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第一部分五年高考荟萃2009年高考题1.(09•安徽文综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答案B2.(09•上海文综10)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下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B3.(09•重庆文综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4.(09•重庆文综18)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C5.(09•广东历史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答案D6.(09•广东历史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答案C7.(09•广东文科基础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答案B8.(09•广东理科基础6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答案C9.(09•山东文综11)下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答案C10.(09•江苏历史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A11.(09•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答案B12.(09•四川文综37题第(2)小题)材料三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答案(1)目标: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困难:经费不足。措施:增收捐税。看法:清政府压榨人民。影响:加速清朝灭亡。13.(09•海南历史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可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位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答案(1)从反对以暴力推翻满清到承认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从反对共和制而力主君主立宪制到赞同共和制而怀疑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时局和历史变化。2005—2008年高考题1.(08·广东)“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答案A解析从“会党”“共和”等信息可看出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2.(08·全国Ⅱ)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答案C解析革命派的主张是采用暴力的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的主张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3.(08·海南)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分析这句话,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因此这句话体现了民生主义。4.(08·全国Ⅱ)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如“革命运动”、“掠夺中国”、“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等。5.(08·广东)《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答案B6.(08·四川)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答案C解析日本1889年颁布宪法,尽管天皇权力仍然较大,但毕竟在亚洲第一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政体。战争的结局,对当时在政体问题上是否改变正犹豫不决的清王朝有较大影响。7.(08·广东)“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五色旗”。五色旗含五族共和之意,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由此可见,最早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8.(08·广东)“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 D.新中国建立初期答案C解析爱用国货,提倡国货,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从题干来看,能发布这个文告的,是一个新的政权。9.(08·宁夏)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我国现在的社会习俗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在于“普及”和“融入”两词的区别,“融入”一词揭示了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融汇的史实。10.(08·天津)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答案C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租界”“地方当局”以及“本质上反映”等信息。天津老城门外出现“三不管”地带,是指租界和地方当局均不管理,由题干中的“租界”反映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11.(07·上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答案C解析从“剪发兴”“纤足灭”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可判断出这些风俗的变化是在辛亥革命后。12.(07·上海)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答案D解析1915年时,中国的国体是中华民国共和体制。梁启超所讨论的问题是袁世凯称帝问题。13.(07·江苏)“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而由本题中“一人冠冕”“既忘共和,即称民贼”“1915年”所提供的信息可知是袁世凯称帝事件。14.(07·广东)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答案D解析当时的商人采用这些手段的目的是逃避清政府的苛捐杂税。说明封建主义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15.(07·北京)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可知,宋教仁案是其直接原因。16.(07·广东)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是指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答案D解析1919年中国处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致使中国政局混乱。17.(07·北京)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民国初期,由于临时政府颁布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令,这一时期工业蓬勃发展,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投资实业的行业主要是轻工业,故③正确。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实业家是张謇,故④正确。18.(06·上海)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解答该题关键信息是“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即武昌起义成功,武昌起义所要推翻的政府即清政府。19.(06·江苏)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它们因战争需要反而从中国进口大量物资,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20.(05·广东)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答案C21.(05·全国Ⅲ)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也是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所以排除B项和D项。而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的办学思想。22.(05·江苏)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①列强扶植袁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从选项可知,本题至少有三项是正确的,也就是最多能排除掉一项,可用排除法做。③可排除,因为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袁世凯,如《临时约法》。23.(05·江苏)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答案C解析民国初年,决定民族工业发展与否的主要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致使民族工业的春天很快过去,从而导致其发展时间“短暂”。24.(08·四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材料三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年份棉纱棉织品19137253710988219146709111116819156841580885191663977727051917665019344919185557395807——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材料四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答案(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解析(1)问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技术、质量、价格等方面比较回答。(2)问注意根据材料,提炼核心有效信息,按前后顺序逐条归纳。(3)问解答时要注意从外因(战争)、内因(政府政策、资产阶级、其他民众)等多角度分析。(4)问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重点论相结合,重在强调进步性(不自觉的工具)。注意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25.(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答案(1)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解析(1)问结合历史背景,以“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为具体思考点,分析问题。题目带有开放性,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说理由。(2)问注意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背景处理信息,适当概括。26.(06·广东)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请回答:(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和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答案(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2)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解析第(1)问中的预测者是一个历史经验主义者,但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代了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存在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新变化中。其根本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受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影响,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最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2)问总结所学史实回答即可。27.