地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坳陷中的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之中,主要油气田有平湖油气田和春晓气田,另外还有宝云亭、武云亭、丽水等油气田,以富天然气为主,储量规模属千万吨级。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第八页,共71页。近年来,我国东海油气勘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特别是“春晓”开采设施,在浙江省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浩淼海面上,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由4个油气田组成,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一个台湾省。“春晓”气田是一个四方合作项目,包括中海油,中石化,优尼科和英荷壳牌,中海油和中石化合起来绝对控股。2003年5月,项目合作签字仪式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亲自主持在北京举行,整个项目估计投产两年后可年产气达24.96亿立方米。而在距离这个巨型气田五公里的地方,则经常有日本的飞机在上空盘旋,“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所谓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日本担心他们境内的资源通过矿脉发生吸管效应流向中国一方。第九页,共71页。“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浙江省和上海地区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丰富的海底资源对临近的日本来说无异于一块靠近嘴边的肥肉,自然分外眼红,早就试图从中分一杯羹。据日本的考察,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这些资源足以使日本从天然资源贫乏国家摇身一变为“天然资源大国”。另外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地下资源横跨好几个国家时,要根据储量的比例分摊利益。但令日本媒体感到窝火的是,为了抢占更多的专属经济区,至今日方在东海的海洋调查只局限于地质构造的基础调查,想跟中国谈“按比例分配”,却连具体数据都拿不出来。经济产业省的资源能源厅甚至连进行详细调查的计划都没有。手中没有掌握要求分摊利益的油气田的数据资料。这样,如果答应合作,既开不了价,也还不了价。第十页,共71页。珠江口盆地发现的第三系背斜构造油气田共15个,总探明石油储量43274万吨,其中以流花11-1油田为最大,含油面积36.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可达15378万吨,为生物礁灰岩油藏;西江30-2油田,储量4872万吨,惠州26-1油田,储量3759万吨。
琼东南盆地找到了崖13-1气田和松32-2含油构造。崖13-1气田为地层构造气藏,属煤成气藏,砂岩储层埋深近4000米,气层厚度大(77~163米),天然气储量884.96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308万吨。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第十一页,共71页。莺歌海盆地已发现3个气田和7个含气构造,这3个气田是DF1-1、LD22-1和LD15-1,合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606.6亿立方米,其中DF1-1气田是海域中最大的气田,属大型底辟构造气田,天然气储量近1000亿立方米,气井产能高,可达10万~385万立方米/天。
北部湾盆地是富含石油的地区,已找到10个油田,其中探明6个油田,储量为10218万吨。除上述6个主要含油盆地外,目前在台湾的台北凹陷和南海中南部盆地也都发现了油田。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第十二页,共71页。1、天津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简称天津分公司)隶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国家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天津市塘沽区,是主要负责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的境外上市公司。
天津分公司的前身是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的一部分,创建于1966年。1980年实行对外合作,先后与康菲、雪佛龙、壳牌、安纳达克等多家国际石油公司有合作业务。1999年天津分公司根据中国海油全球发展的战略进行了重组,2003年又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了深层次的用工与薪酬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有员工63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约228亿人民币,累计发现原油地质储量40多亿吨,拥有24个海上油气田,50多座生产平台,4个陆地终端,2006年年油气生产能力已达到1561.7万方油当量。
按照中国海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中国海油将实现国内油气年产5000-5500万方油当量生产规模的战略目标,天津分公司将承担年产3000万方油当量的艰巨任务。
第十三页,共71页。2、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简称湛江分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境内分公司,主要负责东经113°10′以西的中国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总部设在广东省湛江市。
