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_第1页
《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_第2页
《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_第3页
《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_第4页
《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标准名称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一、征求意见情况反馈意见单位修改章节/页码修改意见意见回复说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1/P1删除条款中“自行综合利用的产废企业,可参照执行”采纳部固体司意见是自行综合利用的产废企业应执行本标准,而不是参照执行,经沟通,由于本标准中有关危废许可证、选址要求等针对经营企业,故结合深投环保公司建议,将自行利用企业的执行要求具体修改为“本文件同时适用于含铜蚀刻废液产生企业自行综合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的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深投环保科技(南通)有限公司1/P1适用范围中“自行综合利用的产废企业,可参照执行”建议修改为“本文件同时适用于自行综合利用的产废企业中与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有关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采纳修改为“本文件同时适用于含铜蚀刻废液产生企业自行综合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的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2/P7建议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采纳增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结合市场监管局反馈意见,将资料性引用文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放到参考文献部分。深投环保3.5/P2对综合利用术语的定义建议修改如下:“指从含铜蚀刻废液中回收铜及其他有用成分用作原料或替代材料,通过合成、还原、蒸发结晶、置换、电解、纯化等工艺处理后进行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采纳修改为“指从含铜蚀刻废液中回收铜及其他有用成分用作原料或替代材料,通过合成、置换、电解、纯化等工艺处理后进行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昆山市大洋环境净化有限公司、昆山市千灯三废净化有限公司3.6/P2氯化产物表述不准确,聚合氯化铝的生产就没有氯化工艺,氯化铁属于一般氧化工艺。建议改成其它产品(如聚合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等)采纳修改为“其他产物(如聚合氯化铝、氯化铁、氯化亚铁)等”。深投环保3.8/P2“经许可从事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经营活动,包括含铜蚀刻废液合成、电解、置换、综合利用产物加工等的企业”建议修改为“经许可从事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经营活动,包括采用合成、电解、置换等工艺综合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的企业”。采纳修改为“经许可从事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经营活动,包括采用合成、电解、置换等工艺综合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的企业”。大洋净化、千灯三废3.11/P3“酸性含铜蚀刻废液中加入铁粉、铝粉等还原介质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绵铜与聚合氯化铝、氯化铁等相应氯化产物的工艺方法。”铝粉风险太大,反应剧烈,不大好控制。建议修改为“酸性含铜蚀刻废液中加入铁粉、铝片或铝箔等还原介质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绵铜与聚合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等相应产品的工艺方法。”采纳修改为“酸性含铜蚀刻废液中加入铁粉、铝片、铝箔等还原介质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绵铜与聚合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等相应产品的工艺方法。”省发改委4.1/P3从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行业、“危险废物许可证”获取时间、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技术成熟等方面,建议统筹考虑“危险废物许可证”是否必要作为前置条件。采纳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经营企业在环评后即可建设,故危废许可证不属于建设的前置条件。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综合利用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许可证,禁止无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4.2.2/P3建议将“禁止在GB3095中的环境空气功能一类区和GB3838中的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Ⅱ类功能区建设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设施和场所”修改为“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设施和场所”采纳4.2.2修改为“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设施和场所”。