(05·上海)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问题:(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答案(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2)所拟题目规范、切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审清题意,实际上问的是甲、乙、丙各自说法的原因,此时要注意“1913年”这个时间信息,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要结合此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特征来回答。第(2)问则须注意所拟题目要规范、切题。28.(05·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调查问题调查结果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割0票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3.你心目中的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3)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解析本题材料呈现的方式多样,设问具有探究的精神,反映了材料解析题的命题趋势。第(1)问要求概述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释读,材料所反映的是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并不深入。这属教材的隐性知识。这提示我们,要克服定向思维,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第(2)问的中心词则限定在“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即《新青年》杂志所团结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们认识到了封建统治思想与帝制复辟之间的因果关系。第(3)问要求回答材料中所反映的主流民意,据材料可知包括国民大革命、苏俄十月革命、对列宁的认识等,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出原因。第二部分三年联考汇编2009年联考题1.(09黑龙江省哈尔滨五中高三月考)袁世凯统治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一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局面,主要原因 A.袁世凯倾向民主,专制意识不明显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强大和坚持斗争D.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制约答案D2.(09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三期中)“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此段文字与下列哪一次革命有关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答案D3.(09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月考)《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以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根本方法为 A.学习俄国,走十月革命之路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C.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答案C4.(09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5.(09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张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张发展实业应“听之民办”B.反对引进外资C.创办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D.主张重点发展钢铁和纺织业答案B6.(09浙江省杭州高中高三上期月考)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698330,824,000270,71719201759500,620,000557,622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答案D7.(09江西九校联考)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③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8.(09上海高三测试)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政治纲领D.同盟会在国内外建立了许多支部和分会答案B9.(09上海高三测试)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反清起义的主要方式是 A.联络会党进行密谋暴动 B.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C.依靠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 D.依靠新军发动武装斗争答案A10.(09上海高三测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答案A11.(09上海高三测试)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指出:“用特明白晓谕,昭示天下,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这一上谕真实意图是A.将铁路主权收归国有B.将铁路兴筑形式由商办改为国办C.进一步出卖铁路主权求得帝国主义的欢心和支持D.在国有形式下吸引外资答案C12.(09上海高三测试)1911年,促使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把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推向反清革命阵营的直接原因是 A.皇族内阁的成立 B.保路运动的开展C.武昌起义的爆发 D.清政府出卖路权答案D13.(09上海高三测试)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 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 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答案C14.(09上海高三测试)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①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②壮大了革命声势③分化了革命力量④促使革命党人妥协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15.(09上海高三测试)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①控制北洋新军②立宪派的支持③帝国主义的扶植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A16.(09上海高三测试)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的焦点是 A.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B.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C.清帝退位D.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答案C17.(09上海高三测试)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的作用包括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④改革社会风气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18.(09上海高三测试)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对原同盟会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答案D19.(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对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成的政府B.革命派与立宪派平分秋色的政府C.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D.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政府答案C20.(09上海高三测试)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D.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答案D21.(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22.(09上海高三测试)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答案A23.(09上海高三测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答案D24.(09上海高三测试)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是因为①袁世凯阴险狡诈②帝国主义支持③革命政权中立宪派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25.(09上海高三测试)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答案A26.(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27.(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B.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C.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到革命D.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答案D28.(09上海高三测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和破坏 B.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C.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太低 D.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太低答案C29.(09上海高三测试)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主要是因为 A.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主义C.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答案C30.(09上海高三测试)孙中山不曾担任过的职务有A.中国同盟会总理B.中华民国大总统C.国民党理事长 D.护法军政府大元帅答案B31.(09上海高三测试)以下对辛亥革命最初几年国内政局动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B.封建专制的思想意识仍然强大C.主张资产阶级民主的力量相对弱小D.广大工农群众是捍卫共和的主力答案D32.(09上海高三测试)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A.恢复孙中山的总统职位 B.实行议会政治C.进行二次革命 D.组建国民党并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大政党答案B33.(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史实发生的顺序是 ①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②“宋教仁案”③袁世凯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都督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A.②①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答案C34.(09上海高三测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进行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即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暴动答案B35.(09上海高三测试)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维护了共和政体B.推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C.导致了北洋军阀分裂D.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答案A36.(09上海高三测试)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都曾宣布“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 A.建立民主共和的独立国家 B.