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方案设计_第1页
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方案设计_第2页
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方案设计_第3页
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方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方案设计1.选题意义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猪肉消费和需求呈现出增长趋势,同时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但一直以来生猪养殖户们承担着复杂多变的疾病风险,包括近年来以流行性腹泻(PEDV)为主的仔猪腹泻自北向南席卷全国猪场,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流行性腹泻也因此上升为近几年以来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之一。在生猪养殖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发生流行性腹泻,在缺乏有效防治的情况下,轻则猪体瘦弱,生长缓慢,重则个体死亡,一旦不能将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就会造成大范围的危害,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着从事养殖行业的专业精神,哺乳将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论述清楚,对于宣传防控知识,防控流行性腹泻,减少猪场损失有重要的意义。2.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分析2.1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的是一种冠状病毒,非常容易出现变异,很大程度上增加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难度。该病毒非常容易在低温条件下生存,但不耐高温。另外,该病毒对光照和多种消毒药都比较敏感,如使用季胺盐类、氢氧化钠、福尔马林等消毒药都能够使其失活。该病主要在冬末初春时容易发生。近几年来,由于生猪养殖不断采取规模化饲养,导致夏季也能够发生该病,给猪场的疾病防控带了更大的压力。猪在任何阶段都能够发生该病,但传播速度和流行程度相对要比猪流行性肠胃炎缓和,且随着猪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往往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1~5日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该病,形成较大的危害,感染后基本上全部发生死亡。断奶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感染该病后,具较轻的症状,且死亡率较低,但在若干天内就会导致整个猪场出现发病。2.2发病症状猪患流行性腹泻后会产生稀水样腹泻,并伴有一定的呕吐,进食困难,因肠道受损养分吸收困难,严重脱水。另外,任何年龄段的猪只都会发病,但是,猪发病的年龄越小,发病也会更严重,死亡率也是比较高。据专家们的研究表明,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发病3~4天后,将会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达到50~100%;育肥猪发病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呕吐,症状较重的会出现腹泻,大概一周后在适当外部干预下能够康复。3.国内猪场的流行性腹泻发病情况我国的养猪业因病毒感染而导致腹泻的主要病毒有PEDV、PROV和TEG3种,其中单独因PEDV引起的流行性腹泻发病比例达到了46%,PEDV成为危害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2020年全国大规模复产,因此在2020年末一胎母猪和二胎母猪居多,由于1-2胎母猪体内腹泻抗体低,所产生的母源抗体也低,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保护力低,母猪场新生仔猪受到腹泻威胁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腹泻在全国流行范围比较大,仔猪伤亡比较大,养殖成本也不断增加,近来市场上的仔猪价格上涨与腹泻疫情是有一定相关性的。目前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南北方广泛存在,无论是规模化母猪场,还是散户场、肉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地区历史上曾经达到了60%以上的散养发病率和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发病率的情况,对生猪养殖的危害极大。4.