深投环保4.2.2/P3建议删除技术规范4.2.2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应进入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条款。不采纳保留涉及危化品生产的选址要求,该规定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8号)严格安全准入要求中督促地方严格落实禁止在化工园区外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的要求。阮氏化工(常熟)有限公司4.3.1/P3“并充分利用非铜成分”建议修改为“并配套充分利用非铜成分工艺设备设施。”采纳修改为“并配套设备设施充分利用非铜成分”。4.3.2/P3建议修改为“应采用负压或常压工艺装置;采用具有抗压、耐腐蚀、耐高温材料的设备;采用耐腐蚀抗压管路,并配备在线液位计与切断阀联锁装置和pH计。”采纳修改为“4.3.2工艺装置和管路应采用抗压、防腐蚀、耐高温材料,装置应配备在线液位计、pH计和切断阀联锁装置”。5/P3“入厂分析要求”建议修改为“入厂要求和入厂分析要求”。采纳结合市场监管局反馈意见,修改为“入厂和分析”。昆山中环、阮氏化工、华锋环保、苏州荣望、大洋净化、千灯三废5.1/P4关于对产废单位的要求和入厂标准:建议产废单位在含铜蚀刻废液的产生、输送、贮存环节可能存在镍、镉、铬、铅、砷等重金属含量的不稳定。而转移过程的拒收退回在电子联单转移过程中操作复杂,易造成过程管控失效。目前的各项技术标准强调最终管控而缺乏过程管控。建议监管部门从源头上要求产生单位进行相应的分类收集控制,不同类型产线上产生的含铜废液要分类收集,加强产生单位的收集过程控制,增加含铜蚀刻废液各类重金属成份的技术指导范围,入厂接收、拒绝标准,加强生命周期全过程监控(昆山中环、阮氏化工、华锋环保)采纳5.1修改为“应结合入厂含铜蚀刻废液的酸碱性及铜、镍、镉、铬、铅、砷等成分、采用的综合利用工艺和综合利用产物确定含铜蚀刻废液入厂接收、拒绝标准”。标准提出综合利用企业确定入厂废液接收、拒绝标准的三方面因素,包括1)含铜蚀刻废液酸碱性及成分(主要为铜、镍、镉、铬、铅、砷)、2)综合利用工艺、3)综合利用产物。5.2/P4关于检测方法:建议氯离子检测方法改用离子色谱法,铜检测方法改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镉、铬、镍、铅、锌、砷、铁、锰检测方法改用X-荧光法(苏州荣望);参照滴定法检测主要成分铜;参照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砷等重金属;参照重铬酸钾法或快速测定法检测COD;参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连续流动注射法检测氨氮、总磷、总氮(阮氏化工)。关于检测频次:含铜蚀刻液每批次检测工作量大,耗时长,严重影响转移过程控制。建议修改“每批次”为“定期”,对同一来源危废设定定期全项目检测和每批次简化检测管理要求(昆山中环、大洋净化、千灯三废);改为首次入厂、每季度检测(苏州荣望、华锋环保)。部分采纳5.2修改为“根据进厂废液的来源和性质,对首次入厂的废液进行铜、镍、镉、铬、铅、砷等重金属元素成分分析,对同一来源的废液每季度开展检测,检测方法参照HG/T5018”。采纳关于检测频次的建议。部分采纳关于检测方法的建议,理由为:HG/T5018《含铜蚀刻废液主要成分和微量金属元素分析方法》是针对含铜蚀刻废液的酸度、碱度、总氨、铵离子、氯离子、铜等主要成分以及镉、铬、铁、锰、镍、铅、锌、砷微量元素的分析检测标准,其中,氯离子采用电位法测定,铜采用滴定法测定,镉、铬、镍、铅、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标准修改为“相关元素检测方法参照HG/T5018执行”。省发改委6.1/P4从蚀刻液原料供给方和综合利用处置方各自要求考虑,推进危废高效高质化利用和处置,建议该条对“分类收集的要求”加规范性要求条款。采纳修改为“根据废液酸碱性、主要成分进行分类收集,不得接收混入其他含铜废水、废液的含铜蚀刻废液”。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6.2/P4建议在条款中提出对含铜蚀刻废液的贮存设施的具体要求,如补充贮存设施无组织废气进行收集处理的要求。采纳6.2修改为“根据含铜蚀刻废液性质分区、分类贮存,贮存设施应采用玻璃钢等耐酸碱、防腐蚀材料,无组织废气应有效收集及处理”。深投环保7.1/P4建议条款中增加对从含铜蚀刻废液中回收氯化亚铜和氯化铜产品的工艺过程技术要求描述。采纳7.1.1.1修改为“含铜蚀刻废液合成工艺过程控制参照GB/T31528中5.1.2、5.1.3、5.2.2、5.2.3、5.3.2、5.3.3相关条款执行,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合成工艺包含碱式氯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氧化铜、海绵铜、碱式碳酸铜、氯化亚铜、氯化铜等,其工艺过程控制均参照GB/T31528的相关要求执行。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7/P4建议在“7工艺过程及污染防治技术要求”中提出无组织废气的收集处理的污染防治具体措施。建议删除7.1.1.2、7.1.2.2、7.1.3.2三条,将相关内容合并入7.2.1.1中,将7.2.1.1条修改为“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酸碱气体、含尘废气等有害气体应进行负压收集,配备相应尾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建议将7.2.1.1条款中“有害气体,应经过有效收集和处理后排放”修改为“有害气体,应经过有效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并给出应执行的排放标准。采纳删除7.1.1.2、7.1.2.2、7.1.3.2三条,将相关内容合并入7.2.1.1,综合生态环境部固体司的两条建议,将7.2.1.1条修改为“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酸碱气体、含尘废气等有害气体应进行负压、集气罩等有效收集,配备相应的尾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具体执行标准在7.2.1.2酸碱废气和7.2.1.3含尘废气分别给出。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7.2.1/P4建议在条款中明确:按照GB/T31528要求处置含铜蚀刻废液的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执行标准GB31573。