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省赛获奖课件5套任选上课、公开课、比赛,总能适合你!建议:一套上课,另一套复习用,公开课参赛可以把5套整合一下2019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建议:一套上课,另一套复6将相和第一课时6将相和第一课时2点击图片,欣赏动画
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将相和好》,孩子们,观看完这个动画故事,想一想,这里面“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个故事。点击图片,欣赏动画3约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称号: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司马迁司马迁祠约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称号:4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5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66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7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7我会认朗读课文扫清障碍将相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强逼允诺jiànɡ
bì
chénlìn
qiǎnɡ
nuò
我会认朗读课文扫清障碍将相和氏璧大臣ji8
划归廉颇抵御推辞侮辱击缶上卿
战袍
请罪
huà
liándǐyùcírǔfǒu
qīng
páo
zuì
huàliándǐyùcí9相宰相xiànɡ
蔺相如和廉颇相见了。多音字xiānɡ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强qiánɡ强迫倔强qiǎnɡjiànɡ相宰相xiànɡ蔺相如和廉颇相见了。多音字xiānɡ战国时10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划huá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船离开了小岛。huà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划huá夜幕降临,赵老11召臣议宫献诺典我会写zhào
chén
yì
ɡōnɡ
xiàn
nuò
diǎn
召臣议宫献诺典我会写zhàochényìɡ12拒荆罪jù
jīnɡ
zuì
抄怯
chāo
qiè
拒荆罪jùjīnɡzuì抄怯chāo13左右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生字归类召宫臣献诺典议荆罪拒怯抄左右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生字归类召宫臣献诺典议荆罪14识字方法加一加:刀+口=召
亻+两=俩识字方法加一加:刀+口=召15献xiàn巧记:南边有只犬。不要少写一“横”易写错献xiàn巧记:南边有只犬。不要少写一“横”易写错16臣chén不要写成“口”。大臣君主制国家的中央主要官员。臣chén不要写成“口”。大臣君主制国家的中央主要官员。17议璧缶献诺怯举秦国赵国识字游戏议璧缶献诺怯举秦国赵国识字游戏18失信:无价之宝:绝口不提:战无不胜:同心协力: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因回避而不说。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失去信用。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词语解释失信:无价之宝:绝口不提:战无不胜:同心协力:形容物品特别珍19示弱:推辞:抵御:攻无不克: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抵挡,抵抗。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示弱:推辞:抵御:攻无不克: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抵挡,20完璧归赵: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本课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完璧归赵: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本课指把和21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当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好人以后,他下定决心去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22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23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人物?蔺相如整体感知廉颇秦王赵王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人物?蔺相如整体感24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个故事发生在_25第一部分(
):写__________的故事。
第二部分(
):写__________的故事
。
第三部分(
):写________的故事。1-10完璧归赵11-12渑池之会13-15负荆请罪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写__________的故事。第26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2)蔺相如帮助秦王拿回了和氏璧。()(1)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中的故事改编的。()
(3)廉颇既战功卓著又能言善辩。()√××课堂演练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2)蔺相如帮助秦王拿回了和氏璧。(272.近义词我会找。商议——()诚意——()抵御——()记录——()商量诚心抵抗记载字词听写2.近义词我会找。商量诚心抵抗记载字词听写28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呢?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课文。第二课时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又是怎么29一、默读《完璧归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互动课堂一、默读《完璧归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30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经过31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特点?
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32
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机智勇敢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33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行动:当34③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机智勇敢③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35您要强逼我,我就和玉同归于尽。别,有话好商量!说一说:看图复述这个故事。
提示:要讲清楚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您要强逼我,我就和玉同归于尽。别,有话好商量!说一说:看图复36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37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38二、默读《渑池之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默读《渑池之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39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40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特点?
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41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42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43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因为廉颇大将44小结: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小结: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45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但是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46三、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47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48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特点?
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49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50“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说一说: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51想一想: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
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影响: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想一想: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52讨论:“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什么地方可以证明?
说得对。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这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讨论:“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53找出并归纳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廉颇的哪些性格特点?