湛江分公司下设十个职能部门、一个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部门和崖城作业公司、文昌作业公司、东方气田作业区、涠洲油田作业区、文昌19-1油田群作业区等五个作业公司/区及哈斯基(Husky)合同区联合管理委员会、丹文联合管理委员会、BG联合管理委员会等3个联管会。公司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员工平均年龄36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96%。
经过20几年的发展,湛江分公司已经在南海西部海域发现了27个油气田和33个含油气构造。目前已有5个油田和2个气田投入生产,是中国海洋石油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其中,崖城13-1气田和东方1-1气田分别是中国海上最大的合作和自营天然气田。
根据总公司制订的战略目标和已经落实的储量,湛江分公司制订了宏伟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未来几年,公司投产的油气田将由目前的7个增加到20个左右,油气产量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80%以上,达到1500万方的产量第十四页,共71页。3、深圳分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简称深圳分公司)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南海东部海域(东经113°10′-118°)通过对外合作和自营的方式,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受国家公司委托执行其与外国石油公司之间签订的石油合同。
南海东部海域自1990年第一个合作油田惠州21-1油田投产,至今有18个油田投产,累计生产原油16190万方,创造了从1996年到2006年连续十一年原油产量超千万方的业绩。
近年来,深圳分公司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自主开发管理油田的能力与水平,在2003年成功从英国BP石油公司手中接管运作第一个自营油田流花油田的基础上,陆续开发建设了LF13-2、PY30-1、XJ23-1等一批自营油气田和珠海天然气终端处理厂。
深圳分公司积极推动深水领域的对外合作,已经成功地与哈斯基、科麦奇、丹文、BG等多家外国合作伙伴开展深水勘探,涉及水深1000,并在2006年通过钻探荔湾井,发现了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260亿方,是至今为止中国近海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藏。
任重而道远,深圳分公司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让南海东部海域产量再上新台阶,为祖国能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第十五页,共71页。4、上海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上海分公司)隶属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座落在繁华的徐家汇商业区,主要以对外合作和自营方式,负责在中国黄海、东海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
公司现有员工327人,队伍平均年龄35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88.9%,专业结构涵盖地质、物探、钻井、开发工程、油气生产、企业管理等。
中国海油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良好的发展业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A和A2的评级,均等同于中国主权评级,这也是中国公司目前所获得的最高外部权威机构评级。
第十六页,共71页。2000年2月14日,新星石油公司在东海发现迄今储量规模最大油气田。日前钻探成功的“春晓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它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南部海区,日产天然气143.19万立方米、原油88立方米。一、东海盆地油气地质第十七页,共71页。2003年8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隶属英荷壳牌的美国派克顿东方有限责任公司、美国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东海5个合同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合同。合同四方将按照中海油30%、中石化30%、壳牌公司20%、优尼科公司20%的比例投资并享受收益。春晓为5个合同区之一,位于东海大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南部,2003年探明储量已达540亿立方米。根据合同,四方将首先开发春晓天然气田群,投资90亿元,计划于2005年6月正式投产。投产2年后,预计年产天然气24.96亿立方米。
