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_第1页
浅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_第2页
浅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_第3页
浅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_第4页
浅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摘要: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无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人1993-1995年留德期间,正好经历了德国1994年的超级大选和德国经济1990年到1994年从衰退转化到复苏的过程,因此对德国法律制度的效用有亲身的观察和较深的认识。关键词:德国;社会市场;市场经济;法律制度abstrat:gerany'ssietyarketenylegalregiehastheiprtantreferenefuntinithutdubtturuntry'ssialistarketenylegalregie.yself1993-1995yearskeepgeranperid,happenthaveexperienedgerany1994supereletinandthegeraneny1990t1994transfrfrthedelinetthereverypress,therefrehavethenbservatintgeranylegalregie'seffetivenessandthedeepunderstanding.keyrd:gerany;sialarket;arketeny;legalregie一社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根本含义根据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艾茵哈特的设想,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竞争自由原那么和社会利益平衡原那么相结合,把个人进取心与社会进步相结合,以社会群众福利制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体制〔1〕。因获得社会进步和贯彻福利制是国家的任务,所以国家必须建立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机制。因此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三是群众福利制。社会市场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德国获得执政地位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提出的执政纲领,在他们战后长期的执政中这一纲领得到了充分的施行,在社会市场经济作为根本国策规定入宪法之后,也得到了曾经一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人的遵守。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商品消费与交换为目的,以自由竞争为手段的经济体制。德国历届政府和学术界的一致看法是,市场经济是和方案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体制,根据西方社会多年开展的经历,因为市场经济可以保障个人自由并发挥个人积极性创造性,故只有它才能提供国民经济开展的自觉的和永久的动力,而方案经济那么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德国实行的是全面的私有制根底上的市场经济体制。其实战后德国也有施行方案经济的时机,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时参与竞选的社会民主党就是把方案经济作为他们的竞选纲领的。但是随着社民党人这次竞选失败,方案经济的主张在德国似乎永远失去了支持者,而社会市场经济成为宪法规定的国策。所谓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指的是国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展积极干预的各种制度的整体,这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开展初期的自由放任式经济体制提出的。德国人认为,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并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开展,正如1929-1933年的国际性经济危机证明的那样。为协调经济开展,平衡社会利益分配,缓和阶级冲突,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这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目的之一。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目的之二,是防止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垄断〕,使企业始终处于竞争的状态之中,使国民经济始终具有开展的动力。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国家把经济开展的一切决定权放手给企业和民间,但是一经显示国民经济开展有异常情形,国家那么立即施行多种干预手段,对市场进展调整,使其归于正常。德国人对此的概括是:"平时国家不问不管,紧时国家多方出面"。所谓群众福利制,就是使德国公民享受全面的社会保障的制度。