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讲义课件_第1页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讲义课件_第2页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讲义课件_第3页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讲义课件_第4页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小儿腹泻液体疗法1腹泻的主要危害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是腹泻病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腹泻的主要危害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是腹泻病主要2临床表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胃肠道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泻呕吐腹痛临床表现脱水胃肠道症状水、电解质腹泻3不同程度脱水表现

轻中重失水量(占体重%)5%5~10%>10%精神良好或稍萎萎、烦躁极萎、淡漠眼泪有少无口干++++++皮肤弹性无变化较差极差眼眶、前囟稍凹明显凹陷深度凹陷尿量稍减明显减少极少或无循环好四肢凉四肢冰凉或BP不同程度脱水表现4不同性质脱水体征

等渗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血钠130~150mEq/L<130mEq/L>150mEq/L皮肤颜色发灰花纹发灰花纹更明显发灰有/无皮肤温度凉冰凉凉或热皮肤弹性差极差尚可皮肤湿度干湿而粘极干粘膜干稍湿干焦,极度口渴眼眶及前囟凹陷凹陷凹陷神志嗜睡昏迷易激惹脉搏快快稍快血压正常或低很低正常或稍低不同性质脱水体征5腹泻病液体疗法需要掌握的

三个基本内容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儿科常用液体的配制腹泻病液体疗法方法腹泻病液体疗法需要掌握的

三个基本内容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6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7非电解质液

--5%GS--10%GS

体内代谢GS——CO2+H2O+能量故葡萄糖溶液在液体疗法中看作只补充能量和用作溶媒的无张力液体“水”

非电解质液--5%GS8电解质液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NS)其中:[Na+]154mmol/L [Cl-]154mmol/L

缺点:Na+

与血浆浓度近似,而Cl-

则高出血浆浓度(102mmol/L)约1/3;故单纯用NS补液,易发生高氯酸中毒

(2)10%氯化钠-常用于配置混合液体

(3)3%氯化钠-用于纠正低钠血症每ml含钠0.5mmol

(4)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溶液):在NS中加入生理浓度的K+、Ca2+。缺点同NS。

(5)10%氯化钾用于低血钾和维持生理需要量每0.75ml=1mmol

(6)5%碳酸氢钠用于纠正酸中毒电解质液(1)生理盐水(0.9%氯化钠,NS)9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如0.9%NaCl、1.4%NaHCO3而10%NaCl、5%NaHCO3、10%KCl为高张液GS不算张力等渗液与等张液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等渗液与等张液10溶液张力---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等渗液体为等张液,张力为1高渗液体为高张液,渗透压是等渗液的几倍,其张力即为几低渗液为低张液,渗透压是等渗液的几分之一,其张力即为几分之一溶液张力---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11溶液中物质浓度和渗透压计算公式1.某物质毫摩尔浓度(mmol/L)=该物质浓度(分子)×10000÷该物质的分子量

---如0.9%氯化钠=0.9×10000÷58.5=154mmol/L

其中钠离子、氯离子各154mmol/L2.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000×2)/58.5=308mosm/L

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溶液中物质浓度和渗透压计算公式1.某物质毫摩尔浓度(mmol12常用混合液组成成分────────────────────────────

种类5~10%GSN.S1.4%SB或最终张力适应症

1.87%乳酸钠(张)─────────────────────────2:1等张含钠液液211扩容用

4:3:2液3422/3高渗性脱水

2:3:1液3211/2等渗性脱水

2:6:1液6211/3

2:9:1液9211/4或生理需要2:12:1液12211/5同上1:1含钠液液111/2

1:2含钠液液

211/31:4含钠液411/5常用混合液组成成分─────────────────────13常用液体的配制1.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0.9%的生理盐水公式:10%氯化钠(毫升)=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0.095%葡萄糖(ml)=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10%氯化钠(毫升)举例:用10%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制成150ml生理盐水10%氯化钠ml=150×0.09=13.5ml

5%葡萄糖ml=150-13.5=136.5ml常用液体的配制1.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0.9%14常用液体的配制2.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1:4含钠液公式:10%氯化钠(毫升)=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1/5×0.09

5%葡萄糖(ml)=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10%氯化钠(毫升)举例:用10%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制成150ml1:4含钠液10%氯化钠ml=150×1/5×0.09=2.7ml