第十八页,共71页。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预测,“中国海上石油远景在东海”。1998年,同属东海西湖凹陷的平湖油气田成功投产,已初步验证这一论断。上世纪末,中外专家预测东海油气资源量将达200多亿吨甚至更多——而推测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勘探人员在春晓海域的钻探中,多次获得高产油气流。第十九页,共71页。1.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发现历程回顾早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听取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汇报时就指出:“海上石油的远景在东海”。1970年6月2日当时的地质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在上海组建了代号为“627工程”的海洋钻探船及配套设备、仪器设计工程筹备小组。同年9月将原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更名为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承担南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海洋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73年4月28日在国家计委地质局“627工程”筹备组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在上海成立海洋地质调查局,该局及所属的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5年9月成立)和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1979年12月成立)一直为东海油气勘探的主要力量。第二十页,共71页。1974年和1977年国务院2次批准开展东海部分海域的综合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批准调查的总面积为38.08×104km2
。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海洋一号”调查船自1974年9月至10月、1975年3月至6月和1977年9月至11月,分3次对东海批准区域进行了综合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共完成水深测量9792km,磁力测量10109km,船舷重力测量8637km,地震9668km。取得了我国自己的较系统的第一手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第二十一页,共71页。通过对综合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分别于1976年1月和1978年6月提交了《东海综合海洋地质初步概查报告》和《东海海区综合海洋地质初查报告》,明确提出了“东海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极为有利,具有‘三大一多’的特点,即盆地面积大,沉积厚度大,构造规模大,局部构造多。其面积约相当松辽盆地和华北盆地的总和”。“四排局部构造绵延400km,规模巨大,延展很长,实属罕见,十分喜人”。1979年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对东海温东海区进行了1681km的数字地震测量。第二十二页,共71页。
1980年8月地质部第二次海洋地质工作会议在青岛市汇泉宾馆召开,会议确定“在近3年内海洋地质工作应以东海为重点,在全面分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突破”的方针。并决定“勘探二号”钻井平台从南海调到东海,以加快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同年9月,地质部“勘探二号”钻井平台由南海珠江口抵达东海南山锚地,并于1980年12月16日至1981年2月12日首次在东海陆架盆地龙井构造上钻探了“龙井一井”,揭开了东海油气钻探序幕。“龙井一井”完钻井深3469.46m,在2265.5~2266.0m见荧光显示,1981年1月30日钻至井深3287.91m遇高压气层,发生严重的井涌和井喷。第二十三页,共71页。龙井一井的主要成果除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地层层序外,还揭示了东海陆架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生油的暗色泥岩厚度逾千米,并发现了一层高压气层和多层良好的油气显示层,直接证实了东海陆架盆地为一大型的含油气盆地。龙井一井的钻探成果极大地振奋了东海油气勘探的激情,当时的地质部副部长塞风在1981年4月1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开辟新一轮石油普查勘探,把寻找大油气田作为主要对策,强调东海油气勘探列为全国重点突破区域之一。1982年2月3日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二号钻井平台在龙井构造带4号高点上就位,做钻探龙井二井的钻前准备,并于3月15日正式开钻。原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四号”钻井平台则于1982年2月24日在龙井构造带3号高点上开始钻探东海一井。东海一井位于龙井一井与龙井二井之间,距两口井各为16km。第二十四页,共71页。东海一井于1982年6月22日完钻,终孔井深4200m,该井从1573.0~4156.0m井段的新近系下部和古近系上部见到气测显示97层,视厚度372m,通过综合判断,显示较好的有12层,视厚125m,主要集中在2565.0~4156.0m井段。经测井综合解释,该井在2609.0~3185.0m井段,有3层气水层,3层含气水层,4层含少量气的水层。该井共试油3层,仅2层有结果;电缆测试5层,只1层有结果。对有结果的3层资料分析,1层为干层,另2层为低产气层。第二十五页,共71页。龙井二井于1982年7月24日完钻,终孔井深4117.26m。全井从1962.0~4060.0m井段,见有28个气测异常显示段,其中9层较好。测井解释有气层4层,视厚11.2m;差气层9层,视厚30.6m;气水同层1层,视厚9.0m;含气水层8层,视厚38.5m。经测试获日产天然气14009.6m3