坚持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C.强调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利 D.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答案D37.(09上海高三测试)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A.维护中国的统一 B.阶级立场不同C.殖民利益的得失 D.社会制度的差异答案C38.(09上海高三测试)梁启超拥护光绪帝,但反对袁世凯称帝,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理由是 A.梁启超坚持满清贵族统治 B.梁启超始终追求君主立宪C.梁启超由保皇派转变为民主派 D.袁世凯没能满足梁的个人要求答案B39.(09上海高三测试)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其目的在于 A.进一步完善内阁制 B.仿行欧美政治制度C.缓解国内舆论压力 D.为实现独裁提供法律保证答案D40.(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关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答案B41.(09上海高三测试)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之下B.结束于护国运动时期C.其统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是中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答案C42.(09上海高三测试)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①工业结构不合理②资金短缺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④列强卷土重来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43.(09上海高三测试)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最重要的影响是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舞台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出现D.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答案B44.(09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一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材料二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创办时间(年)创办人刊物名称1897严复《国闻报》1898梁启超《时务报》1903章炳麟《苏报》1905孙中山《民报》材料三1872-1894、1895-1913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年代合计商办企业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外国人办(注)设厂数资本(千万)设厂数资本(千万)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万)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万)资本所占比重第一时期1872~1894年175488935346879.6%191619633.1%1032800057.3%第二时期1895~1913年6852234234639080141%862946913(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3)从材料三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民族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艰难、曲折,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2)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的出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双方是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3)变化:民族企业超过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或民族企业发展迅速,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下降明显。变化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进一步解体了自然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出现财政危机,为扩大税源,清朝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的浪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封建帝制;临时政府鼓励举办实业;“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4)启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影响;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真正发展。45.(09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月考)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三广东继昌隆缫丝上海鸿盛机器碾米厂南通大生纱厂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经营方式是什么?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时什么?(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有哪些基本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分?近代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结合所学和材料四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经济成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材料三产生时,世界史上资本主义正经历一场更深刻的技术革命,简述其特点和影响。答案(1)方式:个体经营;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私有土地的出现。(2)特点;以家庭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精耕细作。(3)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制约因素: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4)影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的现代化;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5)特点:多国同时发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影响: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进入大企业时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6.(09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初,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59家,资本总额286万元;1919年已发展到100家,资本总额1245万元……这些公司在引进近代农业机械、新品种种植和先进生产技术以及促进商业性农业生产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到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许多农垦殖公司相继破产,而且相当普遍。——引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近代前编》材料二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3)从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1)在1912年至1919年间发展较快,到20世纪20年代后则陷入破产的困境。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一战”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2)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美国的经济侵略。(3)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47.(09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高三联考)张謇是中国近代名人。近年,他在经济领域的活动已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张謇的四幅图像资料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一一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纲》材料三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在1895年后的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生机。请同答:(1)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实业称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潮出现的社会原因。(2)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三、四,说明张謇所办企业的特点。(3)结合材料二评论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4)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创建后历经的三次重要发展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政策原因。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积极探寻救亡之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已有一定基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当时投资办厂已渐成一种社会风气。(2)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以纺织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按近代经营管理方式运作等。(3)评论:张謇的主张其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他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张謇的事业一度很成功,企业有一定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封建军阀混战不休,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落,“实业救国”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4)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五计划或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措施:改革开放的决策。48.(09辽宁省光明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指导方针。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2)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是什么派别?他们通过创办大学堂宣传怎样的思想?由大学堂的章程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没有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下图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3)材料三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哪些理念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孙中山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4)以上三则材料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这种变迁集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答案(1)方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2)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变革教育制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及封建思想、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常顽固。