按德国根本法的规定,福利制是德国建立的四大原那么之一,也是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的目的之一。所谓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一词,在德语中本来就有群众福利的意思。追求利润当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但是国民经济开展的目的却是为社会公众造福。因此在德国,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交通、邮电等行业长期以来并不完全服从于市场经济规那么,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并未全部进入竞争机制,因为它们不能完全着眼于利润。在这些部门曾经保存着很大的国营经济成分〔但是从1995年1月1日起德国铁路、航空公司、和邮政电讯实行了私有化改造,即按照私营公司的形式进展了重新组合,如今的德国国营企业仅仅只有鲁尔区的几个煤矿〕。另外德国还对社会的高收入阶层实行累进税制,并以国家财政支持对雇员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实行全面的保险,并对职业教育、儿童教育、低收入房租、贫困者的社会救济等方面进展补贴。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就是德国为保证市场经济协调开展、给国家提供宏观调控的手段、实现福利制国家目的而建立的法律制度的总和。这些法律有,为商品消费和流通提供根本规那么的民法和商法,为国家调控提供手段的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稳定法等,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法,实现福利制的社会立法等。这些法律构成一个互相协调的整体。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法律化的经济体制。它的运转机制是完全建立在法律的根底之上的。"法治原那么"也是现代德国根本法规定的立国四大根本原那么之一。该国现行有效的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大约3600多个,最大的法律如民法有2385条,小的有几十条,它们根本上覆盖了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完善的法制提供了社会经济所需要的稳定政治环境。二提供市场经济根本规那么的法律--德国民法和商法提供市场经济的根本规那么的法律,亦即标准市场经济的参加者及其行为的法律,在德国是民法和商法,这是毫无疑义的。民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标准市场经济参加者身份,赋予市场经济参加者用于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所需要的根本的权利、提供商品交换根本的法律规那么。民商法把商品消费者与商品交换者的根本需要,按照平等、自由、公正、公开、老实信誉、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协调一致等原那么,规定为民事权利主体、物权、债权、公司、票据、保险等详细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按照这些法律制度安康正常地运转。民法和商法所提供的规那么,是社会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规那么,这在德国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我国有关的讨论中,对此似乎缺乏足够的认识〔2〕。〔一〕德国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标准的总和,其法律标准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大到涉及国计民生的财产支配关系和流通关系,小到个人、家庭与邻里之间的关系,都是民法的调整范围。所以它是市场经济社会最根本的法律,其重要性只有宪法可以相比。德国现行民法是1886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明年该法典诞生就已经整整100年了。100年来,德国社会与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宏大的变化,但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成立时制定的?德国根本法?即德国宪法成认?德国民法典?仍然有效。当然该法典也曾经过不少的修改,但其根本构造和内容没有大的改变。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都必须有学习过?德国民法典?的经历,每个大学生,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都必须有?德国民法典?的学分。一部法典能有如此之长如此之大的生命力,其主要的原因有:〔1〕体系宏大,覆盖面广。民法因调整范围广泛,在一般国家也都是体系最宠大的法律。?德国民法典?开场制定时,正是分裂数百年的德国刚刚统一之时,立法者也想利用该法典把长期分裂割据而混乱不一的德国社会统一起来〔3〕,这就更加扩大了民法典的规模。因此,该法典在立法时根本上把当时可以设想到的市民社会的民事法律关系统统都规定进去了。这就使得整个德国社会都建立在该法典之上,使得?德国民法典?实际上成了标准整个德国社会的最根本的社会关系的法典,也使得后来想废止该法典的人常常自叹乏力〔比方希特勒就曾想废止该法典〔4〕〕。同时也由于立法的这种背景和德国人一贯办事细致认真的传统,该法典的条文到达2385条,成为当今世界最宏大的一部现行法典。〔2〕采纳科学,多有创新。?德国民法典?制定时,立法者尽量采纳了当时法律科学研究的成果,使得这部法典非常富有创新性。这一点比拟突出的如:在立法形式的设置上,它放弃了在当时影响极大的1804年公布的?法国民法典?