5%葡萄糖ml=150-2.7=147.3ml常用液体的配制2.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1:4含15常用液体的配制3.用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1.4%碳酸氢钠公式:5%碳酸氢钠(ml)=需配制1.4%碳酸氢钠(ml)×0.285%葡萄糖ml=需配制1.4%碳酸氢钠(ml)-5%碳酸氢钠(ml)举例:用5%碳酸氢钠和5%的葡萄糖配成50ml1.4%的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ml=50ml×0.28=14ml

5%葡萄糖ml=50ml-14ml=36ml常用液体的配制3.用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1.4%16常用液体的配制4.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配制2:1等张含钠液公式:

10%氯化钠ml=2/3×液体总量ml×0.09=0.06×液体总量ml

5%碳酸氢钠ml=1/3×液体总量ml×0.28=0.093×液体总量ml

5%葡萄糖ml=液体总量ml-10%氯化钠ml-5%碳酸氢钠ml举例:用5%碳酸氢钠、10%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成200ml2:1等张含钠液5%碳酸氢钠=200×0.093=18ml

10%氯化钠ml=200×0.06=12ml

5%葡萄糖ml=200-18-12=170ml常用液体的配制4.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配制2:1等张17常用液体的配制5.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不同张力的液体

公式:

10%氯化钠(ml)=液体总量(ml)×液体张力×0.06

5%碳酸氢钠(ml)=液体总量(ml)×液体张力×0.093

5%葡萄糖(ml)=液体总量(ml)-10%氯化钠(ml)-5%碳酸氢钠(ml)

举例:

(1)用10%氯化钠、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2:3:1液体500ml

10%氯化钠(ml)=液体总量500×液体张力1/2×0.06=15ml

5%碳酸氢钠(ml)=液体总量500×液体张力1/2×0.093=23ml

5%葡萄糖=500-23-15=462ml常用液体的配制5.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不18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2)用10%氯化钠、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4:3:2液体500ml

10%氯化钠(ml)=500×2/3×0.06=20ml

5%碳酸氢钠(ml)=500×2/3×0.093=31ml

5%葡萄糖=500-20-31=449ml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19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3)用10%氯化钠、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2:6:1液体500ml

10%氯化钠(ml)=500×1/3×0.06=10ml

5%碳酸氢钠(ml)=500×1/3×0.093=15ml

5%葡萄糖(ml)=500-10-15=475ml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20常用液体的配制用葡萄糖注射液和10%氯化钠、5%NaHCO3配制混合液简单、快速、实用只需记住0.09、0.28、0.06、0.093四个系数,和能判断液体张力。常用液体的配制用葡萄糖注射液和10%氯化钠、5%NaHCO321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1.“三段”、“三定”、“三见”、“三先”、“三观”、“一变”原则

“三段”:扩容、快速补液、维持补液阶段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见”: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

“三先”: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三观”:尿量(3~4小时增多)、酸中毒(6~12小时纠正)、皮肤弹性(12小时恢复)

“一变”:根据病情变化和实验室化验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1.“三段”、“三定”、“三见”、“2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20ml/kg2:1等张含钠液或生理盐水情况改善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1/2~2/3张含钠液1/3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用1/3~1/2张含钠液第一阶段:改善循环(扩容)0.5~1小时第二阶段:继续纠正累计损失8~1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12~16小时

(重度脱水时的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20ml/kg2:1等张含钠液2324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改善循环(扩容)0.5~1小时适应症:伴有循环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脱水患儿定量:按20ml/kg计算定性:生理盐水或2:1等张液定速:30min~1h输入需要识别循环不良、扩容“三定”、液体量配制三方面知识24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改善循环(扩容)24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快速扩容方案定量:20ml/kg×10kg=200ml定性:2:1含钠液配制:10%氯化钠=200×0.06=12ml

5%碳酸氢钠=200×0.093=19ml

5%葡萄糖=200-12-19=169ml定速:200~400ml/h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快速扩25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量:脱水程度决定用量。如果已经扩容,减去扩容量。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体重降低%)失水量(ml/kg)体重降低(%)失水量(ml/kg)体重降低(%)失水量(ml/kg)<5%30~

505%~10%50~

10010%~

15%100~

120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量:脱水程度决定用量。如果已经扩容,减26从头到脚判断脱水程度从头到脚判断脱水程度27六字法则:极度---重度明显---中度稍微---轻度六字法则:28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选用液体性质由脱水性质决定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选用液体性质由脱水性质决定29不同性质脱水低渗性脱水正常间质细胞血失水<失钠血浆低渗间质\细胞液高渗细胞膨胀间质细胞血用水治疗细胞外液渗透压更低更多的水进入细胞细胞更膨胀血间质