找出并归纳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廉颇的哪54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55廉颇是很不服气,一肚子的不满意的,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朗读指导廉颇是很不服气,一肚子的不满意的,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朗读56说一说:观察图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提示: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说一说:观察图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57
本文在刻画蔺相如和廉颇时,就使用了典型事例。好处既能突出两人的性格特点,又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典型事例本文在刻画蔺相如和廉颇时,就使用了典型事例。典型事例58请用典型事例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
示例: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有一次,我们在楼下踢足球,我一个不小心,把老师家的窗户踢破了.我们吓得七魂不见了六魂,以为老师一定会把我们修理得很惨。没想到老师竟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耐心地教育我们,我们心里比被老师批评一顿更难受。小练笔请用典型事例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示例:老师就像我们59
想一想: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想一想: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60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提示: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61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是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负荆请罪”就是矛盾的——高潮和结局,三个故事共同突出了“和”对国家的重要性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2
总结: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我们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高山流水”,体会这两个故事之间的不同。总结: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63将相和蔺相如:智勇双全不畏强暴以国为重廉颇:威震朝野知错就改结构梳理将相和蔺相如:智勇双全不畏强暴以国为重廉颇:威震朝野知错64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的高贵品质和爱国情怀。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主题概括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______6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因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24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其次就是在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最后《史记》是在当时条件下的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史书。拓展延伸“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拓展延伸66
一、按要求写句子。1.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把玉交给他。(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玉交给他。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写句子。1.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把玉67二、从蔺相如的言谈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深谋远虑的人。此去秦国,他已有应对的计策,并且对圆满完成任务有十足的把握。二、从蔺相如的言谈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68三、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情节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提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场合等。三、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情节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提示:696.将相和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6.将相和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xiàngbìchénlìnqiǎngliánfǒuhuàyù相璧臣蔺强划廉御缶诺nuòqīng卿zuì罪我会认xiàngbìchénlìnqiǎngliánfǒuhuà璧加一加:辟+
玉=璧诺巧记:若字插言常许诺一诺千金识字方法璧加一加:辟+
玉=璧诺巧记:若字插言常许诺一诺千金识字方法缶字源识字法缶字源识字法召臣议兵献付举诺典宾抄怯俩荆罪我会写召臣议兵献付举诺典宾抄怯俩荆罪我会写组词大臣内臣臣服造句:皇帝突然密召大臣们进宫议事。笔顺臣chén
我会写组词大臣内臣臣服造句:皇帝突然密召大臣们进宫议事bīng
笔顺组词士兵宪兵民兵兵造句:作为一名士兵,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bīng笔顺组词士兵宪兵民兵兵造句:作为一笔顺组词举重举手举人举造句:这些举重运动员,个个都很健壮。jǔ
笔顺组词举重举手举人举造句:这些举重运动员,个个都jīng
笔顺组词荆棘荆条荆草荆造句:他们面临着荆棘丛生的局面。jīng笔顺组词荆棘荆条荆草荆造句:他们面临着荆组词奉献贡献献花造句:他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赞扬。献此处不要少写点xiàn易错字组词奉献贡献献花造句:他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笔顺组词抄写抄家抄录抄造句:老师让我们把生字抄写在练习本上。此处是两画,不要连写chāo
笔顺组词抄写抄家抄录抄造句:老师让我们把生字抄写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造句:学校今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词语解释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造句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造句: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造句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造句:小李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有什么问题找他。理屈:理由已被驳倒。造句:他们在国际上早已理屈词穷,现在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强逼:本课指施加压力,给人以威胁,逼使服从。造句:强逼的孩子是成不了钢琴家的,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发现音乐中的乐趣。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理屈:理由已被驳倒。强逼:本课指施召(zhào)召唤(shào)召姓俩(liǎ
)俩人(liǎng)伎俩多音字召(zhào)召唤(shào)召姓俩(liǎ)俩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完璧归赵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宰相(xiāngxiàng
)召见(
zhàozhāo
)强逼(qiáng
qiǎng)划归(huà
huá)√√√√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宰相(xiāng秦国秦王渑池典礼会见隆重击缶理屈二、连一连秦国秦王渑池典礼会见隆重击缶6.将相和第2课时6.将相和第2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个故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是由三个小故事组完璧归赵原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经过:蔺相如靠机智勇敢保护了和氏璧。结果: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1---10)完璧归赵原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经过:蔺相如靠机智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时代背景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是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否受辱和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理直气壮”
,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渑池之会原因:秦王“邀”赵王去渑池。经过:秦王席间百般刁难赵王,赵王挺身而出,保护了赵王。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让赵王回去。
(11---15)渑池之会原因:秦王“邀”赵王去渑池。经过:秦王席间百般刁难赵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表现了蔺相如的果断、不畏强暴、积极维护国家尊严的性格。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读一读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101思考:
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蔺相如先是对廉颇避让。他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行动: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思考:蔺相如先是对廉颇避让。他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102再思考: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不应该,于是负荆请罪。再思考: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勇于改过,以103思考: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廉颇呢?思考: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104指导总结:……
完璧归赵:群臣束手无策时,蔺相如想出两全之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指出和氏璧有一瑕疵——————————
(无中生有)要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视死如归)举行隆重的典礼————————————
(缓兵之计)
派人将璧从小路先送走—————————渑池会见:逼秦王击缶——————————————
(为赵王、赵国赢得尊严)
负荆请罪:避开廉颇———————————————以大局、国家利益为重……