把民法标准规定为"人"、"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变更"、"获得财产的各种方法"三篇构造,而根据本国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把民法典的内容划分为"总那么"、"债务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这五编式的构造,这样,民法的全部内容安排得明晰合理,人们从各编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络。又如"权利才能"、"行为才能"、"法人"、"物权"等法律概念和制度,关于"有限所有权"理论、"权利滥用制止"理论等,也是?德国民法典?吸收法学家的研究成果并在法典中首创使用的,目前这些概念及制度的科学性得到了全世界的成认并已经得到普遍使用。〔3〕构造严谨,技术性强。?德国民法典?充分表达了德意志民族惯于抽象思维和讲究专业化、技术化的特点。?德国民法典?中大量地应用了"事实的抽象-概括式表达"、"一般性条款"、"共同性规定〔提取公因式〕"等法学逻辑手段和技术,使得?德国民法典?的层次清楚,而且构造严谨。为了节省文字和篇幅,该法典中还大量地使用了"援用"技术,很多条文直接引用其他条文的事实规定或者法律效力。在立法语言上,?德国民法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尽量使用法律标准语言而不是一般民众的生活语言,这就使得法典条文的含义尽量地准确无误。在?德国民法典?制定时,曾有人就它的立法技术和语言进展了锋利的批评,指责它过于专业化,疏远民众,是"教授的法律"。不过正因为此,该法典才做到了"法律计算机"〔5〕般的准确,给法官执法提供准确的应用规那么,并限制了法官的任意性,从而使法律得到准确的贯彻,而群众化的立法技术和立法语言是做不到准确执法的。〔4〕立足长远,讲究质量。?德国民法典?同时还表达了德意志民族认真、准确的特点。该法典从1873年起草,到1896公布,先后三易其稿,共计24年方才制成。在整个法典之中,至今人们还很难发现冗言赘语,也很难发现没有实用意义的条文,一些被后来理论证明过时的或缺损的内容,立法者也都进展了废止和补充。举世公认的是,?德国民法典?不愧为讲究立法质量的楷模。当然,时代的开展是无止境的,任何法典,即使它制定时再完善,也得要不断地进展修改。截止到1994年11月5日,?德国民法典?已经进展了122次修改,涉及的条文约500余条〔6〕。其中废止的条文主要是封建色彩浓重的家庭与婚姻制度方面的内容,增加的条文主要是制止权利滥用、男女平权、侵权责任。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开展,民法的内容必须不断增加。德国立法者也认识到,试图用一部法典来概括和标准全部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当增加个别条文无济于事时,立法者干脆重新制定一部新法,作为?德国民法典?附从法。目前这些附从法有?地上权条例?、?住宅所有权法?、?通用交易条件法定规那么法?、?婚姻法?、?消费者信誉法?等。〔二〕德国商法商法是规定以营业为目的的人〔包括法人〕和行为的法律标准的总和。顾名思义,商法就是专门规定有关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的人〔包括法人〕和事实的法律。从法律逻辑上来说,商人是民事主体的特别形式,商行为是民事行为的特别形式,所以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是商法的一般法。在法律适用规那么上,应优先适用商法,在商法无特别规定时,可以适用民法。1897年生效的?德国商法典?,对它和?德国民法典?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规定的。?德国商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同时制定也是同时生效的,以后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时又同时得到?德国根本法?的成认。德国在民法典之外另外制定商法典的原因,是商人和商事行为虽然具有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的一般性质,但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他们表现更多的是其独特性,即具有以营业性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为目的,即以商业性盈利为目的的特点〔7〕。而且商行为比一般民事行为运转更快,因此其风险更大,所以它有更高的平安性要求。为社会公益和社会经济生活平安而言,必须有国家立法对商人和商行为制定明确的标准。?德国商法典?包括四编共905条,第一编:商人,内容有商人,商业注册,商号,商业帐簿,商业代表等规定,第二编:商事公司及匿名合伙,是关于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股份的规定。第三编,商行为,内容有商行为的一般规定、买卖、批发、运输、仓库、运送等。第四编是海商法的规定。?德国商法典?并没有规定商法的全部内容。以后德国又单独制定了?票据法?、?保险法?、?支票法?、?银行法?等商事法律。由于商业的迅猛开展,商法典的内容的更新和变化要必民法典更快更大。比拟突出的有:1937年有关股份的法律从商法典中抽出,制定为单独的?股份法?;1986年通过?资产负债表规那么法?用100多个条文使商法典第三编得到更新:1989年又根据欧共体法制定了新的商业代理法。三给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手段的法律制度由于对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产生的经济危机的深入认识,德国才改行国家宏观调控式市场经济,其目的一是为了平衡社会经济利益,二是为了防止因为垄断而导致限制甚至扼杀竞争的现象,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就是说,国家不再把社会经济的开展只当作私人事务,而要以社会的最高公共仲裁人的身份积极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假如说民商法提供应市场经济参加者合法的身份和必要的权利,那么国家的积极的干预那么是要给市场经济提供和谐开展的秩序,保证它能顺利开展。