细胞水水不同性质脱水低渗性脱水正常间质细胞失水<失钠血浆低渗细胞膨胀30不同性质脱水高渗性脱水正常间质细胞血间质细胞失水>失钠血浆高渗间质\细胞液低渗胞内脱水血水血间质

细胞用生理盐水治疗细胞外液渗透压更多的水进入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水不同性质脱水高渗性脱水正常间细胞血间质细胞失水>失钠血浆高渗31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

等渗性脱水:1/2~2/3张低渗性脱水:2/3张高渗性脱水:1/3张定速:8~12小时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32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补充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性质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累积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补充累积损失量33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3~1/8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重症: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注:高渗性脱水纠正累计损失量的速度要慢,血钠下降速度﹤10mmol/L.d。一般于48小时内补充。累积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34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溶液配制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继续纠正累计损失定量:100ml/kg×10-200=800ml定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前,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补1/2张液体,选2:3:1液配制:10%氯化钠=800×1/2×0.06=24ml

5%碳酸氢钠=800×1/2×0.093=37ml

5%葡萄糖=800-24-37=739ml定时:按10小时计算,输液速度为80ml/h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溶液配制35体液比例高水需求量大水分代谢快调节功能差易水盐紊乱儿童体液代谢特点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体液比例高儿童体液代谢特点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36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由能量代谢决定丢失途径水(ml)钠(mmol)钾(mmol)皮肤3000肺1500汗200.10.2尿802.81.6粪50.12.0总计1503.02.0正常小儿每代谢100kcal热量需要水份120~150ml/kg.d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由能量代谢决定丢失途37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为了方便,临床上常用简易公式计算生理需要量---计算方法一100/50/20法体重(kg)

液体量0~10

100ml/(kg·d)11~

20

1000ml+超过10kg体重数×50ml/(kg·d)>20

1500ml+超过20kg体重数×20ml/(kg·d)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为了方便,临床上常用简易公式计算38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计算方法二4/2/1法体重(kg)

液体量0~104ml/(kg·h)11~2040ml/h+超过10kg体重数×2ml/h>2060ml/h+超过20kg

体重数×1ml/h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39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计算方法三不显性失水+测量损失法

400~600ml/(㎡·d)+尿量(ml)+其他测得的损失量(ml)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40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每日所需液量每日最低液量输液速度ml/m2ml/kgml/m2ml/kgml/h.kg婴儿1200~150070~901000~120050~553幼儿1200~150060~701000~120045~502.5儿童1200~150050~601000~120040~452定量生理维持液量计算方法之4---基础代谢生理需要量注:机体每代谢100kcal需要水分120~150ml;基础代谢热卡为1000kcal/m2按体重折算:婴儿BMR为55kcal/kg.d,7岁时44kcal/kg.d,,12岁30kcal/kg.d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每日所需液量每日最低液量输液速度ml/41儿童总能量消耗能量组成比例(%)不同年龄能量消耗(kcal/kg)基础代谢(BMR)50婴儿557岁4412岁30成人25~30食物热力作用(TEF)7~8排泄消耗10活动消耗32~35生长所需儿童总能量消耗能量组成比例(%)不同年龄能量消耗(kcal/42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1/5张正常情况下,小儿每日需要Na+3mmol/kg按水生理需要量100ml/kg换算,则需要Na+3mmol/每补入100ml水补液时用氯化钠补钠,则同时补充CL-3mmol/每摄入100ml水这种液体含Na+、

Cl-为60mmol/L,为1/5张若补生理需要量的钾2mmol/kg.d,则需氯化钾2mmol/100ml液体,含K+、Cl-共40mmol/L含有这样的钠钾混合液,液体张力为1/3,称为生理维持液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1/5张43补充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按公式计算(包括口服)一般按1/5张补给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4h内匀速滴入取决于尿量、不显性失水,一般比较恒定补充生理需要量生理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按公式计44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继续损失量原则丢失多少补多少如果无法记录丢失量,可按10~40ml/kg.d估算,每4~