智勇智勇智智勇指导总结:完璧归赵:智勇智勇智智勇105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蔺相如: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106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廉颇: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107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108读一读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读一读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109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小结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110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做人要心胸宽阔,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廉颇学习,平时我们犯了错,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其实,一个人犯错是不要紧的,关键是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做人要心胸宽阔111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课本剧。作业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课本剧。作业112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激趣导入
团结是一个集体取胜的法宝。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113人教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人教五年级上册将相和114简介背景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简介背景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115
(1)生字:(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无价之宝失信抵御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宰相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强大允诺xiàng
bì
chénlìn
qiáng
yǔn
划归廉颇抵御推辞侮辱击缶上卿
战袍
请罪
huà
liándǐyùcírǔfǒu
qīng
páo
zuì
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无价之宝失信抵御理直气116浏览课文,整体把握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浏览课文,整体把握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117浏览课文,整体把握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浏览课文,整体把握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118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听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整体把握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整体把握119整体把握(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整体把握(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120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整体把握(机智)(机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机智勇敢)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整体把握(机智121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课堂练习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总结、预习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总结、预习122课堂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皇帝zhàojí()dàchén()们shāngyì()chūbīng()的时间。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到秦国。()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出兵商议大臣召集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34
1
5
2
课堂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出兵商议大臣召集无法估价的宝物。1236将相和第二课时6将相和第二课时124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复习检查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125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讲授新课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126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讲授新课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秦王让127讲授新课1.学习第三个小故事。(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讲授新课1.学习第三个小故事。128(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①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讲授新课(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讲授新课129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3.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宽广的人。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30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哪是因,哪是果?回顾全文归纳中心。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131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3、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总结、拓展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总结、拓展132板书设计将相和完璧归赵—机智勇敢将相和渑池会---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板书设计将相和完璧归赵—机智勇敢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133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现献)宝(举句)起(炒抄)写(俩辆)人二、我能给每个故事起个名字,分是、、。三、读下来句子,完成练习。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索引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段运用了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四、下来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B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C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针对他。√√√√完璧归赵
渑池会
负荆请罪语言
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A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完璧归赵134品读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将相和6第二课时品读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将相和6第二课时135学习目标1.练习圈划关键词句,提高默读的速度。(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难点)
学习目标1.练习圈划关键词句,提高默读的速度。(重点)136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这是课后第2题哦!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完璧归赵这是课后第2题哦!137完璧归赵完璧归赵138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139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140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141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秦王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能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蔺相如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14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秦王的“客客气143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胆识过人小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144渑池之会渑池之会145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讨论交流: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146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147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照应上文大将军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威震朝野,连秦王都害怕他,不敢轻举妄动,在维护国家尊严上也有廉颇的功劳,这为下文写他对蔺相如不服气作了铺垫。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148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149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小练笔: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150负荆请罪负荆请罪15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这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不满、不服。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廉颇什么样的情绪?想一想:蔺相如是仅仅靠的是一张嘴吗?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15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说出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蔺相如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153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154廉颇: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这是课后第3题哦!想一想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廉颇: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蔺相如:以国155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感受团结协作的道理。讨论交流: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156“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课文结构6.将相和快读阅读: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带着问题,边读边想;