部分采纳依据《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铜化合物工业包含以含铜废料为原料生产硫酸铜等铜化合物,或以其为原料生产硝酸铜、磷酸铜、碱式碳酸铜、氯化铜、氧化铜、卤化铜及其他铜化合物的工业,因此含铜蚀刻废液净化处理后的氯化氢、氯气、硫酸雾、氨、颗粒物等废气执行GB31573排放限值要求不是本标准提出的新要求。除了按照GB/T31528要求处置含铜蚀刻废液的企业外,采用其他综合利用方式的含铜蚀刻废液利用企业产生的废气也要求执行GB31573。苏州荣望建议氨执行《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1-1993,氯化氢、硫酸雾、氮氧化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7.2.1.3/P4建议在句首增加“干燥应使用清洁能源”采纳修改为“干燥工序应使用清洁能源”。江阴中鑫资源再生有限公司7.2.2.2/P5“可采用吹脱、蒸发等工艺回收废水中的氨及盐分”的建议改为“应采用吹脱、蒸发等工艺回收废水中的氨及盐分”;建议设定外排水中盐、钠离子、氯离子的排放限值。不采纳1.根据调研,综合利用企业采用多种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吹脱、蒸发、中和等,都可实现达标排放,故未限制处理工艺。2.本标准不是排放标准,废水排放限值执行参照《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等。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7.2.2.3/P5建议将条款中“其他废水污染物应满足GB8978以及园区污水纳管标准要求”修改为“其他废水污染物应满足GB31573中直接排放或间接排放限值要求”。部分采纳7.2.2.3修改为“企业总排放口及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的废水中铜、镍、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浓度应满足GB31573排放限值要求,其他污染物应满足GB8978以及园区污水纳管标准要求”。1.依据《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铜化合物工业包含以含铜废料为原料生产硫酸铜等铜化合物,或以其为原料生产硝酸铜、磷酸铜、碱式碳酸铜、氯化铜、氧化铜、卤化铜及其他铜化合物的工业,因此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废水总排口和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的重金属执行GB31573要求。2.部分综合利用企业是综合类的危废利用和处置企业,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产废企业的自行综合利用设施也是主体工程的配套工程,因此全厂废水还是执行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及园区污水接管标准。3.废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应执行排放标准GB31573相关规定,HG/T5018是针对含铜蚀刻废液的成分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废水中重金属检测。苏州荣望建议废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昆山中环、苏州华锋危废处置单位从预处理、资源化、二次污染物治理到接管达标排放的过程每阶段的污染物消除和控制都存在较大变化,包括处置单元的设置分离与集成度,难以界定车间排放口的具体概念。针对第一类重金属污染物车间排放口标准的控制,建议视处置单位处置全过程为统一工艺单元,将总排放口控制和车间排放口等效。深投环保“企业总排放口及车间排放口的废水”建议修改为“企业总排放口及涉及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车间排放口的废水”。阮氏化工建议条款最后增加“检测方法参照HG/T5018等相关要求进行铜、镍、镉、铬、铅、砷等重金属元素成分分析。”发改委7.2.2.4/P5“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总磷、总氮、悬浮物、铜、镍、镉、铬、铅、砷等污染物监测”“监测数据保存10年以上”的两条要求,建议明确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开展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不采纳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91-2017):排污单位应按照最新的监测方案开展监测活动,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它有资质的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故未提出监测资质要求。苏州华锋8/P5建议:目前处置过程产生的铜系、蒸发结晶盐及其他产品或副产物,存在巨大的“点对点”应用空间,但受限于目前产品必须符合国标/行标/地标/团标的限制,制约了充分资源化应用的技术发展。建议在一般要求中增加关于“点对点”应用的指导和操作流程管理要求,鼓励点对点应用的技术导向。采纳本标准根据GB34330固废鉴别标准、HJ1091再生利用规范等文件制定提出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产物的分级管控措施,细化规定了利用方式和利用去向,也提出定向利用等方式。铜系产物可采用定向利用的方式销售给金属冶炼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蒸发盐可采用定向利用的方式直接销售给使用其作为替代原辅料进行工业生产或污染治理的单位。作为水处理剂的产物可采用定向利用方式销售给工业废水处理企业,作为再生蚀刻液的产物可采用再生回用方式销售给原含铜蚀刻废液产生企业。深投环保8/P5建议增加对氯化产物(聚合氯化铝、氯化铁)的控制要求具体条款,依据国家地方应用标准规范要求对氯化产物中重金属含量限值和应用范围(如作为絮凝剂应避免进入饮用水行业)等提出具体要求,以免引起二次环境污染。采纳补充8.4其他产物的控制要求条款,对于作为水处理剂的,应满足对应的聚氯化铝、氯化铁、氯化亚铁水处理剂质量标准,并符合表2的铜、镍含量限值,定向销售给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企业;作为再生蚀刻液的,定向销售给原蚀刻废液产生企业;此外8.1.3提出不宜进入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供应链。