6小时估算一次定性:丢什么、补什么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继续损失量45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约为10~40ml/kg.d一般按1/2~2/3张补给于补完累积损失后12~14h内匀速滴入原则: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类似的溶液补充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约为1046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生理需要量1/5张力液体补充继续损失量原则是丢什么补什么腹泻患儿,丢失肠液,大多是等渗液二者合二为一,可补充1/2~1/3张力液体如果患儿只呕吐,则补3份生理盐水1份0.15%氯化钾的溶液---2/3张。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47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速:如果患儿不能口服,需要静脉补液,速度为12~16小时

继续损失量,一般每4~

6小时评估一次后补充,可以加入累计损失或生理需要量中一并补充。补液途径: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补充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速:如果患儿不能口服,需要静脉补液,48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不能经口补液,进入继续补液阶段方案?定量:生理需要量100ml/kg×10kg=1000ml

继续损失量,能计量者,丢多少补多少,不能计量者,可按10~40ml/kg.d估算,即100~

400ml定性:腹泻频繁可选用1/2~

1/3张力液体,如果腹泻量不多,可选1/3~

1/5张力液体定速:12~

16h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49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选用2:6:1液(1/3张)10%氯化钠=1200×1/3×0.06=24ml5%碳酸氢钠=1200×1/3×0.093=37mnl5%葡萄糖=1200-24-37ml=1139ml或选用1:2含钠液(1/3张)10%氯化钠=1200×1/3×0.09=36ml5%葡萄糖=1200-36=1164ml定速:时间24-1-10=13h,速度93ml/h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选用2:6:1液(1/3张)50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举例:10公斤小儿,频繁呕吐,6小时内呕吐量月300ml,补充呕吐的损失量?定量丢多少补多少300ml定性呕吐液补3份生理盐水1份0.15%氯化钾液定速加入剩下的生理需要量中一并补充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51见尿补钾

治疗去除病因治疗腹泻、恢复饮食口服补钾安全静脉补钾

52见尿补钾5252低血钾---补氯化钾剂量缺钾程度缺钾水平mmol/L缺钾量mmol/kg补钾总量mg/kg分3日补每日补钾mg/kg.d生理需要mg/kg.d每日补钾总量mg/kg.d轻度3~4430010050150中度2~3860020050250重度1~21290030050350低血钾---补氯化钾剂量缺钾缺钾水平mmol/L缺钾量mmo53低血钾---补钾注意事项1.尽可能恢复正常饮食2.口服补钾较安全,不能口服者静脉补钾3.静滴浓度不超过0.3%(40mmol/L)4.静滴速度不宜过快,小于0.3mmol/kg.h。全日总量静滴时间不短于8小时,切忌快速静滴和静推5.见尿补钾,一般补钾前6小时有尿6.疗程不宜过短,纠正细胞内缺钾较慢,至少3日,一般4~6日,严重者7~10日低血钾---补钾注意事项1.尽可能恢复正常饮食54纠正低钾六不宜五不忘①不宜过早:

有尿或来院前6小时内有尿即应及时补钾。②剂量不宜过大:轻度氯化钾0.15g/kg/d中度氯化钾0.25g/kg/d重度氯化钾

0.35g/kg/d③浓度不宜过高不应超过0.3%纠正低钾六不宜五不忘55

纠正低钾六不宜五不忘④速度不宜过快:

慢滴,忌推.每日静脉滴入的总量,不应少于8小时。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⑤肾功能不好则禁补钾。⑥补钾时间不宜过短一般静脉补钾要持续4~6天。

56纠正低钾六不宜五不忘纠酸不忘补钾利尿不忘补钾强心不忘补钾、使用胰岛素不忘补钾使用激素不忘补钾纠正低钾六不宜五不忘纠酸不忘补钾57见酸补碱腹泻致血浆的HCO3-原发性减少、PH值下降---代谢性酸中毒见酸补碱58见酸补碱

分度血HCO3-值(mmol/L)代偿性22~18(且pH正常)轻度18~13中度13~9重度<9代谢性酸中毒分度见酸补碱分度血HCO3-值(mmol/L)代偿性22~18(59见酸补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所需碳酸氢钠mmol数为(22-测得的HCO3-)×0.7×体重或(0-测得的BE值)×0.3×体重5%碳酸氢钠(ml)=BE负值×

0.5×体重见酸补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所需碳酸氢钠mmol数为60见酸补碱

补碱注意事项

1.掌握使用碳酸氢钠的指征:(1)肾小管酸中毒(2)一般讲,PH<7.2,才是使用碱性液的指征,使PH纠正到7.2~7.3为宜(3)治疗重点是纠正原发病和尽早恢复肾循环2.先给计算量的一半,4小时后复查血气,再调整3.稀释成1.4%的等渗液4.注意补充钾、钙、镁等电解质。见酸补碱补碱注意事项61见酸补碱