。龙井二井的油气产量虽然没有达到商业价值,但该井是东海陆架盆地中第一口试获天然气流的钻井,也是东海油气勘探的一次突破。第二十六页,共71页。发现第一个油气田在龙井构造带钻探龙井一井、东海一井和龙井二井后,获取具商业价值的油气发现已成为当时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东海油气地质学家详细研究了东海的地震和地质资料后,将钻探的目标投向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上的平湖构造带,并在原5×5km地震测网的基础上及时加密至2×2km。通过资料处理解释,认为平湖构造带的放鹤亭构造地质、水深条件较适合勘探二号钻井平台钻探。经地矿部批准,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二号”钻井平台于1982年11月7日在平湖构造带放鹤亭构造上开始钻探平湖一井。该井在钻至2309m时,按地质设计的要求进行了第六回次的地层取心,此次取心取到了平湖油气田第一层主要油气层的岩心(该层后经测试证实日产原油60.8m3,为平湖油气田的主力产层之一)。第二十七页,共71页。平湖一井于1983年4月10日钻至井深4650.6m完钻,全井发现30层油气显示,测井解释的油气层达41层之多。该井选择了18层,分7次进行试油,其中井深2308.0~2311.0m、2792.5~2977.0m、3308.0~3792.0m等三个测试层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三层日产量合计为原油170余立方米,天然气41万余立方米。该井第一次在东海陆架盆地发现了具商业价值的油气流,为东海油气勘探的一次重大突破。平湖一井试出高产工业油气流后,1983年6月8日地矿部致电祝贺平湖一井试获工业气流。7月13日,地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联合召开了东海石油地质普查获工业油气流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平湖一井施工中有功人员和集体。该井1984年获地矿部地质找矿特等奖。继平湖一井之后,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于1985年11月18日至1986年4月19日、1986年11月19日至1987年2月27日和1988年4月16日至12月11日分别钻探了平湖二井、平湖三井和平湖四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为全面评价平湖油气田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第二十八页,共71页。连续获重大油气发现在平湖一井获重大油气突破后,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钻探了玉泉一井、天外天一井、孤山一井、平西一井、残雪一井(与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共同投资)和宝云亭一井(表1),其中玉泉一井、天外天一井、孤山一井、残雪一井和宝云亭一井均试获油气流。至20世纪80年代未,东海的油气勘探已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发现了平湖、天外天、残雪和宝云亭等一批具商业价值的油气田。进入20世纪90年,东海的油气勘探继续捷报频传。1990年4月7日至1990年6月7日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与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共同投资在东海陆架盆地浙东坳陷西湖凹陷钻探的断桥一井获日产原油210.31m3,天然气26.97×104m3
。1991年12月22日至1992年3月30日,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在西湖凹陷西斜坡平北地区孔雀亭构造上钻探了孔雀亭一井,获日产原油283.61m3,天然气36.59×104m3
。第二十九页,共71页。1992年12月21日至1993年3月25日,“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在西湖凹陷西斜坡平北地区武云亭构造上钻探了武云亭一井,获日产轻质油646.14m3,天然气26.66×104m3
。1994年3月6日至1994年5月25日“,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在武云亭一井北偏东方向约3km处钻探了武北一井,获日产原油93.3m3,天然气39.9×104m3
。1995年3月27日至1995年5月29日,“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在西湖凹陷春晓构造上钻探了春晓一井,该井完钻井深3818m。1995年7月24日地质矿产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东海“春晓一井”获特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凝析油200.04m3,天然气160.13×104m3,东海的油气勘探又取得了战略性重大突破。第三十页,共71页。从1980年至1995年是东海油气勘探成果辉煌的15年,其间共发现了平湖、春晓、天外天、宝云亭、武云亭、孔雀亭、断桥、残雪等8个油气田及一大批含油气构造,为东海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十一页,共71页。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区划示意图东海陆架盆地已发现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统计表第三十二页,共71页。东海西湖凹陷钻井及测试成果统计表第三十三页,共71页。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近20多年来,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原中国地质矿产部上海地质调查局已在东海陆架盆地做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完成二维地震20多万km,三维地震近4000km2,钻探井和评价井62口。