画关键词,加快阅读速度;
多加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课文结构6.将相和快157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课文主旨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158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本课作者在具体事情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渑池会上,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简练有力,不容秦王有回旋的余地。表现出了蔺相如勇敢无畏、机智过人的特点。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本课作者在具体事情中通过对人物的语159运用好语言描写:1.要符合人物身份;2.注意场合情境;3.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4.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运用好语言描写: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160举例:
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景阳冈》)这段文字抓住店家与武松的对话描写,写出了店家的热心与武松的豪爽性格。举例: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161练一练:你的老师很多!认真观察,选择其中一位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话,写出他的特点。练一练:你的老师很多!认真观察,选择其中一位运用语言描写写一162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课堂小结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163在这三个事例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请大家选取一个自己生活中与朋友相处的事例,写一段话,要表现出你和朋友各自的特点。主题延伸在这三个事例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请大家选取一个164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推荐阅读甘罗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165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思考:1.甘罗是怎样帮助爷爷解决难题的?2.甘罗是个怎样的孩子?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166秦国和赵国交战,秦国军队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谈判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请楚王发兵救赵。平原君准备从自己的几千名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兼备的人一同前往。挑了19名,便再也挑不出来了。平原君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门客走上前来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到楚国去谈判还缺一人,请君侯把我也算上吧!”平原君一看,说话的是毛遂,便问:“先生来我这里几年了?”“三年了。”毛遂回答道。毛遂自荐秦国和赵国交战,秦国军队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167“人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就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锥子尖马上就会显露出来。先生来了三年了,我从来没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马上说:“我今天就是请求把我放到布袋中呀。您若早把我放到布袋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了,不光是露出那么点儿锥子尖呢!请您今天就把我放到随行的人员中吧。”平原君考虑再三,最终答应了毛遂的请求。到了楚国,平原君向楚王提出联合抗秦的要求,但从早晨谈到中午,“人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就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锥子尖马168楚王仍没有答应。平原君的随从人员都在焦急地等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突然,毛遂用手按着佩剑把手,大步跨上宫殿的台阶。他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能讲明白,现在快晌午了,为什么还没定下来?”楚王见来人按着佩剑走上来,吃了一惊,忙问:“他是谁?”平原君回答说:“这位是我的门客。”楚王马上大声呵斥道:“还不快下去!我正与你的主人谈话,你来干什么?”毛遂手握剑柄,走近楚王说:“你耍什么威风!眼下你我只有几步距离,大王的性命就操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在此,你呵斥谁?”楚王仍没有答应。平原君的随从人员都在焦急地等待,七嘴八舌地议169楚王被毛遂的气势镇住了,一时不知所措。这时,毛遂放缓了语气,说:“当初商汤只有方圆七十里土地,统一了天下;周文王也不过方圆百里土地,最终做了帝王。现今楚国方圆五千里,军队上百万,这是称霸的优势啊!凭借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人能阻挡。”楚王连连点头。毛遂话锋一转,说:“可是,秦国的大将白起不过率领几万军队,与你们楚国交战,一战就占领了楚国的国都,再战就铲平了楚王的祖坟,连楚怀王都死在了秦国。这真是奇耻大辱、百代仇恨啊!我们赵国都替你们害羞,难道大王你不感到羞耻吗?”楚王被毛遂的气势镇住了,一时不知所措。170楚王满脸通红,不知如何回答。毛遂一见,抓住时机说:“联合抗秦,实际上是为你们楚国报仇,并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赵国啊!”楚王被毛遂的话打动了,忙说:“先生说得对!我愿意尽全国之力与赵国共同抗秦。”楚、赵两国终于订立了盟约。毛遂的一席话,帮平原君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最终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感慨地说:“毛先生的三寸之舌,比百万军队都管用啊!”思考: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你觉得毛遂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楚王满脸通红,不知如何回答。毛遂一见,抓住时机说:“联合171172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是我国历上光彩不灭的佳话。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172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173(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给出小标题吗?设疑自探173(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174送璧1骗璧背景送璧2击缶廉颇削弱请罪解疑合探:字词174送璧1骗璧背景送璧2击缶廉颇削弱请罪解疑合探:字词175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了解背景返回175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176璧诺怯瑟缶拒卿(qiè)(bì)(和氏璧)(nuò)(许诺)(胆怯)生字学习(fǒu)(jù)(拒绝)(sè)(鼓瑟)(击缶)(qīng)(上卿)解疑合探:返回176璧诺(qiè)(bì)(177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攻无不克渑池会见理直气壮为难推荐抵御胆怯廉颇
侮辱鼓瑟击缶上卿蔺相如
我会读返回177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178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把璧交给他;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王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胸有成竹足智多谋解疑合探:如果就如果一定返回178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179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小毛病解疑合探:返回179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蔺相如之180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碎在这柱子上!”理直气壮解疑合探:返回撞180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理直气壮解疑合探:返回181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大大方方解疑合探:返回181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182“我就跟你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说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解疑合探:返回182“我就跟你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183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解疑合探:返回183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184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解疑合探:返回184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武有廉颇文有蔺185廉颇忽然醒悟了,
来到相府门前……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返回185廉颇忽然醒悟了,来到相府门前……于是,他脱下186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返回186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战国完璧归赵渑池187瑟返回187瑟返回188缶返回188缶返回189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个
的人。运用拓展:返回189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个190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运用拓展:返回190“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191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是________。秦王约赵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字作品委托代理合同范本4篇
- 新解读《GB-T 32616-20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试样变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 高级设计合同范本
- 运输烟花合同范本
- 电力设备租赁协议2篇
- 酒店冷库安装合同范本
- 解聘终止合同范本模板
- 地暖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4篇
- 制作风筝数学题目及答案
- 教研室主任工作计划怎么写(5篇)
- USB Type C 基础知识培训讲义课件
- 酒店运营管理课件
- 2023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数学试题
- 2022年红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术是什么 详细版课件
- 淮海战役课件
- Q∕SY 19002-2017 风险事件分类分级规范
- Java-Web程序设计任务教程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ppt整本书教学教程最新讲义
- PLC技术应用ppt课件(完整版)
- 二手车买卖免责协议书范本5篇
- 现代电力电子(研究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