补碱注意事项

5.应用碱性液纠正酸中毒,有时可引起以下不良后果:(1)高钠血症(2)血容量扩张过快,有引起心衰和肺水肿的危险(3)迅速输入碱性液使细胞外液PH上升,呼吸深快减轻,血PCO2和CO2浓度随之上升,CO2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可暂时使脑内和细胞内PH下降,反而使病情加重。见酸补碱补碱注意事项62见酸补碱

(4)迅速纠正酸中毒时若不注意补充钾盐,可至低钾血症(5)佝偻病,慢性肾衰竭病人,给碱性液时,可至游离钙下降至手足搐搦症(6)有机酸堆积所致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可随病情变化而增减。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胰岛素治疗后,酮体被细胞摄取,代谢为CO2由肺呼出;缺氧乳酸中毒,一旦缺氧改善,乳酸继续被代谢为水和CO2。这些情况,已输入的NaHCO3会造成体内碱过多。见酸补碱63见惊补钙补钙补液过程中如出现惊厥、手足搐搦,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等量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见惊补钙补钙补液过程中如出现惊厥、手足搐搦,可用10%64见惊补钙补镁在补钙后手足搐搦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时要考虑低镁血症,可测定血镁浓度。同时用25%硫酸镁,每次0.2~0.4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2~3次,症状消失后停用。见惊补钙补镁在补钙后手足搐搦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时要考虑低镁65见惊补钙腹泻期间出现抽搐时及时补钙补钙后抽搐无好转及时补镁补钙补镁注意事项:⑴心率低于80次/分,停用。⑵不要漏到血管外。⑶与洋地黄间隔使用。⑷不能皮下或肌肉注射。见惊补钙腹泻期间出现抽搐时及时补钙66口服补液盐(ORS)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

葡萄糖:13.5g加水至1000ml:

Na+75mmol/L,K+20mmol/L,C1-65mmol/L,枸橼酸根

10mmol/L,葡萄糖75mmol/L总渗透压245mOsm/L67口服补液盐(ORS)氯化钠:2.6gNa+75mmol67口服补液盐(ORS)理论基础:小肠Na+-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机制适应证: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禁忌症:患儿极度疲劳、昏迷、昏睡、腹胀等68口服补液盐(ORS)理论基础:小肠Na+-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68口服补液盐(ORS)方法:累计损失量:轻度

50ml/kg,中度100ml/kg,4小时内用完继续补充量:根据腹泻继续丢失量而定,一般每次大便后给10ml/kg,ORS需适当稀释69口服补液盐(ORS)方法:6969谢谢谢70小儿腹泻液体疗法小儿腹泻液体疗法71腹泻的主要危害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是腹泻病主要治疗措施之一腹泻的主要危害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是腹泻病主要72临床表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胃肠道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泻呕吐腹痛临床表现脱水胃肠道症状水、电解质腹泻73不同程度脱水表现

轻中重失水量(占体重%)5%5~10%>10%精神良好或稍萎萎、烦躁极萎、淡漠眼泪有少无口干++++++皮肤弹性无变化较差极差眼眶、前囟稍凹明显凹陷深度凹陷尿量稍减明显减少极少或无循环好四肢凉四肢冰凉或BP不同程度脱水表现74不同性质脱水体征

等渗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血钠130~150mEq/L<130mEq/L>150mEq/L皮肤颜色发灰花纹发灰花纹更明显发灰有/无皮肤温度凉冰凉凉或热皮肤弹性差极差尚可皮肤湿度干湿而粘极干粘膜干稍湿干焦,极度口渴眼眶及前囟凹陷凹陷凹陷神志嗜睡昏迷易激惹脉搏快快稍快血压正常或低很低正常或稍低不同性质脱水体征75腹泻病液体疗法需要掌握的

三个基本内容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儿科常用液体的配制腹泻病液体疗法方法腹泻病液体疗法需要掌握的

三个基本内容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76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77非电解质液

--5%GS--10%GS

体内代谢GS——CO2+H2O+能量故葡萄糖溶液在液体疗法中看作只补充能量和用作溶媒的无张力液体“水”

非电解质液--5%GS78电解质液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NS)其中:[Na+]154mmol/L [Cl-]154mmol/L

