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试题_第1页
湖北省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试题_第2页
湖北省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试题_第3页
湖北省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试题_第4页
湖北省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湖北省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C.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2.考古学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B.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3.某学者的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这位学者引用的两段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C.私有制的起源D.早期国家的诞生4.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朝史实的()A.兽骨B.文字C.铁器D.龟甲5.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6.“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7.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这表明分封制()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8.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艺术的产生B.邻里关系的和睦C.多元文化的发展D.宗法观念的形成9.它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其评述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家族性B.王位世袭制的必要性C.嫡长子继承制的进步性D.封建君主制的局限性10.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王子带作乱,襄王出奔。晋文公出兵护送襄王回王都,杀王子带。晋文公此举是为了()A.夺取天子地位B.争当诸侯霸主C.维护分封秩序D.增强王室实力1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秦国有律法规定秦国女子所生之子为夏子,秦地即夏地;齐国认为田氏出身的陈国其祖先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人;魏国将中原一带的地域定义为“夏”,自称“夏王”。这说明()A.西周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B.华夏民族的主体开始形成C.政权的合法性依赖文化建设D.统一文化的认同感在加强12.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3.战国时期,随着列国疆城的扩大,如何处理好“大地域”国家的治理问题,成为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一些诸侯国推行()A.分封制B.宗法制C.县制D.郡国并行制14.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针对这一现象,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A.恢复周礼B.有教无类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15.“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材料反映的政治思想是()A.无为而治,小国寡民B.教化万民,实行仁政C.顺应自然,为而不争D.祸福相依,物极必反16.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D.反映出君主专制制度弊端严重1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B.设立太尉C.设立御史大夫D.设立丞相18.在中国国度思想即将形成的关键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进一步铲除了诸侯割据称霸的制度基础,从此,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各地百姓期盼的都是国家的统一。这种国度思想形成的关键是()A.儒家思想极力维护B.郡县制的全面推行C.商鞅变法奠定基础D.君主专制制度建立19.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与中国早期国家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属于两者不同点的是()A.拥有世袭君主B.建立国家机器C.权力高度集中D.设置地方官员20.西汉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实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诽谤妖言法、妻奴连坐法、段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这反映出汉朝()A.摒弃依法治国方针B.践行兼爱尚同精神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强化大一统的思想21.汉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吴王刘濞宣称:吴国坐拥铜山,寡人所铸金钱数量巨大,诸王如有需要,尽管开口。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这反映出当时()A.盐铁官营触及诸侯王利益B.中央集权的加强势在必行C.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D.朝廷沿袭前朝制度政策失误22.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A.加强了经济集权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23.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A.是封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B.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C.是王国问题的延续,分裂割据的隐患D.具有封建宗法色彩,维护了小农经济24.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没落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D.豪强地主的发展二、简答题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材料二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10分)26.(12分)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时,善教得民心”“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化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摘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击奸;去奷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擒自商鞅《商君书·开塞》材料三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摘编自张晋藩《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商鞅两人治国主张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6分)27.(10分)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史记·平淮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材料二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陈苏镇《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汉高帝五年,异姓诸侯王领22郡,刘邦自领24郡,而高帝十二年,诸侯王领38郡,中央直辖15郡。7个诸侯王国的封地,不仅占据了当时汉朝整个疆域的一半,而且还是位于汉疆东部最富庶的地区。——葛剑雄、李晓杰《地图上的中国历史·疆域与政区》材料三在中原种族四周的诸种族中,尤以北方的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最大。楚汉之际,“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他们“东击东胡”,“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侵燕、代”,征服了北部大片土地。……其领土南缘最接近中原政权的中心,所以总是弯弓跃马,南侵中原。——吕思勉《西汉大历史》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如果某一天你穿越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针对当时情况,你会向刘邦提出哪些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建议明确,理由充分,至少提两条建议。)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DBADCD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AABCBCC题号21222324答案BABB25.()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4分)(2)分封制的影响:形成了贵族等级制度,巩固了统治;容易产生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4分)郡县制的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