除此之外,台湾中油公司与外国公司合作在盆地南部完成二维地震27166km,钻预探井10口,其中1口见气流;日本、韩国与美国石油公司合作在盆地东北端钻探井11口,其中1口见气流,3口见气显示。目前,已在东海陆架盆地发现了8个油气田和5个含油气构造,其中平湖油气田已于1998年11月投入生产,春晓油气田正在建设之中。第三十四页,共71页。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以虎皮礁隆起、海礁隆起和渔山低隆起为界,可将东海陆架盆地划分为西部的长江、台北坳陷和东部的浙东坳陷(图1),目前该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台北坳陷的丽水凹陷和浙东坳陷的西湖凹陷。第三十五页,共71页。西湖凹陷:面积为4127×104km2,目前共完成二维地震约10多万km,三维地震2000多km2,已钻探井和评价井40口,发现了7个油气田和4个含油气构造,获得地质储量(探明+控制)石油3000多万t,天然气1000多亿m3
。在已钻的17个构造中,却有11个构造获得工业性油气流,钻探成功率达65%,这说明西湖凹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据盆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西湖凹陷油气资源量总量达40多亿t(油当量)。第三十六页,共71页。第三十七页,共71页。局部构造条件优越,具有一批规模较大的反转构造圈闭;西湖凹陷是在中生代末热隆起背景上形成的裂陷,具有先断后拗的演化特征(图2)。在构造演化过程中,西湖凹陷经历了3期构造反转,在全区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反转断裂和断褶皱。中央构造带的一系列大型反转背斜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第三十八页,共71页。存在3套烃源岩,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层,并具有煤系生烃的特征;西湖凹陷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和中新统龙潭组等3套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主力烃源岩为平湖组暗色泥岩,分布面积为212×104km2,累计厚度达200~1800m,其中煤和碳质泥岩累计厚度为22~42m。平湖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偏好,TOC最高可达11.97%,煤层TOC最高可达57.107%。第三十九页,共71页。煤系生烃为西湖凹陷的重要特征,尽管煤系源岩干酪根为Ⅲ型,但其树脂体含量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产烃率。油气源岩对比分析表明,西湖凹陷的天然气为煤系腐植型低熟气,原油具有煤成油的特点。第四十页,共71页。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主力烃源层平湖组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见图3),凹陷中心已进入过成熟阶段;花港组下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花港组上部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成熟烃源岩也几乎布满整个西湖凹陷。第四十一页,共71页。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期发生过3次海侵,平湖组以河口湾、潮坪和潮控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花港组沉积期发生过2次海侵,花港组以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泛海湖泊沉积为主;这种多旋回沉积在纵向上构成了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主力目的层花港组储层厚度大,物性好,具有中—高孔、中渗的特征,孔隙度为14%~24%,渗透率为6×10-3~570×10-3μm2;平湖组砂岩厚度较薄,为中孔、中—低渗的储层,孔隙度为12%~18%,渗透率为8×10-3~129×10-3μm2
。第四十二页,共71页。第四十三页,共71页。第四十四页,共71页。二、莺歌海盆地油气地质
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以①号断层为界,均是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琼东南盆地呈北东一近东西走向,是一个具多幕裂陷特征的裂谷盆地;莺歌海盆地走向北西,是在岩石圈拉伸和红河断裂走滑双重机制控制下发育的转换-伸展盆地。第四十五页,共71页。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古新世&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上新世—晚中新世第四系滨海相滨海相-半深海滨海-半浅海海岸-局限海湖泊相第四十六页,共71页。第四十七页,共71页。快速沉降、细粒沉积物充填、上第三系断裂不发育及边界断层右旋走滑是莺歌海盆地发育演化的主要特征。莺歌海盆地边界断层的右旋走滑决定了近南北向区域张应力方向。当地层压力接近或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沿主张应力方向发生破裂,流体和部分塑性泥岩通过破裂向上释放,形成底辟。第四十八页,共71页。因此莺歌海盆地的底辟作用是在上第三系断层不发育的构造格架下,盆地快速沉降和细粒沉积物充填引起的强超压和边界断层长期右旋走滑控制的区域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沉降-沉积速率控制了超压界面的强烈隆起点,因而控制了底辟发育点,而边界断层右旋走滑决定的区域张应力方向控制了底辟的展布。