缺点:Na+

与血浆浓度近似,而Cl-

则高出血浆浓度(102mmol/L)约1/3;故单纯用NS补液,易发生高氯酸中毒

(2)10%氯化钠-常用于配置混合液体

(3)3%氯化钠-用于纠正低钠血症每ml含钠0.5mmol

(4)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溶液):在NS中加入生理浓度的K+、Ca2+。缺点同NS。

(5)10%氯化钾用于低血钾和维持生理需要量每0.75ml=1mmol

(6)5%碳酸氢钠用于纠正酸中毒电解质液(1)生理盐水(0.9%氯化钠,NS)79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如0.9%NaCl、1.4%NaHCO3而10%NaCl、5%NaHCO3、10%KCl为高张液GS不算张力等渗液与等张液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等渗液与等张液80溶液张力---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等渗液体为等张液,张力为1高渗液体为高张液,渗透压是等渗液的几倍,其张力即为几低渗液为低张液,渗透压是等渗液的几分之一,其张力即为几分之一溶液张力---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81溶液中物质浓度和渗透压计算公式1.某物质毫摩尔浓度(mmol/L)=该物质浓度(分子)×10000÷该物质的分子量

---如0.9%氯化钠=0.9×10000÷58.5=154mmol/L

其中钠离子、氯离子各154mmol/L2.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000×2)/58.5=308mosm/L

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溶液中物质浓度和渗透压计算公式1.某物质毫摩尔浓度(mmol82常用混合液组成成分────────────────────────────

种类5~10%GSN.S1.4%SB或最终张力适应症

1.87%乳酸钠(张)─────────────────────────2:1等张含钠液液211扩容用

4:3:2液3422/3高渗性脱水

2:3:1液3211/2等渗性脱水

2:6:1液6211/3

2:9:1液9211/4或生理需要2:12:1液12211/5同上1:1含钠液液111/2

1:2含钠液液

211/31:4含钠液411/5常用混合液组成成分─────────────────────83常用液体的配制1.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0.9%的生理盐水公式:10%氯化钠(毫升)=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0.095%葡萄糖(ml)=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10%氯化钠(毫升)举例:用10%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制成150ml生理盐水10%氯化钠ml=150×0.09=13.5ml

5%葡萄糖ml=150-13.5=136.5ml常用液体的配制1.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0.9%84常用液体的配制2.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1:4含钠液公式:10%氯化钠(毫升)=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1/5×0.09

5%葡萄糖(ml)=需要配制的0.9%氯化钠(毫升)-10%氯化钠(毫升)举例:用10%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制成150ml1:4含钠液10%氯化钠ml=150×1/5×0.09=2.7ml

5%葡萄糖ml=150-2.7=147.3ml常用液体的配制2.用10%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1:4含85常用液体的配制3.用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1.4%碳酸氢钠公式:5%碳酸氢钠(ml)=需配制1.4%碳酸氢钠(ml)×0.285%葡萄糖ml=需配制1.4%碳酸氢钠(ml)-5%碳酸氢钠(ml)举例:用5%碳酸氢钠和5%的葡萄糖配成50ml1.4%的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ml=50ml×0.28=14ml

5%葡萄糖ml=50ml-14ml=36ml常用液体的配制3.用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1.4%86常用液体的配制4.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配制2:1等张含钠液公式:

10%氯化钠ml=2/3×液体总量ml×0.09=0.06×液体总量ml

5%碳酸氢钠ml=1/3×液体总量ml×0.28=0.093×液体总量ml

5%葡萄糖ml=液体总量ml-10%氯化钠ml-5%碳酸氢钠ml举例:用5%碳酸氢钠、10%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成200ml2:1等张含钠液5%碳酸氢钠=200×0.093=18ml

10%氯化钠ml=200×0.06=12ml

5%葡萄糖ml=200-18-12=170ml常用液体的配制4.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配制2:1等张87常用液体的配制5.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不同张力的液体

公式:

10%氯化钠(ml)=液体总量(ml)×液体张力×0.06

5%碳酸氢钠(ml)=液体总量(ml)×液体张力×0.093

5%葡萄糖(ml)=液体总量(ml)-10%氯化钠(ml)-5%碳酸氢钠(ml)

举例:

