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_第1页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_第2页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_第3页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_第4页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什么是新闻?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特征

3、简明扼要。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试着理清课文的六要素消息的结构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二、导语消息的结构2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电头是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本文开头略小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速读课文,填写表格渡江区域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

35万的三分之二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何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怎样安排详略的?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思考: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渡完”等均是。“冲破”“渡至”“渡过”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等。写我方的有“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

写敌方的有本文的语言特点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