(3)自由、民主、均富。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2007——2008年联考题1.(08河北邯郸一中高三月考)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在20世纪的中国,除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答案A2.(08河北邯郸一中高三月考)“五九国耻”指的是A.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B.袁世凯复辟帝制C.袁世凯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D.日本出兵山东答案A3.(08河北邯郸一中高三月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答案C4.(07南通四县市高三联考)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B.性质上为资产阶级共和国C.《临时约法》确定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国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C5.(07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是在A.维新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答案B6.(07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答案C7.(07山东邹平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8.(07山东邹平一中高三月考)“一战”期间,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是①造船业②食品工业③纺织工业④矿冶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9.(广州省深圳市200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答案D10.(07北京育才中学高三质检)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反帝斗争的作用主要体现A.中华民族取得了独立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宣布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D.列强从此再也不能维持其在华稳定的统治秩序答案D11.(08河北邯郸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建者简照南1870年生于广东南海县。青年时期曾经从事过陶瓷业,开设过轮船公司,并于1906年进军烟草业,在香港设立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出产的“双喜”牌香烟,很快成为畅销产品。——《岭南经济史》材料二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所垄断。英美烟草公司利用黑社会威吓烟贩,不准他们销售南洋公司的香烟,南洋公司因此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而价值9万元的机器原料居然没有人敢承买。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岭南经济史》材料三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1914年共获利30万元。此时,英美烟草公司提出以100万元的价格收购南洋烟草公司,被简照南断然拒绝。此后,英美公司又提出与南洋公司的合并方案,也遭到了简照南的拒绝。1919年春,“五四”运动爆发,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浪潮兴起,南洋公司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此后,南洋连续4年年盈利400余万元,处于“国烟地位之首席”,英美公司再也难以撼动南洋了。——《岭南经济史》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1906年简照南创办烟草公司的有利历史条件是什么?(2)简要说明,1912年以后南洋公司逐渐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二、三所述,列出南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挫折,并分析产生这些挫折的根源。答案(1)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2)辛亥革命胜利,鼓舞了广大民族资本家;一战爆发,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挫折:①英美烟草公司利用黑社会势力打击“双喜”香烟的销路。②南洋公司破产拍卖而没有人敢承买③英美烟草公司企图收购和合并南洋公司。根源主要有:①中国政府腐败软弱,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②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12.(09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考试)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材料二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材料一、二均据《文史知识》(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材料三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平民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2)据材料三,指出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态度的社会原因。材料四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据《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3)“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文明”之处何在?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今天研究近代时期国人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何现实意义?答案(1)变化:对西方文明由鄙视、排斥到崇尚、吸收。影响:创办近代工业,如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学习政治制度,如郑观应主张实行君主立宪。(2)态度: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国事物)。原因:①其成员受外国商品的冲击而破产失业;②其成员常受外国教会势力的欺压;③其成员听信对于外国事物危害的宣传;④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3)“文明”:学习外国的长处,与外国展开竞争。意义:①促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②增强群众的爱国意义;③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4)科学评价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坚持正确的对外开放观。13.(08河北邯郸一中高三月考)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材料三、四均据《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1)“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文明”之处何在?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2)答案(1)“文明”:学习外国的长处,与外国展开竞争。意义:①促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②增强群众的爱国意义;③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2)科学评价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坚持正确的对外开放观。14.(07福建省莆田四中综合卷)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企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1)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4)如下图,这一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答案(1)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成了条件。②一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影响: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4)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15.(07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四种葡萄酒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材料二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1896年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7年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材料三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以示嘉勉的题词材料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成功发展的原因。(2)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和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张裕公司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示?答案(1)实业家实业兴邦的理想(或实业救国),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得到政府和社会名流的支持,注重质量与品牌意识。(2)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或股份制公司)。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原因: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上市寻求发展,跟国际集团合作,加速与国际接轨。(3)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利的环境和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只有不断创新、发展,企业才能充满活力。16.(07山东邹平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材料二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商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列一组火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状况。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回答:(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并指出其在商品宣传方面有何特点?(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1)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②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2)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或民国建立);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②将商品宣传同爱国结合起来(或:宣传国货,宣传爱国);注重商品品质宣传。(3)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化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或: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地位。第三部分创新预测题精选1.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