(1)用10%氯化钠、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2:3:1液体500ml

10%氯化钠(ml)=液体总量500×液体张力1/2×0.06=15ml

5%碳酸氢钠(ml)=液体总量500×液体张力1/2×0.093=23ml

5%葡萄糖=500-23-15=462ml常用液体的配制5.用10%氯化钠和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不88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2)用10%氯化钠、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4:3:2液体500ml

10%氯化钠(ml)=500×2/3×0.06=20ml

5%碳酸氢钠(ml)=500×2/3×0.093=31ml

5%葡萄糖=500-20-31=449ml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89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3)用10%氯化钠、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配制2:6:1液体500ml

10%氯化钠(ml)=500×1/3×0.06=10ml

5%碳酸氢钠(ml)=500×1/3×0.093=15ml

5%葡萄糖(ml)=500-10-15=475ml常用液体的配制举例:90常用液体的配制用葡萄糖注射液和10%氯化钠、5%NaHCO3配制混合液简单、快速、实用只需记住0.09、0.28、0.06、0.093四个系数,和能判断液体张力。常用液体的配制用葡萄糖注射液和10%氯化钠、5%NaHCO391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1.“三段”、“三定”、“三见”、“三先”、“三观”、“一变”原则

“三段”:扩容、快速补液、维持补液阶段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见”: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

“三先”: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三观”:尿量(3~4小时增多)、酸中毒(6~12小时纠正)、皮肤弹性(12小时恢复)

“一变”:根据病情变化和实验室化验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1.“三段”、“三定”、“三见”、“9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20ml/kg2:1等张含钠液或生理盐水情况改善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1/2~2/3张含钠液1/3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用1/3~1/2张含钠液第一阶段:改善循环(扩容)0.5~1小时第二阶段:继续纠正累计损失8~1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12~16小时

(重度脱水时的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20ml/kg2:1等张含钠液9394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改善循环(扩容)0.5~1小时适应症:伴有循环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脱水患儿定量:按20ml/kg计算定性:生理盐水或2:1等张液定速:30min~1h输入需要识别循环不良、扩容“三定”、液体量配制三方面知识24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改善循环(扩容)94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快速扩容方案定量:20ml/kg×10kg=200ml定性:2:1含钠液配制:10%氯化钠=200×0.06=12ml

5%碳酸氢钠=200×0.093=19ml

5%葡萄糖=200-12-19=169ml定速:200~400ml/h改善循环(扩容)第一阶段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快速扩95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量:脱水程度决定用量。如果已经扩容,减去扩容量。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体重降低%)失水量(ml/kg)体重降低(%)失水量(ml/kg)体重降低(%)失水量(ml/kg)<5%30~

505%~10%50~

10010%~

15%100~

120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量:脱水程度决定用量。如果已经扩容,减96从头到脚判断脱水程度从头到脚判断脱水程度97六字法则:极度---重度明显---中度稍微---轻度六字法则:98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选用液体性质由脱水性质决定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选用液体性质由脱水性质决定99不同性质脱水低渗性脱水正常间质细胞血失水<失钠血浆低渗间质\细胞液高渗细胞膨胀间质细胞血用水治疗细胞外液渗透压更低更多的水进入细胞细胞更膨胀血间质

细胞水水不同性质脱水低渗性脱水正常间质细胞失水<失钠血浆低渗细胞膨胀100不同性质脱水高渗性脱水正常间质细胞血间质细胞失水>失钠血浆高渗间质\细胞液低渗胞内脱水血水血间质

细胞用生理盐水治疗细胞外液渗透压更多的水进入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水不同性质脱水高渗性脱水正常间细胞血间质细胞失水>失钠血浆高渗101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

等渗性脱水:1/2~2/3张低渗性脱水:2/3张高渗性脱水:1/3张定速:8~12小时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定性:102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补充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性质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累积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补充累积损失量103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3~1/8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重症: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注:高渗性脱水纠正累计损失量的速度要慢,血钠下降速度﹤10mmol/L.d。一般于48小时内补充。累积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104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溶液配制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继续纠正累计损失定量:100ml/kg×10-200=800ml定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前,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补1/2张液体,选2:3:1液配制:10%氯化钠=800×1/2×0.06=24ml