苏州市生态环境局8.2/P5表1建议增加目标产物“铜或铜化合物”含量指标不采纳目标产物“铜或铜化合物”的含量指标属于产品质量标准,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本标准表1提出的是综合利用产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值,故未增加铜或铜化合物含量指标。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8.2.1和8.3.1/P6建议将8.2.1和8.3.1中“釆取相应分级管控措施,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监管”的修改为“釆取相应分级管控措施,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采纳修改为“釆取相应分级管控措施”,删除“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苏州荣望8.2、8.3/P6建议氢氧化铜产品参照《再生氢氧化铜》HG/T4699-2014,检测频次改为每月1次;建议氯化铵产品参照《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GB/T23349-2009,氯化钙产品参照《工业氯化钙》GB/T26520-2011,产品检测频次改为每月1次。部分采纳8.2.1a)、8.3.1a)分别提出作为产品的铜系产物、蒸发盐应达到相应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其检测频次也应按照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执行。而综合利用产物不论是否作为产品,都要执行本标准8.2.2、8.3.2条款提出的按照《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HJ1091-2020)规定的监测要求及频次进行定期检测。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8.2.1(a)和8.3.1(a)建议将条款中“作为产品的,应符合GB34330中要求的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修改为“作为产品的,应符合GB34330的规定,达到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采纳8.2.1a)修改为“作为产品的,应符合GB34330、HJ1901规定,达到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并符合本文件表1相关限值要求”。8.3.1a)修改为“作为产品的,应符合GB34330、HJ1901规定,达到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并符合本文件表2相关限值要求”。GB34330判定产品的依据包括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符合排放限值和有毒有害成分限值、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3项,本标准表1、表2是其中有毒有害成分限值的补充依据。符合GB34330和HJ1901规定,满足表1中去往金属冶炼企业含量限值的铜系产物可作为产品;不满足表1限值的可采用定向利用方式销售给金属冶炼企业。深投环保8.2.1a)建议将“作为产品的,应符合GB34330中要求的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本文件表1相关限值要求,销售给金属冶炼企业或使用其作为替代原辅料进行工业生产的企业”修改为“依据GB34330标准鉴判别作为产品的,同时满足本文件表1相关限值要求”。大洋净化、千灯三废8.2.1建议取消金属冶炼企业含量限值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8.2.1(c)和8.3.1(b)建议8.2.1(c)和8.3.1(b)的废物判断其环境风险影响后,给出具体的处置去向和要求。采纳按照送审稿技术审查会的专家意见建议,将8.2.1(c)相关内容调整至8.2.1(b),修改为“不满足a)情形时,宜采用“定向利用”的方式,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销售给金属冶炼企业作为冶炼原料。未采用“定向利用”方式时,应按照HJ1091相关要求开展环境风险定性及定量评价,在环境风险可接受的前提下确定铜系产物使用行业及用途”8.3.1b)修改为“在不满足a)情形时,宜采用“定向利用”的方式,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直接销售给使用其作为替代原辅料进行工业生产或污染治理的单位。未采用“定向利用”方式时,应按照HJ1091相关要求开展环境风险定性及定量评价,在环境风险可接受的前提下确定蒸发盐使用行业及用途。”深投环保8.2.1d)“满足国家专用标准的除外”建议修改为“满足国家专用标准和国家地方许可的除外”。采纳按照送审稿技术审查会的专家意见建议,将该条款调整至8.1.3,修改为“综合利用产物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使用,也不得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产品的替代原辅料,或流向饮用水、食品、药品及养殖行业等相关供应链,满足国家专用标准和国家、地方许可的除外”。苏州市生态环境局8.3表2建议增加含水率等限制稀释法的措施和指标采纳根据GB34330规定,综合利用产物作为产品的,应达到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并符合排放限值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成分限值。在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再对照本文件表2的重金属限值,可避免稀释问题。苏州华锋8.3.1a)蒸发盐符合条件作为产品要求后,销售去向不要再限制接受企业的使用工艺,限制产品的销路,影响产品价格给经营单位增加生产成本。不采纳目前,国内尚未制定蚀刻液综合利用的蒸发盐产品标准,而以一般原料生产盐类产品的质量标准中,并未考虑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产生蒸发盐作为替代原料生产产品中可能带来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未制定相应的标准限值。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