在法治国家的原那么下,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德国在这一方面制定的法律主要有:〔一〕关于保护竞争的法律。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开展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因此促进竞争并保护竞争顺利进展就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对竞争不能如自由放任时期那样放任不管,因为放任竞争会产生如下两种损害竞争的情况:一是竞争的滥用,即不正当竞争;二是企业之间达成协议限制甚至扼杀竞争。为此德国专门制定了如下立法:⒈?反限制竞争法?又名?卡特尔法?。1957年制定,1980年和1990年两次修改。之所以又称之为?卡特尔法?,因为该法的主要立法目的就是要消除企业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的卡特尔协议。有时卡特尔也指根据上述协议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如企业集团、企业组合等〔8〕。该法列举的卡特尔形式有:交易条件卡特尔,它给一个行业的企业规定一个统一的合同条件:价格卡特尔,它规定一个统一的最低价格;顾客或者地区卡特尔,它为每个企业规定特定的顾客种类或者特定的营业地区等。卡特尔的极端形式是辛迪加,它是指将价格、交易条件、合同条款、有关产品的一般条件等全部统一规定从而形成垄断的卡特尔形式。卡特尔行为可以产生于市场的各个行业,也可以发生在市场交易的各个阶段。总之,卡特尔的本质,就是使企业减少甚至是免于竞争压力,保证他们在不改良其为顾客提供的商品或效劳的质量的条件下而可以获得稳定的甚至是不断进步的收入。在对卡特尔行为进展国家干预时,确定它对于国民经济的开展是否真正造成损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企业的结合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按?卡特尔法?的规定,当企业之间的协议造成他们"支配市场"的地位〔垄断〕,并滥用此地位剥削合同相对人或者消费者时,即认为其是法律应该制止的"限制竞争行为"即卡特尔行为。对交通、能源、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型企业等自然垄断行业,也要根据上述标准来判断其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的行为。国家对卡特尔行为的干预方式是:对要成立卡特尔的企业实行准许制,即企业之间成立卡特尔时必须向联邦经济部申请准许,否那么为非法。对已经成立的卡特尔组织,由设在柏林的联邦卡特尔局或者各州的卡特尔局进展调查,以确认他们是否可以造成他们"支配市场"的地位以及他们是否有"控制滥用"〔即利用其地位操纵市场〕的情形。由于对此情形的判断在详细的事件中是很困难的,所以立法者赋予卡特尔局一种可以假设的权利:根据企业的某一行为〔比方规定价格〕确定,它在市场上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甚至取消竞争情况。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卡特尔局将颁发一个"结合制止"命令,宣布企业之间的卡特尔行为无效,并将其予以解散。在德国,成立卡特尔必须得到联邦经济部的批准,而联邦经济部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慎重,只有可以创造或者扩大就业时机的卡特尔才能获得批准,而卡特尔的本性一般来说是消减就业时机的,故新成立卡特尔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在德国,只有环境保护企业不受?卡特尔法?的限制〔9〕;另外因受欧洲联盟法〔原来的欧共体法〕制约的农业等行业,因不参与竞争,故也不受?卡特尔法?的限制。⒉?反不正当竞争法?又名?竞争法?,1909年制定。该法的立法目的,是排除竞争中的不公正、不道德行为,建立并开展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保护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卡特尔法?在详细调整范围上虽有差异,但是他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目的是一样的。该法制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它是德国政府早就认识到国家应当积极干预市场经济的意义并施行了干预的一个象征。当然此后德国对该法也曾进展过一些补充和修改,如1932和1933年公布两个附加条例等〔10〕。该法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顾客误导",指的是使得顾客自己作出决定而损害自己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如通过诱惑性广告进展心理上的和道德上的强迫买卖等。第二种是"阻碍对手",指通过消灭性价格战〔即倾销行为〕、封锁、发布贬低别人的广告甚至违法犯罪等手段,降低竞争对手的竞争才能。第三种是"剥削性竞争",指的是企业对别人劳动的剥削,如假冒别人的成就〔如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与别人一样的包装等〕、模拟别人的广告、盗用别人的声誉、诱拐挖走别人的工作者等。第四种是"违法竞争",指企业有意识地、有方案地以违犯税法、工商法等谋取竞争优势,获得不正当利益,如给回扣、行贿等。