底辟发育于沉降一沉积速率最高、岩性最细,超压界面强烈隆起的各时代沉降中心,并总体上分排近南北向雁行排列。第四十九页,共71页。莺歌海盆地的底辟作用是在上第三系断层不发育的构造格架下,盆地快速沉降和细粒沉积物充填引起的强超压和边界断层长期右旋走滑控制的区域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沉降-沉积速率控制了超压界面的强烈隆起点,因而控制了底辟发育点,而边界断层右旋走滑决定的区域张应力方向控制了底辟的展布。因此底辟发育于沉降-沉积速率最高、岩性最细,超压界面强烈隆起的各时代沉降中心,总体上分排近南北向雁行排列。第五十页,共71页。莺歌海盆地的底辟活动具有明显的多期间歇性特征。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可追踪底辟构造带的地层界面,且上覆地层“顶薄翼厚”,代表底辟的强烈活动期。底辟活动使上覆地层发生变形,从而在盆地沉降中心形成圈闭同时,晚期的底辟活动优先继承早期底辟活动过程中的水力破裂面,多期底辟活动形成了断面不规则、断距较小但分布密集的断层,构成流体包括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第五十一页,共71页。莺歌海盆地的底辟作用是盆地快速沉降、细粒沉积物充填、上第三系断裂不发育及边界断层右旋走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底辟活动的多期间歇性、气田充注的多期不连续性、流体活动的瞬态热效应及油气组分的强烈运移分异反映了流体的幕式充注和夭然气幕式成藏。快速幕式充注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中型气田。莺歌海盆地在盖层尚未固结或盖层发生破裂的圈闭中仍发育商业性气藏,正是天然气快速幕式充注的结果。第五十二页,共71页。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层间非均质性分布图第五十三页,共71页。第五十四页,共71页。第五十五页,共71页。第五十六页,共71页。由图1可以看出,由于受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及运聚通道差异的影响和控制,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东方区和乐东区不同构造圈闭的不同区块及层段,天然气及CO2
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存在较大差异。如LD15-1气田和LD8-1含气构造断裂较发育,且底辟通道及断裂相互配置良好,故天然气及CO2富集;在LD8-1构造纵向上CO2
运聚到了深度仅350m的浅部第四系T11层;在平面上,乐东区和东方区则分别以第四系乐东组的T20层和上新统莺歌海组的T28层、T29层CO2
最富集。在区域上,烃类气富集CO2含量低的区块及构造主要集中在DF1-1N含气构造和LD22-1气田,而CO2
最富集的含气构造及气田为DF1-1S、DF29-1、LD8-1及LD15-1等。第五十七页,共71页。第五十八页,共71页。由表1可见,莺歌海盆地不同区带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运聚分布特征差异明显:盆地东北部莺东斜坡带中北段(即岭头断阶带)以生物气及亚生物气(低熟气)为主;中南段(即南延伸脊)则为成熟—高熟烃类天然气;盆地西北部临高隆起构造区以成熟的油型伴生气为主,重烃含量高达21.14%;盆地中部中央泥底辟构造带以成熟—高熟烃类(煤型)天然气为主,但部分区块CO2
气丰富,同时部分层段也有少量生物气分布。总之,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运聚主要受上新世—-第四纪晚期的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成藏规律较复杂,且颇具特色,可以概略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五十九页,共71页。(1)盆地非常年轻,烃源岩年龄新(中新统—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三押题信息卷(一)地理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之水利工程目标控制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二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0-2024年上海市秋考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
- 2025年岗位聘任制的合同范本
- 2025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合同范本
- 社会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陕西毕业考试卷子及答案
- 肉类产品销售旺季促销策略与实践考核试卷
-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课件
-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时花采购供应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个人理财-形考作业3(第6-7章)-国开(ZJ)-参考资料
- 2024年上海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环保材料使用管理规定
- 化学反应釜操作技能考核试卷
- 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典型题练习(含答案)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
- 检验科仪器故障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