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防控措施4.1猪场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做好全场消杀隔离疫情防控最为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猪群暴露在病毒中的几率,通过严格的检疫防止外来病猪进入,同时配合场内消毒隔离,减少场内感染扩散几率。4.1.1阻隔外部病原体内传猪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冬季,因而在入冬后要格外注重猪场的防疫工作,严格管控进场活猪,坚决不能将病猪、弱猪、及来自疫情地区的风险猪种引入;此外还要尽量避免犬、猫等窜入猪场,对猪场内的老鼠、害虫也要做好清除工作。除了这些,还要尽量减少外部来访人员,做到场内相对独立,非必要来场谢绝进入。4.1.2做好内部清洁卫生首先是做好猪场内和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将猪粪及时清除,并对临时存放地点要合力选择,尽量安排在距猪场有一定距离的下风处,减少风传病菌。其次是做好消毒工作,猪场可以视情况对不同功能分区的猪舍进行系统化的消毒流程制定,通过不同分区间配合性的消毒,来阻隔病毒的内部交叉传染。消毒时要注意,不能仅对场内设置设备消毒,对于暂存猪粪的场地、进场车辆、人员也要消毒。消毒时配合环境消毒剂和表面消毒剂,做到消杀无死角。4.1.3病猪隔离治疗和处理一旦发病,应尽快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内部交叉传染。首先要做好病猪、病区隔离,一个区域内发现部分病猪,就要对整个区域进行隔离防控,减少病毒传播到相近猪舍。其次对于从病猪社内清理出来的粪尿等,要单独存放,格外注意安全。其三,病死猪要及时清理,彻底消灭病原体。4.2猪场环境控制在疫情出现时,要将猪舍温度比平时更高些,产房和保育不能低于24°C;因为流行性腹泻病毒是怕热的,高温和干燥会抑制病毒的传播和繁殖。此外,也可以通过提高妊娠母猪猪舍、产房、保育室的温度,来减少仔猪的环境应激。因为流行性腹泻一般多发于冬季,自然温度低,对猪舍内的温度应保证在准许温度下限以上,怀孕母猪猪舍温度应不低于15℃、等到产前一个星期时控制在23℃、仔猪出生后头一个星期控制在25℃,以后每周降2℃。待仔猪进入保育阶段后,保育舍第一个星期控制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产房提前加温。4.3紧急接种疫苗接种是防范流行性腹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一旦猪场内有流行性腹泻症状时,就要进行紧急的预防接种,不能等到大范围发病才做对策。针对PEDV引起的腹泻,全场紧急免疫接种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后海穴注射),初生仔猪口服流行性腹泻腹泻二联苗(口服型)。考虑操作规程与简便性,母猪一头一个注射针头,用完即换避免交叉传染;小猪一窝一个针头,先注射健康的,后注射发病的猪只,防止交叉传染。4.4做好仔猪的流行性腹泻阶段性防治4.3.1仔猪腹泻特殊病因猪场疫情防控不到位,猪舍内消毒隔离工作未做好,导致哺乳母猪存在病毒感染,进而传染给新生哺乳仔猪,导致成窝仔猪发病,严重时死亡。继而引发连锁反应,仔猪染病后活动能力下降,泌乳量下降,间接导致母猪乳汁泌乳反射在2-3天内下降而导致泌乳量剧减,造成尚有泌乳能力的仔猪无法获取有效营养,体质下降,更易染病。很多猪场缺乏母猪保健理念,导致猪群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导致小猪受到母猪的影响,导致PEDV抗体不足,发生顽固性腹泻,打针用药效果不好。这种状态可以一直贯穿仔猪的哺乳期和保育期。4.3.2仔猪腹泻的针对性治疗方法(1)给予充足饮水和营养保证充足、清凉的饮水,同时加入口服补液盐,腹泻前期人工帮扶仔猪找到固定点水源。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可以视情况用葡萄糖稀释液和婴幼儿奶粉进行养分补充。(2)灌服康复血清根据免疫学基础,可以利用抗病毒血清进行仔猪的防治。可用有轻微流行性腹泻的猪稀粪便少量混拌如母猪饲料内,人工前期接种令母猪产生免疫反应,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猪康复,可以适当采集血清。此时血清内已经有较高浓度的抗原,在56℃的环境中进行长达30min的灭活处理,通过口服可以实现短期内快速构建仔猪的免疫能力。使用康复血清时需要根据仔猪的实际病情,灌服量控制在2~3mL,每天服用两次,一次控制在2-3毫升,连续服用三天,一般可以达到比价好的防控效果。(3)使用体质增强剂及抗病毒药物临床中应该酌情对8~13日龄的呕吐、腹泻仔猪可用口服补液盐黏杆菌素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滴服,4~5次/d,确保仔猪不脱水。14日龄以上的哺乳仔猪患病后,可用白头翁散500g煮水1000mL,每头滴(灌)服3~5mL,2次/d,连服3d。5.总结由PEDV引发的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各地猪场中普遍爆发过,为减少猪场经济损失,有效防控病毒,要从全场防控和分区防控着手,全场注意消杀隔离,环境调控和紧急接种,分区时尤其要注重仔猪的防护,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猪机体抵抗力差,更容易患病,死亡率也更高,防控工作要细致到位。总体的思路是要避免外部病毒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