另外该法还详细地列举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事实,并从中甄别出正当与不正当的界限。这些事实有:迷惑性广告、清仓出售、甩卖和季节末大甩卖、购物券交易、行贿、诬陷、营业性诽谤、吐露商业机密等。虽然?竞争法?对种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作出了细致的规定,但是它又规定,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并不属于企业和个人,而是属于法院。受害人可以根据事实向法院起诉,但只有法院有权断定某种竞争行为是否正当并决定是否给予相应的处分。〔二〕关于国家调节、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即使各种社会经济力量完全按照合法的方式存在和竞争,有时国民经济的开展也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通货膨胀和失业等,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常见的。此时就必须有国家出面,对社会经济的开展进展调节,把市场经济导向安康开展的轨道。德国1967年制定的?稳定法?就是给国家提供调节社会市场经济的手段的法律。该法的全称是?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它规定,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联邦政府有权以间接的干预措施调节经济开展〔所谓"经济干预"〕;调节的目的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物价、高的就业率和对外贸易平衡,保持各州、城镇、乡之间的经济平衡开展:调节的主要手段是预算、税收、社会福利措施等。它还规定,监视、调节社会市场经济,是联邦政府的义务,联邦政府必须对协调各地的经济开展负责,对各地区的投资用税收进展引导,并在每年初就过去年度的国民经济的开展状况向国会报告。?稳定法?的施行,其意义一是它给国家提供了经常的明确的调节控制经济开展的权利义务、以及施行调节的手段;二是它扩大了联邦政府参与经济事务的权利,缩小了经济的地方自决权,对联邦制条件下的经济地方自治原那么进展了修正。德国在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方面,除利用?稳定法?进展大胆的调节之外,还采取了如下措施:为抑制、消灭通货膨胀,规定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独立,使其脱离联邦中央政府机构系列,中央银行董事会的组成不属于联邦总理的职权。这样,政府就无法决定货币发行量,这就消除了政府为追求经济高速开展而滥发钞票导致的通货膨胀。设立经济开展理事会,成员有联邦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各州政府一名代表、乡级政府的代表等。理事会的任务是:对德国境内全局性的经济开展问题进展协商,寻找解决经济开展中的方法并尽可能地采取一致行动。因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经济事务的决策权属于各州政府。成立经济开展理事会后,联邦政府便可以对各州之间的利益关系进展协调,并贯彻联邦的经济政策。设立财政方案理事会,其成员与经济开展理事会组成方式一样,其任务是协调国家、州和乡的财政方案,使公共收支与国民经济的开展程度相适应。设立社会力量监视国民经济运行的常设机构,于1963成立的一个由德国境内没有党派色彩的五个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专家理事会,人称"五贤士会"。该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宏观经济的开展状况,每年秋季撰写一部关于宏观经济开展的优劣的鉴定报告。这份报告要向社会公布,而且对政府施行政策有直接的作用。在每年1月份召开的联邦议会上,联邦政府要将他们对该鉴定的意见向议会提出专门的说明。〔三〕关于市场准入的法律对于允许公开竞争的行业,国家均规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到达标准者不得开业进入市常市场准入制度是企业开业登记制度之外的另一种考核制度,任何营业者当然都必须经过国家登记方可开业,但德国法律要求,营业者在申请登记之前,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些条件是,对各种公司,根据商法的规定实行标准制和批准制;对个体商人,那么要求其具备职业知识。对具有高级技术知识的个人营业者,如医师、律师、会计师、经济师和税务参谋等,国家还要求他们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并到达一定的年龄。德国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法律是非常严格而细致的。例如,即使是修鞋师傅、家庭用水管道修理师傅这样的个体开业者,法律也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实科中学毕业〔六年制中学〕毕业、学徒三年、帮工五年、最后通过政府专门考试的履历。四关于劳动者的法律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理所当然地是立法的中心任务之一。由于德国是私有制国家,贯彻的是"劳动自由"的原那么,故劳动关系的建立完全采用市场化方式即采用劳动契约形式,由雇主与雇员自己决定是否发生雇佣关系,并决定工资、工作时间、工作条件、休假、劳动保护等有关劳动的详细事宜。在这种条件下,劳动者总是处于较不利的地位,他们的权益常常难以得到保护,劳资冲突的产生是必然的。为缓和这种冲突,稳定社会关系,德国法律在保护劳动者上采取了较大的举措,其主要有:⒈制定独立于民法的劳动法。在?德国民法典?