5%碳酸氢钠=800×1/2×0.093=37ml

5%葡萄糖=800-24-37=739ml定时:按10小时计算,输液速度为80ml/h累积损失量第二阶段溶液配制105体液比例高水需求量大水分代谢快调节功能差易水盐紊乱儿童体液代谢特点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体液比例高儿童体液代谢特点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106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由能量代谢决定丢失途径水(ml)钠(mmol)钾(mmol)皮肤3000肺1500汗200.10.2尿802.81.6粪50.12.0总计1503.02.0正常小儿每代谢100kcal热量需要水份120~150ml/kg.d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由能量代谢决定丢失途107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为了方便,临床上常用简易公式计算生理需要量---计算方法一100/50/20法体重(kg)

液体量0~10

100ml/(kg·d)11~

20

1000ml+超过10kg体重数×50ml/(kg·d)>20

1500ml+超过20kg体重数×20ml/(kg·d)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为了方便,临床上常用简易公式计算108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计算方法二4/2/1法体重(kg)

液体量0~104ml/(kg·h)11~2040ml/h+超过10kg体重数×2ml/h>2060ml/h+超过20kg

体重数×1ml/h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109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生理需要量---计算方法三不显性失水+测量损失法

400~600ml/(㎡·d)+尿量(ml)+其他测得的损失量(ml)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110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每日所需液量每日最低液量输液速度ml/m2ml/kgml/m2ml/kgml/h.kg婴儿1200~150070~901000~120050~553幼儿1200~150060~701000~120045~502.5儿童1200~150050~601000~120040~452定量生理维持液量计算方法之4---基础代谢生理需要量注:机体每代谢100kcal需要水分120~150ml;基础代谢热卡为1000kcal/m2按体重折算:婴儿BMR为55kcal/kg.d,7岁时44kcal/kg.d,,12岁30kcal/kg.d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每日所需液量每日最低液量输液速度ml/111儿童总能量消耗能量组成比例(%)不同年龄能量消耗(kcal/kg)基础代谢(BMR)50婴儿557岁4412岁30成人25~30食物热力作用(TEF)7~8排泄消耗10活动消耗32~35生长所需儿童总能量消耗能量组成比例(%)不同年龄能量消耗(kcal/112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1/5张正常情况下,小儿每日需要Na+3mmol/kg按水生理需要量100ml/kg换算,则需要Na+3mmol/每补入100ml水补液时用氯化钠补钠,则同时补充CL-3mmol/每摄入100ml水这种液体含Na+、

Cl-为60mmol/L,为1/5张若补生理需要量的钾2mmol/kg.d,则需氯化钾2mmol/100ml液体,含K+、Cl-共40mmol/L含有这样的钠钾混合液,液体张力为1/3,称为生理维持液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1/5张113补充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按公式计算(包括口服)一般按1/5张补给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4h内匀速滴入取决于尿量、不显性失水,一般比较恒定补充生理需要量生理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按公式计114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继续损失量原则丢失多少补多少如果无法记录丢失量,可按10~40ml/kg.d估算,每4~

6小时估算一次定性:丢什么、补什么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量:继续损失量115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约为10~40ml/kg.d一般按1/2~2/3张补给于补完累积损失后12~14h内匀速滴入原则: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类似的溶液补充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确定补液成分确定补液量确定补液速度约为10116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生理需要量1/5张力液体补充继续损失量原则是丢什么补什么腹泻患儿,丢失肠液,大多是等渗液二者合二为一,可补充1/2~1/3张力液体如果患儿只呕吐,则补3份生理盐水1份0.15%氯化钾的溶液---2/3张。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性117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速:如果患儿不能口服,需要静脉补液,速度为12~16小时

继续损失量,一般每4~

6小时评估一次后补充,可以加入累计损失或生理需要量中一并补充。补液途径: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补充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定速:如果患儿不能口服,需要静脉补液,118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举例:10公斤小儿,重度脱水,不能经口补液,进入继续补液阶段方案?定量:生理需要量100ml/kg×10kg=1000ml

继续损失量,能计量者,丢多少补多少,不能计量者,可按10~40ml/kg.d估算,即100~

400ml定性:腹泻频繁可选用1/2~

1/3张力液体,如果腹泻量不多,可选1/3~

1/5张力液体定速:12~

16h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119第三阶段:继续补液阶段配制选用2:6:1液(1/3张)10%氯化钠=1200×1/3×0.06=24ml5%碳酸氢钠=1200×1/3×0.093=37mnl5%葡萄糖=1200-24-37ml=1139ml或选用1:2含钠液(1/3张)10%氯化钠=1200×1/3×0.09=36ml5%葡萄糖=1200-36=1164ml定速:时间24-1-10=13h,速度93ml/h第三阶段: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