关于雇佣关系的规定显然已经缺乏以保护劳动者的条件下,把劳动关系从雇佣的法律标准中别离出来,另外从19世纪末开场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规,这些法规最初是针对个别行业制定的,尤其是针对矿工等劳动保护最为迫切的行业制定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成为劳动法群体。1969年德国制定了专门的?劳动法统一法?,把所有的劳动法规统一为一个大法。该法以?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商法典?为根底,但又广泛地引入行政法措施,确立了统一的劳动保护条件。该法的另一个显著的成就是,把对劳动关系的司法管辖权从一般管辖权中别离出来,为成立独立的劳动法院提供了法律根据。⒉设立独立的劳动法院,对劳动关系进展特别司法管辖。德国于1979年制定?劳动法院法?,规定设立县、州、联邦三级劳动法院系统,审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争议。该法规定,区别于一般的民事争议的是,劳动争议的审理贯彻程序捷便和费用节省的原那么。3提倡"社会伙伴关系"。所谓"社会伙伴关系"指的是德国社会的一种说法,它认为德国的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代表者雇主结合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根本冲突,而是一种在客观上既有矛盾但又谁也离不开谁的、要共同为经济稳定和繁荣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的伙伴关系。德国法律对这种说法至少是采取了鼓励的态度,法学家们在其著述中也大量采用并阐述这一说法。按照"社会伙伴关系",只有雇主与雇员之间、雇主结合会与工会之间在出现劳资冲突时即互相斗争又互相协调才能解决问题。这一看法可以说在德国形成了共识。1993-1994年德国南部的钢铁工人长达10个月的罢工就是在工会与雇主结合会顽强而又灵敏的斗争中得到解决的。2建立"共决权"制度。所谓"共决权"制度,指的是德国法律规定的,在所有的企业中建立的由就业者享有参与和雇主共同决定企业事务的权利的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⑴"企业委员会"制度。按照1952年公布、1989年修订的?企业宪章法?,在一切企业中设立企业企业委员会,企业委员会由就业者或者就业者代表组成,它享有代表就业者讲话以及决定局部企业内部关于就业者事务的权利。其权利主要包括:在集体事务方面如就业者的休假方案、工作时间、职员宿舍的安排以及工作秩序、工人岗位劳动监视、企业新技术引进等问题上企业委员会拥有决定权;在企业对就业者的个人处置事务如就业者的培训、岗位调换、辞退等问题上,企业委员会拥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在企业变更损害到20名以上的就业者的利益时,企业委员会有为他们获得利益补偿和申请社会救济的建议权等。企业委员会不同于工会,因前者是法定组织,有法定权利;而后者是自愿成立的社团,其权利来源于组织章程;而且前者只可在企业内部活动,而后者可以是行业的、地区的甚至是全国的组织。⑵就业者参加企业监事会制度。根据德国前述?企业宪章法?、1951年的?产业企业共决权法?、1976年的?共决权法?等法律,就业者有权在一切股份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中拥有监事会席位。法律对就业者席位的多少有明确规定,如在拥有500名以上就业者的矿山、钢铁企业中拥有1/3至半数的席位,在企业集团如康采恩的监事会中拥有至少20%的席位。在监事会中,就业者监事行使与其他监事同样的权利。⒌工会的统一化和独立化。德国法律规定,某一行业只能组织统一的工会,其目的是防止该行业工人力量分散,保持工会的强大。所谓工会的独立化,指的是德国法律规定,工会不能附属于任何党派或者教派,而只能保持其独立。该规定的目的,是要防止把工会作为党派的竞选的工具或者教派斗争的工具,使工会保持其只为工人利益活动的特性。⒍建立完善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制度。德国对劳动保护的法律制度见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一系列法律之中。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种是针对劳动中的危险对就业者的保护,如劳动秩序、就业者安康、劳动技术条件、危险品作业的保护等规定;另一种是劳动时间保护、劳动报酬保护、解约保护等。另外,对特殊劳动者如妇女、青年、重残疾人、以及家庭劳动者等,由法律针对其特性作出规定。虽然德国法把劳动关系的缔结仍然当作民法上的一种合同,成认其成立根据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但是它把劳动保护条款规定为强迫性条款,雇主只能承受,而不能改变和抛弃。同时,德国对一切就业者建立以企业资金和国家资金为根底的强迫性保险制度,它规定所有的雇员都必须参加医疗、养老、事故、失业等项保险,保险费由雇主与雇员各半分担。如就业者失业,除其可以领取失业保险赔偿外,还可免费承受由国家财政支持的职业培训和转岗培训。总之,一方面由于就业者技能的进步和劳动市场的一百多年的"磨合",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就业者的完备的保护,德国的就业者的法律地位和劳动条件已显著进步,据1991年的统计资料,其劳动力价格已经成为世界之冠,个人的消费到达全国社会净产值的56.1%,远远大于同期国家的各项支出〔11〕。五关于社会福利制的法律如上所述,所谓福利制,就是使德国公民享受全面的社会保障的制度,这是德国根本法规定的四大原那么之一,也是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的目的,为实行福利制国家的目的,德国长期把农业、交通、邮电等行业置于市场之外,使之未进入竞争机制。同时,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国家的财政为根底在该国建立起了全面的福利制制度。这些制度除上文谈到的就业者的福利措施外,还主要有如下方面:⒈住房。德国根据国家财政支持建立起了西方国家唯一的"福利制住房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住房非常紧张,大量的无房居住者使得住房市场对居住者非常不利。因此德国政府开场实行住房市场的国家控制,使其根本上不再依市场调节。控制的手段之一,是国家强迫投资住房市场,并获得对住房的局部支配权,然后把住房低价出租给社会低收入者阶层不定期居住,这就是所谓的"福利制住房"。控制的手段之二,是依?住宅义务法?〔1948年〕强迫规定对房主解约的限制,后来该规定导致对?德国民法典?的修改,而建立起了"承租人保护"的法律制度。依靠这些制度,德国的住房市场曾有过长期的对居住者宽松的场面。但是自从德国统一后,住房市场目前仍然比拟紧张。⒉养老。德国对全社会实行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通常男子年满65岁,妇女年满60岁即可领取到养老金、退休金。⒊教育。德国对全体居民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制和一切教育免费制度。对受教育有困难的居民,国家给予特殊的帮助,比方对残疾人国家建立特别的学校予以教育。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国家给予将来可以减免的贷款。对失业者,国家举办专门的学校使他们免费学习新的技能。⒋贫困者的社会救济。德国对低收入者实行国家补助。补助的方式有发生活补助费、提供福利制住房等。六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参考价值关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效果的分析,例如原西德如何依靠这种制度而获得举世注目的建立成就的情况,在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进展了介绍。此处当不再赘言。所应补充的是,在德国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经济重建过程中,德国式市场经济又一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东西德经济开展程度相差宏大,统一后为开展东部经济而消耗了大量资金,从而导致德国经济从1990年到1993年没有正增长率,但是德国马克的币值与汇率根本保持未变,通货膨胀率没有超过3%,人民的生活程度根本没有下降,未出现大的社会动乱。1994年德国东部的经济改建已经根本完成,德国经济开场走出低谷,出现2%的增长率,1995年经济可望持续增长。正因为此,执政已经三届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在多数人预期竞选失败的情况下,在1994年的超级大选中又一次获得了竞选成功。这一切与前苏联地区及东欧地区某些引进英美自由市场经济形式的国家的政治动乱、经济难以开展、人民怨声载道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从法律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并非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对它的批判不是本文的目的。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法制建立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市场经济兴旺国家的法制经历,尤其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制的成功经历。实事求是地说,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对我国在许多方面都有借鉴作用,最突出的方面应该是以下几点:⒈依靠民法来建立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的行为标准基矗民商法是市场经济法制建立的基矗正如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其实也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法律制度所说明的那样,市场经济的最根本的立法是民法以及作为民法特别法的商法,因为他们提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整个社会的最根本的法律规那么。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立法者对此并无清楚的认识。目前我国民法立法非常薄弱,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整个社会的根本标准的需要。现行民法最根本的法律"民法通那么"过于简单,只有156条,在其本质内容方面,不但物权财产权〔最突出的是不动产财产权〕、债权这些民法中最根本的内容,也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的法律标准,在我国可以说是缺乏有本质意义的规定,而且已经被改革理论和其他法律所否认的内容,如关于不许土地出租的规定等,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民法的有效条文,所有这些给我国目前的改革确实带来不少困难。但同时这也给改革带来良好的契机。因为大家都能看到的是,旧的古老传统很难适应当代的情势,在产品经济体制下制定的行为规那么又被改革和人民群众所抛弃,所以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民间的根本的行为标准。而民法依其根源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社会的行为标准的总和。因此,假如如今我国可以制定出一部详备而得当的民法,不但会弥补我国目前的民间社会行为标准缺乏的破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